病毒分论文-谢忠平,杨蓉,龙润乡,李华,白惠株

病毒分论文-谢忠平,杨蓉,龙润乡,李华,白惠株

导读:本文包含了病毒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优势抗原表位

病毒分论文文献综述

谢忠平,杨蓉,龙润乡,李华,白惠株[1](2010)在《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及优势抗原表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分片段抗体,并分析HCV优势抗原表位,为HCV抗原、抗体检测及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血清样品90份,使用总抗体检测试剂及抗HCV分片段试剂进行检测,并用荧光定量PCR对抗体弱阳性及阴性样品进行复核,分析不同片段出现的阳性率,从而分析HCV的优势抗原表位。结果 90份抗HCV阳性的样品经总抗体检测试剂检测,其中阳性78份(86.67%);90份抗HCV阳性的样品中,分片段试剂检测1个片段以上阳性样品59份(65.56%);其中C、NS3、NS4及NS5片段抗体阳性分别为56份(94.92%)、57份(96.61%)、42份(71.19%)及47份(79.66%),NS3及C片段抗体是HCV的优势抗体。结论 HCV-C及NS3表位是HCV的优势抗原表位;HCV分片段抗体与总抗体检测试剂之间阳性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贾艳会,刘树业,丁贤[2](2008)在《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与HCVRNA的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分片段抗体(HCV-C,HCV-NS3,HCV-NS4,HCV-NS5)对丙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ELISA法抗-HCV总抗体阳性的55份阳性血清及80份可疑血清再进行分片段抗体ELISA检测及RT-PCR。结果55份ELISA法抗-HCV总抗体阳性血清经分片段抗体ELISA检测后,抗-NS3、抗-C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6.4%、89.1%;两个以上片段检测结果阳性的血清有54份,与RT-PCR结果(HCVRNA阳性52份)高度符合。80份可疑血清中10份抗-C和抗-NS3同时阳性和9份HCVRNA阳性。结论HCV分片段抗体ELISA法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RT-PCR法基本一致。抗-NS3、抗-C在HCV的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抗-NS5和抗-NS4有诊断的互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08-05-01)

明安萍,李瀚旻[3](2008)在《蛋白芯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用纯化基因工程丙肝病毒(HCV)多个抗原片段固相结合于经特殊处理的玻璃载体上,制成蛋白质芯片。收集来自42份临床被确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及64份本肝病中心临床检测丙肝抗体(ELISA法)的门诊或住院病人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06份血清标本中,用ELISA法查抗体检测出阳性标本80份,阴性标本26份。106份血清标本中,用蛋白芯片查抗体检测出阳性标本77份(即融合抗体阳性和至少两片断抗体阳性),阴性标本27份(即融合抗体阴性),不确定结果标本2份(即融合抗体阳性和单片断抗体阳性)。结论: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特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体外诊断试剂。(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08-05-01)

贾艳会,刘树业,丁贤[4](2008)在《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与HCVRNA的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分片段抗体(HCV-C,HCV-NS3,HCV-NS4,HCV-NS5)对丙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ELISA法抗-HCV总抗体阳性的55份阳性血清及80份可疑血清再进行分片段抗体ELISA检测及RT-PCR。结果55份ELISA法抗-HCV总抗体阳性血清经分片段抗体ELISA检测后,抗-NS3、抗-C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6.4%、89.1%;两个以上片段检测结果阳性的血清有54份,与RT-PCR结果(HCVRNA阳性52份)高度符合。80份可疑血清中10份抗-C和抗-NS3同时阳性和9份HCVRNA阳性。结论HCV分片段抗体ELISA法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RT-PCR法基本一致。抗-NS3、抗-C在HCV的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抗-NS5和抗-NS4有诊断的互补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2008年01期)

蔡枫,陈山,王靖[5](2007)在《蛋白芯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蛋白芯片的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分片段抗体。方法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和化学发光技术将高度纯化的抗原HCV Core、NS3、NS4、NS5以特定微阵列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抗HCV Core、抗HCV NS3、抗HCV NS4和抗HCV NS5。结果174份血清中HCV抗体阳性87份,HCV抗体阴性87份,其中献血员33份,非丙型肝炎的其他肝病患者39份,非肝病者15份。87例雅培公司的AxSYM(微粒子发光)检测抗HCV阳性患者中,蛋白芯片检出阳性85份,阳性率为97.70%;在174份标本中,蛋白芯片检出阳性标本88份,其中抗HCV阳性87份,阳性率98.86%;抗HCV NS3检出49份,阳性率为55.68%;抗HCV NS4检出68份,阳性率为77.27%;抗HCV NS5检出37份,阳性率为42.05%;抗HCV Core检出69份,阳性率为78.41%。结论蛋白芯片显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07年01期)

明安萍,朱清静,李瀚旻,晏雪生,肖琳[6](2006)在《蛋白芯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血源性传染病,加强血源及血液制品的监控是有效防止感染丙肝病毒的重要手段。目前检测丙型肝炎以检测血清中抗HCV抗体的ELISA法较为普遍,但仍有不足之处。蛋白质芯片是伴随着基因芯片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多个(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徐小燕,方晔,郑婉君[7](2006)在《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试剂对抗-HCV临界值附近标本的确认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分片段(抗-HCV-C、抗-HCV-NS3、抗-HCV-NS4、抗-HCV-NS5)试剂对抗-HCV临界(CO)范围标本的确认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检测抗-HCV总抗体,结果为临界值(S/CO)或灰区状态(CO±10%)的可疑标本,分离血清后贮存于-29℃低温冰箱内,集中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分片段酶联免疫确认试剂,在全自动酶标分析仪上进行检测,收集可疑标本44例,其中抗-HCVCO±10%阳性24例及CO±10%阴性20例。同时收集抗-HCV总抗体S/CO值大于5.0的标本30例,健康对照标本20例。结果44例抗-HCVELISA总抗体检测S/CO值为灰区状态标本中,HCV分片段确认为阳性者为22.7%(10/44),可疑者为6.8%(3/44),阴性者为70.5%(31/44)。抗-HCVCO±10%阳性中的假阳性率为54.2%(13/24),抗-HCVCO±10%阴性中的假阴性率为5.0%(1/20)。30例抗-HCV检测S/CO值大于5.0的标本中,HCV分片段确认阳性者为80.0%(24/30),可疑者为13.3%(4/30),阴性者为6.7%(2/30);20例健康对照组HCV分片段确认试验均呈阴性反应。结论用HCV分片段酶联免疫确认试剂对抗-HCVELISA总抗体检测是较好的旁证试验,特别对不确定的灰区标本进一步的确认意义甚大,可降低抗-HCV在检测低危人群时所产生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提高临床丙型肝炎诊断的准确率,对血站安全用血、避免浪费血源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9期)

张文,周枚芬,陈立炎,丁亚平,黄坚[8](2004)在《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质控参比品的建立及质量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能同时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嵌合抗体、核心抗体和NS3、NS4、NS5抗体的蛋白质芯片质控参比品,对质控合格的芯片进行质量验证。用3种HCVEIA试剂分别检测从3家医院收集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及其他非HCV感染患者血清,从3种EIA试剂同时阴性或阳性的血样中挑取阳性和阴性血清,然后用RNAhybPCR试剂进行检测,从中再选取部分样本用RIBA3.0进行检测,确定HCV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质控参比品。经质检合格的芯片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HCV参比品进行检定。通过490例临床标本的检测对芯片的质量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从收集的240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及其他非HCV感染患者血清筛选出30份血样(15份阳性,15份阴性)作为HCV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芯片质控参比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80份HCV参比品检定结果表明,混合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9/40,阴性符合率为40/40,总符合率为98.7%;核心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7/40,阴性符合率为40/40;NS3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6/40,阴性符合率为39/40;NS4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9/40,阴性符合率为40/40;NS5抗体阳性检出率2/40,阴性符合率为40/40。490例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表明,对于194例HCV阳性标本,蛋白质芯片混合抗体与ELISA的符合率达99.5%,分片段抗体符合率达97.4%,两种方法检测?(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4年03期)

张文,周枚芬,陈立炎,丁亚平,曹恒杰[9](2003)在《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的制备及临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备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 ,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将基因工程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原 ,点至经特殊处理的玻片上 ,制成蛋白质芯片 .收集来自叁家临床单位用于临床验证的 90 5份血清标本 .分别用丙肝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ELISA丙肝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进行检测 .部分样本同时采用进口RIBA抗体检测试剂进行了检测 ,分别比较蛋白质芯片法与ELISA法以及RIBA试剂的符合率 .结果表明 :a 90 5份血清标本 ,ELISA法检出阳性 2 94份 ,阴性 611份 .阳性标本用蛋白质芯片法检测 ,融合抗原 2 92份显示阳性结果、 2份阴性结果 ,根据蛋白质芯片的核心抗原 ,以及NS3 ,NS4,NS5分片段抗原综合判断确定阳性样本 2 88份阳性 ,阴性样本 2份 ,4份样本结果不确定 .ELISA法检出的 611份阴性标本用两种蛋白质芯片法检测 ,检出阴性均为 611份 .两种蛋白质芯片法与ELISA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 99 3 %和98 9% ,与ELISA法的阴性符合率均为 10 0 % .用RIBA试剂检测 6份ELISA法为阳性 ,蛋白质芯片法为非阳性的样本 ,结果均为非阳性 .b 2 90份经RIBA试剂确认的阳性标本 10 4份 ,单片段阳性标本 66份 ,阴性标本12 0份 ,用蛋白质芯片法检测 ,检出阳性标本 10 3份 ,单片段阳性标本 61份 ,阴性标本 1(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03年06期)

病毒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分片段抗体(HCV-C,HCV-NS3,HCV-NS4,HCV-NS5)对丙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ELISA法抗-HCV总抗体阳性的55份阳性血清及80份可疑血清再进行分片段抗体ELISA检测及RT-PCR。结果55份ELISA法抗-HCV总抗体阳性血清经分片段抗体ELISA检测后,抗-NS3、抗-C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6.4%、89.1%;两个以上片段检测结果阳性的血清有54份,与RT-PCR结果(HCVRNA阳性52份)高度符合。80份可疑血清中10份抗-C和抗-NS3同时阳性和9份HCVRNA阳性。结论HCV分片段抗体ELISA法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RT-PCR法基本一致。抗-NS3、抗-C在HCV的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抗-NS5和抗-NS4有诊断的互补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毒分论文参考文献

[1].谢忠平,杨蓉,龙润乡,李华,白惠株.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及优势抗原表位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

[2].贾艳会,刘树业,丁贤.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与HCVRNA的检测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8

[3].明安萍,李瀚旻.蛋白芯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的临床意义[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8

[4].贾艳会,刘树业,丁贤.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与HCVRNA的检测分析[J].哈尔滨医药.2008

[5].蔡枫,陈山,王靖.蛋白芯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J].检验医学.2007

[6].明安萍,朱清静,李瀚旻,晏雪生,肖琳.蛋白芯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的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

[7].徐小燕,方晔,郑婉君.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试剂对抗-HCV临界值附近标本的确认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

[8].张文,周枚芬,陈立炎,丁亚平,黄坚.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质控参比品的建立及质量验证[J].生物技术通讯.2004

[9].张文,周枚芬,陈立炎,丁亚平,曹恒杰.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的制备及临床评价[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

标签:;  ;  ;  

病毒分论文-谢忠平,杨蓉,龙润乡,李华,白惠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