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用冰箱技术发展趋势

美国家用冰箱技术发展趋势

一、美国家用电冰箱技术发展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陈昆亭,侯博文[1](2022)在《需求有限性与经济增长机制的关联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限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增速下降,并诱致要素投入收益率递减。在供给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的现实经济环境下,发现限制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居民家庭的需求不足,更深层次的发现是易饱和类商品需求的有限性。本研究对需求有限性进行实证检验,从中、美、日三个国家居民家庭耐用品拥有量数据(需求侧)发现,需求随时间不断扩散将逐渐达到饱和的程式化事实;从中国三个产业产量数据(供给侧)发现,当产品产出增长周期逐渐变短、稳定以及其增长率逐渐靠近于0值时需求达到饱和。在模型分析中发现,非稳态增长路径下主要由需求增速和需求上限决定着经济增长,而在稳态增长路径下决定经济增长的最终因素是新产品或产业的创造。对模型中参数进行精确定义及赋值为中国经济增长、需求增速以及需求饱和度的预测与估算提供重要思路。

李玲玉[2](2021)在《大家电对城市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丁俊[3](2021)在《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30年代是上海家庭迅速拥抱现代文明的时期,对此时期家装设计历史的梳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物质文化与生活状态。本文聚焦于1930年代的上海家装设计,从纸媒入手,展开关于其如何走向现代的路径研究。首先,梳理相关历史文献,了解纸媒是如何传播和表述现代家装设计内容的;其次,以图像和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讨当时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与模式;再次,基于不同层面的具体个案,归纳具有现代特征的家装设计之实践与推广方式;随后,从技术和材料方面寻找支撑现代家装设计的保障因素;最后,讨论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历史意义。通过史料挖掘和分析发现,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有赖于媒介建构、观念引导、实践与推广、技术和材料保障几方面的共同作用。第一,上海纸媒影响了人们对于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解。一方面,上海报刊频繁关注流行时尚,并转载欧美和刊登本地新式的家装设计图像,形成家装设计实践的案例参考;另一方面,上海报刊登载大量文本,提供了家装设计实践的观念引领和知识支撑。第二,人们普遍推崇面向现代生活的家装设计理念与模式。人们将家庭进化视为民族进化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提倡“美术化”、“简约化”、“经济化”的新式生活理念,以及从“繁复美”转化为“单纯美”的设计美学观;在表现模式上,人们认为装饰样式的革新、空间功能的完善和物理环境的改进是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具体表现;为此,大量支撑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知识获得了传播。第三,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还在于多维度的实践与推广。文章从作为消费者的精英阶层、连接消费与生产的家装展览会、开展家装设计的实践者三个维度出发,选取多个具体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上海城市精英家庭呈现出引领潮流的装饰风尚;家装展览会以“模范样板”引导了装饰动向;中西设计师和业余实践者基于自身背景展现了多元设计手法。第四,文章探讨了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技术和材料保障。其中,以新式里弄住宅、城市公寓、花园洋房为代表的居住建筑为功能化的家庭布置提供了基础。以电镀“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以简洁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电为家庭美化提供了保障。还有品类多样的室内建材和卫浴设备使得开展家装设计具备了基础条件。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具有多重历史意义。一方面,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是以多维度实践与推广为核心的系统化要素交替出现,并共同推进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历史比较的视野中,文章认为其意义在于从理性化、整体性与合理化设计方面推进了“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此外,从新生活方式、室内秩序和室内形式方面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侯博文[4](2021)在《需求有限性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探究需求不足成因和影响分析中国经济增速下降问题的主要矛盾,通过分析马尔萨斯农经时代至后工业革命时代需求的演变,发现不同时期支撑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不同。初期的高速增长在带动全面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同时,也形成巨大的财富积累和收入差距,从经济模型中得出财富收入差距对总体有效需求持续增长形成限制性约束,横向创新产品将刺激需求引致经济增长,因而形成总体有效需求不足,难以支撑总体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方面研究的提出为理解后工业化阶段增长现象提供新视角。

佘玉龙[5](2020)在《智能家居系统能效优化管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日益严重的世界能源问题的突显,对于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改善用户侧能效优化策略成为了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部分。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并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组成单元的智能家居,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关注。因而,构建智能家居负荷模型,分析用户侧电能消费习惯,制定用电设备的控制策略,将会对智能家居系统的能量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构建智能家居系统的结构、通信方式及智能网关三个方面内容作出详细描述。选用CC2530芯片的Zig Bee模块,以Zig Bee的通信方式对家居设备进行内部组网,选用ESP8266芯片的Wi Fi模块,以Wi Fi的通信方式与终端设备进行外部通信,提出应用Zig Bee和Wi Fi相联合的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构建Zig Bee-Wi Fi智能网关。其次,对家庭环境中几种典型负荷的工作特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工作特性将家庭负荷分为刚性负荷与柔性负荷两大类,分别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并针对用户用电舒适度中环境舒适度以及家居负荷优先级的时间特性进行了研究。然后,分析了市场电价机制,提出以家庭负荷中的空调设备为目标的控制策略,设定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据此,提出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并研究此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平台对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编程仿真验证,针对空调的控制策略,在分时电价的基础之下,考虑用户环境舒适度以及减少用电费用的目标,分别对无优化控制、粒子群算法控制和改进粒子群算法控制下的空调进行仿真对比,最终结果表明,使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控制策略优化后的空调运行能耗有着明显的降低,减少了家庭用电费用,同时,室内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满足用户舒适度的需求。图[33]表[8]参[84]

李智强[6](2020)在《间冷式冰箱温度精确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间冷式冰箱相较于直冷式冰箱具有自动除霜、多温区、大容积等优势,能为食品保存提供更多温区、更大容积的箱室和更便捷的操作,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青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冰箱食品保鲜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追求更高品质的对食品营养的优质保鲜,因此需要冰箱具备更精确的温度控制性能。然而,传统间冷式冰箱在自动除霜过程中用于融化霜层的热量会进入箱室,造成箱室温度的剧烈波动;多箱室间冷式冰箱在制冷过程中因无法独立地向各个箱室输送冷量而导致各个箱室的温度控制互相影响,难以实现各个箱室的精确控温;大容积间冷式箱室内冷气下沉、热气上升的效应和箱体漏热等因素导致空间上存在巨大的温差,难以保证箱室内温度场的高度均匀性。这些技术瓶颈使间冷式冰箱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对食品优质保鲜的需求。为此,本文针对间冷式冰箱温度的精确控制展开了以下四项技术研究:(1)提出了霜层质量分布与除霜热量分布匹配的除霜效率提升方法,提高了间冷式冰箱的除霜效率,减小了除霜过程箱室温度波动的幅度。基于将霜层质量分布与除霜热量分布相匹配实现除霜时间缩短的高效除霜思路,建立了除霜热量分布的计算方法、与除霜热量匹配的霜层质量分布计算方法、获得该霜层质量分布所需风量分布的计算方法以及实现该风量分布的回风风道结构设计方法。实验验证的结果表明,将该项高效除霜新技术应用于某典型间冷式冰箱产品后,蒸发器上霜层的质量分布与除霜加热器释放的除霜热量分布相匹配,在本文实验工况下冰箱的除霜效率提高了29.8%。(2)提出了送风与回风热交换的结霜减量方法,减少了间冷式冰箱除霜的次数,降低了除霜导致的箱室温度波动的频率。通过理论分析热交换器在间冷式冰箱冷藏风道中应用后对空气循环过程和空气湿度变化过程的影响,论证应用热交换器能够实现蒸发器结霜减量;建立了适用于间冷式冰箱的热交换器设计方法。实验验证的结果显示,在本文实验工况下应用热交换器后蒸发器上的结霜量减少了18.8%。分析了热交换器的应用对蒸发温度、风量、耗电量的影响,综合评估了在间冷式冰箱中应用热交换器实现结霜减量的可行性。(3)提出了多箱室独立供冷的温度控制方法,实现了多箱室间冷式冰箱各个箱室的独立供冷。该方法在多箱室间冷式冰箱的空气循环回路中设计安装了一个新型风道分配器,通过分配器中各个箱室送风挡板开闭状态的“0-1”控制,实现向各个箱室的独立供冷。论述了新型风道分配器结构参数设计方法,包括各个箱室送风挡板结构的设计方法和风道结构的设计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常见的多箱室间冷式冰箱中,并通过实验测量获得各个箱室的温度变化曲线,验证该方法对各个箱室温度控制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证明新型风道分配器的应用实现了多箱室间冷式冰箱各个箱室的独立供冷,可将各个箱室的温度精确地控制在预设的温度区间内。(4)提出了大容积间冷式箱室的均温方法,大幅提升了大容积间冷式箱室内温度场的均匀性。该均温性能提升方法包括四项措施:采用不透风的搁架将大容积的箱室分隔成若干层小容积的箱室,并为每一层小箱室单独送风;在箱室顶部的前端布置冷风风口,从而在箱室前部形成冷风风幕;设计每一层冷风风口的送风方向,在每一层小箱室中形成环绕型流场;在箱室下部设置多层回风出口,将回风中携带的热量分散。将综合应用了以上四项措施的方案应用于某品牌389 L间冷酒柜产品中,验证该最优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在本文的高温工况下应用该方案使酒柜稳定运行时箱室内的最大温差由12.1 o C降低至1.9 o C,远低于现有文献中获得的最大温差,满足了红酒保存对温度的要求,同时证明本文提出的大容积间冷式箱室的均匀控温技术可有效提升大容积间冷式箱室的均温性能。

张德元[7](2020)在《基于二元体系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当前,中国传统的生产源污染治理难题尚未根本解决,生活源污染问题便日益凸显,特别是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通过一些制度安排让产品生产者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特别是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负责以减少环境影响,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废弃物治理的通行政策。在这一理念下,形成了基金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和押金返还制度三大核心制度。2012年,中国正式推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但经过7年多的实施,出现了基金收不抵支、规范回收率低、新品种实施难等问题。因此,对中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下一步完善中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运行特征,综合运用对比分析、模型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废弃物回收利用市场特征和基于这一市场条件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运行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首先,在第3和第4章,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运行条件、运行特征的对比分析,找出国内外制度运行的差异,提出在中国目前废弃物仍是“有价商品”,市场上存在自发从事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完整体系,在该市场条件下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会导致“二元利用市场体系”形成。然后,在第5章,基于中国废弃物二元利用市场体系运行特征,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别对政府与生产者的博弈行为,基金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和押金返还制度下主要博弈主体的博弈行为进行了全面分析。其次,在第6章,以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为例,进行了定量分析,印证了前面的分析结论:一是,在基金制度实施后导致二元利用市场体系的形成;二是,政府给予正规拆解企业的基金补贴额与其增加的额外环境成本之间的差额必须大于非正规拆解企业与正规拆解企业拆解产品销售价格的差额,否则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将流向非正规拆解企业;三是,回收企业会利用市场竞争优势攫取政府给予正规拆解企业的基金补贴,致使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失效。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本文从经济学角度,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相关主体的决策行为,得出均衡条件和最优解,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由管理政策研究上升到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2)本文基于我国现阶段废弃物仍是“有价商品”的属性,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废弃物二元利用市场体系”概念,并分析了其形成机理和运行特征,具有一定的观点创新性。(3)本文将博弈论分析方法应用到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分析,具有一定的方法应用创新性。

庞范烨[8](2020)在《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研究》文中认为电冰箱是现代家庭生活中的常用必备品。对电冰箱的开门行为则是人们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发生频次最高且直接影响用户对电冰箱的使用体验和评价的至关重要行为,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以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目标用户群体的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标准,建立相关度量指标体系,以对目前相对模糊空泛的电冰箱开门行为做出更加科学精准的量化评估,为优化电冰箱等家电产品开门体验乃至整体使用体验,进行产品设计迭代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促进电冰箱等家电生产企业有效提升用户忠诚度,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良性循环,以推动家电产品设计应用研究的深化。在此背景与目的之下,本课题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研究关于电冰箱产品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梳理与概述了用户体验度量理论,分析并确立了目标用户群体并总结其特征,同时分析了认知层面的行为体验要素,找出不足之处,确定对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接着本文在前面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确定初步的用户体验度量维度为感官体验、效能体验、情感体验三个评价维度;使用观察法、半结构化的访谈法提取目标用户群体的体验影响因素;利用卡片分类法进行目标用户群体体验影响因素的分类归纳,并调整、聚类共计10个同维度影响因素;再通过问卷法、Cronbach’s Alpha系数法对以上评价体系进行信度检验;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的用户体验度量体系的维度及指标。继而得出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模型的四个层次——目标层、维度层(准则层)、指标层、产品层;维度层(准则层)分为维度1:感官体验,维度2:效能体验,维度3:情感体验;指标层分别为门把手颜色美观、形状易辨、高度适宜、材质舒适;开门力度适宜、开门后壁灯亮起、开门声音适宜;满足感、愉悦感、安全感10个指标。而后,使用直接评价法和SUS量表对目标用户群体的电冰箱开门行为用户体验评价量化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实际偏好结果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对具有典型性的目标用户电冰箱开门行为用户体验度量的量化模型能够发现用户对不同电冰箱产品开门行为的不同方面的真实体验水平。在维度层方面:效能体验排名第一位,情感体验排名第二位,感官体验排名第三位。表明对目标用户来说,相对而言关于冰箱门自身的机械性能所带来的效能体验对该用户群体的用户体验水平影响更大。开门力度合适、安全感和开门后壁灯亮起是占据总排序前三名的影响因子,表明目标用户希望电冰箱门可以让人用不费力也不那么轻松的力度开启,并能在使用时满足基本的质量优质的安全感,也能解决目标用户对打开电冰箱门时同时对内部光照的需求。综上所述,电冰箱开门行为用户体验量化模型的理论意义在于目前国内外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模型较为匮乏,该模型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用户体验设计研究的相关理论;实践意义上,相关产品研发人员可以关注电冰箱门体的整体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水平,给用户带来最佳的与积极的用户体验。同时本文也讨论了本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方向。

焦森[9](2020)在《零能耗智能住宅设计与节能管理研究 ——以“栖居2.0”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气候环境与能源问题日益严峻,我国亟需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其能耗占比全社会总能耗的37%。据统计,截止2018年,我国建筑面积总量约601亿m2,其中城镇住宅和农村住宅建筑面积为244亿m2和229亿m2,面对如此庞大的建筑规模,要实现建筑节能降耗、能源可持续发展,同时又能让老百姓住上舒适、绿色、便捷、健康的家,已经成为住宅建筑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可再生能源与智能化节能管理技术融合应用于传统住宅建筑的零能耗智能住宅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以作者参加的“SDC2018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为背景,以零能耗智能住宅“栖居2.0”为研究平台,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栖居2.0”零能耗智能住宅的实现路径,通过主、被动式节能策略,装配式建造体系,以及建筑智能化系统等,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通过智慧节能管理,实现了健康舒适、生活便利、安全宜居、资源节约的居住环境;其次,通过对“栖居2.0”光伏发电系统为期一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为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的节能管理和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了公共电网的稳定性;最后,进行了零能耗住宅建筑运行可持续评价研究,基于“栖居2.0”在半个月竞赛期间实际运行数据,根据健康舒适、家用电器、生活便利和能源绩效等主要指标,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其运行可持续性评价为优。本研究所设计和建造的零能耗智能住宅“栖居2.0”经过了国际赛事的考验,在建筑可持续和节能管理方面取得了优秀的评价,该研究成果对我国零能耗智能住宅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与示范价值。

何依琴[10](2020)在《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研究 ——以昆明市某住区为例》文中提出昆明地区气候温和且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住宅建筑基本无空调能耗,采暖能耗也很小。而且,政府采取各项措施大力推广太阳能建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在全国居于前列,太阳能光伏使用率大幅提高。上述条件为实现零碳住区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本文选取昆明某建成住区为研究对象,在现状碳排放计算的基础上探讨了零碳住区的可行性。首先,本文建立了住区全生命周期(包括建材生产阶段、建造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和拆除阶段)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采用文献查阅、数据演算分析等方法得到了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基础数据。其次,基于温和地区住宅采暖能耗小、基本无空调能耗的情况,选取该住区1栋典型建筑计算了建筑系统的采暖能耗、空调能耗、照明能耗、生活热水能耗、家用电器能耗、烹饪设备能耗、动力设备能耗,还计算了地下室能耗。然后,根据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相关基础数据和建筑使用阶段总能耗,得到了该住区建筑系统、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以及绿地系统全生命周期固碳量。最后,根据可行碳减排措施分析了零碳住区的可行性。主要计算结果如下:(1)地上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1.16×105t,地下室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2.66×104t,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3.48×103t,绿地系统全生命周期固碳量为3.97×104t,该住区内全生命周期现状碳排放量为1.06×105t。(2)若减少该小区建筑栋数,只保留6a栋。此时,建筑系统碳排放量为3.62×104t,道路系统碳排放量为1.69×103t,绿地系统固碳量为5.06×104t,则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1.27×104t。(3)若降低建筑层数至6层,同时增设太阳能光伏系统。此时,建筑系统全生命碳排放量为3.11×104t,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3.48×103t,光伏发电系统和绿地系统中和的碳排放量3.97×104t,则住区全生命系统碳排放量为-5.15×103t。综合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在建筑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建材生产阶段和使用阶段占比最高,分别为38.40%和54.56%。在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中,混凝土、钢材和水泥占比最高,分别为57.63%、28.43%、5.83%。(2)在保持建筑层数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建筑栋数以减少建筑及道路用地面积、增加绿地面积可实现零碳住区。此时,住区绿地率为77.67%,容积率为0.83,建筑密度为4.17%。(3)在保持绿地面积和建筑栋数不变并增设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情况下,减少建筑层数以减少建筑面积和建筑能耗可实现零碳住区。此时,住区绿地率为60.83%,容积率为0.73,建筑密度为13.36%。

二、美国家用电冰箱技术发展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家用电冰箱技术发展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需求有限性与经济增长机制的关联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和文献综述
二、 一个程式化事实
    (一) 从需求侧证实需求有限性的事实
        1. 日本需求有限性的事实
        2. 美国需求有限性的事实
        3. 中国需求有限性的事实
    (二) 从供给侧证实需求有限性的事实
        1. 电冰箱产出增长周期波动
        2. 彩电产出增长周期波动
        3. 洗衣机产出增长周期与趋势
三、 模型经济与增长机制
    (一)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二) 创新产品或产业
    (三) 经济增长
四、 需求有限性与中国经济增长效应关联分析
五、 结 论 与 建 议

(3)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和意义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
        1.2.1 家装设计的核心概念分析
        1.2.2 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界定
        1.2.3 对1930 年代的时间界定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关于室内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2 国外关于家庭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3 上海近代设计史研究的基本情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架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架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和载体的1930 年代上海纸媒
    2.1 报道家装设计的纸媒概貌
        2.1.1 中文报刊频开专栏
        2.1.2 英文报纸长期报道
        2.1.3 其它纸媒偶有涉及
    2.2 纸媒对家装设计现代性的传播
        2.2.1 内容传播集中于1930 年代
        2.2.2 现代家装内容的国际化传播
        2.2.3 内容传播推进现代家装设计
    2.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述
        2.3.1 涉及时间概念的描述
        2.3.2 对于装饰样式的界定
        2.3.3 多主题词的混合使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念和模式
    3.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
        3.1.1 推崇进化论思想
        3.1.2 倡导新家庭生活
        3.1.3 提倡新设计美学
    3.2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现模式
        3.2.1 室内空间装饰样式的革新
        3.2.2 室内空间生活功能的完善
        3.2.3 室内空间物理环境的改进
    3.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知识组构
        3.3.1 现代性家装设计风格的认识
        3.3.2 现代性家装设计要素的组成
        3.3.3 现代性家装设计的图纸表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家装设计实践与推广方式
    4.1 精英家庭的时尚引领
        4.1.1 以电影明星群体家装设计为亮点
        4.1.2 以文化和工商名人群体家装设计为主体
        4.1.3 以其它中产人群家装设计为底色
    4.2 家装设计展览会的社会推广
        4.2.1 “国货展览会”之“模范家庭”布置
        4.2.2 “改良家庭展览会”及样板房布置
        4.2.3 样子间及百货店等商业展示活动
    4.3 家装设计者的多元探索
        4.3.1 本土设计师接轨国际设计风格
        4.3.2 西方设计师带入国际设计经验
        4.3.3 业余设计者尝试家庭美化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性家装设计实现的技术和材料保障
    5.1 新式居住功能模式的兴起与运用
        5.1.1 城市中新式居住建筑的兴起
        5.1.2 建筑革新提供的功能化空间
        5.1.3 水电气入户改善了家庭环境
    5.2 新奇家居生活用品的配置
        5.2.1 以“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
        5.2.2 以简洁化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
        5.2.3 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用电器
    5.3 新颖室内建材卫浴的运用
        5.3.1 墙面饰材以花纸运用较广泛
        5.3.2 地面饰材流行花砖和马赛克
        5.3.3 卫浴设备倾向成套进口产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实现的历史意义
    6.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发生的系统要素
        6.1.1 从大众纸媒到生活实践的复杂系统
        6.1.2 多维度实践与推广是系统核心要素
        6.1.3 家装设计之现代性实现的上海路径
    6.2 全面推动“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
        6.2.1 注重生活实效的理性化设计
        6.2.2 关注系统要素的整体性设计
        6.2.3 尊重技术条件的合理化设计
    6.3 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6.3.1 新生活方式之美
        6.3.2 新室内秩序之美
        6.3.3 新室内形式之美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需求有限性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二、需求侧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演变
    (一)马尔萨斯-后工业革命时期:人口持续增长的需求增长效应
    (二)后工业革命及以后:新产品或产业类别增加的需求增长效应
        1. 国外需求增长效应情形
        2. 国内需求增长效应情形
三、理论模型与经济分析
    (一)无财富约束家庭的实际需求饱和
    (二)有财富约束家庭的被动需求饱和
    (三)需求有限性与经济增长
四、需求有限性及经济增长效应关联影响
    (一)我国典型耐用品的实际需求增长周期分析
        1. 电冰箱实际需求增长周期波动
        2.彩电实际需求增长周期波动
        3.洗衣机实际需求增长周期与趋势
        4.乘用车实际需求增长周期与趋势
    (二)需求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效应
    (三)新产品或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规律
五、结论与建议

(5)智能家居系统能效优化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家居系统构架研究现状
        1.2.2 家庭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1.2.3 用户侧智能用电
    1.3 课题主要内容
2 系统结构设计与通信方式
    2.1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2.1.1 需求分析
        2.1.2 系统主要功能及设计要求
        2.1.3 智能家居系统构架
        2.1.4 各模块主要功能
    2.2 智能家居系统中的通信方式
        2.2.1 家庭设备内部网络选择
        2.2.2 ZigBee模块芯片选择
        2.2.3 外部联网技术选择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
        2.3.1 电源模块
        2.3.2 数据采集模块
        2.3.3 无线收发与控制模块
    2.4 智能网关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智能家居负荷工作特性及数学模型
    3.1 典型家居负荷工作特性
    3.2 智能家居负荷建模
        3.2.1 家用电器分类
        3.2.2 智能家居负荷建模
    3.3 居民用电舒适度
        3.3.1 环境舒适度
        3.3.2 时间舒适度
    3.4 本章小结
4 智能家居能量管理系统优化策略与算法设计
    4.1 电力市场与电价机制
    4.2 智能设备用电策略
        4.2.1 家庭设备用电模式
        4.2.2 空调控制策略
        4.2.3 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4.3 算法设计
        4.3.1 常用家庭负荷调度优化算法
        4.3.2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
    4.4 本章小结
5 仿真结果与分析
    5.1 智能家居能量管理系统仿真模型
        5.1.1 负荷仿真参数设置
        5.1.2 负荷运行模型
    5.2 空调策略仿真
        5.2.1 空调能耗仿真
        5.2.2 空调电费仿真
        5.2.3 约束条件对仿真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间冷式冰箱温度精确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冰箱技术的发展
        1.1.1 冰箱发展历程简介
        1.1.2 间冷式冰箱的优势
        1.1.3 间冷式冰箱的发展方向
    1.2 间冷式冰箱温度控制的研究现状
        1.2.1 除霜过程中箱室温度控制的研究现状
        1.2.2 制冷过程中箱室温度控制的研究现状
        1.2.3 停机保冷过程中箱室温度控制的研究现状
    1.3 间冷式冰箱温度精确控制需满足的要求
        1.3.1 箱室温度波动性的控制
        1.3.2 箱室温度均匀性的控制
        1.3.3 箱室降温速度的控制
    1.4 间冷式冰箱温度精确控制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加热量与霜层分布匹配的除霜方法
    2.1 传统间冷式冰箱除霜存在的问题
    2.2 间冷式冰箱高效除霜的新技术的基本思路
    2.3 与除霜热量分布匹配的霜层质量分布设计方法
        2.3.1 除霜热量分布的计算方法
        2.3.2 霜层质量分布的计算方法
        2.3.3 风量分布的计算方法
        2.3.4 回风风道结构的设计方法
    2.4 霜层分布设计方法除霜效率提升效果的实验验证
        2.4.1 原型样机介绍
        2.4.2 回风风道的优化设计
        2.4.3 霜层质量分布的实验验证
        2.4.4 除霜效率的验证
        2.4.5 耗电量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送风与回风热交换的结霜减量方法研究
    3.1 热交换器实现送风与回风热交换的结霜减量思路
    3.2 适用于间冷式冰箱的热交换器设计方法
    3.3 热交换器结霜减量效果的实验验证
    3.4 热交换器的应用对冰箱耗电量的影响
        3.4.1 对风道系统风量的影响
        3.4.2 对蒸发温度的影响
        3.4.3 对冰箱耗电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箱室独立供冷的温度控制方法
    4.1 传统多箱室间冷式冰箱中冷量输送控制存在的问题
    4.2 新型风道分配器实现独立供冷的设计思路
        4.2.1 分配器中送风挡板装置的结构设计思路
        4.2.2 分配器送风风道结构的设计思路
    4.3 新型风道分配器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
        4.3.1 需要计算的结构参数
        4.3.2 第一类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
        4.3.3 第二类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
    4.4 新型风道分配器的设计案例
    4.5 新型风道分配器独立供冷对箱室温度控制效果的实验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容积间冷式箱室的均温方法
    5.1 大容积间冷式箱室的均温问题分析
    5.2 均温性能提升的基本思路
    5.3 大容积间冷式箱室中可行的均温性能提升方案
    5.4 均温性能提升方案应用效果的定量分析
    5.5 均温性能提升方案应用效果的实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的科研项目

(7)基于二元体系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1.3.2 废弃物二元利用体系
    1.4 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5.1 比较分析法
        1.5.2 模型分析法
        1.5.3 实证分析法
    1.6 论文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外部性理论
        2.1.2 外部性治理理论
        2.1.3 循环经济理论
    2.2 研究综述
        2.2.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综述
        2.2.2 博弈论研究综述
        2.2.3 理论及研究述评
3 国外典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分析
    3.1 典型制度运行概况分析
        3.1.1 日本废旧家电处理基金制度
        3.1.2 中国台湾废旧家电基金制度分析
        3.1.3 德国双元回收体系分析
        3.1.4 欧盟WEEE指令分析
        3.1.5 美国废旧电池押金返还制度
    3.2 制度运行特征及对我国的借鉴
        3.2.1 形成单一回收利用市场体系
        3.2.2 普遍采用市场化运行管理方式
        3.2.3 普遍建立相关主体责任分担机制
        3.2.4 制度运行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4 中国二元利用市场体系成因及其运行特点
    4.1 中国现阶段废弃物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4.1.1 废弃物具有资源性和环境性双重属性
        4.1.2 废弃物属性具有一定的时空相对性
        4.1.3 在中国废弃物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4.2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导致二元体系形成
        4.2.1 博弈主体界定
        4.2.2 博弈行为分析
        4.2.3 均衡分析及结论
    4.3 废弃物二元利用市场体系运行特点
        4.3.1 废弃物采取售卖方式处置
        4.3.2 对回收利用实行有限准入管理
        4.3.3 容易发生“劣企驱逐良企”的现象
        4.3.4 费率测算时受非正规回收体系影响
5 二元利用体系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分析
    5.1 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为主体
    5.2 政府与生产者博弈分析
        5.2.1 政府与生产者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5.2.2 政府与生产者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5.2.3 博弈结论及分析
    5.3 二元利用体系下基金制决策模型研究
        5.3.1 基金制度的内涵
        5.3.2 二元利用体系下基金制运行机制
        5.3.3 二元利用体系下基金制决策模型分析
    5.4 二元利用市场体系下目标制决策模型研究
        5.4.1 目标制的定义与基本内涵
        5.4.2 二元利用体系下目标制运行机制
        5.4.3 二元体系下目标制决策模型分析
    5.5 二元利用市场体系下押金制度决策模型分析
        5.5.1 押金制度的定义与基本内涵
        5.5.2 押金制的运行机制
        5.5.3 二元利用市场体系下押金额的确定
6 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案例分析
    6.1 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概况
        6.1.1 制度规定
        6.1.2 实施范围
        6.1.3 制度架构
    6.2 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运行分析
        6.2.1 再利用价值越高的废弃产品规范拆解率越低
        6.2.2 基金补贴部分流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企业
7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总结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流程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2 主要流程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用户体验度量理论概述
        2.1.1 用户体验概念
        2.1.2 用户体验度量概念
        2.1.3 用户体验维度和指标
        2.1.4 用户体验度量方法
    2.2 认知层面的情感体验要素分析
        2.2.1 视觉要素
        2.2.2 触觉要素
        2.2.3 听觉要素
        2.2.4 嗅觉和味觉要素
    2.3 目标用户群体特征及其影响
        2.3.1 确立目标用户群体
        2.3.2 目标用户群体的特征
        2.3.3 目标用户群体特征对本课题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冰箱开门行为用户体验度量体系的构建
    3.1 用户体验评价维度
        3.1.1 评价维度的研究方法
        3.1.2 目标用户半结构化访谈
        3.1.3 提取用户体验影响因素
        3.1.4 归纳用户体验影响因素
    3.2 用户体验度量指标
        3.2.1 度量指标的研究方法
        3.2.2 影响因素的聚类
    3.3 用户体验度量体系
        3.3.1 度量体系的信度检验
        3.3.2 度量体系的输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糊层次分析法下的用户体验量化模型
    4.1 用户体验层次结构模型
    4.2 确定各指标权重实验
        4.2.1 实验方法及被试者
        4.2.2 分析结果-构建模糊判断矩阵
        4.2.3 分析结果-检验一致性
    4.3 确定用户体验量化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用户体验量化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5.1 量化模型下电冰箱开门行为体验度量理论偏好结果
        5.1.1 确定评价指标集和指标权重集
        5.1.2 计算理论权重
        5.1.3 输出理论结果
    5.2 SUS量表下的电冰箱开门行为体验度量实际偏好结果
        5.2.1 用户测试任务
        5.2.2 用户测试量表
        5.2.3 用户评分和收集数据
        5.2.4 输出实际结果
    5.3 验证结果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附录1 电冰箱开门行为用户体验问卷调查
    附录2 关于电冰箱开门行为用户体验的SUS量表
    附录3 调研照片记录(部分)

(9)零能耗智能住宅设计与节能管理研究 ——以“栖居2.0”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零能耗住宅建筑研究现状
        1.2.2 节能管理与光伏应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文章框架
2 零能耗住宅建筑“栖居2.0”节能技术研究
    2.1 栖居2.0总体设计
        2.1.1 建设场地基本情况
        2.1.2 栖居2.0方案设计
    2.2 被动式节能策略
        2.2.1 被动式阳光房设计
        2.2.2 自然采光与隔热
        2.2.3 自然通风设计
        2.2.4 建筑遮阳设计
    2.3 主动式节能策略
        2.3.1 可再生能源应用
        2.3.2 水资源循环利用
    2.4 装配式建造体系
    2.5 本章小结
3 栖居2.0智能化系统研究
    3.1 智能家居系统架构
    3.2 栖居2.0智能家居系统
    3.3 家庭能源管理系统
        3.3.1 家庭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3.3.2 栖居2.0中的光伏发电监测系统
    3.4 本章小结
4 栖居2.0可再生能源预测模型研究
    4.1 光伏发电预测算法
    4.2 可再生能源数据预处理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清洗
        4.2.3 数据相关性分析
    4.3 光伏发电预测模型
    4.4 实验结果分析与应用
    4.5 本章小结
5 零能耗智能住宅运行测试与可持续性评价
    5.1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5.1.1 竞赛简介
        5.1.2 SDC2018竞赛评分要求
    5.2 零能耗住宅建筑运行可持续性评价指标
    5.3 栖居2.0实际运行测试与可持续性评价
        5.3.1 栖居2.0室内环境评价
        5.3.2 栖居2.0家用电器评价
        5.3.3 栖居2.0生活便利评价
        5.3.4 栖居2.0能源绩效评价
        5.3.5 栖居2.0评价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附录 A:Qiju2.0 Raw Data(Power& Meteorological)
附录 B:SOLAR DECATHLON CHINA 2018 TRANSCRIPT
致谢

(10)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研究 ——以昆明市某住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碳排放核算研究现状
        1.3.2 低碳建筑研究现状
        1.3.3 零碳建筑研究现状
        1.3.4 住宅能源统计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
    2.1 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2.1.1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2.1.2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2.1.3 全生命周期评价基本框架
    2.2 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2.2.1 研究目的
        2.2.2 考察范围
        2.2.3 清单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模型
    3.1 住区建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
        3.1.1 建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公式
        3.1.2 建材碳排放因子获取途径
        3.1.3 建材碳排放因子选取
    3.2 住区建筑建造施工阶段碳排放
        3.2.1 建造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公式
        3.2.2 材料运输过程碳排放
        3.2.3 建造施工本身碳排放
    3.3 住区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
        3.3.1 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计算公式
        3.3.2 住宅各分项能耗研究
    3.4 住区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
        3.4.1 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公式
        3.4.2 建筑物拆除施工过程碳排放
        3.4.3 建筑垃圾运输过程碳排放
    3.5 住区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3.6 住区中绿地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和地区住宅使用阶段能耗研究
    4.1 昆明地区概况
    4.2 案例建筑基本信息
    4.3 采暖、空调和照明能耗计算
        4.3.1 模拟软件的选择
        4.3.2 基础模型建立
        4.3.3 边界条件的设定
        4.3.4 模拟结果的统计
    4.4 生活热水能耗计算
        4.4.1 集中太阳热水系统
        4.4.2 热水能耗的计算
    4.5 家电、烹饪能耗计算
        4.5.1 现场调研
        4.5.2 家电、烹饪能耗计算
        4.5.3 结果统计
    4.6 动力及其他能耗计算
        4.6.1 动力设备统计
        4.6.2 动力能耗计算
        4.6.3 地下室能耗计算
    4.7 建筑使用阶段能耗汇总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5.1 住区建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
    5.2 住区建筑建造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
    5.3 住区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计算
    5.4 住区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
    5.5 住区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5.6 住区地下室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5.7 住区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5.8 住区绿地系统全生命周期固碳量计算
    5.9 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
    5.10 住区生命周期碳减排措施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研究
    6.1 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分析
        6.1.1 增加绿地碳汇实现零碳住区
        6.1.2 增加光伏发电系统实现零碳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美国家用电冰箱技术发展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 [1]需求有限性与经济增长机制的关联效应研究[J]. 陈昆亭,侯博文. 世界经济文汇, 2022(01)
  • [2]大家电对城市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研究[D]. 李玲玉.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3]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D]. 丁俊. 江南大学, 2021(01)
  • [4]需求有限性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研究[J]. 侯博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1(03)
  • [5]智能家居系统能效优化管理的研究[D]. 佘玉龙.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6]间冷式冰箱温度精确控制技术研究[D]. 李智强.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基于二元体系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D]. 张德元.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8]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研究[D]. 庞范烨.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9]零能耗智能住宅设计与节能管理研究 ——以“栖居2.0”为例[D]. 焦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 [10]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研究 ——以昆明市某住区为例[D]. 何依琴.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美国家用冰箱技术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