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吉林省长春市技师学院付捷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正由传统封闭的学校单方全程培养转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教育部已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我校已采取实际行动,几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初步摸索出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规律,形成了规范的做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及职业教育界专家的认可,也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校企合作的内涵,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工作的基础上,把构建“校企模式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提出来,仅供参考。

一、校企双方的需求是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一定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合作的一方对合作的另一方有持续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会给双方带来眼前或长远的利益,使合作相对稳固和长远。

1.学校的需求

(1)人才培养的需求。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的教育,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工作态度实施教学活动,这些都需要在逼真的学习情境和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才能实现,无疑企业生产一线是除学校外最好的人才培养基地。

(2)就业的需求。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形成的紧密关系,为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及进行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决定了学生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企业的高度对应,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经历,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同时也客观地评价了职业学校面向市场办学的水平,为学生就业提供稳定的平台。

(3)扩张教育资源的需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学设施,仅能满足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就显资源不足,而企业的设备资源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有条件的为学校所用,为实践教学提供场所。企业的人力资源也可有价的为学校所用,这是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急需的资源。

(4)学生收入的需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能有800—1000元的收入,这对家里生活比较困难的学生是一个直接经济补助。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使困难家庭的孩子也能完成学业。

(5)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能充分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这是学校专业设置的依据。学校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要聘请企业的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师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师要定期下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及时掌握企业已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2.企业的需求

(1)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能够很好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校,每年都能培养出一批适合企业需要、具备发展潜力的技能人才,这些人才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所需的劳动力,更是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大批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中坚力量。

(2)企业员工培训需求。现代企业技术更新周期缩短,产品换代加快,为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企业员工相应培训是实现企业升级的有效途径,近几年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是如饥似渴,校企合作进行企业在职职工的各类培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摸式的重要内容。

(3)低成本劳动力的需求。学校的高年级学生已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企业生产需要,成批量、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直接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二、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1.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1)成立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应包括:学校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合作企业的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部长。制订委员会章程,明确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协调、指导校企合作的重大事情,研究合作项目及涉及全局的事情。

(2)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成员包括企业、行业协会的专家、高技能人才、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主要工作任务是研究和确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制订培养方案,指导或参于编写教材,协助安排学生实习,推荐学生就业。

(3)建立校企合作联络员队伍。学校要指派一名负责人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同时每个合作企业配备一名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收集、反馈有关信息,并经常沟通合作有关事宜。

(4)成立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校领导、教务处、招生就业办、学生工作处、培训科组成。对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全过程实施领导、协调、审核和监督。

2.制订校企合作相关政策、制度,提供资金保障。

(1)制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章程,明确指导思想、合作原则、工作任务、各部门职责、工作流程、各部门关系等。

(2)制订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

(3)制订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工作章程。

(4)制订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奖励办法,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

(5)制订外聘专家(顾问)、兼职教师工作酬金标准及发放办法。

(6)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主体,合作的成败取决于两主体的积极性是否能充分调动起来,现实问题是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最能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合作项目就是“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所以要制订“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施办法”,包括高技能人才的后备力量培养和企业员工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坚持校企合作实施高技能教育、高技能人才优先到合作企业就业、在高技能岗位尽快成材的指导思想。

(7)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工学交替的管理办法。

(8)制订各专业学生生产实习技能标准和技能考核办法。

(9)制订学生生产实习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办法。

(10)制订标准、规范的“校企合作协议书”。

三、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

1.对企业而言,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1)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根据企业产品更新、技术和管理升级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进行中、短期或长期培训,尤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2)学校合理调配资源,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提供给企业使用。

(3)学校可以实行“定单式培养”,根据企业需要,学校可以从每届学生中选出较优秀学生,为企业定单式培养准高技能人才,成立企业冠名班,例如“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碳钢焊接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和内容,也可把课堂搬到生产一线,更多采用一体化教学,学校聘企业技术人员、操作大师为学生讲课和指导实践。

(4)学校的骨干教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搞科研。

2.对学校而言,企业的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大师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企业人员参与指导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的制订等工作。

(2)企业专家指导各专业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与内容提出意见与建议,与各专业教师一起编写教材。

(3)企业提供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实习学生,制订考核标准,实施考核,以企业为主评估学生的实习效果。在可能的情况下,学校与企业共建学生实习基地。

(4)企业推荐优秀的专业人员、技师、高级技师做学校的兼职教师,使学校教师队伍成为结构上“双师型”队伍。

(5)企业为教师下厂工程实践提供帮助,委任指导教师,提供实验和实训条件。使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现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能把这些东西及时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知识、技能保持新鲜。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学校工作的难点,初级合作经学校努力是能做到的,但深度合作困难很大,需要全体教职工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更主要的是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规范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的行为,使职业院校能顺利构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标签:;  ;  ;  

如何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