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色甙类化合物论文_李国柱,沈红玲,魏小东,卢亚玲,孟庆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花色甙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花色,色谱,流电,液相,类化合物,高效,马铃薯。

花色甙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柱,沈红玲,魏小东,卢亚玲,孟庆艳[1](2015)在《液相色谱-纳流电喷雾阵列离子迁移谱联用分析花色苷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利用气相离子在电场中与迁移气分子相互作用而具有不同的迁移率的原理进行分离。由于各离子的大小、电荷、质量和形状不同使得它们通过迁移管的时间不同,气相离子可在几十毫秒内进行高效分离。液相色谱可以使用不同的流动相和色谱柱,从而适应不同分析体系的要求。但对于天然产物等复杂体系,一维液相色谱分离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这时可以将液相色谱与离子迁移谱联用以充分利用二者正交的分离特性,增加液相色谱的分析容量。(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分册)》期刊2015-04-19)

刘亮,曹少谦,谢笔钧[2](2013)在《荔枝果皮中花色苷及低聚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柱层析法对荔枝果皮中主要的花色苷及低聚黄烷醇分离纯化,并对其结构作鉴定。方法:分别采用AmberliteXAD-16、ADS-17大孔树脂和ToyopearlTSKHW-40S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纯化荔枝花色苷及低聚黄烷醇类化合物,同时利用HPLC-MS、GC、NMR及CD等分析手段对纯化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纯化得到1种花色苷和4种低聚黄烷醇化合物单体,结构分析表明,纯化得到的花色苷为荔枝中主要的花色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4种低聚黄烷醇化合物分别为(-)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A2和原花青素A型叁聚体表儿茶素-(4β→8,2β→O→7)-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其中,表儿茶素-(4β→8,2β→O→7)-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是首次于荔枝皮中被分离纯化并鉴定出来。结论:大孔树脂与ToyopearlTSKHW-40S凝胶柱层析相结合,可有效分离纯化荔枝中花色苷及低聚黄烷醇类化合物;HPLC-MS、GC、NMR及CD分析是其结构鉴定的有效手段。从荔枝中提取花色苷及低聚黄烷醇类化合物,对于荔枝褐变及荔枝皮高活性提取物开发、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全逸[3](2010)在《马铃薯多酚类化合物对结肠癌和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花色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s)是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在体外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并且具有天然、高效、低毒等优点。因此,近年来有关多酚类化合物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并将成为今后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主要方向。马铃薯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包括多酚,维他命c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彩色马铃薯块茎中的抗氧化剂含量较高,主要成分是花色苷。探讨马铃薯多酚类化合物体外抗癌效应及作用机制、阐明不同马铃薯品种中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可以为进一步利用马铃薯色素开发天然抗氧化剂以及彩色马铃薯研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不同颜色的马铃薯(Solarium tuberosum)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抗氧化活性、总酚含量、绿原酸含量、花色素含量和体外抑制癌细胞增殖效应,分析马铃薯多酚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与作用机制;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克隆了马铃薯花色苷合成关键酶基因CHI,并对不同马铃薯品种花色苷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结构和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选取花色苷合成关键酶基因3GT遗传转化白皮马铃薯品种。研究结果如下:1.马铃薯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了两种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方法,得到四个马铃薯栽培品种和一个马铃薯野生种总酚提取物,分别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总酚含量、绿原酸含量和花色素含量,结果表明,(1)马铃薯野生种S. pinnatisectum抗氧化活性、总酚含量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其次为紫薯'Purple Majesty'、'Bora Valley'和红薯'Mountain Rose',白薯'Northstar'最低,同时彩色薯的花色素含量高于白薯;(2)抗氧化活性与总酚、绿原酸和花色素含量之间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性;(3)两种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方法分别得到溶液状和粉末状马铃薯提取物,对其进行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测定后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2.马铃薯多酚提取物对人体结肠癌Caco-2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效应。分别采用形态学观察和XTT比色法检测了四个马铃薯栽培品种和一个野生种的多酚提取物以及叁种马铃薯块茎含有的酚类标准物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马铃薯多酚类化合物明显抑制癌细胞体外增殖,且浓度越高,增殖率越低,其中野生种S. pinnatisectum抑制癌细胞的效果最明显,彩色马铃薯栽培品种'Mountain Rose'、'Bora Valley'和'Purple Majesty'比白色品种'Northstar'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马铃薯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抗癌活性叁者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2)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绿原酸和花色素都显着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且浓度越高,增殖率越低,其中绿原酸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果最好,其次为天竺葵素和锦葵素。3.马铃薯花色苷合成关键酶基因CHI的克隆与表达分析。(1)采用RT-PCR的方法在马铃薯野生种S. pinnatisectum中克隆得到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 cDNA和gDNA序列,该基因无内含子,包含一个全长为65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218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该蛋白的分子量为24.46kDa,理论等电点为7.68,采用DNAMAN对CHI和其他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马铃薯CHI氨基酸序列与茄科植物番茄的同源蛋白序列一致性最高,亲缘关系也最近。(2)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CHI mRNA水平空间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在马铃薯的匍匐茎、膨大的匍匐茎、成熟块茎、顶芽、花和根中都有表达,其中在膨大的匍匐茎和根中表达水平较高,在匍匐茎和块茎中表达水平基本相当,也都比较高,在芽和花中有低水平的表达,茎和叶中没有检测到。4.马铃薯花色苷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结构和表达分析。(1)红皮马铃薯栽培品种'Chieftain'和白皮品种'Superior'的叶片基因组DNA中都含有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CHS、CHI、F3H、DFR和3GT,将扩增获得的gDNA序列和GenBank中相应的cDNA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CHI和3GT基因不含有内含子,CHS含有一个内含子和两个外显子,F3H基因含有两个内含子和叁个外显子,DFR基因含有五个内含子和六个外显子;(2) CHS. CHI、F3H、DFR和3GT在红皮马铃薯栽培品种'Desiree'、'Chieftain'和白皮品种'Superior'中的表达差异分析显示,除了CHI,其他四个基因在地上部分叶片中都表达;在地下部分的匍匐茎和块茎中,这五个基因都在红薯中表达;而在白薯中,只有最上游的CHS基因在匍匐茎中有所表达,其他基因都没有检测到。由此可见,白薯'Superior'中没有花色苷的合成可能与花色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CHI及其下游基因的不表达有关。5.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将3GT基因导入到白皮马铃薯栽培品种'Superior'中,共得到了18个Kan抗性株系,通过PCR检测,有3株表现为阳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0-12-01)

樊金玲,朱文学,沈军卫,陶冠军[4](2007)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牡丹花中花色苷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牡丹花中的花色苷类化合物,分离检测了五种花色苷,结合紫外吸收光谱和质谱信息分别鉴定为矢车菊-3,5-O-二葡萄糖苷,矢车菊-3-O-葡萄糖苷、芍药-3,5-O-二葡萄糖苷、芍药-3-O-葡萄糖苷和天竺葵-3,5-O-二葡萄糖苷;比较了六个牡丹品种的花色苷组成。(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7年08期)

花色甙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柱层析法对荔枝果皮中主要的花色苷及低聚黄烷醇分离纯化,并对其结构作鉴定。方法:分别采用AmberliteXAD-16、ADS-17大孔树脂和ToyopearlTSKHW-40S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纯化荔枝花色苷及低聚黄烷醇类化合物,同时利用HPLC-MS、GC、NMR及CD等分析手段对纯化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纯化得到1种花色苷和4种低聚黄烷醇化合物单体,结构分析表明,纯化得到的花色苷为荔枝中主要的花色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4种低聚黄烷醇化合物分别为(-)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A2和原花青素A型叁聚体表儿茶素-(4β→8,2β→O→7)-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其中,表儿茶素-(4β→8,2β→O→7)-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是首次于荔枝皮中被分离纯化并鉴定出来。结论:大孔树脂与ToyopearlTSKHW-40S凝胶柱层析相结合,可有效分离纯化荔枝中花色苷及低聚黄烷醇类化合物;HPLC-MS、GC、NMR及CD分析是其结构鉴定的有效手段。从荔枝中提取花色苷及低聚黄烷醇类化合物,对于荔枝褐变及荔枝皮高活性提取物开发、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色甙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柱,沈红玲,魏小东,卢亚玲,孟庆艳.液相色谱-纳流电喷雾阵列离子迁移谱联用分析花色苷类化合物[C].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分册).2015

[2].刘亮,曹少谦,谢笔钧.荔枝果皮中花色苷及低聚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J].中国食品学报.2013

[3].王全逸.马铃薯多酚类化合物对结肠癌和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花色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

[4].樊金玲,朱文学,沈军卫,陶冠军.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牡丹花中花色苷类化合物[J].食品科学.2007

论文知识图

紫荆花红色素与玫瑰花红色素光谱的对...

标签:;  ;  ;  ;  ;  ;  ;  

花色甙类化合物论文_李国柱,沈红玲,魏小东,卢亚玲,孟庆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