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高境界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功能的开拓

塑造高境界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功能的开拓

陈芳[1]2003年在《塑造高境界的人力资源管理》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人力资源成了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应以一种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迎接未来的挑战呢?应该认识到,管理必须实施规范化,凡事都要落实到管理规范上,但是任何规章制度总是会有漏洞的,而且事无巨细的规章制度又是不经济的,就要由他律转向自律,而加强自律主要靠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对企业员工心理、思想及行为进行积极的诱导、协调和控制,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本篇论文针对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为什么及怎么样发挥企业文化功能作了粗浅的论述。 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我国进行企业文化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作了交待,并对研究现状和论文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第二章从文化管理的兴起谈起,讨论了我国进行企业文化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第叁章详细讨论了企业文化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意义、理论基础,并提出了企业文化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第四章从管理中心理机制的运用、建立优秀的企业价值观、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管理文化的建设等方面论述了企业文化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如何塑造员工行为的;结束语部分主要归纳了本文的创新点。

刘建利[2]2006年在《中国国有企业人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干,建国后的管理方式受到前苏联模式的巨大影响,但管理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鞍钢宪法”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国有企业管理改革,历经放权让利、实行承包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几个阶段,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中,国有企业无论是从企业制度还是内部管理上都出现了明显的“西化”趋向。尽管总体上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如果失去政府支持,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仍远远低于其他性质的企业。企业活力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每一个时代都有与之脉搏相契合的管理方式,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契合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管理方式是什么?国企改革如何深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性课题。本文正是从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现代市场竞争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出发,提出人本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对企业管理的要求表现于管理的社会属性。由于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管理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的管理有本质差别。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决定了管理的目的是实现资本所有者的利益,管理的实质是监督。在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中,员工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双重所有者成为国有企业的主体,管理目的不在于利润最大化而在于员工素质技能的提

贾英[3]2009年在《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旅游业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品牌已成为旅游景区最重要的竞争利器,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并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目前,在景区品牌塑造理论研究中存的主要问题是:(1)景区品牌概念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对景区品牌的内涵缺乏深入的分析;(2)多直接借用城市或地区品牌研究的主要思想,即侧重于景区形象策划和营销分析,较少考虑景区品牌的特殊性,缺乏从功能到形象的系统化的研究脉络。景区在范围上比城市或地区要小得多,其功能性感知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这一点在景区品牌塑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基础上,从符号学的视角,运用归纳演绎、比较分析、案例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景区品牌塑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探讨,并以西安翠华山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从符号学视角出发,以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建立景区品牌叁角形,对景区品牌进行界定和剖析,明确提出景区品牌的叁大构成要素;对包括景区形象策划和景区品牌塑造在内的几组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辨析。2.提出景区品牌塑造的概念框架,以此展开对景区品牌塑造的系统探讨。按照这一概念框架,景区品牌塑造包括两个重要部分:景区塑造和景区符号化。景区塑造的目的在于构建和传递景区品牌的核心价值;景区符号化目的在于利用各种符号改变公众对景区的认知。在对景区及景区品牌特殊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品牌塑造的主要策略。3.对景区塑造进行了探讨。从体验视角出发对景区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景观的符号学意义和游客景观符号解读机制。结合景区品牌塑造的目标和主要策略,提出景区塑造的基本原则以及景区概念统领下的景区塑造模式。最后,就利用符号建立景区识别系统提出相关策略。4.对叁种主要类型景区(自然景区、人文景区、主题公园)的塑造分别进行了探讨,提出叁类景区塑造关键及主要策略。5.对景区符号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符号学视角探讨了景区品牌名称、标志的设计;提出发射性景区形象概念及其构建方法,从符号学视角对形象口号进行了研究;提出景区品牌传播的几个重要原则,构建了景区品牌传播渠道网,对景区品牌内部、外部传播渠道及其策略分别进行了探讨。6.分析了景区品牌的支持保障因子。7.以西安翠华山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试图在以下方面能够有所创新:1.采用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景区品牌直观地表现为一个符号或符号群,可以而且应该被纳入符号学研究视野。目前,尚无学者从符号学视角进行景区品牌的相关研究,本文所进行的尝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目前,学界对景区品牌尚无统一的界定,对这一概念缺乏深入的探讨和剖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区品牌化实践。本文从符号学视角对景区品牌进行了界定和剖析,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概念上的模糊。对景区形象策划和景区品牌塑造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消除了目前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误区。3.提出景区品牌塑造的概念框架,形成从功能到形象的系统研究脉络,以此概念框架为基础,对景区塑造和景区符号化分别进行了探讨,此外,对景区品牌的支持保障因子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景区品牌塑造研究框架初步建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系统性不足的问题。4.在研究中引入体验观念,强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目前,在我国景区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缺乏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在景区塑造研究中引入体验观念,将景区塑造与游客体验紧密联系起来,符合我国景区发展的现实情况,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景区品牌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涉及的问题很多,因此,相应的研究工作量也很大。本文虽然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线索,也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但由于时间及能力所限,研究还很肤浅,存在许多不足,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冯德雄[4]2003年在《企业适应性成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的21世纪,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正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伴随着WTO的加入,更面临着双重压力。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家们都在为寻找企业有效的生存和成长之路而不懈的探索者。在此背景下提出企业适应性成长研究无疑带着前瞻探索性和强烈的现实指导性。 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引入并界定适应性、企业适应性和企业适应性成长叁个基本概念,分析并论证了本研究的几个基础性命题:企业是具有人为意志的特殊生命体;企业环境是生态系统;企业组织是复杂自适应系统;企业为实现价值而存在;企业生命体具有适应性成长的可能性。其次,在综合评析东方管理哲学、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理论及环境适应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现今企业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多变,联系更广泛,企业作为生命体必须更好地与环境协同进化。本文给出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分析研究了失败与成功企业的文化,提出企业的适应性成长文化是由组织的伦理文化、适应性文化、速度文化、创新文化和学习文化等构成的文化生态体系。接着构建了企业适应性成长的理论范式和运行机制,对企业适应性成长进行了过程解释,论述了企业适应性成长过程中生态位定位思想与市场选择。本研究结合不同角度的相关学习理论,建构了适应性成长的组织学习模型。指出企业适应性成长的运作机制是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并实现与环境持续协同进化的神经系统,从机制分析入手,提出组织适应性成长的运作机制是由感应机制、灵活反应机制、持续成长机制构建的一个柔性超循环系统。本文认真分析了我国过去数年中轰然到下的一些典型企业共同的“失败基因”,即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最后,本研究提出了范式条件下企业适应性成长的叁个原则,即足够开放原则,渐进与突变相结合原则,质和量互动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组织适应性成长范式——运作机制模型。并对一个正在适应性成长的中国企业——华为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

周洪宇[5]2005年在《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生命周期研究》文中提出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生存和可持续成长成为国内外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加入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市场进一步开放,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环境,如何成为“适者”而“生存”下来是当前更为迫切的问题。为此,国内外很多学者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人力资源管理地位日益突出,其发展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由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这为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论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历史研究、比较分析、逻辑推理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尝试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管理问题,以期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 首先,论文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介绍了企业生命周期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论文引入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关键因素,分析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生命周期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得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可通过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成为企业生命周期发展的动力这一结论。进而,论文详细探讨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对企业生命周期产生的作用。在企业生命周期演进过程中由于企业生命不同阶段的边界模糊,导致企业发展受阻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企业通过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确定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模糊边界上核心竞争力的契机点,构建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持续成长的目标。据此,论文得出了企业持续成长的理想模型。 根据以上研究,论文探讨了我国企业生命周期管理问题。基于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论文将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分析了各自生命周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此外,论文进行了个案——海尔集团——分析,说明了海尔集团通过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竞争力,跨越了企业生命周期模糊边界,最终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更好地诠释本文的研究意图。

徐新绿[6]2008年在《YL公司的产品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世纪,随着我国进入WTO,加快了与国际一体化的进程,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制定出适合市场态势和自身发展的竞争战略,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的关键。本文在对河北省地勘局YL公司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YL公司的产品战略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首先对YL公司的情况和发展历程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对YL公司的战略现状和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产品战略分析对YL公司的重要性。其次对YL公司进行了PEST分析、产业竞争态势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确定外部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YL公司的内部环境,通过企业资产、人力资源、价值链、产品组合和企业文化的分析,确定内部关键因素。然后对内外部关键因素的SWOT矩阵分析,确定战略类型,设计战略方案,通过打分法,筛选、优化战略方案。最后通过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管理与创新,给出了YL公司产品战略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控制措施。

党兰萍[7]2007年在《西安城东客运站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客运站是一个城市的门户,反映着城市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的面貌。近年来,从全国客运市场发展情况看,旅客运输正向经营社会化、市场开放化、运输快速化、管理规范化等方向发展。客运市场的发展,给客运站的建设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依据客运市场的发展规律,制定一个符合自身要求的发展战略,是西安城东客运站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决定一个企业兴衰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出发,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结合企业的实际,对西安城东客运站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做了详细的分析。首先,应用PEST分析方法对该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以及旅客运输行业、客运站场的现状等中观环境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西安城东客运站的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发展机会与所面临的主要威胁。然后,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整体分析与局部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西安城东客运站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企业文化以及参营车辆和旅客服务等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当前企业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和所存在的劣势。最后,应用SWOT矩阵分析法,为西安城东客运站发展战略做了整体的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战略目标(2007年-2009年,西安城东客运站的硬件配备处全国交通系统先进水平;2009年-2012年,综合实力居陕西省第一;2012年-2017年,综合实力达到国内一流并且迈向国际化)以及“叁步走”战略。另外,为了确保战略方案的有效实施,本文为西安城东客运站的战略实施制定了详细的执行计划,并确立了战略实施对策以及保障措施。本文是对西安城东客运站的发展战略的制定进行的实证分析与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对西安城东客运站的进一步发展有实用价值,而且对其他同类型企业经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朱云清[8]2006年在《房地产企业核心能力与核心业务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持续健康发展。这给作为其组成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带来了蓬勃的生机。然而,与此同时,无论是外部环境的日新月异还是自身发展的需要都给房地产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房地产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并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就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培育企业的核心业务与核心能力。 本文从房地产企业核心业务与核心能力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出发,通过对核心业务与核心能力识别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培育房地产企业核心业务与核心能力。 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原因及方法,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房地产概述;第二章介绍了核心业务与核心能力战略研究的理论构架;第叁章讨论了房地产企业核心业务与核心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如何界定;第四章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建设房地产企业的核心能力;第五章论述了如何建设房地产企业的核心业务;第六章是以世博兴云房地产公司为实例,讨论了该公司如何建设核心业务与核心能力。 本文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那就是,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房地产企业的战略制定必须要以核心业务为基础,要紧密围绕企业核心能力,建立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业务组合。最后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从房地产企业的核心能力中衍生出良好的业务结构,而良好的业务结构促进了核心业务的形成,核心业务又反过来培育和巩固房地产企业的核心能力。

饶珺[9]2008年在《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内部环境在企业控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企业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是所有控制方式与方法赖以存在和运行的环境,不仅对企业整体目标而且对整个内部控制和其它组成要素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尽管现今大多数企业都已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仍然严重、内部人控制现象仍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内部环境重视不够引起的。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环境,其它要素不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企业内部控制以及控制的内部环境理论来系统指导具体的民营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实务研究,对如何加强和完善该企业内部环境建设提出对策措施。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对企业内部控制及控制的内部环境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详细分析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各构成要素:公司治理结构、经理层、人力资源政策以及企业文化在企业控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对一家跨区域管理的独资民营企业基本情况的了解,以及对该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了该企业在控制的内部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和完善该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的对策和措施: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理层的道德价值观与决策能力,改善公司人力资源政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优化A公司内部环境,力求使该公司的内部环境更好的促进企业控制实现,在企业控制有效落实的基础上提升公司内部环境,两者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张建[10]2004年在《立美教育认识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育思想在人类文化历史上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中国春秋时期就有文字记载,西方在古希腊城邦制国家时代也有较为系统的描述;但将这种教育活动称之为“美育”,并在实践中实施,却仅有200多年历史。1795年,德国伟大剧作家、诗人席勒以书信体形式发表《美育书简》(又译《审美教育书简》)一书,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这也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我国近代最早公开提倡美育,并把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的当首推清代学者王国维。今天,人们对美育的理解已极大丰富,按其认识发展的路途,归纳起来,主要有叁方面的观点:美育是以“美”为内容的知识教育;美育是以“审美”、“美感”为培养目的的情感教育;美育是一中境界、是按照美的规律培养人塑造人的立美教育。所谓“立美教育”,就是建立在美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美的规律,借鉴审美精神,全面育人的教育活动。“审美”、“借美”、“境界”、“立美”等,正是本书的立论基础。 为什么提“立美教育”?这是因为:“立美教育”的提出是美育理论认识发展升华的结果,是教育理论逻辑发展推进的必然。立美教育是当代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发展与落实的必由之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育在情感及情感动力上具有启导功能,美是爱的摇篮,所以美育是德育的先导;美育在自由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上具有启导功能,美育是创造性思维的摇篮,美育是智育的先导;美育在人类的自我塑造上具有启导功能,美育是人美的摇篮,美育是体育的先导;美育在掌握“美的规律”上具有启导功能,美育是创造美的摇篮,美育是劳动技术教育的先导;美育在养成高雅趣味上具有启导功能,美育是高雅趣味的摇篮,美育是人生教育(含生活教育)的先导。此外,美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独特的功能。所以说,美育构成了对素质教育的突破与超越。 审美精神、美的规律、艺术美原理、科学美原理是“立美教育”的美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学记》是“立美教育”的文化学基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立美教育”的心理学基础;系统科学理论则构成了“立美教育”的现代科学基础。 审美是认识美之所在,立美是创建美之实践,无立美即无审美,完整美育的本质在于立美。这是“审美”与“立美”二者之间的关系。“立美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从“审美视点”出发,经过一组对立范畴的转化,从而达到“立美建构”。其中的一组对立范畴的转化,可以是“艺术美”的范畴转化,也可以是“科学美”的范畴转化,也可以是“艺术美”、“科学美”两者融合的范畴转化。“立美建构”通过内容美、形式美、方法美、过程美、结构美来实现。“审美视点”从思维(科学)美、自然(科学)美、人文(科学)美、社会(科学)美、综合(科学)美中去选择。 “立美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表现在:(1)学校德育活动的立美:所谓“德育立美”就是要让德育过程也成为立美因而也成为审美的过程,就是要让美的法则成为德育活动的准则。以德育对象之美创造为目标,立德育形式之美及师表之美是“立美德育”的主要内容。(2)学校管理工作的立美:所谓学校管理工作的立美就是学校管理者运用学校管理的科学和美学的规律,建立一定的机制,充分发挥管理活动中审美因素的作用,有目的地建构被管理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以有效地达到管理目标的过程。导向的崇高性、情理的交融性、影响的深远性学是学校管理审美化的特点。管理者的立美、被管理者的立美、管理媒介的立美、管理关系的立美构成了学校管理活动中的立美。(3)教师职业的立美:从生计的驱使向生命的自由提升、从牺牲性的付出向主动性的创造提升是教师职业立美的观念:敏锐把握教育中美好的事物(审美感知)、任思绪在教育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审美想象)、用热情体验生命的律动(审美情感)、领会和感悟教育的深刻意蕴(审美领悟)是教师欣赏教育美的感观和心灵;用游戏精神进行自由创造、用语言作为工具对话人生是教师职业立美的媒介;情境交融的和谐、心意相通的自由、品悟浑然的超拔是教师职业立美的路径;应目之境的教育艺术、会心之境教育风格、畅神之境的教育智慧是教师职业立美的境界。(4)现代校园文化的立美:意义在于审美的凝聚功能、审美的协调功能、审美的陶冶功能;考察学校校园文化结构是否完整、功能是否完备、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文化的鲜明程度,是把握校园文化品位“立美”的尺度;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审美化、校园精神文化氛围的审美化构成了现代校园文化环境的立美。

参考文献:

[1]. 塑造高境界的人力资源管理[D]. 陈芳. 河海大学. 2003

[2]. 中国国有企业人本管理研究[D]. 刘建利. 中央民族大学. 2006

[3].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研究[D]. 贾英. 陕西师范大学. 2009

[4]. 企业适应性成长研究[D]. 冯德雄.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5]. 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生命周期研究[D]. 周洪宇. 南京工业大学. 2005

[6]. YL公司的产品发展战略研究[D]. 徐新绿. 天津大学. 2008

[7]. 西安城东客运站发展战略研究[D]. 党兰萍.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8]. 房地产企业核心能力与核心业务建设[D]. 朱云清. 昆明理工大学. 2006

[9]. 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研究[D]. 饶珺. 贵州大学. 2008

[10]. 立美教育认识论[D]. 张建.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标签:;  ;  ;  ;  ;  

塑造高境界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功能的开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