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活动中的应用策略董茂秋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活动中的应用策略董茂秋

江苏山水国土资源开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地质灾害具有破坏性大、预防困难等特点,会对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是水工环地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于地质灾害的治理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治理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活动;应用策略

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前期对水工环地质勘察是决定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而水工环地质勘查是整个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勘察建设人员需要将完善的水工环地质勘察情况进行汇报、总结,提交给相关工程建设人员进行评估、确定,从而判定整个地质环境情况。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水工环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技术进行勘察调研,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确保水工环地质勘察的顺利进行。

1常见地质灾害活动的特点

(1)地震灾害,引发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频繁运动,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而且地震的预测较为困难。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勘查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但是仍然难以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测,导致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影响,同时也是诱发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关键问题。(2)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当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生时,相应区域的地质结构就会出现极大变化。此类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质疏松、不紧密等问题导致的。另一方面,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这就会导致资源开采过度的问题出现,也会引发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地面塌陷,地质结构会由于工程建设不合理而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引发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其危害性较强,但是可以通过地质结构的实时监测,对其进行有效评估与预测,以便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中出现过度开采问题,并未对其进行合理修复,那么地面塌陷问题就会日益严重。

2水工环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1)地下水上升对工程地质的影响,降水、人工灌溉、施工因素等都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而地下水上升会加速土壤的沼泽化,使土质变松,改变天然土壤的浮力,从而可能会导致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一旦工程地基承载能力降低,原本设计的工程结构可能就会无法满足建设需求,工程建设质量受到影响。另外,虽然地下水上升不会导致自重应力的增加,但原有地下水位的上升和变动则可能增大土壤压缩,造成沉降量增加,使工程出现沉降现象,影响建筑主体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除此之外,地下水位上升后,长期很有可能会对地基造成腐蚀,使地底预埋件发生腐蚀、断裂等情况,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影响建筑质量。(2)地下水下降对工程地质的影响,造成地下水下降的原因主要包含:抽水灌溉、工程施工、水库蓄水、采矿等。地下水下降后,原有的土质结构会发生变化,土壤原本的自重应力增大,很有可能发生沉降等情况,诱发地质灾害,影响地表上层建筑稳定性。

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活动中的应用策略和应用技术

3.1地震灾害中水工环地质的应用

地震的等级不同产生的破坏力也有所差异,其预测工作具有一定困难性,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工程建设的主要灾害之一。地上建筑物和地形地貌等都会由于地震灾害而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失衡往往是由于次生灾害引发的,火灾和水灾的发生也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地震灾害发生时的特点进行总结与分析,能够为水工环地质的应用奠定基础。应该对地震灾害预兆进行把控,获取相关宏观信号与微观信号,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增强水工环地质的应用效果。动物会在地震发生前出现异常反应,这可以作为地震灾害预兆的宏观信号被人们获取,以此对地震灾害进行预测并采取应急措施。

3.2RTK实时动态技术

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相对于之前传统的卫星定位测量方法需要对数据进行再处理,使用RTK技术可以实现实时获取,不但能提高定位精度,同时还能实现数据的实时获取与共享,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等各种测量提供新的测量方法。与GPS技术搭配,可以更加准确的提高测量精度,精准判断地质灾害、水文分布、环境污染等,为水工环地质勘察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3.3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中水工环地质的应用

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通常会伴随着地震灾害的发生而出现,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在预防与治理中也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利用水工环地质进行提前预防,是治理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措施,能够降低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在开采自然资源的工作当中,首先要考虑人类活动对开采区域地质的破坏程度,防止开采过度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比如在砍伐树木时就应该制定完善的方案,确保砍伐程度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承受范围之内,防止出现滥砍滥伐状况,并同时加强修复,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数据采集系统和预警监测系统,是地质灾害治理中水工环地质应用的两种主要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对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位置、类型、性质、时间和灾害程度进行分析,确保灾害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而预警监测系统的使用,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进行合理评估和预测。

3.4GPR地质雷达

GPR(GroundPenetratingRadar)又称地质雷达,是用频率介于106~109Hz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方法。该技术是通过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然后接受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测算电磁波波形、振幅等变化判断地下介质的空间位置、结构、形态及埋藏深度,从而形成不同的数据绘图。该技术也是目前为止勘察水工环地址最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对于老城区或废旧建筑地下水工环地质的勘察,有重要意义。

3.5强化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

对水工环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等特征进行分析,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分析,找到防御地质灾害的方法,将水工环建设的具体需求作为基础,使用科学的设备和技术,切实提高施工的质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管理工程建设中所需的全部材料,使施工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成效。在勘查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对可能引发的灾害进行预测,使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得到严格有效的控制,保证整个施工和管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施工的最终质量。

结语

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了地震、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等,当灾害发生时会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水工环地质应用于地质灾害活动的预防与治理中,应该根据不同灾害的机制采取针对性处理方案,以增强其实际应用效果,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余正满.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OL].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16-217.

[2]魏辅华.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及应用[J].江西建材,2018(13):123-124.

[3]刘利国,尚继龙.论当前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技术及应用范围[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36):40-41.

标签:;  ;  ;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活动中的应用策略董茂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