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电视系统及其网络控制应用研究

资讯电视系统及其网络控制应用研究

何建[1]2003年在《资讯电视系统及其网络控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时代,人们对资讯的关心程度越来越高,资讯的发布方式也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资讯电视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视系统。资讯电视播出系统是以文字,图形,图表为主辅以动态影像,传播各类信息的新型的播出系统。虽然资讯电视系统在国外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但在国内的电视台中,还没有一家电视台采用的是真正的资讯电视系统。资讯电视也就还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本次课题设计,将还处于概念性的资讯电视系统转化为实际使用的真实系统。本次课题研究主要是实现一套可供小型电视台,或者车站,码头以及广告发布商使用的资讯电视系统。设计期间,我们还对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互连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通用WinSock技术,完成了通过局域网络实施远程控制系统对本地播出系统的远程控制。为完成控制过程,自行编写了一套适合于播出控制系统的控制命令集。实现这次的课题研究需要完成本地播出控制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两个应用程序,以及保证该系统正常运行的数据库系统。构架一套完整的资讯电视系统,完成对Jpg和Bmp图片的播出,以及MPEG-1和MPEG-2格式的视频文件播出。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通过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运用Visio软件完成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及设计,绘制用例图,静态结构图等。经过完整的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以及系统测试,我们最终完成了资讯电视系统与网络控制的课题研究。该资讯电视系统不仅能够发布图片,文字性的资讯,还能辅助播出视频图像,实现了资讯电视系统的基本功能,该系统已交付给用户使用,得到了用户的肯定,说明本次资讯电视系统设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鲍金玲[2]2011年在《校园资讯电视系统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建设数字化校园工程,而校园资讯电视系统正是数字化校园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资讯系统,它融合了文字、图像、动画、音讯、视讯等多媒体信息,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电视技术的一个整合,能够实现"在指定地点、指定时间、采用指定的方式播放指定的内容"的播放理念。

张敬[3]2015年在《OTT TV资讯平台的本地化构建》文中指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直播电视一直是人们的第一媒体,人们通过它来了解国家时政、各种信息,并以此娱乐生活。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电视频道越来越多,节目的类型各式各样,几年前,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更是将人们的视觉体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这些改变并不能减弱来自互联网视频的冲击,尤其是在近几年来,互联网视频产业的迅速崛起已经严重威胁到传统电视的生存,所以国内各广电运营商纷纷寻求方法拯救产业,OTT TV(Over-The-Top TV)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本论文就是阐述在传统数字电视向OTT TV转变的过程中,OTT TV资讯平台的建设。相比本公司传统的数字电视资讯平台,我本次建设的OTT TV资讯平台,无论在业务模式、资源引入方式、平台搭建上都是一种创新。作为OTT TV的一项重要业务,借助互联网的优势,OTT TV资讯平台为用户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而且即时性强,最主要的是它打破了传统资讯只能进行单向推送的限制,可以与用户进行互动的业务,增强了用户体验。在内容上根据用户区域的不同,提供极具地方特色的内容吸引用户,也是OTT TV资讯的重要功能。一个建设良好的0TTTV资讯平台可以成为运营商推广业务的有力助手。OTT TV资讯平台的建设,首先要设计方案,这包括要实现什么功能?达到什么效果?方案确立后就要配置资源,这包括服务器、电源配置等硬件设施。硬件准备完毕后就要进行具体的软件开发工作。一个完整的OTT TV资讯平台包括资讯服务器、资讯管理机、双模机顶盒。由于此项目是我方与第叁方公司,第四方公司进行合作,所以各有分工,本文就是着重从数据库、OTT TV资讯后台管理程序、OTT TV资讯前台展示程序开发中我方负责的部分对整个资讯平台的架设进行阐述。在经过反复的测试及调整后,本公司的OTT TV资讯平台已经达到预期效果,但是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完善,大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资讯内容的方向上,提高用户对公司的粘合感,另一个是操所方式上,要寻求新的途径改善传统遥控器“上下左右”方式给用户造成的不便利,体感遥控器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张晓波[4]2005年在《数字电视资讯平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伴随着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软件和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的模拟电视节目已经很难满足广大观众们的需要了。人们希望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获取更多节目源,以及通过电视能够实现原来只有其它的产品才能够完成的功能。这个时候数字电视就孕育而生了,其中数字电视的增值业务就是数字电视的亮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电视的数据广播系统就孕育而生了。数据广播系统的重点在于开发各种具体的、详细的、实用的、新颖的、面向用户的具体业务。从整个系统的功能描述来看,可以分为系统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或前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的录入和播发; 客户端(或终端)的功能则是信息呈现。从实际上讲数据广播的前端系统的各个操作流程始终是围绕着数据库这一中心环节而展开。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据广播系统中的系统流程—基于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系统的数据库操作过程及关键技术。DVB 数据广播的信息可以来自互联网、股票交易所、在线商店等数据源,也可以按照开发互联网网站的方法编选自有节目。不论数据来源的多样化,最终必将进入数据库这一容器中,以待前端操作人员的调度。所以在本论文中首先介绍了数据广播的技术概述、资讯平台的实现方案及意义,数据库技术在资讯平台中的运用及意义,接着以资讯平台的实际开发中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业务-新闻与交通为例,详细说明了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方案。所以本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研究在机顶盒数据广播资讯服务中的数据库实现,并依此对该系统的基于DVB-C 的实现方案做出讨论与展望。

刘艳辉[5]2009年在《基于公共安全优先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运一体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高峰期,其中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无一例外成为建设的重点。同时立体化交通的理念日益被业界所推崇。作为联结城市间与城市内交通纽带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更成为此番建设的重中之重。传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模式与运营模式相互独立且目标单一,难于同当前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特点相匹配。公共安全优先的理念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并融入枢纽建设管理实践中,成为综合交通枢纽管理领域所关注的研究焦点之一。本文旨在遵循综合枢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下,以公共安全建运原则为指导优化综合枢纽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的结构,在建设运营一体化集成模式下对传统的综合枢纽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呈现出新的发展机制。本文在回顾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理论逻辑模型构建、标杆管理、全生命周期和利益相关者等研究方法,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1.基于公共安全优先为建运原则的全新研究视角,对综合交通枢纽建运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结构体系框架。在建运一体创新管理模式项目群治理机制的前提下,从组织层、制度层和实施层建立了关联管理体系,为枢纽SPC管理主体组织构建提供了集成控制理论支持。2.构建了公共安全优先的枢纽建运模式下的设施集成控制子系统。将关键问题确定为不同工况下(正常状态与灾害状态)对设施运行控制与维护的机理研究。以此为基础,针对设备系统管理模式及设施管理体系建立了前期介入机制,并进行了深入研究。3.构建了有效接口管理模型对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中存在的大量接口加以协调,并引入多Agent技术将接口协调模型拟合于项目建运管理全过程,弥补了大型建设项目中对接口研究的缺位问题。本文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将系统间接口问题应用于枢纽项目建运管理实践,完善了建运一体模型中各子系统的衔接功能,实现了接口控制体系对组织实施主体的责任划分与控制,以满足安全运行的需求。4.针对交通枢纽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预警系统和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了综合交通项目的安全保障系统。根据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运营中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特点,选择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前期组织监控模式。本文以安全风险预警技术分析为依托,建立了应急管理系统,从而制定应急管理方案,对突发事件做到及时反应和及时处理。

韦苏来, 高继传[6]2006年在《南京地铁车载旅客资讯系统创新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主要介绍了在快速移动的地铁列车上实现旅客资讯系统的几种方式,对相应的图像、数据传输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于南京地铁1号线应用的基于DVB-丁技术的车载旅客资讯系统这个创新设计方案,并获得了成功应用。

宗瑞朝[7]2007年在《构建低成本快速实施的互动电视系统》文中研究表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大潮中,有线电视面临着卫星、地面数字电视以及IPTV的冲击和建网方向的困惑。本文介绍了互动电视系统组成、业务与相关技术问题,并通过对几种常见互动电视方案的比较,向大家推荐具有投入低、系统对网络依赖性小、回报率高、系统可发展好的新型互动电视资讯系统ITIS。

尹西林[8]2006年在《对象轮播技术及其在资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当前数据广播中存在问题和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DVB)传输协议的分析,设计了基于对象轮播(Object Carousel,OC)的数据广播资讯系统的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解决方案,并阐述了整个系统的设计思路、发送端与接收端的软件结构和具体实现过程。在详细说明对象轮播的语法结构的前提下,包括数据下载块(DownloadDataBlock,DDB)消息、信息下载指示(DownloadInfoIndication,DII)消息、服务下载初始化(DownloadServerInitiate,DSI)消息和下载取消(DownloadCancel,DC)消息的语法结构,分析对象轮播数据以及信息的封装过程,同时说明在MPEG-2(Move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传输流(Transport Stream,TS)中如何方便快速的定位对象。结合嵌入式浏览器的传输模块的需求,设计一种对象轮播传输模型,保证嵌入式浏览器良好的交互性,可同时响应多个传输请求。在数据广播资讯系统中嵌入式浏览器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解析并显示HTML (Hyperlink Markup Languange)网页,实现这一功能的模块包括:传输模块、缓存管理模块、解析模块、排版与显示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和系统资源管理模块。通过研究缓存淘汰策略以利用有限的内存缓存空间,有效提高了嵌入式浏览器的网页访问速度。借鉴文档视图结构,浏览器实现了数据操作和数据显示的分离,增强了浏览器各模块的独立性,为提供灵活、方便的人机交互方式,浏览器实现了有效的焦点管理和快速焦点查找。

张娣[9]2017年在《童年的“消逝”与“绽放”》文中指出本文对1958年至2015年"中国少儿电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讨论了近30年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电视环境下中国少儿文化的基本状况,讨论了在中国电视体制和规制下,中国少儿电视与中国少儿文化重构的关系,以及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后的繁荣与危机,讨论了产业化和新媒体为少儿电视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以"童年的绽放"为标题,在认真汲取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这一"儿童电视文化史"的经典之作的学术素养的同时,也依据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童年消逝"理论的普适性问题提出了讨论和修正。依据本文的研究,无论是就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文化环境而言,还是就电视这一媒介平台所承载的中国儿童的话语权、选择权而言,中国少儿电视文化在近30年中都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童年的"绽放"是近30年中国少儿电视发展史的主流。全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除绪论外,正文共四章。第一章,简要梳理了中外少儿电视的历史。其基本材料和节点虽然来自《美国电视史》、《中外广播电视史》、《童年的消逝》等前人的着作,但在综合叙述的过程中,本文也尽可能地依据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对不同时期少儿电视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提炼。其中,中国少儿电视"节目时代"、"频道时代"、"新媒体时代"叁个阶段的划分等,是前人所未曾明确言及的。第二章,通过对中外电视体制、媒介产权、电视规制的对比,讨论并肯定了了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制度优势与道路优势。同时,依据学术界的分类研究和个人的理解,对新闻类、娱乐类、教育类、服务类等类型的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特征、制作方式、运营特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第叁章,讨论了中国少儿电视进入"频道时代"的背景、历程及意义。通过分析研究我国现阶段少儿电视呈现出的时代特征,阐释了"儿童本位"为出发点的中国少儿电视对中国少儿文化的曲折重构及贡献。认为与西方电视语境中的"童年消逝"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电视媒体兴起之后,对中国儿童的影响、对儿童本位的确立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文化传统中相对缺失的"儿童本位",包括儿童的选择权、自主权、话语权等等,都因电视这一媒介平台而渐次建构。第四章,讨论了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机遇与困境,探讨其所处的政策规制、市场竞争、受众需求、互联网冲击,以及人才制约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少儿电视的节目化、少儿电视频道以及少儿电视频道产业化,是中国少儿电视发展的叁大里程碑,也为中国少儿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童年绽放"搭建了最好的平台。同时以山东少儿频道产业化为案例,讨论了中国少儿频道产业化之路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提出少儿频道突破发展瓶颈的主要策略:内部架构的重建、节目品牌化的运作、构建节目之外的产业格局以及新媒体挑战下的媒体融合。下篇为《中国少儿电视大事年表》。《年表》以"条目纪年"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复现"近60年(1958-2016年)中国少儿电视绽放与发展的真实历程。《年表》中除了极少量的内容直接采自《1955-1983中央电视台大事记》外,其余的条目均来自网络主题检索和近百种《年鉴》、《年报》类纸质资料的逐页翻检,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原始资料的首次辑录。这份《年表》也是一部微型的《中国少儿电视史》,多少可以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张旭红[10]2012年在《面向移动平台的新闻资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如今无线通讯日益发展的环境下,新闻媒体的未来在于移动化。传统媒体为了促使信息服务上升到新环境的竞争制高点,结合移动互联网建立面向移动平台的新闻资讯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无线新闻资讯服务。论文主要工作包括:(1)结合新闻资讯系统移动化应用的需求,基于C/S架构构建面向移动平台的新闻资讯系统,将系统划分为后台数据服务器和客户端两部分。新闻资讯终端应用通过HTTP (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协议访问后台数据服务器,获取JSON格式的新闻资讯信息数据。通过建立后台数据服务器,有效减少了新闻资讯应用客户端的数据获取和计算处理时间,更加灵活、快捷地实现面向不同客户需求的新闻资讯移动终端应用的定制重构。(2)分析与研究基于HTML5的开源移动应用开发平台PhoneGap和HTML、 CSS、JavaScript等移动Web技术,结合传统的移动终端上基于Web的应用与本地化应用等开发模式的优点,提出使用混合型应用的开发模式,实现新闻资讯系统的原生网页在多移动终端平台的应用展示。新闻资讯终端应用模块结合HTML5提供的强大的图形显示效果、便利的离线存储功能以及跨移动平台等特性,更好地解决了目前新闻资讯终端应用中无法跨平台、不能实时更新等问题。(3)在分析新闻资讯系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对新闻资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建模,完成新闻资讯系统和新闻资讯终端应用用户界面的设计,然后基于PhoneGap平台,结合HTML5、CSS3、jQuery框架构建面向移动平台的新闻资讯系统,为用户提供丰富、及时、准确的新闻资讯服务。并对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完成系统的性能优化。目前,面向移动平台的新闻资讯系统已经由汤森路透在线发布,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推广,为商务人士提供丰富的移动新闻资讯信息。

参考文献:

[1]. 资讯电视系统及其网络控制应用研究[D]. 何建. 电子科技大学. 2003

[2]. 校园资讯电视系统的功能研究[J]. 鲍金玲. 科技视界. 2011

[3]. OTT TV资讯平台的本地化构建[D]. 张敬. 吉林大学. 2015

[4]. 数字电视资讯平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D]. 张晓波.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5]. 基于公共安全优先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运一体模式研究[D]. 刘艳辉. 天津大学. 2009

[6]. 南京地铁车载旅客资讯系统创新设计与实践[J]. 韦苏来, 高继传.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6

[7]. 构建低成本快速实施的互动电视系统[J]. 宗瑞朝.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7

[8]. 对象轮播技术及其在资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D]. 尹西林.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9]. 童年的“消逝”与“绽放”[D]. 张娣. 山东大学. 2017

[10]. 面向移动平台的新闻资讯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旭红.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标签:;  ;  ;  

资讯电视系统及其网络控制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