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评定及护理要点研究

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评定及护理要点研究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目的:观察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溶栓治疗和优质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护理满意度与整体疗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护理要点;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226-02

脑梗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范畴,当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时,将使得患者脑组织出现局部缺血性坏死,且脑梗塞的发病率非常高,约为脑卒中疾病的80%[1]。临床上通常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案,该操作方法可以使得患者脑血管再通,并及时进行供血,在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脑功能,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塞患者80例,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探究其应用效果,并将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符合诊断标准,被确诊为脑梗塞[2],并且发病均在6h之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1.13±3.48)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1.11±3.26)岁;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基本资料予以分析,显示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高。研究内容均被所有入选人员知晓,且入选者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禁止使用抗凝药物、降纤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神经保护剂。观察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方式,所有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将尿激酶70~100万U加入到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注射,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的增加药量,静脉注射30min。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即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由于脑梗塞患者发病急,很可能会导致肢体障碍,使其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治疗有阻碍作用,护理人员要以和蔼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将治疗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树立其治疗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做好饮食指导,少食多餐,大便要保持通畅、体重要控制好,多吃低盐、低脂、多维生素等食物,禁止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用药反应,如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医生,及早处理。

1.3观察指标[3-4]

自制满意度量表(百分制)在病情稳定后调查患者的满意度,若满意度>80分为满意;满意度60~80分为一般,满意度评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率。同时参照相关文献进行疗效判定。若神经功能评分水平下降90%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50%以上,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则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未达到上述标准或评分增加,且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SPSS17.0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予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00%(38/40),对照组为72.50%(29/40),说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情如下表。

表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干预组: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28/40)。说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证实存在显著意义(χ2=7.54,P<0.05)。

3.讨论

脑梗塞具有发病急,危害性大的特点。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对患者恢复、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多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脑梗塞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5]。该类疾病患者多出现言语不清、肢体瘫痪等不良清况,需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疾病的康复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进行分组讨论,观察组给予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和优质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具有长远的疗效,同时提升患者的治愈率;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方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避免产生医疗纠纷。另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注意以下问题:(1)溶栓前:将患者床头抬高30°,给予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做好内置管的护理工作[6];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不清、肢体瘫痪等不良情况,心理压力巨大。护理人员应及时同患者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告知患者溶栓治疗的可行性与相关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7],使得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积极接受疾病治疗。(2)溶栓中:严格控制患者溶栓药物剂量、用药时间、用药方法,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识障碍、烦躁不安等)应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对症处理。

因此,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给予优质护理方式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耿宝花.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中医证候演变及护理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2938-2939.

[2]李勇君,杨媛.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4,21(7):255-256.

[3]姚晓红.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6(30):219-220.

[4]李会鸽.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护理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9(17):146-146,148.

[5]王颖.浅论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养生保健指南,2016,14(18):99-99.

[6]阿尔祖古丽·克热木.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5,27(30):142-142.

[7]张艳,何亚娟,张乐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3,23(11):1567-1567.

标签:;  ;  ;  

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评定及护理要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