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小学数学可以说是在小学阶段比较难的一门课程,尤其是一些抽象性的概念,很多学生为此头疼不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是新课改的基本目标,也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明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教师可以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丰富、生动的活动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兴趣,只要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

二、多给学生机会

传统的数学教学大都是以“师讲生听”的单项传输为主,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可以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很少,学生完全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习自然不高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所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恰当的探究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给学生自学的机会,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意识更浓。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在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猜想一下梯形的面积可能会与什么条件有关。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认为梯形的面积会与长方形和三角形有关,也就是把梯形剪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有学生认为梯形的面积只与三角形有关,即一个梯形可以剪成两个三角形;还有学生认为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关。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教师再引领学生展开操作活动,并鼓励学生自己去验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定会更加浓厚,使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参与的需求。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合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自学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仅充分显示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且由于学生有了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可以就自己不理解或感到困惑的地方反复钻研,这就为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高效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

三、引入探究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以个人或者是小组等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思考、主动地领悟、主动地发现、主动地创新,并让学生动用已有的知识去研究新知识,通过不断的探索获取知识。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之间的关系。“合作探索”是以自主学习为基本前提,真正的“自主学习”往往具有探究的性质和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两者进行融合,成为一体,相得益彰。例如:在口算训练里,笔者出了“230+450”一题后,很多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并说出他们的计算方法。有的说“230+400=630,630+50=680”有的说:“200+400=600,30+50=80,80+600=680”,还有的说:“200+450=650,650+30=680”方法多样,课堂活跃。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发言,还有的学生问笔者:“老师究竟有多少种算法?”于是,笔者趁机让他们分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还有哪些算法。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总结了十余种算法。课后教师又激励学生:你们想不想把你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如果有兴趣,放学后就可以到集贸市场去练习。这样,学生学习的欲望才能不断生成,学习方式才能不断优化。

四、把数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兴趣和好奇,且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实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因利势导教学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转变学生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分一分(牙膏盒、粉笔盒、玻璃球、圆柱形木块、茶叶桶等按实物形状分开)、玩一玩(拿各种立体图形推一推、滚一滚,进一步感知它们的特征)、搭一搭(用立体图形搭他们喜欢的东西,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全程经历认识事物的三个阶段“形象——表象——抽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没有操作也就无所谓深刻的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更深刻,教师就要善于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这样教学,将有助于学生手脑并用,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认识。

五、结语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总之,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下工夫,探寻出适合学生成长和学习的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培养具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瑞.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考试周刊,2016(86).

[2]彭绍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

[3]熊振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7(15).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江南实验学校325200)

标签:;  ;  ;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