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治疗后的磨牙纵折固定修复的临床观察

牙髓治疗后的磨牙纵折固定修复的临床观察

张冰玉1达拉2

(1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口腔科830002)

(2新疆博州人民医院口腔科833400)

【摘要】目的:经牙髓治疗后的发生纵折的磨牙,经口外固定后的治疗效果。方法:52颗纵折的磨牙,采用钢丝“内外”固定后,观察一周,如患牙未出现肿胀等并发症,则对患牙进行全冠修复。结果:52颗患牙经治疗后随访1年,50颗患牙保存了咀嚼功能,总有效率达96.1%。结论:利用钢丝内外固定及全冠修复纵折患牙,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磨牙纵折全冠修复牙髓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11-02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fixingthefracturedmolarsafterdentalpulptreatment.Method:52fracturedmolarswerefixedfrominsideandoutsideoftheteeth.Oneweeklater,ifthere’snocomplication,thefixedteethwerethenrepairedwithwholecrown.Allthecaseswerefolloweduptooneyear.Results:Ofthe52cases50caseswereeffective,2caseswerefailed.Conclusion:Theconservativetreatmentoffracturedmolarafterpulptreatmentisveryworthyinclinics.

【Keywords】fracturedmolarwholecoronaryrepairdentalpulptreatment

经牙髓治疗后的磨牙易发生折裂,多因其牙髓拔除后患牙缺少营养供给,而且治疗期间造成了牙齿的缺损和充填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对于折裂牙,多年来由于治疗效果较差,往往被拔除。近年来,随着牙体修复学理论的发展,从长期保存牙齿的观点考虑,牙齿折裂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口腔工作者的重视。笔者对牙髓治疗的纵裂磨牙采用“内外”固定和全冠修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选择2006年至2008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男,36例,女16例,年龄20-50岁,纵裂发生于牙髓治疗完毕后7天至6年不等。纵裂至就诊期1-10天,牙周状况良好,X线片未见根尖周基明显吸收暗影。

1.2牙位分布见表1。

牙位分布

牙位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

上颌182010

下颌0265

总计1102615

%1.9219.2050.028.8

2固定、修复方法

2.1复位纵裂牙有较大裂缝者需要复位,先用3%双氧水与生理盐水冲洗裂缝,将断片复位。如不能顺利复位,多因充填体松动移位所致,可将原充填物去除后复位。

2.2固定其目的是确保修复过程中不因外力造成折裂片的移动,防止损伤牙周组织,本文52例纵裂牙均用外固定与内固定相结合的方法。

外固定:使用结扎用细钢丝于牙颈部先作单环结扎,必要时可在颈部颊、舌侧作一小横沟,以阻挡钢丝滑动而引起牙龈组织的损伤。

内固定:待外固定使裂片基本部复位后,加用内固定。内固定前先牙合面基本预备,牙合面磨除1mm-2mm的空隙,以备全冠的冠面厚度所需,并在两半断端的牙合面牙釉质上以700#裂钻钻出2mm以上的小窝洞,再在两窝洞之间以直线连接磨除0.5mm深槽。以0.8mm不锈钢丝根据两窝洞的距离弯制成“∩”形固位钉,在钉端加制螺纹,以增强固位力,插入窝洞内,以磷酸锌水门订粘固,钢丝水平部于牙合面预备的沟槽吻合为好,将两端“铆合”。

2.3基牙预备及全冠修复纵裂牙复位固定后观察一周,检查患者如无疼痛及肿胀,即可基牙预备,预备前可拆除外固定钢丝,以免影响基牙片切,内固定保留。全冠预备及试戴方法同常规全冠修复。

3疗效标准

良好:无不适主诉,能正常发挥咀嚼功能,无牙周袋,牙龈无红肿,无叩痛,X线示无阴影。

有效:无不适主诉,能正常发挥咀嚼功能,无牙周袋,牙龈轻度红肿,X线根尖区或根分叉区少量牙槽骨吸收。

无效:患牙疼痛,叩痛明显,X线示根尖区或根分叉区有明显阴影,牙松动。

二、结果

对患牙分别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良好37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

三、讨论

造成牙齿劈裂的主要原因是根管治疗后,牙齿变脆,抗力减弱。牙折也以与患者对患牙的保护不够、未采取调牙合等有效预防措施有关。本文收集的牙折的病例中以男性多见,分析原因可能是男性咬合力大于女性而易折裂。上颌磨牙多见于第一磨牙,可能是该牙处于咬合中心,受力最大的结果;本文上颌磨牙纵裂率是下颌磨牙的3倍,占收集病例的75%,这与在行使咀嚼功能时,下颌处于主动出击,具有可活动性,具有缓冲能力,而上颌磨牙相对固定,处于被动撞击有关[1],与文献报道一致。牙髓治疗后磨牙由于没有牙髓的营养,牙釉质和牙本质则变得脆弱[2],受到异常甚至正常的咬合力而出现折裂,Blaser[3]等发现Ⅱ类洞制备得越深。越容易折裂。因此提醒口腔医师在日常门诊工作中,特别对牙髓治疗的磨牙应注意调牙合。并且对于近中牙合面洞、远中牙合面洞、以及近中牙合远中缺损及早行全冠修复,可大大降低此类纵裂牙的发生。

本报道中,52例经牙髓治疗后纵折的磨牙给予固定全冠修复,50例有效,大多数患牙保存了咀嚼功能。以往认为该类牙大多数以拔除告终。通过本研究内外固定加全冠修复,笔者认为:对于经牙髓治疗后纵裂牙应给予正确的方法,避免深部感染,早复位、早固定,强调早期全冠修复,使牙冠复位和完全固定[4],绝大多数是可以保留的。该方法虽然操作略繁琐,但是所需材料、技术要求均不高,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为患者更多的保留天然牙,避免了拔牙后修复等一系列问题。因作者收集病例有限,随访时间短,该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观察。另外,后牙纵折的修复治疗中,首先必须做到早期诊断,彻底清创,尽早控制或防止牙周组织的病变。其次要将牙折片完全复位,这两点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君伍等,后牙纵折的研究,中华口腔科杂志1980;15:74

[2]赵峰等,后牙纵裂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西南国防医药2003;13(4)404~405

[3]BlasterPK.EffectsofdesigninClass2preparationonresistanceofteethtofracture[J].OperDent,1983,8(1):6-10

[4]朱建平,纵裂磨牙修复治疗的临床观察,临床医学2001;21(7)21~22

标签:;  ;  ;  

牙髓治疗后的磨牙纵折固定修复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