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杨天牛论文_李国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青杨天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牛,幼虫,生物学,木质部,生长素,特性,规律。

青杨天牛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东[1](2019)在《青杨天牛活动规律与防治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杨天牛是危害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对青杨天牛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期、化蛹期、羽化期、产卵期及危害停止期等情况进行了观察,并通过采用注射法,使用不同剂量的不同试验药剂(久效磷50%、氧化乐果、中西杀灭菊酯)进行了试验防治。结果表明:青杨天牛的活动生理期约从4月上旬开始,直到9月中旬结束。化学防治以300倍50%久效磷溶液的杀灭效果最好,其校正死亡率可达92.9%;其他溶液对青杨天牛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效果欠佳。(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吴庆民[2](2019)在《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技术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杨天牛是我县杨树主要的枝干害虫,本文通过人工释放管氏肿腿蜂的方法,并对青杨天牛防治效果进行调查,初步探索出了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的最佳时间和放蜂量,也为我县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7期)

崔雪[3](2019)在《辽宁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青杨天牛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杨天牛是杨树的一种枝梢害虫,可使枝梢干枯,造成树冠畸形呈秃头状并易遭风折,严重影响杨树生长。本文通过对青杨天牛进行的定性和半定量的风险分析,表明青杨天牛为中度危险性林业生物,其风险评估值R=1.64。(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9年05期)

索朗拉姆[4](2018)在《西藏自治区青杨天牛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杨天牛属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1995年传入西藏,主要危害北京杨、新疆杨和藏川杨。青杨天牛在西藏经历定殖、生长、繁衍、传播后,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危害范围不断扩大。2005年开始被列为西藏自治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青杨天牛以幼虫蛀食枝干为害,被害部位形成纺锤形瘤,阻碍养分的正常运输,使枝梢干枯,易遭风折或造成树干畸形,严重影响人工林树木生长。(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董海龙,王海香[5](2018)在《青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是杨柳科幼树重要蛀干害虫,在国内叁北地区对杨柳枝条为害严重。从成虫、幼虫、蛹不同方面介绍其形态特征和生活史。(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8年19期)

李田宇[6](2018)在《青杨天牛产卵对杨枝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黑杨(Populus×xiaohei T.S.Hwang et Liang)是由黑杨和小叶杨杂交而成的我国一种重要经济绿化树种,具有生长速度较快、易无性繁殖、抗旱抗寒性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而且其材质细密,常用于造纸、火柴杆和建筑等。由于其适宜生长在我国北部寒冷干旱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北部干旱地区所推广的速生优质丰产的绿化树种。一种名为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Z.)的蛀干害虫严重影响着小黑杨的生长,这种害虫主要对树木枝干部分起着较重的危害作用。此虫在排卵之后,其幼虫蛀道于在树木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稍长后形成虫瘿,严重阻碍了杨树的养分和水分的正常运输,并在枝干处形成瘿瘤,严重时会导致杨枝的枝稍干枯甚至风折,从而使树冠秃头畸形,严重影响小黑杨成材。本研究以青杨天牛产卵后小黑杨枝条为实验材料,并以针孔扎眼作为对照,测定不同时间点上多氧化酚酶活,过氧化氢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并通过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两种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黑杨枝条进行测序,通过对所获得的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在小黑杨虫瘿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相关基因。然后基于此选择小黑杨虫瘿形成的相关基因,运用荧光定PCR技术对小黑杨虫瘿形成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青杨天牛产卵后小黑杨枝条上虫瘿形成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寻求高效防治青杨天牛的方法提供依据。以下是主要研究结果:1.青杨天牛产卵后小黑杨虫瘿的形态青杨天牛雌雄成虫交尾后,雌性成虫会在杨树枝干上刻有“马蹄形”刻痕,呈“U”字形状的虚线排列。且雌性成虫会把卵产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交界处。青杨天牛产卵的表面有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小黑杨的树皮会在刺激下做出响应。分时间段进行观察,天牛产卵后1小时,4-6小时,12小时,24小时,2天,3天,5天时杨树枝干上韧皮部从浅褐色逐渐变成深黑色,生长为虫瘿阶段。2.青杨天牛产卵后酶活含量测定青杨天牛在杨树韧皮部产卵后到产生虫瘿阶段,生物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协调一致,防止自由基侵害。3.青杨天牛产卵后小黑杨虫瘿转录组测序分析以针孔扎眼的小黑杨为对照组,研究了天牛产卵24h后小黑杨对天牛产卵行为的响应模式。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相比对照组,天牛产卵24h后小黑杨树皮的差异基因显着富集在与糖类代谢过程、蛋白质代谢过程、脂质代谢过程、氧化应激反应、植物抗性相关转录因子、环境信号处理等生理生化过程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中,表明小黑杨可能通过上述生物学过程对天牛产卵行为做出响应。这些结果为后续小黑杨虫瘿形成相关代谢通路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参考。4.青杨天牛产卵后小黑杨虫瘿基因表达分析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选取和植物抗性相关的alpha-Linolenic acid metabolism通路上的全部基因和具有双加氧酶活性相关的关的4,5-DOPA dioxygenase extradiol通路上全部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小黑杨形成虫瘿的相关通路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青杨天牛产卵后,小黑杨12个亚油酸脂氧合酶(linoleate lipoxygenases)基因Px-LOX21、Px-LOX2S-1、Px-LOX2S-2、Px-LOX2S-3、Px-LOX2、Px-LOX1_5-1、Px-LOX2S-4、Px-LOX1_5-2、Px-LOX1_5-3、Px-LOX2S-7、Px-LOX2S-5 和 Px-LOX2S-6 均对青杨天牛产卵行为作出响应,说明青杨天牛产卵后,小黑杨形成虫瘿的过程需要亚油酸脂氧合酶基因的参与。此外,3个编码小黑杨4,5_多巴双加氧酶的基因Px-DOPA-1、Px-DOPA-2和Px-DOPA-3均对青杨天牛产卵行为作出正向响应,说明小黑杨响应青杨天牛产卵过程需要4,5 多巴双加氧酶的调节。(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8-10-01)

张秀莲,张咏芳[7](2018)在《乌兰察布市青杨天牛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杨天牛是杨树的危险性害虫,能钻蛀枝干隧道,从而隐蔽危害,能阻隔杀虫剂,防治十分困难。使受害植株枝干形成层受到破坏,阻碍养分的正常运输,枝条上多纺锤形虫瘿,发生枝条干枯、风折,幼树树干畸形、树冠呈扫帚状等症状,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及林相美观,甚至造成整株及成片死亡现象,因其危害性大,被列为自治区检疫性森林害虫。一、分布及危害1.分布青杨天牛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又叫青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期刊2018年08期)

王佳同,张健,程彬,王寅亮,陈琪[8](2018)在《青杨天牛触角味觉受体基因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触角味觉受体基因的种类。[方法]根据青杨天牛触角总RNA的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味觉基因进行鉴定,并采用RT-PCR技术测定味觉受体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共鉴定出青杨天牛味觉受体基因11种,其中4种全长味觉受体基因(SpopGR1、SpopGR3、SpopGR4、SpopGR5)在青杨天牛雌雄触角均有表达,除SpopGR5,另外3个基因均在足表达,SpopGR1和SpopGR4在雌触角、雄触角、头、胸、腹、足和翅这7个部位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偏低。[结论]通过与果蝇味觉受体基因建树分析,推测SpopGR7、SpopGR9、SpopGR10可能属于苦味受体家族,行使对苦味的感知功能。该研究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加深对昆虫味觉感知系统的理解,为以后采用化学生态手段对青杨天牛进行调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3期)

臧日华,李富强,钱丽辉[9](2018)在《青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杨天牛(saoerda populnea Linnaeus)又名青杨楔天牛、青杨枝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国内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江苏、湖北;国外分布于朝鲜、西伯利亚及高加索、欧_洲、北非南部。为害杨柳科树木。食性较单一,以幼虫蛀食枝干,幼虫先于韧皮部与木质部间蛀道,稍长大后,蛀入木质部为害,从而阻碍养分的正常运输,被害处(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8年06期)

崔丽婷[10](2017)在《青杨天牛产卵对小黑杨生长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是一种植食性的蛀干害虫,这种害虫对杨树侧枝部分危害较重,常常在排卵之后幼虫在树干中成长后形成虫瘿。近年来在草本植物中研究表明,植物受到虫害后虫瘿的形成与生长素有关。目前已知有叁类跨膜蛋白控制生长素的跨膜移动:PINs、ABCBs和AUX/LAXs。叁个家族基因在发育中的木质部中的表达最高,但在虫瘿形成过程中是否受到这些基因调控目前还没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受青杨天牛产卵后小黑杨受损部位的形态、各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及原位RT-PCR分析检测生长素运输蛋白的基因表达,来揭示小黑杨受青杨天牛产卵后激素对虫瘿形成的影响,同时,结合机械损伤方法,来初步分析青杨天牛产卵后虫瘿形成过程中激素的运输方式,从而了解植物受昆虫产卵迫害后植物体自身修复机制和虫瘿的形成与生长素之间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小黑杨受青杨天牛产卵损伤部位的形态组织小黑杨受到青杨天牛产卵迫害后,韧皮部受损部位随着时间的延长,颜色会逐渐加深,从黄褐色到褐色、到深褐色、到黑色,之后愈伤会逐渐形成。切片观察发现,韧皮部细胞被挤压在一起,细胞形态变成长条状,细胞内容物收缩,颜色加重加深,细胞失去活性,最后由于树木的自身修复,在接近被害部位的边缘长出新的愈伤组织。2、青杨天牛产卵后对小黑杨中激素含量的影响对青杨天牛产卵后受损部位不同时间的树皮和受损枝条顶芽的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在树皮和顶芽中IAA和GA3两种激素的含量均是最多,这与植物茎和顶芽的生长规律一致。顶芽中生长素基本是升高趋势,而树皮中的生长素基本是先降后升,树皮中各激素含量均高于顶芽中的激素含量,说明天牛产卵后,受损部位的修复和虫瘿的形成都与生长素相关。3、小黑杨受青杨天牛产卵后生长素运输蛋白基因的表达在生长素运输蛋白相关基因中筛选出12个PIN家族基因、8个ABCB家族基因和8个AUX/LAX家族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虫卵会在24h内使小黑杨树皮生长素相关基因表达量降低,之后会部分逐渐回升,结合原位RT-PCR和形态观察结果,说明部分基因表达量回升与形成新的愈伤组织有关。4、小黑杨受损后激素的运输方式初探对盆栽2年生小黑杨进行阻断试验,5d后观察到对照组中环割处和损伤处均长出了新的愈伤组织,而在环割处加入30μM的NAP和30μM的TIBA的实验组中,在环割处只有少量的愈伤形成,损伤处没有明显的愈伤形成,小黑杨的损伤修复需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4-01)

青杨天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杨天牛是我县杨树主要的枝干害虫,本文通过人工释放管氏肿腿蜂的方法,并对青杨天牛防治效果进行调查,初步探索出了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的最佳时间和放蜂量,也为我县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杨天牛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东.青杨天牛活动规律与防治效果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9

[2].吴庆民.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技术的探索[J].农家参谋.2019

[3].崔雪.辽宁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青杨天牛风险分析[J].新农业.2019

[4].索朗拉姆.西藏自治区青杨天牛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分析[J].西藏科技.2018

[5].董海龙,王海香.青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山西农经.2018

[6].李田宇.青杨天牛产卵对杨枝基因表达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8

[7].张秀莲,张咏芳.乌兰察布市青杨天牛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内蒙古林业.2018

[8].王佳同,张健,程彬,王寅亮,陈琪.青杨天牛触角味觉受体基因的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8

[9].臧日华,李富强,钱丽辉.青杨天牛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

[10].崔丽婷.青杨天牛产卵对小黑杨生长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小老树”林中青杨天牛卵的半变...青杨天牛病毒包涵体(7200×)...“小老树”林中青杨天牛成虫的半...高额丰产林中青杨天牛卵的半变异...青杨天牛病毒包涵体(13000×)...青杨天牛病毒粒子电镜透视照片

标签:;  ;  ;  ;  ;  ;  ;  

青杨天牛论文_李国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