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商业网络论文-付志刚

城镇商业网络论文-付志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镇商业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国时期,西藏,城镇发展

城镇商业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付志刚[1](2015)在《民国时期西藏交通、商业网络的嬗变与城镇兴衰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一直是制约西藏发展的重要因素。晚清民国,在经略西南边疆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先后做出了打通交通线路、加强与西藏政经联系的努力。民国时期,西藏的交通道路沿革基本沿袭了清代的交通线路,随着商人群体的多样化发展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川藏贸易有所衰落,而青藏、藏印、藏尼贸易却日益兴盛。西藏商业贸易活动的发展推动了商业贸易网络的形成、嬗变,同时,以商业贸易为中心的城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奠定了西藏现代城市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近代史学刊》期刊2015年02期)

史明慧[2](2014)在《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作为一个沿边的多少数民族世居的西部省份,它的发展对于广西本土乃至全世界所起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近代以来,伴随广西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世居在此的各个少数民族族际间的交往互动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基于此,广西成为了分析边疆民族关系的一个代表性窗口。本文从广西城镇商业发展与民族经济开发的双重视角出发,按照逻辑顺序首先探寻广西城镇商业网络构建的历史基础,并进一步探寻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网络的运行机制和构成要素,在上述探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广西民族经济开发的若干新思路,以此来促进广西特色民族经济的开发。(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4年01期)

付志刚[3](2013)在《论清代西藏商业网络初步建构与城镇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是西藏地区与内地联系日趋紧密、不断扩大了解和融合的历史阶段。西藏城镇作为交通要道的节点和枢纽,通过聚集效应和中转功能,在商业网络的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沟通城镇间商业贸易的途径是区间贸易和区内贸易,商人因其在商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值得重视。(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陈炜[4](2006)在《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南频北部湾,东与广东接壤,西与云贵相邻,西南与越南交界,临海面向东南亚,具有边疆、沿海、民族、侨乡等独特的人文地理特征,其独特而良好的地理位置在西部诸省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境内有壮、瑶、苗、侗、京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桂西红水河、左右江流域、桂中柳江流域及桂北部分地区。作为一个沿边的多民族省区,广西的民族关系不仅对本地区,而且对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广西各民族的关系尽管出现过局部性的“土客冲突”,但其整体过程的基调是趋向融洽与和谐的。尤其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广西城镇经济发展,境内各民族的交往与互动加强,广西从未出现过全局性的民族关系紧张和严重的民族分裂事件。因此,学术界往往将其作为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团结的样板而备受关注。因而从城镇商业发展与民族经济开发的角度探寻近代以来广西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与融合对解读历史上乃至今天广西境内各民族间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与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复杂的历史原因,广西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沿海及广大中部内陆地区相比,处于相对落后、封闭的状态。清代以来,随着改土归流的推行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减免田赋等一系列改善农业生产措施的实施,使经济在发展中融入了更先进的生产力因素,蛮烟瘴疬已逐渐成为历史陈迹。以此为契机,外省商业性经济移民大量涌入,这股活跃于乡间市井的工商力量对广西这一少数民族聚居大省的经济开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借助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所提供的崭新视域,以17至20世纪上半叶国家——(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4-10)

陈炜[5](2005)在《明清时期广西城镇商业网络研究论纲》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伴随着邻省经济性移民的大量涌入,地处西南边疆的广西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出现了一批以商业贸易为中心的城市与口岸。于是以它们为核心,依托所在江河流域构建了四个相对独立的具有明显区域性经济和文化的城镇商业网络。但缘于内向型经济格局的制约,加之地理的封闭和特定的生存环境,直至19世纪末,广西仍未形成全省统一性的城镇商业网络体系。(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05年04期)

陈炜[6](2004)在《近代广西城镇族际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近代广西城镇族际商业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构成要素、运行机制、人文特征及其对民族经济开发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正是由于这一网络的良性运作 ,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 ,对民族融合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04年03期)

城镇商业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广西作为一个沿边的多少数民族世居的西部省份,它的发展对于广西本土乃至全世界所起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近代以来,伴随广西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世居在此的各个少数民族族际间的交往互动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基于此,广西成为了分析边疆民族关系的一个代表性窗口。本文从广西城镇商业发展与民族经济开发的双重视角出发,按照逻辑顺序首先探寻广西城镇商业网络构建的历史基础,并进一步探寻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网络的运行机制和构成要素,在上述探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广西民族经济开发的若干新思路,以此来促进广西特色民族经济的开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镇商业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付志刚.民国时期西藏交通、商业网络的嬗变与城镇兴衰探析[J].近代史学刊.2015

[2].史明慧.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J].商.2014

[3].付志刚.论清代西藏商业网络初步建构与城镇发展[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陈炜.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D].四川大学.2006

[5].陈炜.明清时期广西城镇商业网络研究论纲[J].广西民族研究.2005

[6].陈炜.近代广西城镇族际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J].广西民族研究.2004

标签:;  ;  ;  

城镇商业网络论文-付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