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留针时间研究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留针时间研究

韩冰[1]2004年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留针时间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的影响,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为量化针刺治疗中风的刺激参数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中风病急性期、恢复期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按轻、中和重度分3层随机化分成留针20分钟、40分钟和60分钟叁组。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在针刺治疗的疗程前后,对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并对一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进行TCD和血液流变学检查。 结果:对叁组中有效的共245例次缺血性中风患者,在疗程前后进行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留针20分组、40分组、60分组有效率分别为51.2%、68.8%、83.1%,显效率分别为22.0%、26.3%、34.9%;其中34例患者于疗程前后进行TCD和血液流变学检查,发现针刺可使脑动脉Vs和Vm整体增快,增加患者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血液粘稠度,其中60分钟组总体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40分钟组、20分钟组,经统计学检验,60分钟组与20分钟组、40分钟组比较分别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或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时,留针时间与疗效存在一定时效关系,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以及改变患者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促进微循环等为主的疗效中,以留针60分钟组为最好,其他依次为40分钟组、20分钟组。

韩冰[2]2007年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245例留针时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为量化针刺治疗中风的刺激参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风病急性期、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患者,按轻、中和重度分3层随机化分成留针20分钟、40分钟和60分钟叁组。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在针刺治疗的疗程前后,对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

曾慧[3]2018年在《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2.初步探索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保持患者原有药物治疗的同时调摄饮食起居。针刺治疗组在药物与生活方式治疗基础上予以泻胃补脾开窍通络法针刺,选脾俞、叁阴交、太白行提插捻转补法;中脘、足叁里、内庭、水沟行提插捻转泻法。内关、阳陵泉、丰隆、曲池、合谷、太冲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疗程,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积分、中风疗效积分、糖尿病症状积分;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对比评价疗效。结果:1、两组糖尿病症状积分、中风疗效积分、神经功能积分比较: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总症状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刺组以上血糖指标降低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刺组TG、LDL-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TG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针刺组TG、LDL-C、HDL-C差异显着(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患者多以胃强脾弱、痰瘀阻窍为主要病机表现,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刺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状况、神经功能、临床症状、改善脑卒中愈后,是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治疗方案。

袁志刚, 王维[4]2019年在《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针刺)与治疗组(针刺+中药汤剂),每组42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语言能力、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自发言语能力、口语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面色不华、食欲不振、口气明显、大便不调、舌质暗及舌苔厚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及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留针时间研究[D]. 韩冰. 暨南大学. 2004

[2].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245例留针时间研究[C]. 韩冰.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

[3]. 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D]. 曾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4]. 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J]. 袁志刚, 王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标签:;  ;  ;  ;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留针时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