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湖南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418000

【摘要】:目的探究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04~2018.03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经冠脉造影检测提示狭窄程度50~75%,并进行IMR、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将检测结果FFR正常、IMR异常的3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FFR、IMR均正常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患者血压、血脂情况、心绞痛情况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C)、月心绞痛次数与对照组均具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IMR检测,可以判断患者冠心病微循环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的治疗方式以及预后评价。

【关键词】: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冠心病;冠状动脉微循环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内壁出现狭窄、堵塞等引起的心肌血氧、缺血,出现心绞痛情况[1]。而微循环指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若同时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可能会加重微循环障碍,临床症状加重。因此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中,微循环功能受损情况对疾病进展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临床以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ofMicrocirulatoryResistance,IMR)被用于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中,可准确反映其微循环状态并不受血流动力学影响[2]。本次选取74例冠心病患者,探究IMR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04~2018.03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按IMR与FFR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FFR、对照)、观察组(FFR正常、IMR异常),分别为36例、38例。

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3例,年龄48~72岁,平均(61.25±3.64)岁;观察组组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45~74岁,平均(61.38±3.67)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压、血脂的测量及检测,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与FFR检测,后进行IMR测定:将测量仪头端压力-温度感受器的导丝送至冠状动脉狭窄的2/3处进行测量Pa(主动脉平均压),测量过程中保持仪器头端位置不变并通过导管快速向冠状动脉内注射3mL室温生理盐水,重复3次,以获得基本传导时间;冠状动脉内予以硝酸甘油(100~200μg)保持血管容积;以140μg/kg/min速度静脉注入三磷酸腺苷使动脉处于最大充血状态,再次快速注入3mL室温生理盐水,得到最大充血状态下平均传导时间(Tmn);同时记录压力感受器记录的最大充血状态的平均冠状动脉压力(Pd),并根据公式计算出IMR值。IMR=Pd*Tmn。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SBP(收缩压)、DBP(舒张压)]、血脂水平[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TG(甘油三酯)]以及每月心绞痛次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计算,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心绞痛次数用(±s)表示,t检验,当P<0.05时,即两组数据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与月心绞痛次数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每月心绞痛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血脂水平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已涉及至微循环领域,而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组成的微循环系统,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功能由微循环部分完成,同时促进组织液生成与回流,若出现微循环障碍或微循环结构受损,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可使心肌严重受损,产生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冠心病症状,甚至发生心肌梗死[3]。

在对其检测中,血流储备分数(FFR)可评估心肌缺血程度,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可评估冠脉微循环受损程度。当FFR显示正常、IMR显示异常时,表明虽心肌在冠脉狭窄情况下可通过冠脉获得足够血液及氧气,但仍可能会增加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心肌缺血,从而增加心绞痛次数。通过本次研究可见,观察组患者月心绞痛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如患者伴有高血压使血流对微静脉、微动脉血管壁阻力增强,或由于高血脂造成微循环血管狭窄及堵塞,使IMR检测异常,即引起新陈代谢异常,同时造成心肌损伤,诱发心绞痛的发作。从本次研究中可见,观察组患者血压、HDL-C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IMR指数可判断冠脉受损程度,在伴有心绞痛的患者中,通过IMR与FFR的检测可判断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同时可判断危险因素对冠心病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情况,临床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萌玫,邵一兵.冠心病患者测定微循环阻力指数的临床意义[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1022-1024.

[2]胡建华,纪兆乐,杨亚丽,等.微循环阻力指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3):2544-2547.

[3]廖念西,刘健.冠心病患者微循环阻力指数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7,25(8):461-463.

标签:;  ;  ;  

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