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疼痛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接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0年-2015年收治应用手术方案治疗的腰间盘突出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0例并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接受常规手术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3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疼痛护理。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0.0%,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疼痛护理,能够保障患者手术治疗质量,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关键词】疼痛护理;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为骨科临床上常见并发症,患者主要以下肢、腰部疼痛为临床表现,病情发作时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均受到严重影响,当前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方案治疗。为确保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疗效,加快其术后功能恢复,患者经济、身体及心理等均有严重负担,如术后疼痛没有得到缓解,患者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概率偏高[1]。为深入分析接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疼痛护理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对本院近年来收治此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归纳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0年-2015年收治应用手术方案治疗的腰间盘突出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0例并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接受常规手术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3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疼痛护理。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在22-69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36.2±4.8)岁。所有患者均经本院X线以及CT检查等确诊为腰间盘突出。患者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以下症状:神经受压、肌功能异常以及椎管狭窄等。对2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其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对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后护理干预:帮助患者使用腰围,使其可在佩戴腰围情况下做到行走、坐站;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进行记录,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必要措施并进行适当康复训练,保持体质量,注重下肢、腰背部保暖工作。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疼痛护理,具体内容包括:嘱咐患者在手术24小时内在硬板床横卧休息,术后24-48小时范围内每间隔1小时对患者以下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及疼痛程度等并详细做好记录,患者发生术后出血、低血压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每间隔一段时间帮助患者翻身,在两名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让腰椎保持一条直线,选择正确的体位可让患者感受到舒适,缓解腰部疼痛程度。定期帮助患者对受压皮肤进行摩擦按摩,或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确保病房床单和环境的干燥清洁,让患者处于舒适环境中能够减少其精神负担,列举成功手术案例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和疼痛的信心。

对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还应注重并发症护理干预,并发症不但会降低手术治疗效果且会增加患者术后疼痛[2],采取对应并发症护理能够保障患者手术预后质量。对存在剧烈疼痛患者,可适当应用镇痛药物并嘱咐其术后应注意相关事项,对存在焦虑紧张情绪患者要适当安抚,对患者疼痛诉说要保持认真的态度倾听,对患者术后需求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满足。患者疼痛程度过于剧烈,应用药物进行干预以达到最佳阵痛作用。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培训护理,对患者进行培训指导,确认患者于术后定期做康复训练,患者麻醉消退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计划,以符合患者活动量为依据制定患肢主动屈伸运动锻炼,指导患者掌握张确的坐、站姿势,术后第2天,即可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试验,随着患者耐受程度提升逐渐增加次数与幅度,针对其腓肠肌和股四头肌进行收缩训练。在术后半年内,进行活动时均需系腰带,制定对应训练计划手册。

1.3观察标准

本次研究对患者疗效判断依据如下[3]:完成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效果,腰部活动正常且工作不受到影响,判定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显著好转,腰部活动明显改善,可进行较轻的工作,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腰部活动有所改善,难以长时间进行工作,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判定为无效。

对患者疼痛评估标准如下[4]:患者相关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判定为完全缓解;患者护理干预后有轻微疼痛感但并不对生活造成影响,判定为轻度疼痛;干预后患者存在明显疼痛,偶尔对生活造成影响,判定为中度疼痛;患者干预后存在剧烈疼痛,生活严重受到影响,判定为重度疼痛[2]。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均数加减标差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两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价值使用X2检验,以0.05为标准,如P数值在0.05以下表示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0.0%,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下表。

2.2术后疼痛缓解率

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下表。

3讨论

随着人们办公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腰间盘突出成为临床常见疾病,是指优于腰椎间盘出现变性情况,纤维环遭受破坏,髓核对神经根、马尾神经等造成压迫,进而诱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腰间盘突出是引发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此类疾病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均受到严重影响,病情严重的甚至出现残疾、丧失劳动能力[5]。

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疼痛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预后质量、术后疼痛程度等相对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均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提示对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疼痛护理,能够保障患者手术治疗质量,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白宝华,鲁伟丽.腰间盘突出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6):112-113.

[2]潘玉林.腰间盘突出合并骨性椎管狭窄采用微创臭氧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4(18):168-169.

[3]陈丽芳,翁留宁.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2(24):132-133.

[4]张孝静,周志虹.耳穴压丸预处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3(06):283-284.

[5]吴爱华,陈洪.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的临床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4,18(31):158-159.

标签:;  ;  ;  

疼痛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