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中医治疗护理体会

面瘫中医治疗护理体会

庞智慧(陕西洋县中医院针灸科陕西洋县723300)

【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0-0145-03

【摘要】面瘫(周围性面瘫),俗称“吊线风”,“口角歪斜”。面瘫发病原因多数是正气相对虚与内,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导致经脉失养,或是七情过极,外伤、手术、中毒、代谢障碍、营养缺乏免疫障碍等因素而致本病。西药尚无特效药治疗,中医可通过针刺、艾灸、面部推拿等方法,提高神经兴奋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加速局部肌肉、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面瘫中医治疗护理

一、辩证分型

1.风寒阻络型,多有面部受凉史,突发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恶寒发热,头疼,咳嗽流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祛风散寒,合营通络,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2.风热阻络型,突发口眼歪斜,目干涩,发热头疼,咽干口渴,舌尖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则:祛风清热,通络,大秦艽汤加减。

3.风痰阻络型,口眼歪斜,患部麻木作胀,或面部阵发抽搐,头身困重,胸闷脘痞,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牵正散加减。

4.气虚血瘀型,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治则:益气活血,通络止痉,补阳还五汤加减。

二、起居护理

1.多休息、减少外出、注意保暖、睡眠时勿靠近窗边,避免受凉吹风及感冒,外出戴口罩。

2.每天咀嚼口香糖3~5次,每次15~30min。避免咀嚼过度导致咀嚼肌疲劳。

3.早期患侧面部用湿热毛巾外敷,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指导病人对镜按摩瘫痪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钟。

4.眼睑不能闭合者,在睡眠或外出时,应戴眼罩,并用抗生素眼膏涂眼,保护角膜及预防结膜炎。

三、情志护理

本病起病突然,有些病人认识不足,内心压抑,担忧面容的改变,终日不语,更多的病人却担心预后情况,产生焦虑,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

针对病人的种种思虑,诚恳、耐心地解释病人提出的疑问,主动向病人解释发病原因、病情变化的预后转归。应尽力体贴关怀,加强生活上的帮助,语言上的沟通,缓解病人紧张心理,稳定情绪,消除顾虑,使病人情志愉悦,气血调达流畅,驱心病、树信心,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四、饮食护理

1.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根据病情给予半流质或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饮食为主,禁烟、酒。避免辛辣,酸,干,硬,粗糙食物。

2.面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多食新鲜蔬菜,粗粮如豆类,黄豆制品,南瓜,玉米,洋葱,瘦肉,山楂,海带,大枣,苦瓜,丝瓜,冬瓜,黄瓜,甜瓜,香蕉,桑椹等。

3.忌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热性补药,热性食物,烟酒,羊肉、狗肉,动物肉,带鱼,辣椒等。

4.指导患者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量多餐,合理调配饮食。

5.进食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如漱口,刷牙等,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6.辩证施膳,面瘫食膳方:

①防风粥。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温服。本方功可祛风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酸楚等。

②薄荷糖。薄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将白糖放入锅内,加水少许,文火炼稠,后加入薄荷粉,调勺,再继续炼于不粘手时即成。本方具有疏风清热,辛凉解表的功效,对于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咽干微渴等症有效。

③川芎白芷水炖鱼头。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晚食鱼喝汤。本方功能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④姜糖苏叶饮。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以沸水浸泡5—10分钟。本方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

⑤大枣粥。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本方功能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虚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力者。

⑥生地蝎。以生地黄20克、枸杞子10克、全蝎3至5只、天麻10克、猪肉100克及陈皮、生姜适量煲汤。其中全蝎为治风要药和著名的昆虫食品,与各药食料相配,能滋养阴血、祛风通络,适合中期和恢复期病人尤其是素来肝肾阴虚,伴头晕耳鸣肢麻,外风、内风兼见者饮用。而孕妇慎用。

⑦参芪乌鸡汤。备党参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丝鸡四分之一只除去皮脂,生姜2片,煲汤饮食。本汤可以补虚扶正、祛痰纠偏,适宜恢复期气血较弱的患者使用。

五、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的护理

1.针刺。取穴: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谷。

(1)注意针刺后的多按压针眼,防止针眼处出血,保持针眼清洁,严格消毒,避免感染,在每次针刺或电针结束后再用酒精棉球及生理盐水进行面部清洁消毒。

(2)在恢复期电针治疗结束后配合使用大小鱼际按揉患侧面部5~10min,由内向外提捏患侧上眼睑3~5次。

(3)护士在进行上述操作前进行手部消毒清洁处理,手法以轻柔、患者舒适为度。

2.艾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常用悬灸,隔姜灸法。但操作起来容易烫伤病人脸部,所以在对病人施灸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能分散精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2)体位在舒适、自然、穴位要准确,一般取患侧脸部的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听宫、印堂、人中、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

(3)施灸过程中要随时询问病人对温度的感受,以病人感觉舒适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为度,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和小儿,艾条距离穴位要稍远一些,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施灸完毕30min内,避免外出或迎风受寒而加重病情。

3.红外线照射。照时用湿纱布遮掩不能闭合的一侧眼睛,灯距30cm,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天2次。照射后用手下轻柔面部,促进血液循环,使之效果更佳。

4.拔罐法。

刺络拔罐,可先用梅花针轻轻叩刺患侧面部太阳、阳白、上关、下关、地仓、颊车处,然后在太阳、下关、地仓、颊车处拔罐后留罐5~l0分钟,以局部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做好局部消毒隔离,防止局部感染及交叉感染。

(1)先用梅花针轻轻叩刺患侧面部太阳、上关、下关、地仓、颊车处,然后在上述穴位上闪罐5~10分钟。

(2)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闪罐时吸力不宜过大,投火时防止烫伤。用后的火罐,梅花针均应做消毒处理后再用。

(3)拔罐过程中应多询问病人有无疼痛,灼热等不适。拔罐后避免脸部受凉。

六、康复护理

1.面肌功能训练

①额部:尽力皱眉,用力抬眉

②眼部:用力闭眼,如不能完全闭合,用手指力量帮助;紧闭眼和轻闭眼交替进行。

③鼻部:尽量扩大鼻孔;尽量缩小鼻孔;

④唇部:前伸嘴唇,发u音;后拉嘴唇发i音;运动上唇,做显露上牙龈状;运动下唇,做显露下牙龈状;双唇间携一物,然后试着移动它。

注意事项:训练时注意面部保暖,莫受冷风吹,忌冷水洗脸,每个动作可做4—5次,每天2—3次。每次动作要做到最大限度,尽量两边动作协调。

2.面部自我按摩

①准备。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头靠墙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按摩前先做热敷或中药煎汤(桂枝9克,防风9克,苏叶9克)浸湿毛巾热敷。谨防药液误入眼内。

②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罗纹面为末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30转。

③指擦鼻翼。以两手食指罗纹面为末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香穴50次,在该穴处轻按揉1-2分钟(迎香穴在鼻翼旁开0.5公分)。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④点捻四白穴。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以食指为末端捻四白穴,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

⑤掌揉颊车、地仓穴。以同侧手之大鱼肌紧贴病侧颊车穴(咀嚼肌),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5公分),往返50次。

健康指导

1.适当锻炼:在早晨、傍晚较凉爽的时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宜的体育项目,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跳舞等,长期坚持下去,会使体质循序地得到提高,对风寒的易感性和抗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2.注意休息:面瘫的预防和治疗期间都应该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少看电视、电脑,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以利疾病的康复。

3.膳食合理: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桃、葡萄、苦瓜、茄子、青椒、韭菜,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另外还要吃一些米面、粗粮类食物,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抗病能力。

4.远离风寒:空调、风扇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再有,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吹头面部,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更应该多加注意。

5.一旦发病,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6.勿用冷水洗脸,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10-20分钟后进行足底按摩。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合订本)[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6.

[2]戴新娟.中医护理健康教育[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

[3]宁亚丽黑莲芝.常见疾病的辩证施膳[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

标签:;  ;  ;  

面瘫中医治疗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