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与管理的研究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与管理的研究

郭梅[1]2003年在《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与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跨国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从外向型国际化和内向型国家化双向总结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特点,包括对外出口的基本特点、对外投资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和挑战,笔者认为企业国际化是我国加入WTO后大型企业的必然选择:一是国内竞争日趋激烈;二是加入WTO后企业国际化,有利于突破各种贸易壁垒,保护国外出口市场;再者,WTO框架内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也使国际化发展成为企业克服贸易转移效益的重要手段。 本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对实践案例的研究。借鉴国外跨国公司国际化的经验,对海尔、格兰仕等国内大型企业成功国际化之路进行了详细的的分析,总结出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成功模式:创牌战略模式、贴牌战略模式、创牌+贴牌战略模式。在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管理的建议:首先要转变观念,其次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同时对企业国际化的对策和市场战略也要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本论文的最后,笔者把参加青岛市澳柯玛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与管理课题作为此论文的案例,对我国企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走国际化道路有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薛运侠[2]2007年在《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经济条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因素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提高经营绩效的必然选择。目前虽然我国有一部分民营企业成功地实现了跨国经营,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绩效并不令人乐观。究竟什么因素在影响着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绩效?民营企业应该如何做才能有助于国际化经营绩效的提高?政府又该如何进行政策扶持?这些都是当前提高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难题和困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企业绩效和国际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Chandler提出的“环境—战略—组织结构”的指导思想建立了本文“提高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分析框架,进行方法上的创新;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找出了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通过案例研究和国际横向比较,找出了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共性之处;另外,以前的大部分文献都是重于分析论证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否应该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而对于走出去的情况研究较少,本文则从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层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对策建议,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前进。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在陈述了企业绩效和国际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及绩效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小结,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主要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角度探讨了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因素,为对策分析奠定了基础;第叁部分从微观层面详细探讨了华为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案例,总结了华为国际化经营高绩效的保障措施;第四部分对国外提升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实践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进行了横向比较,这些对我国政府更好地为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提高绩效创造条件有借鉴作用;第五部分在总结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宏微观对策。

宋文佳[3]2007年在《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大型制造业企业纷纷加快了全球化的扩张步伐,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生产和销售场所,通过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进行生产、研发和销售,获取国际利润。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国成为了国际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被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吸引,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因此,我国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并且已经由国内竞争转变为国际竞争。这种激烈的竞争形势对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抵御国际竞争的压力企业必须要到国际市场上锻炼自己。我国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成为摆在中国企业界、学术界、中国政府的相关决策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国际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力图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寻找可借以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通过总结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规律和经验,论述了我国制造业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文结合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具体实践,通过对典型企业的分析,深入探究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特点和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国际化经营的思路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国际化经营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其中既包括了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也包括了现代国际投资理论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通过对这些理论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国际化经营打下基础。在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发达国家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同时分析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理论演进。通过这叁方面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了国际化经营同经济发展、企业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研究思路。在本文第叁部分中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历程和现状,并论述了国际化的必要性以及方式的选择,提出采取资产型的国际化经营将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和努力方向。本文第四部分主要选取了海尔、联想和华为这叁家典型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国际化程度测量和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分析。通过对这叁家既具代表性又各具特色的企业的研究,总结出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第五部分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建议。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对国际化经营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在研究国际化经营问题的思路和角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综合不同因素对企业国际化程度进行了测量从而发现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不足,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和方式选择方面提出和论证了作者的独特见解。

郭松玲[4]2008年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中的跨文化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化是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将在未来日益显示出其地位和重要性。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来临意味着企业将会面临两项基本任务:保护本国市场和进军海外市场,这使得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成为其21世纪的新使命。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金、技术、知识和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这也为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历史的机遇。企业国际化的经营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必然会经历不同文化的相互撞击、冲突、整合的过程。我国的企业在跨文化国际商务经营过程中将始终处于一个多元和异质的文化环境里,特别是在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进行经济交往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区间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在国际商务经济活动中反映出来。当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时,他们所面对的是与其母国文化根本不同的文化以及由这种文化决定的不同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这种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因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摩擦,将是跨国企业经营与管理失败并使其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通过跨文化管理以达到跨文化的融合与整合,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将国际化经营活动中的文化冲突降至最低程度,使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更好的适应文化环境,并取得竞争优势和主动权,是中国企业在跨文化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必须重视和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目前,对于跨文化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研究、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研究、跨文化的比较管理研究,而将目光集中于在华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跨文化管理的着作或文献仍然比较有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自身特点,探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在深入分析文化差异及其所导致的文化冲突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些跨文化管理模式建设的具体对策。

车建飞[5]2007年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组织结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的联系与融合日益紧密,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也相应调整。企业国际化的组织结构演变是企业组织结构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必须适应企业的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而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又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本文运用企业组织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并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企业的实践,对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组织结构的演进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探索符合国际直接与间接投资活动一般规律的企业国际化战略组织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组织结构完善与创新提出思路和建议。本文首先回顾了企业国际化战略和组织结构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经营的环境分析,对影响和决定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因素进行研究,结合经济全球化研究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组织结构演进的形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战略的变化与组织结构的互动关系,运用SWOT分析研究企业的竞争优势,对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变化和企业国际化战略组织结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最后,借鉴中国成功企业在组织结构设计与发展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研究,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组织结构发展中的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些完善和发展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组织结构的意见。

王小军[6]2014年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活动的步伐明显加快,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逐年扩大。2002—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44.6%。投资存量突破4000亿美元,但与发达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4247.8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十叁位,较2010年末提升4位。2012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上年下降17%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流量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首次成为全球叁大对外投资国之一。然而,近些年来,从2004年9月西班牙鞋都埃尔切市针对中国鞋商的暴力抗议示威活动,到2008年10月下旬中石油在苏丹西南部一处施工现场的9名中国工人被武装分子绑架,最终导致5名工人死亡的事件;从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因越权进行投机性期货交易最终破产,到华为公司被迫放弃参与收购美国3com公司,到2008年第3季度,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城建股份有限公司因结构性存款共计损失了3亿美元等,中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加强风险预警和管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012年利比比亚局势动荡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损失显而易见。据相关专家估计,中国近200亿美元资金在利比亚利益洗牌中“打水漂”。加上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元快速贬值、欧洲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多,加大了企业跨国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对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在海外目标市场上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要有足够的认识,提前做好有关风险的应对预案,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设法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尽可能减少或消除风险源,努力将风险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以便将投资收益提高到最大程度。所以,中国企业必须要正视自己所面临的战略风险,只有正确面对和管理战略风险,才能在国际化经营中得到竞争优势。本文以现有的研究结果为基础,研究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经营过程中如何进行战略风险的识别、衡量与防范。首先,结合企业国际化风险理论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风险管理的意义进行界定,依照国际化风险特点为基础建立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风险识别模型”。然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造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评估模型”,在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利用深圳华为国际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增加模型的可靠性。接着,准确识别出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风险之后,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除了对风险进行预警之外还对预警出的每一种状况提出应对方案。最后,结合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管理战略风险的现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本文将从国内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角度上具体探讨战略风险的管理问题,构造出在实践上可操作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国企业就能够通过这样一个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评价、预警与防范国际化战略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上为中国企业提高战略风险管理意识、树立一个正确的战略风险理念、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进行国际化经营提供建议。本文研究目的是帮助中国企业在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正确识别、评价、预警与防范国际化战略风险,顺利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增加利润率、提高世界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当前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日趋加快的情况下,越来越有必要重视战略风险的管理。

吴叁清[7]2004年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及方式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经济条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内外环境要素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中小企业因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必然选择,并将直接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未来的总体发展空间。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所具备的各种内外资源存在明显不足,影响国际化经营的内外因素繁多,因此,找出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关键因素结构,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内外环境现状,参照已有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现实指导,是本研究的根本立意。基于这种考虑,通过对极具代表性的珠叁角地区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来获得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多种因素,结合文献研究,制订量表,施测,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六因素结构。在对结构中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小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控制力、资源承诺、风险扩散与国际化经营方式选择的关系,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程安排、政策准备、方式选择的具体思路。

何文成[8]2008年在《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期。企业国际化是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可以说,任何企业都必然要面对国际化问题。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在二○○四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强调指出,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事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是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必由之路。西方学者的企业国际化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主要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为对象,其成果对处于国际化初期的我国企业指导作用十分有限。企业国际化主要研究一个国内企业怎样发展为一个跨国公司。国外现有的企业国际化理论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缺陷——缺乏战略因素的考虑,在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中,引入战略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要进入的是复杂的、不确定性极大的充满不同风险的全球市场,周密的战略实施对于企业国际化的成功非常重要,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外部的市场环境仅仅是提供了进行跨国发展的机会,企业自身的能力才是建立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战略管理学家安索夫指出:企业要适应环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能够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末来的变化趋势有所认识,特别是对环境中不确定事件的分析和应付能力尤为重要。哥本哈根商学院尼古莱·J·福斯教授提出了“企业与企业经营战略中的能力观”。在我国,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仍很肤浅。有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现状表明,国内的相关研究多是从企业跨国经营的角度入手,或是纯粹地从战略到战略,只研究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本身,而不研究其国际化战略的管理与控制,再从国内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由于忽视战略控制问题而造成国际化失败的案例并不少见。对当今居于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而言,每一家的成长史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们几乎都经受过挫折。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失去控制力从而导致企业面临困境甚至死亡的例子非常多,2001年世界500强排名第16位的美国安然公司倒闭即是典型的一例。论文针对现有企业国际化研究中的不足,在综合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战略控制能力的新视角,重新思考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与控制整合在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定位,建立描述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综合理论框架和思路,强调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构建及整合优势不应该是对企业既定国际化战略的被动适应,而应发展成为企业赢得国际化可持续及国际竞争优势的能力。本论文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几点:(1)对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企业国际化理论、能力理论和战略管理的最新发展研究,提出了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研究视角,对其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2)对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机理与内核进行了论述,从企业资源论、企业能力论、企业知识论等多角度探讨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演化机制,并对国际化战略风险控制、战略控制系统、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之间的动态转化机制作了剖析。(3)构建了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关键要素概念模型,从5个维度即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国际市场运作能力、全球化反应能力、国际化组织变革能力和跨文化融合能力来考察分析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实施与控制力度,旨在构建一个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国际化战略控制模型,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4)建立了描述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评价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框架,客观评价一个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对分析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制约瓶颈,进而明确企业未来努力方向,维持国际竞争优胜地位,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有着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5)探讨了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构建的提升路径,并对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外部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构建中国大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外部支撑体系。最后,选取中国大企业国际化的典型案例对本文的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要素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于丽艳[9]2007年在《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在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最重要的竞争工具,对于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知识产权理论、系统理论、企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企业国际化经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保障措施、政府对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支持叁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知识产权战略,通过比较分析,找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不足以及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启示;运用系统工程相关原理,结合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际特点,从系统的视角研究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构建了一个开放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由输入子系统、转换子系统、输出子系统构成,将模型中的叁个子系统视为叁个单摆,从叁摆耦合机理分析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通过科学地设计耦合节点形成紧密耦合。本文将系统输入要素分为显性输入要素与隐性输入要素两种,将企业知识产权相关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看作显性输入要素,将企业在对外部知识产权相关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微观环境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看作隐性输入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电路流通的原理对输入子系统的特征加以分析;从知识产权开发机制、保护机制、市场运营机制叁方面构建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转换子系统,研究系统转换要素的互动机理以及转换子系统的特征;将系统输出要素分为有形输出要素与无形输出要素两种,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研究系统有形输出要素,从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几方面研究系统无形输出要素;根据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输入要素、转换要素、输出要素,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0个叁级指标构成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数学与神经网络原理构建了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并以黑龙江省企业为例,对黑龙江省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进行应用评价;结合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际,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对策。

张凤和[10]2007年在《跨国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文中提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唯一与人产生密切关系的因素。企业国际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达成战略目标的能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代表了现代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观念,有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所扮演的职能性角色,而以更加总体导向的方式,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的互动关系,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与组织竞争战略相结合,协助组织获取竞争优势,达成组织目标。本文从介绍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理论入手,分析了全球化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继而引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通过辨析影响跨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差异,对欧美、日本的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然后重点介绍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创新和以服务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跨文化管理。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在分析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外资企业在我国的人才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借鉴外企的经验,提高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与管理的研究[D]. 郭梅. 中国海洋大学. 2003

[2]. 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对策研究[D]. 薛运侠. 天津师范大学. 2007

[3]. 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的研究[D]. 宋文佳.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4]. 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中的跨文化管理模式研究[D]. 郭松玲. 北京工业大学. 2008

[5].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组织结构研究[D]. 车建飞. 大连海事大学. 2007

[6].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 王小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

[7].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及方式选择研究[D]. 吴叁清. 暨南大学. 2004

[8]. 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研究[D]. 何文成. 中南大学. 2008

[9].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研究[D]. 于丽艳.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10]. 跨国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D]. 张凤和. 苏州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与管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