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在降低狂犬疫苗漏接种率中的应用

质量控制在降低狂犬疫苗漏接种率中的应用

吴爱群

(厦门市中医院急诊科福建厦门361009)

【摘要】目的:采用质量控制方法降低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率。方法:未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前狂犬疫苗接种病人603例(对照组),主要由于病人缺乏狂犬病的防治知识;护士宣教工作不到位。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加强宣传及健康指导,专题培训动物咬伤病人处理流程后狂犬疫苗接种741例(观察组)。结果:两组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率分别为9.45%、1.9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99.54,P﹤0.01)。结论:质量控制活动能有效地降低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率,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质量控制;狂犬疫苗;接种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78-02

质量控制(QualityContralQC)小组活动这种群众性质的质量管理活动对医院而言,致力于不断改善现有的护理工作流程,是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最佳服务质量的保证,而QC小组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随着家庭宠物饲养的增多,动物咬伤病人越来越多,狂犬病的发病率增高。我科针对“动物咬伤病人缺乏对狂犬病的认识,狂犬疫苗的漏接种率高”这一问题,开展了以“改变服务流程,提高动物咬伤病人依从性,降低狂犬疫苗漏接种率”为课题的QC小组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2009年1月至10月在我科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的动物咬伤病人,根据开展QC活动前后分为两组。

第1组:未开展QC活动前进行狂犬疫苗接种病人,即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在我科进行疫苗接种的所有动物咬伤病人,此组为对照组。

第2组:进行专门的QC活动后进行狂犬疫苗接种病人,即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在我科进行疫苗接种的所有动物咬伤病人,此组为观察组。

1.2方法

1.2.1活动方法

我科于2009年5月成立了QC小组,共有成员13人,其中大学本科3人,大专10人,护士长担任组长、策划设计,1名小组监控,1名秘书,其他均为组员。每1-2周利用业余时间召开会议一次,小组活动遵循PDCA循环。

(1)对急诊科护理QC小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加强主动学习意识。培训内容包括:狂犬病预防操作指南、动物咬伤暴露后处理流程、疫苗接种须知、暴露后伤口处理须知、狂犬病科普知识及健康教育等相关知识。加强主动学习意识,并进行服务质量意识的教育,强化工作责任心。

(2)狂犬病相关知识宣传材料上墙,在急诊科注射室门口将狂犬病疫苗接种须知上墙,内容包括:狂犬病疫苗的作用、应用人群、接种时限、程序(接种针次、剂量、时间)、注射部位、注意事项等。

(3)加大对动物咬伤病人的宣教力度,把握宣教时机,根据病人的年龄、性格文化背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采用宣传资料、宣传栏、讲解、交谈、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动物咬伤病人认识到狂犬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依从性。

(4)每位动物咬伤病人均发一份狂犬疫苗接种告知书,内容包括:狂犬病的相关知识、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疫苗接种针次及该病人五次接种疫苗的具体时间。

(5)免疫接种全程跟踪,将动物咬伤病人的一般资料、联系方式等登记在狂犬病疫苗接种本,每天下午十七时左右由QC小组护士统计今日需接种疫苗者而未接种的人员名单,并逐一联系其前来接种。

(6)QC小组每1-2周活动1次,并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小组成员定时向组长汇报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组长定期检查措施落实情况。

1.2.2评价方法:于活动前后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率进行记录比较。

1.2.3统计学处理:两组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发生率比较,见表1。观察组狂犬疫苗漏接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率分别为9.45%、1.9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99.54,P﹤0.01)。QC小组活动开展后,狂犬疫苗漏接种率明显降低。

3讨论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致死性疾病,伤后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及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尤为重要。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2003-2007年平均每年约有2000人死于狂犬病;而动物咬伤患者中,只有三分之一能接种狂犬病疫苗[2]。调查发现,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为,动物咬伤病人缺乏对狂犬病的认识,对狂犬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知识了解甚少,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认为无必要全程注射。大多数未完成随访患者,特别是青年人群,因工作、学习及升学等原因,常常无法按照既定时间就诊,从而导致接种时间不及时或停止接种。通过对病人进行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指导,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电话温馨提示,24小时的服务,使忙碌的青年人群能够及时的完成接种。

QC小组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的一种有效途径。QC小组在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使动物咬伤病人狂犬疫苗漏接种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在漏接种例数中,65例均为狂犬疫苗第四、五针加强针,前三针疫苗的接种率为100%,降低了狂犬病的发病率,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QC小组活动增强了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护理服务质量全面管理的组织措施就是建立QC小组,护士通过参与质控工作,不断地增强质量意识,从而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QC小组活动强调的是群众的集体智慧,成员间的相互协作精神,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小组成员也在活动中提高了学习、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了团队精神和自我价值,护患沟通技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本次活动,期望就诊我院急诊科所有动物咬伤的病人都能认识到狂犬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狂犬病的发生率。同时加大宣教力度,改变服务流程,免疫接种全程跟踪,将狂犬疫苗漏接种率控制在1%以下。也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秀云.医院QC小组在台湾[J].中国质量,2003,(7):63.

[2]HanSiZGYH.RabiestrendinChina(1990-2007)andpostexposureprophylaxisintheGuangdongprovince[J].BMCInfectiousDiseases.2008,8(113),accesibleat:http://www.nebi.nlm.nih.gov/pme/artieles/PMC2532688/pdf/1471-2334-8-113.pdf

[3]朱刚.应用QC小组活动缩短全静脉营养混合液的配制时间[J].护理学杂志,2005,20(12):52.

标签:;  ;  ;  

质量控制在降低狂犬疫苗漏接种率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