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论文_李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皮,网状,病毒,组织,增生症,抗体,免疫。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李玲[1](2019)在《TRIM62抑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属于禽反转录病毒,除形成肿瘤外,还可导致免疫抑制,引起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频发,造成养禽业重大损失,目前尚未有商品化应用的疫苗或药物。TRIM62是TRIM/RBCC家族的一员,包括TRIM家族高度保守的RING、B-box、Coiled coil结构域,其C-末端为SPRY结构域。TRIM家族的很多蛋白都具有抗反转录病毒的作用,且其作用机制与其结构域密切相关。作为一种天然免疫因子,TRIM62在其他物种上的抗反转录病毒作用已有一定研究,如人TRIM62蛋白抗HIV-1复制,且其RING结构域缺失加强其对HIV-1的抑制等。基于此,本研究设计实验,研究鸡TRIM62对反转录病毒REV复制的抑制作用,明确其结构域的影响,分析TRIM62在抑制REV复制过程中的互作蛋白,为深入研究鸡TRIM62抑制禽反转录病毒复制的机制奠定基础。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接毒不同时间点的细胞以及鸡各组织中TR IM62表达,明确REV复制对TRIM62表达的影响以及二者间关联性;分别转染TRIM62慢病毒重组载体以及shRNA表达载体,进行REV接种,检测其TRIM62和REV表达,从体外确定TRIM62对REV的抑制作用;以TRIM62过表达接毒细胞上清再次接种细胞,检测REV的表达,确定TRIM62对病毒粒子释放的影响;对60h胚龄鸡胚进行体内TRIM62慢病毒重组载体转染,雏鸡3日龄接毒,检测各组织REV表达,由体内确定TRIM62对REV的抑制作用;构建TRIM62结构域缺失突变体慢病毒并转染CEF细胞,接种REV,检测REV表达,确定各结构域对TRIM62抑制REV复制的影响;过表达TRIM62细胞接毒后,进行免疫共沉淀,经SDS-PAGE电泳分离出小肽,考马斯亮蓝染色后切下含蛋白胶块,通过液相串联质谱对蛋白进行定性分析,分析TRIM62在抑制REV复制时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的定性变化。结果显示,REV感染细胞TRIM62表达先下降,随着接毒时间延长逐渐升高,72h后再次下降,说明TRIM62在病毒复制不同阶段表达量不同。接毒鸡肝、肾、脾、法氏囊等器官中,TRIM62表达在一周时显着降低,随着接毒时间延长,到7周时则表现相反,暗示TRIM62作为重要蛋白参与机体抗REV的过程。体外TRIM62过表达以及TR IM62表达抑制证实,TRIM62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且会降低病毒粒子的释放。体内T RIM62过表达能够有效抑制REV在各组织器官复制。TRIM62的四个结构域对其发挥抑制REV作用影响大小依次为SPRY结构域>RING结构域>B-box结构域>Coiled coil结构域。对质谱定性分析得到的蛋白进行差异比较,最终筛选出来的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与TRIM62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为18种,包括Arp2/3等。本研究表明TRIM62能有效抑制REV复制并减少病毒粒子的释放,SPRY结构域对TRIM62抑制REV复制的影响最大。TRIM62在抗REV感染过程中会引起包括Arp2/3在内的18种互作蛋白的定性变化,这为后续TRIM62抑制禽反转录病毒复制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高朔[2](2019)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SPF鸡脾脏mRNA与miRNA表达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是引发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的病原。RE是一种对禽类危害严重的肿瘤病和免疫抑制病,与马立克病(MD)和禽白血病(AL)并称为叁种危害禽类的病毒性肿瘤病。在宿主与病原相互作用过程中miRNA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miRNA基因位于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的脆弱基因位点,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中发挥着类似肿瘤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关键性作用,研究并分析REV感染细胞内源性miRNA对进一步揭示REV致病的分子机理、发掘细胞抗REV分子靶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前景。鉴于此,本研究利用SPF鸡人工感染模型,选择脾脏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脾脏是鸡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淋巴细胞的定居和免疫应答场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qRT-PCR检测方法,通过鉴定免疫致病相关的主要差异mRNA和miRNA,初步探讨了REV与鸡体在miRNA调控水平上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研究使用REV-SNV标准株腹腔注射1日龄SPF雏鸡。分别在7、14、21、28、35和42dpi采集叁种主要的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观察临诊症状、记录眼观病变并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REV感染SPF鸡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雏鸡出现精神萎靡,羽毛凌乱且稀少,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剖检见法氏囊和胸腺萎缩、脾脏肿大,同时法氏囊和胸腺指数下降、脾脏指数升高。2.根据REV的gag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条特异性探针及引物,建立了TaqMan探针q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3.4171X+41.92,相关系数R~2=0.9965;特异性良好,仅能检测REV,无交叉反应现象;敏感性良好,最小检出模板浓度约为10 copies/μL,是普通PCR的1000倍;重复性良好,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该方法,对7、14、21、28、35和42dpi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的病毒载量与前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每个时间点均能检测到病毒RNA与前病毒DNA。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前)病毒载量整体趋势一致,均在28dpi检测到最低的(前)病毒载量。除法氏囊在21dpi检测到最高的(前)病毒载量外,脾脏和胸腺均在14dpi检测到最高的(前)病毒载量。3.选取7、14和21dpi的脾脏组织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组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获得1507个差异mRNA,其涉及先天免疫反应(TLR、MAD5、TRIM25)、适应性免疫反应(LY6E、CD36、LAG3)、凋亡与自噬(IRF1、PDCD1、WNT5A)和炎症反应(CCL4、TNFRSF18、CDKN2)等。另外模式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JAK-STAT、TNF以及NF-kappa B信号通路等在REV感染期间发挥重要作用。最后,通过qRT-PCR验证33个免疫相关mRNA,其表达量与测序数据呈正相关,在叁个时间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61、0.9681和0.9467,表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准确、可靠。4.miRNA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在7、14和21dpi共获得63个差异miRNA(30个已知miRNA和30新型miRNA)以及7373个候选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miRNA在SPF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并在多种类型的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最后,通过qRT-PCR验证15个miRNA,其表达量与测序数据呈正相关,在叁个时间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384、0.9718和0.9788,表明小RNA测序结果准确、可靠。5.miRNA与mRNA的整合分析结果显示,在7、14和21dpi共获得482个差异靶基因,并预测到886个已知miRNA-mRNA作用对和580个新型miRNA-mRNA作用对。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靶基因显着富集在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类别中,如免疫系统、细胞生长与凋亡、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类别。通过qRT-PCR进一步验证14对免疫相关miRNA-mRNA作用对。结果表明,REV感染后miRNA可以调控炎性细胞因子(CCR2、CCR4、CCR8、STAT1)发生变化,并影响T、B淋巴细胞调节因子(CTLA4、CASP10、RAPGEF4)的表达。同时,凋亡因子(FOS、JUN、TNFSF6)和肿瘤调节因子(MAPK10、TNFRSF13C)的表达也发生变化。这些结果拓宽了对RE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和诱导肿瘤发生机制的理解,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王静,杨彦超,李凯,高立,王永强[3](2018)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的转录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揭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感染致瘤及免疫抑制的机制,利用Illumina HiSeq~(TM)技术对RE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后宿主细胞的转录组学进行了全面分析,鉴定REV感染24 h宿主差异表达基因1 147个,感染120 h差异表达基因2 254个。通过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和KEGG分析,发现TLRs、NLRs、RLRs等模式识别受体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在REV的致瘤及免疫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REV感染后可以诱发宿主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强REV的致病性及与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结果对揭示REV的致病、致瘤及免疫抑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8年14期)

孙淼,李岭,李启红,夏业才,李慧姣[4](2018)在《鸡痘病毒活疫苗污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向无外源病毒污染的鸡痘病毒活疫苗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然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检测,确定了该IFA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每500羽份疫苗中污染20 TCID_(50)的REV。使用该方法对国内16家企业生产的60批鸡痘病毒活疫苗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2个企业生产的4批疫苗REV检测为阳性。随机选取5批IFA检测阴性样品和4批IFA检测阳性样品,按鸡检查法进行外源病毒检验,结果两种方法对REV污染的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王小满[5](2018)在《鸡TRIM62抑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复制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引起禽群严重的免疫抑制和肿瘤形成,目前尚无有效商品化疫苗或药物用以防控,对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TRIM62(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62)作为宿主的一种防御蛋白,在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和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种新的天然免疫调节因子。本实验室在前期的研究中,通过对感染REV的DF-1细胞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发现TRIM62表达量与病毒的复制量变化呈相反趋势,因此推测鸡TRIM62可能具有抑制REV复制的作用。已有研究报道显示,人TRIM62具有抑制逆转录病毒HIV复制的作用,鸡TRIM62对逆转录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未见报道。基于前期实验的数据以及TRIM62的生物学功能,我们设计本课题,探究TRIM62抗逆转录病毒REV复制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抗禽逆转录病毒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首先从DF-1细胞RNA,进行PCR扩增获得鸡TRIM62蛋白基因,并通过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后获得TRIM62蛋白。分别将原核表达获得的TRIM62蛋白和慢病毒重组载体转染作用于REV感染的DF-1细胞;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其抗REV复制效果;利用纯化TRIM62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鸡TRIM62多克隆抗体,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检测TRIM62在鸡各组织内的分布定位及动态表达变化;qRT-PCR的方法检测TRIM62在鸡各组织内的动态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表达纯化的TRIM62蛋白条带单一;过表达的TRIM62可以明显抑制REV在DF-1细胞内的复制,其抑制效果与转染滴度密切相关;免疫组化结果表明TRIM62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并定位于细胞质中,TRIM62在组织中的表达与REV组织嗜性有关。本研究制备了特异性良好的TRIM62多克隆抗体,并明确了鸡TRIM62蛋白可以有效抑制REV的复制;TRIM62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并定位于细胞质中,TRIM62在组织中的表达与REV组织嗜性有关。本研究为后期TRIM62抗REV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4-15)

任志浩[6](2018)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gp90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在检测和预防REV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siliosis virus,REV)引起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一种重要的禽类免疫抑制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REV不仅可以感染鸡,还能够感染野鸡、鸭、火鸡、鹌鹑、鹅等。REV既能够垂直传播,也可以水平传播,除此之外使用了被REV污染的弱毒疫苗也是导致REV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种源净化是彻底解决REV传播的最主要途径,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专门提出针对REV的净化计划。本研究以一株REV疫苗污染毒核酸为模板,成功表达了其gp90蛋白并制备了针对gp9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该蛋白与免疫佐剂CpG-ODN联合应用成功诱导母鸡产生针对REV的抗体并保护雏鸡抵抗REV感染,为REV的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储备。1.REV gp90蛋白的表达及抗REV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以REV疫苗污染株IBD-C1605株的前病毒全基因cDNA克隆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扩增出长度为1,200 bp的env-gp90基因片段,成功构建了PET-28a-gp90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并通过SDS-PAGE蛋白质电泳检测,显示gp90蛋白获得高效表达。对包涵体蛋白洗涤、溶解,4℃复性后纯化。对该蛋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REV单克隆抗体11B118能够很好地识别gp90重组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将纯化后的gp90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抗RE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优化ELISA的最佳工作条件,结果显示为抗原的包被的最佳浓度是10 mg/mL,一抗的最佳稀释度1:500,二抗最佳稀释度1:5000,最佳包被液TBST,最佳显色时间10 min。经过重复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重复性好,标准差均小于15%;特异性强,与马立克氏病毒(Marik’s disease virus,MDV)、禽白血病病毒(Avain leukosis virus,ALV)、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禽痘病毒(Fowlpox virus,FPV)等病毒的阳性抗体均不能产生交叉反应;结果可靠性好,与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准确性的吻合率都超过90%。2.抗REV-gp9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gp90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用PEG2000介导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筛选单克隆抗体,4代之后,得到了1株能稳定分泌REV-gp90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A12D。进一步分析表明,gp90蛋白可以被1A12D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的识别,同时也能够特异性地识别REV全病毒。向经石蜡致敏的BALB/c小鼠注射该株杂交瘤细胞,制备腹水,检测小鼠腹水所含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均超过1.2×10~4;建立检测REV间接免疫荧光(IFA)的方法,用该方法对MDV、ALV、FPV、IBDV、NDV等几种常见的鸡病毒进行特异性试验,结果均呈阴性,说明该方法对REV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稳定性强。3.齐多夫定和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去除疫苗毒种中REV的污染为了将污染REV的某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种毒进行纯化,将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齐多夫定(Azidothymidine,AZT)分别单独使用及联合应用来去除疫苗毒种中REV的污染。将污染REV的IBDV疫苗毒种接种DF-1细胞后,分别经5μg/mL的AZT,5%的McAb或两者联合应用干预后,毒种中污染的REV复制受到了明显的干扰,特别是经过AZT与McAb联合应用两次干预后,检测REV为完全阴性,经检验传染性法氏囊毒种纯化合格。4.gp90蛋白协同分子佐剂CpG-ODN诱导母源抗体保护雏鸡抵抗REV的感染为进一步观察所表达gp90蛋白的免疫原性,将纯化后的gp90蛋白协同免疫佐剂CpG-ODN使用于开产SPF母鸡10只,连续免疫8周,同时对母鸡血清以及卵黄抗体进行REV抗体水平检测,绘制抗体动态曲线,结果显示在免疫后母鸡血清及卵黄抗体均到达较高水平。将该鸡胚进行人工授精,孵化后检测1日龄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选取抗体阳性鸡进行人工攻毒试验,以1日龄抗体阴性的SPF雏鸡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有母源抗体的雏鸡REV病毒血症阳性率从一周龄的50%最后下降至10%,而对照组的病毒血症阳性率从第一周的80%下降到最后的50%,说明母源抗体能够保护大部分雏鸡免受REV感染。综上所述,本研究研制的针对gp9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检测和去除REV污染中均可发挥有效作用,并可与分子佐剂联合诱导产生母源抗体保护雏鸡抵抗REV的感染。(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4-15)

万春和,刘荣昌,程龙飞,傅光华,施少华[7](2017)在《番鸭中检测到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是一种可感染多品种禽的免疫抑制病病原,禽类感染REV后会导致机体发生免疫抑制并由此引发多种病原的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给养禽业造成极大损失。本研究利用针对REV基因组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的特异性引物,对21份2013年收集的福建(12份)和浙江(9份)两省的番鸭源病料(肝脏和脾脏组织)进行检测。其中来源于福建漳州(1株,记为REV-FJ-MD01)和浙江宁波(1株,记为REV-ZJ-MD01)的番鸭源病料检测到REV感染阳性。将目的片段经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发现,REV-FJ-MD01和REV-ZJ-MD01在该扩增区域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与Gen Bank中的REV参考株(除鸽源REV和鸭源713株仅一个碱基差异外)核苷酸同源性也为100%;从遗传进化关系可以看出,REV-FJ-MD01和REV-ZJ-MD01与REV参考株遗传进化较近,处于相同的遗传进化分支。本研究首次证实在福建番鸭中存在REV感染。(本文来源于《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9-22)

姜莉莉,王立成,陈强,樊兆斌[8](2017)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CA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DBYR1102株的前病毒基因组c DNA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以p T-G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该病毒CA基因片段。将其克隆于pET-30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CA。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转化BL21(DE3),经IPTG诱导,SDS-PAGE鉴定蛋白表达情况。利用Ni-NTA His Bind Resin纯化重组蛋白,并经蔗糖浓缩,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纯化后的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兔抗CA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pET-30a-CA在大肠杆菌BL21中呈可溶性高效表达。经Ni柱纯化和蔗糖浓缩后得到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达1∶25 600。该研究为REV的检测及CA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7年09期)

姜莉莉,樊兆斌,蒋培红,孔娜[9](2017)在《我国北方地区野鸭源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采集于我国某地健康野鸭的脏器样品进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PCR检测。阳性样品经DF1培养增殖,进行病毒的分离,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2株野鸟源REV,命名为DBYR1101和DBYR1102。克隆两个病毒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gp90,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分离株gp90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5%;DBYR1101gp90基因与REV3个型的代表株170A、SNV和CSV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7%,94.2%和98.2%;DBYR1102 gp90基因与REV3个型的代表株170A、SNV和CSV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2%,93.7%和97.7%;与我国早期南方分离株HA990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7%和94.2%;与我国北方分离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2%-100%。核苷酸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个野鸟源REV分离株与现有的东北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趋于形成一个北方分离群;与SNV株亲缘关系最远;与170A株亲缘关系较远;与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某些分离株同源性较高。该研究首次自野鸭体内分离到REV,丰富了REV流行病学资料,同时提醒我们重视野生鸟类迁徙在疾病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深入研究REV致病机制、免疫抑制机制等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8-09)

黄小洁,陈晓春,刘丹,朱真,侯力丹[10](2017)在《SPF鸡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后血清和卵黄的抗体反应相关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采用卵黄抗体检测代替血清抗体检测的可行性,采用已建立的卵黄抗体ELISA检测方法,比较同一时期卵黄抗体与血清抗体的相关性。人工感染23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每周采集全血分离血清,每天收集种蛋,ELISA方法检测血清、种蛋中的REV抗体,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攻毒后第2周开始血清抗体和卵黄抗体呈阳性,并达到峰值,之后抗体水平缓慢下降,两者具有相似的消长规律;对同一时期的卵黄抗体和血清抗体S/P比值进行统计学比较,P值小于0.05,相关系数为0.931,表明两者差异性不显着,相关性很好;阴阳性符合率比较,阳性符合率为97.8%,阴性符合率为100%,总体符合率为98.4%,阴阳性复合率很高。试验证明,同一时期的卵黄抗体和血清抗体的相关性很好,可用卵黄抗体检测方法代替血清抗体检测,从而为监测SPF鸡群感染REV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是引发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的病原。RE是一种对禽类危害严重的肿瘤病和免疫抑制病,与马立克病(MD)和禽白血病(AL)并称为叁种危害禽类的病毒性肿瘤病。在宿主与病原相互作用过程中miRNA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miRNA基因位于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的脆弱基因位点,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中发挥着类似肿瘤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关键性作用,研究并分析REV感染细胞内源性miRNA对进一步揭示REV致病的分子机理、发掘细胞抗REV分子靶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前景。鉴于此,本研究利用SPF鸡人工感染模型,选择脾脏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脾脏是鸡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淋巴细胞的定居和免疫应答场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qRT-PCR检测方法,通过鉴定免疫致病相关的主要差异mRNA和miRNA,初步探讨了REV与鸡体在miRNA调控水平上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研究使用REV-SNV标准株腹腔注射1日龄SPF雏鸡。分别在7、14、21、28、35和42dpi采集叁种主要的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观察临诊症状、记录眼观病变并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REV感染SPF鸡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雏鸡出现精神萎靡,羽毛凌乱且稀少,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剖检见法氏囊和胸腺萎缩、脾脏肿大,同时法氏囊和胸腺指数下降、脾脏指数升高。2.根据REV的gag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条特异性探针及引物,建立了TaqMan探针q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3.4171X+41.92,相关系数R~2=0.9965;特异性良好,仅能检测REV,无交叉反应现象;敏感性良好,最小检出模板浓度约为10 copies/μL,是普通PCR的1000倍;重复性良好,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该方法,对7、14、21、28、35和42dpi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的病毒载量与前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每个时间点均能检测到病毒RNA与前病毒DNA。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前)病毒载量整体趋势一致,均在28dpi检测到最低的(前)病毒载量。除法氏囊在21dpi检测到最高的(前)病毒载量外,脾脏和胸腺均在14dpi检测到最高的(前)病毒载量。3.选取7、14和21dpi的脾脏组织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组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获得1507个差异mRNA,其涉及先天免疫反应(TLR、MAD5、TRIM25)、适应性免疫反应(LY6E、CD36、LAG3)、凋亡与自噬(IRF1、PDCD1、WNT5A)和炎症反应(CCL4、TNFRSF18、CDKN2)等。另外模式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JAK-STAT、TNF以及NF-kappa B信号通路等在REV感染期间发挥重要作用。最后,通过qRT-PCR验证33个免疫相关mRNA,其表达量与测序数据呈正相关,在叁个时间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61、0.9681和0.9467,表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准确、可靠。4.miRNA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在7、14和21dpi共获得63个差异miRNA(30个已知miRNA和30新型miRNA)以及7373个候选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miRNA在SPF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并在多种类型的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最后,通过qRT-PCR验证15个miRNA,其表达量与测序数据呈正相关,在叁个时间点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384、0.9718和0.9788,表明小RNA测序结果准确、可靠。5.miRNA与mRNA的整合分析结果显示,在7、14和21dpi共获得482个差异靶基因,并预测到886个已知miRNA-mRNA作用对和580个新型miRNA-mRNA作用对。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靶基因显着富集在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类别中,如免疫系统、细胞生长与凋亡、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类别。通过qRT-PCR进一步验证14对免疫相关miRNA-mRNA作用对。结果表明,REV感染后miRNA可以调控炎性细胞因子(CCR2、CCR4、CCR8、STAT1)发生变化,并影响T、B淋巴细胞调节因子(CTLA4、CASP10、RAPGEF4)的表达。同时,凋亡因子(FOS、JUN、TNFSF6)和肿瘤调节因子(MAPK10、TNFRSF13C)的表达也发生变化。这些结果拓宽了对REV感染引起免疫抑制和诱导肿瘤发生机制的理解,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玲.TRIM62抑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的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9

[2].高朔.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SPF鸡脾脏mRNA与miRNA表达规律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3].王静,杨彦超,李凯,高立,王永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的转录组学分析[J].中国家禽.2018

[4].孙淼,李岭,李启红,夏业才,李慧姣.鸡痘病毒活疫苗污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18

[5].王小满.鸡TRIM62抑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复制的作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6].任志浩.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gp90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在检测和预防REV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8

[7].万春和,刘荣昌,程龙飞,傅光华,施少华.番鸭中检测到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染[C].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8].姜莉莉,王立成,陈强,樊兆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CA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J].畜牧与兽医.2017

[9].姜莉莉,樊兆斌,蒋培红,孔娜.我国北方地区野鸭源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的分离与鉴定[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10].黄小洁,陈晓春,刘丹,朱真,侯力丹.SPF鸡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后血清和卵黄的抗体反应相关性比较[J].中国兽药杂志.2017

论文知识图

SNV株REV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感染细胞提取物PCR扩增结果不同片段的亚克隆酶切图3 琼脂扩散试验显示阳性2 患鸡显微病理变化400× 100×2-3 2-42 患鸡显微病理变化400× 100×2-3 2-4

标签:;  ;  ;  ;  ;  ;  ;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论文_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