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养生长论文_罗晓霞,李长玲,何雪怡,陶德琴,杜振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养生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量,生长,速率,生长率,细菌,鞭毛虫,小球藻。

异养生长论文文献综述

罗晓霞,李长玲,何雪怡,陶德琴,杜振雄[1](2019)在《异养鞭毛虫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异养鞭毛虫(Paraphysomonas sp.)在不同密度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中的生长状况,探讨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摄食及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共设6个铜绿微囊藻密度,分别是0、250×10~4、500×10~4、750×10~4、1 000×10~4和2 000×10~4cells/mL,研究异养鞭毛虫与微囊藻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异养鞭毛虫主要行异养生活。在铜绿微囊藻密度为250×10~4~2 000×10~4 cells/mL时,异养鞭毛虫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为98.00%~99.69%。单个鞭毛虫对微囊藻的摄食率为13~49 cells/d。异养鞭毛虫的密度和生长率随铜绿微囊藻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铜绿微囊藻密度为500×10~4~1000×10~4cells/mL时,异养鞭毛虫密度为21×10~4~24×10~4cells/mL、生长率为0.6~0.74 d~(-1)。但是,铜绿微囊藻密度过高也不利于异养鞭毛虫的种群增长,在2 000×10~4 cells/mL密度时,异养鞭毛虫的生长速率显着低于其它密度组。【结论】异养鞭毛虫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种群增长,其生长的最适微囊藻密度为500×10~4~1 000×10~4 cells/mL。(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慧,符波,鲁帅领,刘宏波,刘和[2](2018)在《一株新型同型产乙酸菌Clostridium sp.的自养和异养生长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同型产乙酸菌是一类利用乙酰辅酶A途径固定CO_2合成自身细胞物质并生成乙酸、乙醇等代谢产物的厌氧菌群,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代谢多样。深入研究同型产乙酸菌菌株的代谢能力及特性,对探索该种群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环境作用至关重要。【目的】研究一株同型产乙酸菌Clostridium sp. BXX的最适培养条件及其自养与异养生长特性。【方法】设置BXX菌株培养温度10-55°C、初始pH 6.0-9.0、NaCl浓度0-2.0%、不同氮源,测定菌体细胞含量和产物生成浓度,确定菌株最适培养条件。研究BXX菌株分别以H_2/CO_2、合成气、CO、葡萄糖、1,2-丙二醇、甲酸钠、乙二醇甲醚、甘油、丙酮酸和乳酸为底物时的底物消耗、产物生成、菌体细胞含量和pH等,探究其自养和异养生长特性。【结果】BXX菌株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0°C,初始pH为7.0,NaCl浓度为1.0%,氮源为酵母粉。BXX菌株能以H2/CO2、合成气、葡萄糖、1,2-丙二醇、甲酸钠、乙二醇甲醚和甘油为底物生长,不能以CO、丙酮酸或乳酸为底物生长。【结论】BXX菌株既能自养生长产乙酸,又能异养生长产乙醇。BXX菌株是乙酸发酵的优良菌种资源,有较好的工业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闫龙,章斐,陈秀荣,王璐[3](2017)在《异养条件下双酚基丙烷对小球藻生长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 g/L葡萄糖和BPA共同异养培养普通小球藻的情况下,考察了BPA对小球藻生长特性影响和小球藻对BP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BPA浓度<10 mg/L时,可促进小球藻的异养生长,而BPA浓度大于10 mg/L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单位量普通小球藻对BPA的去除速率(比去除率)与BPA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当BPA浓度为50 mg/L、培养时间为24~48 h时,BPA的最大比去除速率为3.51×10~(-7)mg/(cell·h)。普通小球藻在不同浓度BPA与1 g/L葡萄糖混合培养条件下,其生长动力学中最大比生长速率μ_(max)、最大生物量B_f值皆随BPA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7年07期)

黄勇[4](2017)在《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的生长产油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急剧减少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解决能源环境危机的重要突破口。微藻生物质作为第叁代生物质能源,源于其光合效率高、生长周期短、油脂含量高、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生物质原料。由于微藻生物膜内CO2和光传输阻力相对较小,其内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高,且生物膜具有操作稳定、采收方便等优点,相比于悬浮态微藻培养具有更大优势。因此本文以亲水性有机尼龙微孔滤膜作为微藻生物膜吸附材料,对微藻进行生物膜培养。对比了两种培养形态下光合自养与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在生物膜生长产油特性和生物膜微观形态方面的差异性。从光传递角度研究了培养基循环流动式培养下光强、初始接种面积密度对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生长产油特性的影响。从营养物质角度研究了培养基循环流动式培养下营养物质浓度、培养基间歇供给、异养加入时间对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生长产油特性的影响。全文主要结论如下:(1)光合自养与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的细胞直径随着生长逐渐变大,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的细胞平均直径要比光合自养生物膜的细胞平均直径大17.1%;在生物膜形态上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要比光合自养生物膜疏松多孔。以琼脂固化的固体培养基为营养基底时,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前两天生长速率要高于光合自养生物生长速率,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前两天的生长速率是光合自养的2.28倍;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的油脂产量为10.31 g/m2,是光合自养油脂产量的1.91倍。而以流动式液体培养基输送营养时,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第一天生长速率也要高于光合自养生物生长速率,且比固化培养基的要高但最终生物膜面积密度要低,光合自养-异养的生长速率是光合自养的4.04倍;光合自养-异养的油脂产量为20.12 g/m2,是光合自养油脂产量(9.08 g/m2)的2.22倍。(2)以琼脂固化的固体培养基为营养基底时,发现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的光饱和点为150μmol/m2/s,过高的光强会对微藻生物膜产生抑制,使其分解色素以致细胞变白最终生物膜面积密度下降。而在物质传输阻力方面,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细胞无法吸收固化培养厚度大于10 mm处的营养物质,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在4倍于基底培养基的无机盐浓度下油脂产量最高(22.01 g/m2),表明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能耐受更高倍数的无机盐;而葡萄糖这种相对无机盐离子从固化培养基靠毛细力作用扩散作用传递到滤膜上再传递到生物膜内过程中传递阻力大,致使传递进生物膜内的葡萄糖量相对较少,对生物膜内微藻异养比例小,进而油产量差别不大。(3)在流动的液态培养基为营养基底时,相对于琼脂固化的固体培养基为营养基底,微藻生物膜的含水量高,光传输能力降低,光合自养-异养生物膜内微藻的光饱和点提高至为190μmol/m2/s。生物膜生长初始,由于生物膜内与膜外的营养物质浓度梯度大,营养物质的传输速度快,生物膜内的营养物质充足,生长速率快,致使前1~2天微藻生物膜生长速率快,且微藻初始生长速率随初始接种面积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由于异养代谢水增加了生物膜内物质传输阻力,后期生长速率降低,尤其是在低倍数(0.5倍)无机盐浓度低,光合作用强度相对较弱,生物膜内微藻异养比例大,异养产生的水越多,对生物膜生长越不利。(4)生物膜内微藻油脂含量随异养底物葡萄糖浓度从1g/L增加10g/L而增加至43.67%,且微藻生物膜生物质密度同时增加,同步光合自养-异养下实现了微藻生物质密度和油脂含量同步增加,解决了微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相互矛盾不同步的问题。而由于异养会代谢出水,增加生物膜的含水量,使得物质传输阻力增加,因此为了减少生成水的影响,采用先光合自养富集一定的生物膜密度后再开启异养辅助的方法,发现当光合自养生物膜密度增加到57.48 g/m2时,开启异养辅助后生物膜面积密度最高达104.36 g/m2,油脂产量也最高达26.17 g/m2,也实现了高效的生物质和油脂的同时积累。培养基间歇供给对第1天的生物膜生长速率影响比较大,对细胞内的色素、油脂化合物含量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崔超逸,杨丽,张炜,吴正云[5](2017)在《添加49种制曲中药材对微藻异养生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添加防风、粉葛、侧柏叶及大黄等49种常见制曲中药材进行微藻异养培养,结果显示:添加防风、粉葛、白术等药材对微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添加山楂、菊花、大黄等药材对微藻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样品生长指标与中药材药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逐步回归、Person相关、频数统计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富含糖类、醇类,性寒、温、平,味辛、甘的药材可提高微藻生物量;添加富含有机酸类、酮类、酚类,味苦的药材可减少微藻生物量;药材中的酚类和醌类可能是微藻比生长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车绕琼,黄力,王琳,赵鹏,李涛[6](2015)在《葡萄糖对单针藻异养、兼养生长及油脂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ndrew方程考查了异养和兼养培养模式下葡萄糖对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FXY-10生长的影响,拟合出葡萄糖消耗动力学模型;同时研究了不同培养模式下葡萄糖对单针藻油脂合成的影响,拟合出最佳葡萄糖浓度时油脂合成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为10.0g/L时,异养、兼养培养条件下藻细胞生物量和油脂含量达到最大值;异养、兼养培养条件下葡萄糖的半饱和常数KS分别为17.82g/L和1.89g/L,说明兼养培养时单针藻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相对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周晓琳[7](2015)在《攀钢循环冷却水中异养菌生长情况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攀钢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异养菌生长情况进行检测,对循环冷却水中异养菌的生长控制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平皿培养计数法对异养菌进行培养检测。结果-共检测376个水样,超标119个,不合格率为31.65%。结论-异养菌的生长控制效果夏、冬两季无明显差别,整个循环冷却水处理水平较低,应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四川冶金》期刊2015年05期)

侯瑞,白洁,刘小沙,高会旺,赵阳国[8](2015)在《南海南部海域异养浮游细菌生长对外源营养物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2年8月利用现场调查结合现场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南海南部海域异养浮游细菌的生物量、呼吸速率、比生长速率和生长效率对外源营养物的响应。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海域异养细菌生物量低于北部海域;外源营养物可显着影响南海南部异养细菌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和细菌呼吸速率。在海盆区域S1站,异养细菌生长主要受DOC和氮限制,同时添加DOC、氮和磷会使细菌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和细菌呼吸速率明显增加;而在近海陆架S2站主要受磷限制,DOC和磷的添加会极大地促进异养细菌生长。分析发现,外源营养物在促进异养细菌生长的也同时也提高了异养细菌的物质转换效率,使异养细菌的异养程度进一步加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10期)

崔鸿武[9](2015)在《异抗坏血酸钠对自养、异养和兼养条件下微藻生长产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微藻将CO2生物固定与生物柴油生产相耦合,是一种非常有希望的CO2减排策略。一个限制因素是培养介质中积累的高浓度O2(DO)对许多微藻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传统除氧方式一般是在培养装置内设置除气器或向培养基中大量鼓气,但是存在高耗、污染风险大、低效(因O2由液相向气相的传质效率不高)等缺点。因此开发用于微藻生物质生产的新型除氧方法十分必要。除了光自养生长外,微藻还存在异养、兼养(混养)等代谢形式,其主要优点是藻细胞密度和产量高。异养生长的培养基与光自养相似,只是需要加入有机碳。而在兼养生长中,CO2和有机碳被同步同化,即有氧呼吸和光合代谢同时进行。异抗坏血酸钠(简称异VC钠)是一种新型食品抗氧化剂。目前尚未见到异VC钠应用于微藻培养体系除氧的报道。同时,异VC钠能否作为异养、兼养的有机碳源从而促进微藻生长尚未可知。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异VC钠在3种微藻(普通小球藻、淡水微绿球藻、盐生杜氏藻)的光自养体系中的除氧效果;随后,在开放培养体系中分别投加异VC钠和常见有机碳源葡萄糖,根据普通小球藻在培养期间的生物学和化学指标,分析异VC钠用于微藻光异养生长的优势及原因:而后,评价了光异养培养结束时的上清液用于普通小球藻再培养的可行性;最后,对普通小球藻进行两阶段培养(第一阶段为通空气并投加异VC钠的光异养,持续9d;第二阶段为通入10% CO2的兼养,持续11d),根据微藻的生长、固碳、油脂产率和脂肪酸组成,确定在异VC钠体系中形成的高密度微藻能否显着提升后期的CO2固定速率以及微藻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潜力。所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投加异VC钠能够迅速去除微藻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但是除氧效果因藻种和剂量而异。对于普通小球藻、淡水微绿球藻的培养体系,异VC钠最适剂量分别为1G(1.5744 g/200 ml)与0.5G(1.8550 g/200 ml),可将藻液DO控制在适当的低水平条件并显着促进微藻生长,培养结束时生物量分别达到1.94g·L-1和1.70 g·L-1,是各自对照组的5.88倍与3.15倍。高剂量异VC钠虽将培养期间的DO始终控制在很低水平(小于1或2 mg·L-1),但是并不适合微藻生长。异VC钠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具有强烈抑制效应,不适于作为该微藻培养体系的除氧剂。(2)在接种普通小球藻并提供光照的开放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等碳量的异VC钠(3.1488 g/400 m1)和葡萄糖(2.8640 g/400 ml),后者将培养期间的藻液DO降至2 mg·L-1以下,使光合作用受抑,微藻只能进行光异养生长;相反,异VC钠在控制体系DO处于适宜低水平而促进微藻光自养生长的同时,其氧化产物还可作为光异养生长的有机碳源。相应的,藻生物量(1.16 g·L-1)达到对照组(不加有机碳源)的8.84倍,也比葡萄糖处理组提高20.6%。因此,开放体系中异VC钠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优于传统有机碳源葡萄糖。(3)在上述投加有机碳源的培养体系中,培养结束时藻液中N03--N低于5mg·L-1,引起微藻生长停滞。但是,将藻液离心过滤后的上清液按一定体积比(1:1或1:3)与新鲜培养基混合后,氮源得以补充,因此能继续用于普通小球藻培养。这对于降低微藻培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4)与持续20d通入10%CO2的全自养体系相比,以异VC钠为有机碳源对普通小球藻进行光异养培养9d后,再通入10% CO2,微藻将转为以自养为主的兼养生长,平均固碳速率(306 mg-L-1·d-1)为同期光自养生长的5.46倍,表明在光异养方式下生成的高密度微藻可用于C02高效固定。培养结束时,光密度、藻生物量、油脂产率分别为全自养体系的2.12倍、2.62倍和2.2倍。藻生物质中短链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C16-C18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也使其在生物柴油方面具有更好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26)

雷学青,杨国远,高保燕,张成武[10](2014)在《光合自养和异养培养时斜生栅藻的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自养、异养两种营养模式下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物量和生化组分含量变化。方法:称重法、有机溶剂抽提法、苯酚-硫酸法、Lowry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生化组成含量。结果:自养培养时最大生物量为6.95g/L,异养培养时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以不同浓度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培养时所获得的最大生物量分别为7.94g/L和5.39g/L。自养有利于脂质积累,异养培养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积累。自养时低光、高氮浓度条件有利于色素的积累,异养时色素积累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并随酵母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不同营养模式下斜生栅藻的生长及生化组分存在差异,在营养模式改变时其代谢方式发生了变化。(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异养生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同型产乙酸菌是一类利用乙酰辅酶A途径固定CO_2合成自身细胞物质并生成乙酸、乙醇等代谢产物的厌氧菌群,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代谢多样。深入研究同型产乙酸菌菌株的代谢能力及特性,对探索该种群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环境作用至关重要。【目的】研究一株同型产乙酸菌Clostridium sp. BXX的最适培养条件及其自养与异养生长特性。【方法】设置BXX菌株培养温度10-55°C、初始pH 6.0-9.0、NaCl浓度0-2.0%、不同氮源,测定菌体细胞含量和产物生成浓度,确定菌株最适培养条件。研究BXX菌株分别以H_2/CO_2、合成气、CO、葡萄糖、1,2-丙二醇、甲酸钠、乙二醇甲醚、甘油、丙酮酸和乳酸为底物时的底物消耗、产物生成、菌体细胞含量和pH等,探究其自养和异养生长特性。【结果】BXX菌株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0°C,初始pH为7.0,NaCl浓度为1.0%,氮源为酵母粉。BXX菌株能以H2/CO2、合成气、葡萄糖、1,2-丙二醇、甲酸钠、乙二醇甲醚和甘油为底物生长,不能以CO、丙酮酸或乳酸为底物生长。【结论】BXX菌株既能自养生长产乙酸,又能异养生长产乙醇。BXX菌株是乙酸发酵的优良菌种资源,有较好的工业应用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养生长论文参考文献

[1].罗晓霞,李长玲,何雪怡,陶德琴,杜振雄.异养鞭毛虫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9

[2].朱慧,符波,鲁帅领,刘宏波,刘和.一株新型同型产乙酸菌Clostridiumsp.的自养和异养生长特性[J].微生物学通报.2018

[3].闫龙,章斐,陈秀荣,王璐.异养条件下双酚基丙烷对小球藻生长特性的影响[J].净水技术.2017

[4].黄勇.光合自养—异养微藻生物膜的生长产油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7

[5].崔超逸,杨丽,张炜,吴正云.添加49种制曲中药材对微藻异养生长的影响研究[J].食品科技.2017

[6].车绕琼,黄力,王琳,赵鹏,李涛.葡萄糖对单针藻异养、兼养生长及油脂合成的影响[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5

[7].周晓琳.攀钢循环冷却水中异养菌生长情况浅析[J].四川冶金.2015

[8].侯瑞,白洁,刘小沙,高会旺,赵阳国.南海南部海域异养浮游细菌生长对外源营养物的响应[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崔鸿武.异抗坏血酸钠对自养、异养和兼养条件下微藻生长产油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

[10].雷学青,杨国远,高保燕,张成武.光合自养和异养培养时斜生栅藻的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变化[J].生物技术.2014

论文知识图

海洋食物网简要概念图模拟程C/N值对小球藻异养生长的影响优化PP333对小球藻异养生长的效...1.4油籽发芽生长期间从(a)异养不同光照强度对异养生长小球藻的...

标签:;  ;  ;  ;  ;  ;  ;  

异养生长论文_罗晓霞,李长玲,何雪怡,陶德琴,杜振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