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混凝土论文-孟云芳,王婷,马小平,陈娴

耐高温混凝土论文-孟云芳,王婷,马小平,陈娴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高温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玻璃纤维,硅灰,粉煤灰,混凝土

耐高温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孟云芳,王婷,马小平,陈娴[1](2019)在《玻璃纤维混凝土抗裂耐高温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混凝土抗高温问题,结合辅助胶凝材料硅灰、粉煤灰,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量玻璃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满足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玻璃纤维最佳掺量以及混凝土优选配合比,并对优选的混凝土进行耐高温试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混凝土比常态混凝土耐高温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宁夏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赵晖[2](2018)在《再生混凝土耐高温性能及构件抗火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混凝土是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取代天然骨料而制成的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将其推广应用到建筑结构,可有效解决天然资源匮乏与建筑垃圾日益增多等问题。目前,再生混凝土已成为建筑材料研究热点,但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常温性能方面,对再生混凝土高温热工性能及高温下基本力学性能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对再生混凝土高温后基本力学性能、火灾下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温度场、耐火极限以及火灾后剩余力学性能的研究还不完善。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将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材料的高温性能和由再生混凝土构成的板、梁、柱叁类构件在火灾下与火灾后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以温度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主要参数,对20~800oC温度范围内叁种不同粗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比热与热膨胀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不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高温导热系数、比热与热膨胀的简化计算公式。(2)进行了90个再生混凝土棱柱体高温下单轴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温度、取代率与水灰比对高温下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以及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建议了高温下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的计算公式,建立了高温下再生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3)以温度、取代率、水灰比和冷却方式为主要参数,进行了360个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高温后强度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冷却方式下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自然冷却方式下再生混凝土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基于试验结果,建议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自冷、水冷)和劈裂抗拉强度折减公式。(4)进行了150个再生混凝土棱柱体高温后单轴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考察了温度、取代率与水灰比对高温后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以及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建议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计算公式,提出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5)在再生混凝土高温热工及力学性能研究的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ISO 834标准火灾作用下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板、梁、柱)温度场、耐火极限以及标准升、降温火灾作用后的剩余力学性能分析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对构件一维与二维传热区域划分,提出了火灾下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温度简化计算公式,重点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火灾下温度场、耐火极限以及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田伟浩[3](2018)在《二氧化碳养护混凝土砌块的耐高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砌块具有质轻、高强及良好的隔热保温等优良特性,已经成为应用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但是混凝土砌块的耐高温性能较差,利用CO2气体养护混凝土砌块,CO2能够与水泥颗粒及水化产物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的高温性能均比水化硅酸钙凝胶和氢氧化钙优异,本文通过不同水灰比、粉煤灰及矿粉掺量叁个方向深入研究CO2养护混凝土砌块的耐高温性能。以自然养护作为参照,以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砌块的外观变化、质量损失、强度变化规律作为耐高温性能指标,评价CO2养护混凝土砌块耐高温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先进测试手段对CO2养护混凝土砌块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检测分析。宏观试验表明,CO2养护与自然养护的混凝土砌块,在各目标温度后的颜色变化相似,随温度升高,从青灰色转变为深褐色,后转变为灰白色。CO2养护可以降低混凝土砌块在高温后的外部损伤,与自然养护相比,CO2养护的砌块在300~500℃后,砌块的裂纹较少,600~800℃后,砌块的外部掉角破坏程度低。CO2养护存在最佳水灰比,水灰比越大,砌块内部孔隙越多,有利于CO2在砌块内部扩散,提高砌块碳化程度,但随着水灰比的增加,砌块内孔隙率过高,导致砌块的强度降低,本文砌块在水灰比为0.3时,抗压强度出现峰值。掺入粉煤灰和矿粉可以促进CO2养护砌块的耐高温性能,随着掺量的增加,CO2养护砌块在高温后外部损伤逐渐降低,同一目标温度时,CO2养护砌块的强度随掺量增加而增大。微观试验表明,砌块经CO2养护后,通过SEM观察,水泥基体被大量碳酸钙晶体覆盖,相比于自然养护批次,高温后内部结构连接紧密,高温损伤低,也验证了CO2养护的砌块在高温后的抗压强度高于自然养护砌块,掺入粉煤灰及矿粉后,砌块内部的微观孔隙较少,碳酸钙之间连接紧密度较高。相比于自然养护,热重分析显示CO2养护的砌块中氢氧化钙含量较少,碳酸钙含量较大,并且CO2养护后,砌块中碳酸钙的分解温度也会提高,掺入粉煤灰和矿粉后,碳酸钙的含量大幅度增加。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砌块经CO2养护后,其中硅酸叁钙、氢氧化钙及钙矾石峰强减弱及数量减小,砌块中的方解石特征峰增多。掺入粉煤灰及矿粉的砌块经CO2养护后,方解石特征峰数量多于未掺加的砌块,说明粉煤灰和矿粉的加入可以提高砌块的碳化程度,促进碳酸钙结晶,这也是砌块强度随掺量增加而增大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7)

张利然[4](2018)在《高温混凝土细观多场耦合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大范围的用于现代工程,而其中高性能混凝土正在取代传统桥梁,隧道,高层建筑,海上石油平台和核工业设施上用的普通混凝土。因此,预测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和实际测量分析等方面研究了多载荷场高温下混凝土材料的损伤过程。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细观的分析孔隙角度下,高温混凝土被认为是由固相和气相组成的多孔多相介质。并且使用能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建立了高温混凝土热—力耦合损伤力学模型,分析研究了高温混凝土材料的多场耦合损伤传播和断裂过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借助ANSYS平台编制有限元程序,对高温混凝土温度场力场耦合的损伤扩展过程进行仿真分析。2、利用ANSYS平台创建了混凝土细观损伤的概率失效模型。编制了混凝土孔隙二维、叁维随机概率分布的程序,可以实现孔隙在混凝土中随机不干涉的分布,以及用于分析具有初始微缺陷的混凝土材料的球体的生成和元素材料属性的分配。3、应用不同温度前提下的温度场和力场进行高温混凝土的场—场耦合计算。研究了浇筑后混凝土的温度场和力场的分布规律,以预测混凝土的破坏和断裂的可能位置,并分析其中断裂混凝土的破坏传播方式。4、采用高温混凝土多孔隙多场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高温混凝土实验实例进行有限元分析。并把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论文在高温混凝土热—力学耦合损伤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借助ANSYS平台,编制的有限元程序,可以实现高温混凝土多场耦合的损伤扩展仿真分析,对高温混凝土耐久性分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罗鹏[5](2017)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耐高温土工格栅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旧水泥改造工程,为避免改造后沥青面层产生反射裂缝,决定采用铺设耐高温土工格栅的方法。本文在介绍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提出耐高温土工格栅铺设施工工艺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以此为旧路改造工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7年23期)

陆咸金,郝奇[6](2017)在《乏燃料干式贮存用混凝土材料耐高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乏燃料干式贮存方式因其具有乏燃料组件保护性好、辐射剂量低、运行和维护费用少、安全可靠性高、放射性废物少、易于退役等众多优势正被广泛应用于乏燃料离堆贮存设施建设。而混凝土材料作为良好的辐射屏蔽材料,具有成本低、原料容易取得、制造技术及设备需求简单等特性,常被用于制造干式贮存外屏蔽容器,然而在贮存过程中乏燃料衰变产生的衰变热长期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却无法忽视。本文基于乏燃料干式贮存用混凝土材料耐高温性能的需求,从混凝土原材料热膨胀系数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并提出后续混凝土性能试验的监测要求,以监测后续混凝土性能试验中混凝土材料在180℃、300℃及800℃高温性能试验中的性能变化情况,从而研究出一种适应于核电站乏燃料干式贮存系统使用工况的耐高温混凝土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8册(锕系物理与化学分卷、同位素分卷、辐射研究与应用分卷、核技术工业应用分卷、核农学分卷、核医学分卷)》期刊2017-10-16)

王艳琼[7](2016)在《玻璃纤维混凝土耐久性及耐高温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以玻璃纤维做为增强材料,借助玻璃纤维的高弹性模量、高强度、耐高温等特点,使混凝土性能得到良好改善,克服了混凝土抗拉伸强度低、许用变形小、耐冲击性能差的缺点,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研究目的,本文结合已有参考文献和试验研究成果,选取耐碱玻璃纤维增强普通硅酸盐水泥和低碱度普通硅酸盐水泥两种不同水泥基材,合理复掺粉煤灰硅灰等,探究混凝土耐久性和耐高温性能。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正交试验,进行玻璃纤维混凝土配合比的优选。得到优选配合比为:水胶比0.3,粉煤灰掺量10%,硅灰掺量1.5%,砂率36%。表现出了良好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可为玻璃纤维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配制提供一定的参考。(2)采用优选配合比对不同水泥基材的玻璃纤维混凝土进行对比试验,获得以低碱度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材的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优于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材的玻璃纤维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普通硅酸盐水泥28d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低于基准组9.1%和15.5%,而玻璃纤维增强低碱度普通硅酸盐水泥28d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分别高于基准组7.5%和17.2%。(3)通过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得到以低碱度硅酸盐水泥为基材的混凝土28d碳化深度最小,说明玻璃纤维增强以低碱度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材的玻璃纤维混凝土有良好的抗碳化性能;氯离子侵蚀试验,玻璃纤维增强普通硅酸盐水泥组电通量993C,玻璃纤维增强低碱度普通硅酸盐水泥组电通量790C,均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其中低碱组比普通组更优;玻璃纤维增强低碱度普通硅酸盐水泥组抗冲磨强度磨损率相对倍数为基准组的64%,磨损率降低36%;普通硅酸盐组磨损率相对倍数位基准组81%,磨损率降低19%,抗冲磨性能均较基准组降低,但低碱组更优。(4)通过混凝土耐高温试验,得到以低碱度硅酸盐水泥为基材的耐碱玻璃纤维混凝土有较优秀的耐高温性能。440℃时能达到C50强度,600℃时强度仍能达到C30,而其他组均已低于30MPa。850℃时,还存在15MPa左右的强度。(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6-05-01)

郝松,时金娜,赵燕茹[8](2016)在《纤维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混凝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高温下,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衰减及纤维增强机理还未完全清楚,本文分析总结了在高强及高性能混凝土中掺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玄武岩纤维及聚丙烯和钢纤维复合时混凝土高温性能的研究成果。对国内高温或火灾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爆裂机理的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蒸汽压、热应力、热开裂3种热爆裂机理。同时总结了聚丙烯纤维、钢纤维对高温后混凝土性能的增强机理。评述了湿含量、强度等级及外部试验条件对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同时总结了混凝土高温试验方法、评判依据。在此基础上为混凝土高温试验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2016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04-27)

高卫平[9](2016)在《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混杂对活性粉末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单掺、混杂对混凝土经受高温后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掺两种纤维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钢纤维能显着提高混凝土经受高温后的强度,且掺量越多提高幅度越大,而聚丙烯纤维只是在温度高于200℃时才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有改善作用;纤维混杂显着提高了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钢纤维对经受高温后的抗折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改善效果远大于聚丙烯纤维。(本文来源于《西部交通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冯庆举[10](2015)在《橡胶粒子改性混凝土强度及耐高温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质量损失率和抗压强度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试验研究了橡胶粉掺量和受热温度对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橡胶混凝土耐高温性能与橡胶粉掺量及受热温度密切相关,随受热温度的升高和橡胶粉掺量的增大,橡胶混凝土的质量损失逐渐增大,而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当受热温度大于600℃时橡胶混凝土的耐热性能大幅降低;各橡胶粉掺量下,质量损失与受热温度之间都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其中︱A︱随橡胶粉掺量的增多逐渐增大,橡胶混凝土的温度敏感性逐渐增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公路与运输》期刊2015年06期)

耐高温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再生混凝土是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取代天然骨料而制成的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将其推广应用到建筑结构,可有效解决天然资源匮乏与建筑垃圾日益增多等问题。目前,再生混凝土已成为建筑材料研究热点,但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常温性能方面,对再生混凝土高温热工性能及高温下基本力学性能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对再生混凝土高温后基本力学性能、火灾下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温度场、耐火极限以及火灾后剩余力学性能的研究还不完善。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将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材料的高温性能和由再生混凝土构成的板、梁、柱叁类构件在火灾下与火灾后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以温度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主要参数,对20~800oC温度范围内叁种不同粗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比热与热膨胀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不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高温导热系数、比热与热膨胀的简化计算公式。(2)进行了90个再生混凝土棱柱体高温下单轴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温度、取代率与水灰比对高温下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以及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建议了高温下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的计算公式,建立了高温下再生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3)以温度、取代率、水灰比和冷却方式为主要参数,进行了360个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高温后强度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冷却方式下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自然冷却方式下再生混凝土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基于试验结果,建议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自冷、水冷)和劈裂抗拉强度折减公式。(4)进行了150个再生混凝土棱柱体高温后单轴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考察了温度、取代率与水灰比对高温后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以及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建议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计算公式,提出了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5)在再生混凝土高温热工及力学性能研究的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ISO 834标准火灾作用下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板、梁、柱)温度场、耐火极限以及标准升、降温火灾作用后的剩余力学性能分析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对构件一维与二维传热区域划分,提出了火灾下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温度简化计算公式,重点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钢筋再生混凝土构件火灾下温度场、耐火极限以及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高温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孟云芳,王婷,马小平,陈娴.玻璃纤维混凝土抗裂耐高温试验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19

[2].赵晖.再生混凝土耐高温性能及构件抗火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3].田伟浩.二氧化碳养护混凝土砌块的耐高温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8

[4].张利然.高温混凝土细观多场耦合损伤分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8

[5].罗鹏.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耐高温土工格栅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7

[6].陆咸金,郝奇.乏燃料干式贮存用混凝土材料耐高温性能研究[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8册(锕系物理与化学分卷、同位素分卷、辐射研究与应用分卷、核技术工业应用分卷、核农学分卷、核医学分卷).2017

[7].王艳琼.玻璃纤维混凝土耐久性及耐高温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6

[8].郝松,时金娜,赵燕茹.纤维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研究综述[C].2016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9].高卫平.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6

[10].冯庆举.橡胶粒子改性混凝土强度及耐高温性能的试验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5

标签:;  ;  ;  ;  

耐高温混凝土论文-孟云芳,王婷,马小平,陈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