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河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通河县150900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将8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40例胆囊息肉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使用传统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观察组)。对比两组胆囊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及在术后一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胆囊息肉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进行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佳,适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保胆息肉摘除术;微创

胆囊息肉是一种胆囊隆起性病变[1],临床上分为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若不及时治疗,可演变为胆囊癌。目前临床上一般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息肉进行切除,影响胆囊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我院将胆囊息肉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以下是详细报告:

1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胆囊息肉患者80例(属于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患者40例。

观察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20~68(43.52±9.54)岁。

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1~69(44.71±9.37)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胆囊息肉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值大于0.05。

1.2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患者实施传统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在右侧腹直肌做一长度10cm左右的切口,在胆囊露出后,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结扎,切除胆囊选择顺切或逆切,在清洗手术区域后将腹壁缝合。

胆囊息肉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观察组),在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在脐旁开0.6cm切口,使用气腹针建立气腹,将Trocar插入气腹10mm,通过腹腔镜对胆囊内情况(胆囊壁血管情况、胆囊的外观及粘连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对胆囊底部做标记,将腹壁皮肤开一个2cm的切口,在腹腔镜下利用腹腔镜抓钳将胆囊底拉至切口处并拆除气腹。在胆囊底开1.0cm的切口,将胆道镜放入胆囊底,冲吸胆囊内胆汁并对胆囊内情况进行观察,息肉用活检钳进行清除,对胆囊内情况再次进行观察,在胆囊内胆汁被吸尽后将胆囊底部切口进行连续缝合(使用4-0肠线),对胆囊创面使用腹腔镜进行探查,在确认胆囊无渗漏的情况后,将气腹拆除和缝合脐部切口,使用医用胶粘合皮肤。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胆囊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在术后一年进行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胆囊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表示并发症发生情况,以(n)%形式表现,使用卡方进行数据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两组胆囊息肉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胆囊息肉患者的手术情况和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呕吐[2]等。患者在检查时发现胆囊息肉,医生应及时对胆囊息肉的性质进判定,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并早期进行手术切除。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切除胆囊的效果并不理想。

传统胆囊切除术通过切除整个胆囊来清除胆囊息肉,具有切口大,伤口愈合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缺点。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创、安全性高。在应用腹腔镜的基础上加用胆道镜进行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能够通过内镜直视清晰地看到胆囊内部的情况,使用胆道镜冲吸胆囊内胆汁,可清楚息肉位置、数量及大小等情况下,运用胆道镜活检钳将胆囊息肉进行完全清除,有利于减少周边器官组织的损伤。在人体中,胆囊具有免疫[3]功能,保留胆囊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双镜联合使用,具有安全性高、微创、效果好的优点。

我院将收治80例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治疗。传统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116.84±23.47)min、术中出血量(52.16±15.84)ml、切口长度(10.74±1.58)cm、住院时间(12.08±2.72)d均长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87.25±21.36)min、术中出血量(36.74±12.42)ml、切口长度(5.31±1.27)cm、住院时间(6.43±2.61)d。观察组胆囊息肉患者在术后一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仅为4例,对照组有11例胆囊息肉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观察组使用胆道镜和腹腔镜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为胆囊息肉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在腹腔镜和胆道镜下进行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患者的胆囊可以保留,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安全性得到了提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宋钊,徐立友,刘钊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15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2):115-117.

[2]俞旻皓,王正实,秦绍岚等.腹腔镜监控肠镜下(LMCP)息肉摘除术对比常规肠镜下息肉切除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9(10):1858-1861.

[3]于晓鹏,吴硕东,于宏等.腹腔镜联合胆囊镜两孔法保胆息肉摘除术40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1):26-29.

作者简介:杨坡民(1964-)男,汉族,黑龙江通河县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外科临床工作。

标签:;  ;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