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温贮藏论文_李春来(Gorby,Gonzalles)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温贮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燥,层积,木兰,紫花苜蓿,品质,方式,芦笋。

变温贮藏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来(Gorby,Gonzalles)[1](2018)在《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黄桃脆片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工艺优化及其贮藏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桃(Prunus persica),属于蔷薇科,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有超过3000个品种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它可以根据形状(长/圆形或扁圆形)、果肉颜色(黄色或者白色)以及果皮来进行分类。黄桃营养价值高,富含维生素、类胡萝卜素、酚类物质、膳食纤维、微量元素以及其他生物活性成分。黄桃产品中常见的类型有鲜果、罐装食品和干制品等。干燥加工工艺的不同对黄桃干燥产品品质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抗氧化活性;因而,寻找最佳的干燥方式十分重要。不同的干燥技术各有优缺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果蔬干燥技术,压差膨化干燥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为它不仅具有高效性,而且能够改善干燥果蔬产品的品质。然而,有关压差膨化干燥技术对黄桃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报道不多,本文主要从不同品种黄桃的干燥特性、不同干燥方式下黄桃品质的比较、黄桃压差膨化干燥工艺优化及其干燥制粉的贮藏稳定性等四个方面开展研究,获得如下研究结论:1.提供了黄桃片在压差膨化过程中品质特征变化的有用信息。对我国南方7个品种的黄桃样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包括质构、色泽、微观结构、功能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在内的17项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品种间的指标进行区分,结果表明,影响干燥黄桃品质的因素可归纳为四个主成分,简化出了 4个品质特征指标为α-胡萝卜素、总酚、玉米黄质和FRAP值: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品种划分为4个主要群体,其中Jinhui品种品质较好。2.通过比较真空冷冻干燥(VFD)、热风干燥(HAD)、微波真空干燥(MVD)和压差膨化干燥(EPD)四种干燥方式,旨在开发出一种适合黄桃片加工的干燥技术。研究表明,VFD样品的硬度值较低,且松脆性较好(硬度:10.21±0.13N,脆度:6.15±0.06N);而在EPD中,松散的微观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硬度和脆度;VFD和EPD样品具有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以及DPPH·清除能力;而VMD和HAD样品能够保持较好的色泽、总酚含量以及ABTS·+清除能力。基于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出VFD能够更好的保护物料中的活性成分,但是对于黄桃片中质构评价不利,而EPD能够很好地改善物料的质构特性,同时也能提高物料的整体品质和抗氧化活性。3.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压差膨化干燥条件,用以开发高品质的黄桃脆片。设定自变量分别为真空干燥温度、真空干燥时间以及膨化压差,响应值为脆度值、总色差(ΔE)、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以及DPPH·清除能力(AEAC值)。方差分析表明,真空干燥温度对所有响应值均有显着的影响,膨化压差对TC、AEAC以及脆度的影响最大,而真空干燥时间对TC和AEAC值的影响最大。通过响应曲面分析获得最佳的EPD条件为:真空干燥温度73℃真空干燥时间144 min和膨化压差0.05 MPa。在此条件下,产品的脆度值为7.3 N、总色差(ΔE)18.3,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53.5mg/g,AEAC值为865.4 mg AA/100g。与热风干燥的物料相比,压差膨化黄桃具有较高TC和AEAC值;相比于真空干燥的物料,其具有较高的脆度值4.研究了不同相对蒸汽压(11.3%-84.3%)条件下,EPD干燥后黄桃果粉在贮藏过程中糖结晶行为与类胡萝卜素的降解规律。在RVP≥57.6%的情况下,果粉吸附水的损失主要与非晶态糖基质的结晶有关;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证实了糖结晶的现象存在;随着RVP的逐渐增大至57.6%,果粉中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随之逐渐提高;在RVP为75.3%-84.3%时,类胡萝卜素的降解率急剧上升。由于糖结晶的作用,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果粉中类胡萝卜含量逐渐降低。当物料贮藏在高RVP条件下,物料的色差值(L*,a*,b*)显着降低,且伴随着类胡萝卜素降解的发生。水分活度和糖结晶影响黄桃果粉中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4-10)

姚婷婷,蒲小龙,叶露莹,宋敏娜,李小婷[2](2018)在《变温贮藏对中国水仙主芽ABA和GA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年生中国水仙品种‘金盏银台’主芽为试验材料,经5和35℃变温贮藏水仙球,通过石蜡切片形态解剖学观察主芽活力,利用q RT-PCR方法分析水仙主芽在贮藏时期ABA和GA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水仙主芽生长点的细胞排列紧密,35℃高温贮藏有利于水仙主芽的生长发育。q RT-PCR分析表明,贮藏期间ABA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呈现不规则变化趋势,变温贮藏对Nt ABA2基因影响显着;GA相关基因整体呈下降趋势,变温贮藏对Nt GA20X基因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张丽辉,蒋远玲,张学凡,申雄[3](2016)在《变温与采后贮藏时间协同作用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贮藏7、19、26个月的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法模拟研究温度变化(15℃/10℃、25℃/20℃、35℃/30℃)、贮藏时间及其协同作用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年收获的种子具有休眠现象。贮藏19个月的种子在25℃/20℃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降低;长时间贮藏抑制了下胚轴的生长,从而降低了芽长。由此可见,不适宜的温度和长时间贮藏都会抑制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张鸽香,胡靖[4](2015)在《流苏树种子变温层积过程中贮藏物质及酶活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流苏树种子休眠机理,对山东临沂、河南安阳、山西运城3个产地的流苏树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不同时间种子的发芽率、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淀粉酶(AMS)、过氧化物酶(POD)及酸性磷酸酯酶(ACP)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变温层积过程中,3个产地种子的可溶性糖、POD活性及ACP活性均逐渐增强;淀粉、粗脂肪含量均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AMS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变温层积120d时3个产地种子的发芽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分别达到了67.3%,71.7%和63.7%,说明变温层积能有效打破流苏树种子的休眠,且在层积过程中贮藏物质逐渐分解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来源。(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5年06期)

宋秀香,鲁晓翔,陈绍慧,李江阔[5](2012)在《不同变温方式对绿芦笋贮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变温方式对绿芦笋贮藏品质及相关酶类活性的影响。实验以阿波罗品种绿芦笋为试材,通过3种不同的升温方式,研究了变温方式对绿芦笋货架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逐渐升温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延长绿芦笋的货架期,其中A-3处理效果最为明显,该处理可以使绿芦笋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和更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货架期为8d,A-3感官评分为17分,TSS为3.91%。而A-1感官评分为10分,TSS为3.42%;且A-3处理绿芦笋的硬度变化较小;同时,A-3能减缓绿芦笋电导率的上升,货架期为8d,其电导率为18.27%,而A-1处理为其1.2倍;A-3处理绿芦笋的PPO、POD和CAT活性总体高于其余两种处理和对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2年09期)

宋修超,崔宁宁,郑方强,墨铁路,刘同先[6](2012)在《变温贮藏僵蚜对烟蚜茧蜂耐寒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变温贮藏以麦二叉蚜为寄主的僵蚜对烟蚜茧蜂耐寒能力的影响,探究其体内的生化物质变化规律,测定了变温处理后羽化的烟蚜茧蜂雌雄成虫过冷却点、结冰点、体内含水量、脂肪、蛋白质和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20℃)相比,经4℃22h/20℃2 h和4℃46h/20℃2h处理1周后烟蚜茧蜂的耐寒能力显着增强.经变温处理后,烟蚜茧蜂雌雄个体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雌蜂经4℃22h/20℃2h处理后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26.38和-25.51℃;雄蜂经4℃46h/20℃2h处理后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26.82和-26.38℃.经变温处理后烟蚜茧蜂僵蚜雌雄个体体内糖和蛋白质含量上升而脂肪和体内含水量下降,尤以经4℃22h/20℃2h和4℃46h/20℃2h处理后的变化最为明显.变温可以提高烟蚜茧蜂僵蚜的低温抵抗能力,且其耐寒能力的增加与其体内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僵蚜经4℃22h/20℃2h和4℃46h/20℃2h贮藏1周后更有利于烟蚜茧蜂的生存和实践应用.(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程莉莉[7](2012)在《冬枣和苹果片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及贮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非油炸干燥技术,它是前期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接蒸汽加热使物料达到一定温度后瞬间卸压再进行真空干燥,利用温度和压力差的变化使得物料内部水分快速迁移、蒸发,达到干燥的目的。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结合了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的优点,产品具有绿色、口感酥脆、食用方便、营养丰富等特点。目前国内外对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艺方面,如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工艺参数的优化等,对干燥特性和贮藏特性相关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以市售的新鲜冬枣和苹果为原材料,采用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利用物理化学分析、数学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条件下冬枣和苹果的干燥特性及贮藏特性。通过分析冬枣和苹果脆片的物理指标(硬度值、复水性、多孔性、色泽值等)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变温压差干燥冬枣和苹果脆片品质的影响;以苹果多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为指标,研究干燥过程营养素变化;研究护色和膨化干燥工艺对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苹果的品质影响;应用SPSS.V13.0统计软件对冬枣和苹果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含量和失水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相应条件下的干燥动力学模型;还探讨了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冬枣和苹果脆片的贮藏特性,研究贮藏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冬枣和苹果脆片吸附特性曲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冬枣在56%、67%、79%3个不同预干燥水分含量下进行变温压差干燥试验后,水分含量为56%时所得变温压差干燥冬枣品质较好;相同干燥条件下,切片处理的冬枣的硬度值较小、复水性和多孔性较好;比较30%、41%、54%预干燥水分含量的变温压差干燥苹果的品质,发现预干燥水分含量在30%左右时苹果脆片的品质较好;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方法具有较高脱硫能力。使用0.02%亚硫酸盐护色处理的苹果片,采用膨化工艺Ⅲ进行膨化干燥制备的苹果脆片中硫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GB2760-2007,具有良好色泽和酥脆口感。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过程中苹果多酚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有所损失,但损失较热风干燥苹果损失小。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过程中,冬枣和苹果的干燥过程主要有加速干燥、恒速干燥和减速干燥3个阶段,干燥大部分处于减速干燥阶段;随着膨化温度的升高,冬枣的干燥速率增大、干燥时间缩短,冬枣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符合Henderson and Pabis方程;随着抽真空干燥温度的升高、预干燥水分含量的减小,苹果的干燥时间逐渐缩短,苹果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符合Page方程,有效扩散系数在1.52×10~(-9)~8.87×10~(-9)范围内。变温压差膨化干燥苹果的吸附特性曲线呈明显的反“S”型,当相对湿度大于58%时,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膨化干燥苹果片含水率逐渐增大且吸附特性明显增强;变温压差干燥冬枣的吸附特性曲线与苹果的吸附曲线相比,未呈明显的反“S”型。本文通过对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特性、干燥动力学等干燥相关理论,以期对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生产技术和工业化生产的可控制化具有现实的指导性意义,能够为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通过对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进行等温吸附特性的研究,也可以为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的贮藏条件和包装材料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梁颖[8](2011)在《变温贮藏和外源乙烯处理对柑橘果实采后品质及乙烯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宽皮柑橘在我国柑橘产业中占主导地位,采后贮藏期间易因品质下降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确定适宜的贮藏环境以延长果实货架期是柑橘采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柑橘是一种典型的非呼吸跃变型果实,乙烯在其果实成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本研究以国庆1号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和鄂柑1号桠柑(C. reticulata Blanco)成熟果实为材料,分析了果实在变温贮藏过程中果肉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乙烯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特点,以国庆1号温州蜜柑(C. unshiu Marc)、鄂柑1号桠柑(C. reticulata Blanco)和纽荷尔脐橙(C. sinensis L. Osbeck)转色期果实为材料,分析了外源乙烯对果实色泽品质及乙烯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柑橘果实采后变温贮藏的应用和脱绿处理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了国庆1号和鄂柑1号成熟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果肉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含量,结果发现,在变温条件下国庆1号果肉中柠檬酸的含量下降,而鄂柑1号无明显变化;国庆1号果肉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有所上升,而在鄂柑1号果肉中仅蔗糖含量上升,其余两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均不明显。由此推测,变温贮藏减缓了鄂柑1号果肉柠檬酸代谢,促进了国庆1号果肉可溶性糖的积累。2.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了国庆1号和鄂柑1号成熟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果实乙烯释放量,结果显示,与常温贮藏相比,变温和低温贮藏过程中国庆1号果实乙烯释放量较少;叁种贮藏条件下,鄂柑1号果实乙烯释放量均处于波动变化状态,其中变温贮藏下的变化相对平缓。由此可见,变温贮藏能降低国庆1号果实乙烯释放量。3.利用Real-time PCR分析了国庆1号和鄂柑1号成熟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乙烯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国庆1号和鄂柑1号果肉和果皮中乙烯合成酶基因ACS的表达量上升。这一结果表明低温能诱导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ACS的表达。4.利用色差计测定了经外源乙烯处理后的国庆1号、鄂柑1号和纽荷尔脐橙转色期果实果皮的色差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乙烯处理后的国庆1号、鄂柑1号和纽荷尔脐橙果实果皮黄色值与着色强度显着升高,并且叁种果实果皮脱绿转色程度依次为:鄂柑1号>国庆1号>纽荷尔脐橙。5.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经外源乙烯处理后国庆1号、鄂柑1号和纽荷尔脐橙转色期果实果皮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叁种果实经乙烯处理后果皮中叶绿素总量显着下降,果皮中类胡萝卜素总量逐渐积累,但仅鄂柑1号果皮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由此说明,外源乙烯通过加快国庆1号、鄂柑1号和纽荷尔脐橙果皮叶绿素的降解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从而促使果皮转色。结合上述几点结果可知,宽皮柑橘类果实对乙烯的敏感度比橙类要高,这可能是由于橙类果皮较厚并与果肉结合紧密,外界物质不易侵入,从而导致纽荷尔脐橙对外源乙烯响应慢且低。6.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了经外源乙烯处理后的国庆1号、鄂柑1号和纽荷尔脐橙转色期果实乙烯释放量,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叁种果实经乙烯处理后乙烯释放量迅速上升,表明外源乙烯能促进转色期果实乙烯的释放量。7.利用Real-time PCR分析了经外源乙烯处理后的国庆1号、鄂柑1号和纽荷尔脐橙转色期果实乙烯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果皮中乙烯合成酶基因ACS和乙烯氧化酶基因ACO以及乙烯不敏感转录调节基因EIN3 f-box的表达均高于对照。说明外源乙烯使转色期果实乙烯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进而促进果实乙烯释放量。(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唐文颖,张燕,郑方强,墨铁路,刘同先[9](2011)在《变温对烟蚜茧蜂低温贮藏存活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变温对烟蚜茧蜂低温存活的影响,以及不同寄主僵蚜经低温贮藏后羽化率的差异,寻找烟蚜茧蜂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最适条件及寄主。【方法】以烟蚜和麦二叉蚜僵蚜为试验材料,经不同变温(4℃22 h/20℃2 h,4℃46 h/20℃2 h,4℃70 h/20℃2 h)处理后,比较烟蚜茧蜂羽化率、雄虫比和后足胫节长度的变化。【结果】经不同变温处理的僵蚜与恒定低温(4℃)处理相比,烟蚜茧蜂的羽化率有所提高,寄主为烟蚜的僵蚜羽化率经过4℃22 h/20℃2 h(T1)处理2周后最高,为78.33%;寄主为麦二叉蚜的僵蚜羽化率经过4℃46 h/20℃2 h(T2)处理1周后最高,为68.33%。雄虫比变化不显着,均在0.3—0.5。低温贮藏后,寄主为烟蚜的僵蚜羽化率略高于麦二叉蚜,且雄虫比和后代蜂雌雄蜂后足胫节长度差异不显着。【结论】变温处理后的烟蚜茧蜂羽化率高于恒定低温,且变温与恒低温贮藏后雄虫比例均比雌虫比例低。变温贮藏技术更适于烟蚜茧蜂的繁殖与释放。(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陆秀君,刘月洋,李天来,吴可,陈晓旭[10](2010)在《变温层积过程中GA_3诱导天女木兰种子贮藏物质及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天女木兰(M.sieboldiiK.Koch)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测定其在GA3处理诱导下种子内淀粉、糖含量以及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GA3诱导下,淀粉作为一种暂时储存的物质不断地降解,层积结束后CK处理淀粉含量最少,降至0.43mg·g-1;层积前期(40d)与层积后期(120d)以积累蔗糖为主,以层积40d时CK处理蔗糖含量最大,其值高达2.3mg·g-1,同期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化酶(SPS)活性升高;层积中期(90d)果糖和葡糖糖含量随GA3浓度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以1500mg·L-1 GA3处理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最高,分别为0.33mg·g-1和0.38mg·g-1,此时AI和NI活性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变温贮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3年生中国水仙品种‘金盏银台’主芽为试验材料,经5和35℃变温贮藏水仙球,通过石蜡切片形态解剖学观察主芽活力,利用q RT-PCR方法分析水仙主芽在贮藏时期ABA和GA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水仙主芽生长点的细胞排列紧密,35℃高温贮藏有利于水仙主芽的生长发育。q RT-PCR分析表明,贮藏期间ABA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呈现不规则变化趋势,变温贮藏对Nt ABA2基因影响显着;GA相关基因整体呈下降趋势,变温贮藏对Nt GA20X基因影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温贮藏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来(Gorby,Gonzalles).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黄桃脆片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工艺优化及其贮藏稳定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姚婷婷,蒲小龙,叶露莹,宋敏娜,李小婷.变温贮藏对中国水仙主芽ABA和GA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8

[3].张丽辉,蒋远玲,张学凡,申雄.变温与采后贮藏时间协同作用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

[4].张鸽香,胡靖.流苏树种子变温层积过程中贮藏物质及酶活性变化[J].林业科技开发.2015

[5].宋秀香,鲁晓翔,陈绍慧,李江阔.不同变温方式对绿芦笋贮藏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2

[6].宋修超,崔宁宁,郑方强,墨铁路,刘同先.变温贮藏僵蚜对烟蚜茧蜂耐寒能力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

[7].程莉莉.冬枣和苹果片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及贮藏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8].梁颖.变温贮藏和外源乙烯处理对柑橘果实采后品质及乙烯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

[9].唐文颖,张燕,郑方强,墨铁路,刘同先.变温对烟蚜茧蜂低温贮藏存活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

[10].陆秀君,刘月洋,李天来,吴可,陈晓旭.变温层积过程中GA_3诱导天女木兰种子贮藏物质及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

论文知识图

一5变温贮藏过程中奈李工从的含量变温贮藏对奈李硬度的影响一4辐照对鲜食核桃变温贮藏期间胚...1-MCP处理对高温下香蕉CAT活性的影响1-MCP处理对高温下香蕉脯氨酸含量的影...1-MCP处理对高温下香蕉MDA含量的影响

标签:;  ;  ;  ;  ;  ;  ;  

变温贮藏论文_李春来(Gorby,Gonzalles)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