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注论文_董文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徐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说文,俗体字,异体字,正体,论文,许慎,大徐注。

大徐注论文文献综述

董文君[1](2014)在《浅析大徐注《说文解字》中的“某,今俗作某,非是”条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徐铉作注《说文》,以许慎《说文》正篆为正字,注出俗体字的使用情况。这类注释共143条,详见附录。笔者通过穷尽式统计,大徐注中有关俗字的术语形式出现较多的有:“某,今俗作某,非是”、“某,今俗别作某”、“某,今俗书作某”,这些条例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内部一致性很强,所标示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基本相同。这些俗体字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既从属于正体字,又要受到异体字的制约,同时还要遭受传统思想的排斥,研究它们不仅可以了解俗体字在当时社会的使用情况,还可以正确认识俗体字在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占有的影响力。目前说文学关于俗体字方面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俗体字产生的渊源以及其特点,本文以大徐本注释中的术语“某,今俗作某,(非是)”条例作为切入点,对大徐注《说文》中所收录的俗体字进行分类,从共性中寻找个性,最后,从个性中回归共性,探讨由此反映出来的徐铉的语言文字观。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选题原因及选题意义,概述了前人研究概况以及本文选题的创新之处,介绍了本文所选用的《说文》版本以及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第二部分阐释了俗体字的概念问题,从共时的角度上区分了俗体字与正体字,又从历时的角度上区分了俗体字与异体字;第叁部分对大徐注《说文》中“某,今俗作某,(非是)”条例所列举的俗体字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分类,并列举了相应的例证;第四部分阐述了大徐注《说文》中收录的俗体字所具有的存在意义。从理论上讲,俗体字在正体字的侧面补充和说明着汉字音、形、义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反映着汉字的造字规则及其变化过程。从实践上讲,为汉字规范化提供可参考的文字学蓝本。第五部分是总结,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了徐铉作注时所持有的历史观和文字观,即徐铉本人对俗别字与正体字“孰是孰非”问题上所持有的态度和观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俗体字本身所包含的历史问题。(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郑琳[2](2000)在《《说文解字》大徐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对《说文解字》大徐注释的研究。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大徐的研究都偏重于其校订方面,而很少涉及大徐为《说文》所做的注释。本文意图通过对大徐注释的全面测查,尽可能详尽地将大徐注释进行分类,归纳其注释宗旨、注释体例和注释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考察大徐注的功绩和失误,以期对这一文字学史上的重要事实作出比较全面的描述和正确的评价。 第一部分:首先区分了广义大徐注和狭义大徐注的涵义,将本文的研究重点确定为狭义大徐注,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研究大徐注的意义、目的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首先界定了大徐注的作者,并据史料分析了大徐做注的根本宗旨。而后探讨了大徐注的标注术语、标注对象和标注特点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第叁部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大徐注进行了详细分类,并列举了相应的例证。力图使大徐注呈现出较为清晰、完整的面貌。 第四部分:在分类基础上从广义文字学和狭义文字学角度分析了大徐注的功过得失。 第五部分:根据前文对大徐注的历史地位做出综合评价。(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0-06-01)

顾汉松[3](1985)在《评《说文》大徐注》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文字学巨着。许书原本早已失传,近千年来常用的《说文解字》本子,是北宋初年徐铉等人奉宋太宗赵光义之命,于雍熙叁年(公元九八六年)校定成书的。因为徐铉的弟弟徐锴也曾整理过《说文》,写成《说文解字系传》一书,所以,人们往往把徐铉等人校定的《说文解字》称为“大徐本”。(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85年04期)

大徐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是对《说文解字》大徐注释的研究。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大徐的研究都偏重于其校订方面,而很少涉及大徐为《说文》所做的注释。本文意图通过对大徐注释的全面测查,尽可能详尽地将大徐注释进行分类,归纳其注释宗旨、注释体例和注释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考察大徐注的功绩和失误,以期对这一文字学史上的重要事实作出比较全面的描述和正确的评价。 第一部分:首先区分了广义大徐注和狭义大徐注的涵义,将本文的研究重点确定为狭义大徐注,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研究大徐注的意义、目的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首先界定了大徐注的作者,并据史料分析了大徐做注的根本宗旨。而后探讨了大徐注的标注术语、标注对象和标注特点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第叁部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大徐注进行了详细分类,并列举了相应的例证。力图使大徐注呈现出较为清晰、完整的面貌。 第四部分:在分类基础上从广义文字学和狭义文字学角度分析了大徐注的功过得失。 第五部分:根据前文对大徐注的历史地位做出综合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徐注论文参考文献

[1].董文君.浅析大徐注《说文解字》中的“某,今俗作某,非是”条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郑琳.《说文解字》大徐注研究[D].河北大学.2000

[3].顾汉松.评《说文》大徐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

论文知识图

资料汇编高校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资料汇编高校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资料汇编高校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资料汇编高校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资料汇编高校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资料汇编高校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标签:;  ;  ;  ;  ;  ;  ;  

大徐注论文_董文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