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疗法在小儿抽动症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指针疗法在小儿抽动症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汪君1谢黎1刘建伟2(通讯作者)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脑电图室四川泸州646000)

(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观察指针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抽动症患儿进行指针疗法。选穴:神庭、四神聪、内关(双)、神门(双)、合谷(双)、阳陵泉(双)、太冲(双)、心俞(双)、脾俞(双)。结果:通过4~5个疗程治疗后,痊愈3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结论:指针治疗小儿抽动症疗效满意,患儿治疗过程易于坚持,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指针疗法;小儿抽动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295-02

小儿抽动症亦称多发性抽动症,常见于3~10岁儿童,发病男女比例约为3:4,目前该病暂定为精神障碍性疾病范畴,其典型临床表为面部、躯干、四肢等处的肌肉不自主抽动,该病的发生与患儿的心理状态、精神因素有关,在激惹状态下加重,严重者伴有嗓中怪音或污言秽语[1],上述临床表现具体到每一患儿各不相同,或以面部症状为主,或以躯干症状为主,或以四肢症状为主,或多个部位症状联合出现。近年来,笔者结合小儿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及该病病理特点,应用指针治疗小儿抽动症5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50例患儿来自本院针灸理疗门诊及儿科心理门诊,并且均经儿科医师确诊为抽动症-秽语综合症。其中男童29例,女童21例;年龄最小者3岁,年龄最大者12岁;病程最短者2月,病程最长者7年。其中病程相对较长者均有多次就医经历,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时间较长,患儿难于坚持服药治疗,并且停药后治疗效果欠佳,病情反复发作,给患儿及家属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1.2治疗方法

1.2.1取穴神庭、四神聪、内关(双)、神门(双)、合谷(双)、阳陵泉(双)、太冲(双)、心俞(双)、脾俞(双)。

1.2.2手法操作医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腹点、按、揉、推等手法进行操作,患儿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先点、按、揉手法作用于每个所选腧穴,每个腧穴操作约3-5分钟,以患儿感觉腧穴局部有酸胀感,皮下温热感为度,其中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四神聪加用向外推法(泻法),神庭沿督脉向下推法(补法),内关沿心包经向下推法(补法),心俞、脾俞沿膀胱经一线向下推法(补法),太冲沿肝经向下推法(泻法),推法操作约2~3分钟,也是以患儿感觉腧穴局部有酸胀感,皮下温热感为度。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休息2~3天。

1.3疗效标准

痊愈:经4~5个疗程治疗后,患儿或面部,或躯干,或四肢,或多个部位不自主抽动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经4~5个疗程治疗后,患儿或面部,或躯干,或四肢,或多个部位不自主抽动等症状部分消失;无效:经治疗4~5个疗程后,患儿或面部,或躯干,或四肢,或多个部位不自主抽动等症状同治疗前一样。

2.治疗结果

经4~5个疗程治疗后,50例患儿中痊愈36例,占72%;有效12例,占24%;无效2例,占4%。

3典型病例

刘某,男,9岁,因“反复右肩部及颈部不自主抽动2年余”就诊于我院针灸理疗门诊。患儿2年出现右肩部不自主抽动,家长未引起足够重视未及时就医,至1年前患儿右肩部不自主抽动逐渐波及右颈部,在我院儿科心理门诊诊断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给予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祥),全程坚持治疗约1年时间,但患儿不自主抽动症状无明显改善,给患儿及家长造成很大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初诊症见:右肩部及右颈部频繁不自主抽动(间隔时间无明显规律,激惹状态下不自主抽动明显加剧)。初步诊断: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按上述方法治疗5个疗程后,患儿上述不自主抽动明显改善,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4.临床应用体会

小儿抽动症的相关症状多散见于中医古籍之中,无专篇论述,中医认为本病多有心神不宁、内风偏胜引起,涉及到五脏中的心、肝、脾等脏。《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心藏神,五行属火,心血足则心神养故心神内守;心血亏,神失所养故心神外越,神不内守而神主不宁,而出现躯体多发抽动而不能自主[2]。《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刚脏,五行属木,在体主筋,为罢极之本,体阴而用阳,“风胜则动”,风木偏胜易致躯体动摇不止而不能自主。脾居中州,全身气机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源泉,五行属土;肝属木,脾属土,肝脾互为相克关系,土弱木强,肝阳化为内风,风胜则动,故躯体抽动不能自主。脾属土,心属火,心脾属相生关系,脾运失健,气血乏源,心血大亏,肝阳暴亢,阳亢化风,故易出现躯体抽动不能自主。心俞为心的背腧穴,位于背部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为心气及心神之所居;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心包为心的宫城,代心受邪,护卫心神的安宁;神门为心经的输穴、原穴,为心神出入人体之门户;神庭为督脉的腧穴,位于头前部,为神居之处也,督脉上头散脑中调节人体神志;四神聪为头顶部的经外奇穴,穴居脑神之处,功专开窍调神;并且以上诸穴合用指针补法,所以共凑开窍醒神,宁心定志,故心得养,门户畅,神易归;脾俞为脾的背俞穴,位于背部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为脾藏藏气之所居也,功专健脾益气,复运化之能,调气血生化之源,该穴并用指针补法,故能健脾胃,益心血,养心神。太冲为肝经之原穴,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二穴同用能滋阴潜阳,养血柔筋,故可调节躯体的不自主抽动;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与肝经原穴太冲合用,为“开四关”之对穴,《针灸大成》曰“四关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标幽赋》曰“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原原相配,一气一血,一阴一阳,一升一降,协同作用较强,并且太冲用指针泻法,所开四关能镇肝熄风,镇心安神,故可调节躯体的不自主抽动。

指针治疗是一种以指代针的传统疗法,既克服了针刺的痛感,又结合了推拿的各种手法,治疗效果较好。指针治疗中的点、按、揉、推等多种手法,可以调整局部及全身的机体反应,可整体调整患者机体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故以上诸穴及指针疗法的临床结合应用,克服了小儿惧针、惧药的心理特点,治疗过程易于坚持和巩固,所以临床应用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并且临床易于操作,故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焦富勇.抽动症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2012,2(23):52-56.

[2]刘建伟,汪君.皮内针治疗小儿多动症1例体会[J].医药前沿,2015,5(16):152-153.

标签:;  ;  ;  

指针疗法在小儿抽动症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