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模拟论文_钱海敏,宗周红,谢冠宇,廖聿宸,杜孟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弹塑性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数值,应力,采空区,模型,静力,有限元。

弹塑性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钱海敏,宗周红,谢冠宇,廖聿宸,杜孟林[1](2019)在《1860级钢绞线静力弹塑性精细化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接触状态对钢绞线截面塑性发展的影响,以及捻角对钢绞线轴向刚度和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基于钢绞线的空间几何理论在Solidworks中建立1860级7丝钢绞线的叁维几何模型.在Hypermesh中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与已有文献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并基于ABAQUS进行了静力弹塑性的精细化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钢丝截面的初始接触状态对钢绞线截面应力分布和截面塑性发展有较大影响;弹性阶段的钢绞线截面应力分布较为不均,当延伸率达到2%后,截面应力分布较为均匀;钢绞线的轴向刚度随捻角的增大而减小;进入塑性受力阶段后,在相同延伸率下,钢绞线产生的轴向力随捻角的增大呈线性减小.(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阁[2](2019)在《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弹塑性力学分析及有限元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输介质的多样化和运输环境的复杂化对管道的强度、耐蚀性和耐高温性等相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金属复合管采用液压成形制造,管件胀形压力均匀并可通过基管和衬管的几何参数和力学性能参数精确计算。而且液压成形生产的双金属复合管有着内表面无擦伤和破坏现象,壁厚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或耐磨损性能,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等长处,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机械和管道领域。但是复合管液压成形影响因素众多,如果工艺参数选用不当,在工程实践中常常会造成结合强度不够、鼓包失稳和胀裂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液压成形的精确实现和复合管产品质量的提升。传统的通过多次试制复合管的方法会增长改进周期,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导致生产成本增多。本文结合理论研究方法与有限元模拟方法,以X70/316L双金属复合管为研究对象,对其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改进了当量屈服强度的图解方法,基于位移协调条件和平面应变假设,对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进行弹塑性力学分析,获得了胀形压力和残余接触应力之间的理论解析式,确定了基管仅发生弹性变形和基管发生微量塑性变形两种情况下的胀形压力的选择区间,并进行了验证。建立了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并揭示了成形参数对液压双金属复合管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胀形压力的增大,衬管内壁周向回弹量稍有下降,而基管周向的回弹量则逐渐上升,基管内壁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前的回弹量上升速率大于发生塑性变形后的上升速率;基管内壁和衬管外壁之间的残余接触压力呈线性增大趋势。随着初始间隙的增大,基管内壁和衬管外壁的回弹量之差逐渐减小,管壁之间的残余接触应力逐渐下降。随着衬管壁厚的增大,基管内壁和衬管外壁的回弹量之差稍有减小,管壁之间的残余接触应力略有增加。而基管和衬管之间的摩擦条件对复合管的变形、回弹和残余接触应力影响较小。残余接触应力和回弹作为试验指标,对胀形压力、初始间隙、衬管壁厚叁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可知残余接触应力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胀形压力、衬管壁厚、初始间隙;回弹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是胀形压力、初始间隙、衬管壁厚。最后综合考虑残余接触应力和回弹两个评价指标,确定胀形压力为170MPa、初始间隙为2mm、衬管壁厚为3mm为最优工艺参数组合。(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19)

张晓艳,胡忠安,薛宁鑫,张玉涛[3](2019)在《基于线性数值模拟及Neuber理论修正的弹塑性结构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城际车转向架构架为例,介绍了基于线性数值模拟及Neuber理论修正的弹塑性结构强度评估过程.为了验证上述修正方法的可靠性和精度,进行了基于Neuber理论及线性理论两种修正方法评估构架强度,同时计算了构架的弹塑性分析,结果验证了对于结构的缺口局部区域超出屈服的情况,基于线性数值模拟及Neuber理论修正的弹塑性结构强度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该方法可以应用到实际的工程结构强度评估中.(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宋家庆,陆勇,顾欢达,沈峰[4](2019)在《弹性、弹塑性材料显式模拟计算中的准静态加载速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学显式算法采用时间积分原理,其较静力学隐式算法在强非线性问题中的适用性更广.为将此方法应用到岩土等非线性材料的计算中,考虑到显式算法中动能的影响会导致结果波动,分析动力学显式算法在模拟计算中的准静态加载速度的选取十分必要,如何在缩短模拟消耗时间与结果准确性之间寻求平衡是论文研究重点.研究中提出以加载-位移曲线的波动比来评价准静态计算效果,首先开展弹性材料的平面应变模拟试验以分析弹模、密度、泊松比、围压4个参数对准静态加载速度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模、泊松比、围压的增大会提高准静态加载速度;密度的增大则会减小准静态加载速度.通过对各影响因素与准静态加载速度的相关性分析给出了准静态加载速度取值的经验公式.最后,选取能够反映砂土复杂力学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开展其平面应变模拟试验,对比分析准静态加载速度经验公式在弹性材料与弹塑性材料中的适用性差异,并提出应用建议公式.(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青涛,罗佳润[5](2019)在《基于ABAQUS的多功能组合型支撑装置的静力弹塑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200t的多功能组合型支撑装置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和静力荷载试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ABAQUS软件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组合型支撑装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19年02期)

李兆华,胡杰,冯吉利,龚文俊[6](2018)在《基于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泥石流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泥石流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地质灾害问题,多年来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大多数工作致力于分离地研究岩土材料破坏前的失稳机制和失稳后的快速流动扩展。尝试以一种连续方法模拟完整的泥石流过程,仅用一个本构模型描述泥石流的起始、扩展和停滞。首先讨论了重力增大和基质吸力降低诱发泥石流的力学机制,描述了泥石流过程中岩土材料力学性质的弹塑性–黏性转变现象,对泥石流进行了黏弹塑性的全程模拟,并对挡土墙的冲击效应进行了启发性研究,证明了研究中所使用的本构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岩土材料的固流转化现象,数值方法可以很好地对均质连续介质进行大位移模拟。(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S1期)

王磊,于振[7](2018)在《基于弹塑性理论和数值模拟的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保刘家沟铁矿井下作业人员安全,采用弹塑性理论和数值模拟2种手段分析地下采空区稳定性,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得到顶板出现塑性区的极限跨度为30.28 m,目前形成的Ⅰ~#、Ⅱ~#、Ⅲ~#采空区最大跨度为12.2 m,采空区未出现塑性破坏;利用FLAC3D软件模拟得到,在自然状态下,Ⅰ~#、Ⅱ~#、Ⅲ~#采空区上方地表未发现塑性区及变形,采空区顶板未发现塑性区,但顶板变形量较小,最大仅为4.2 mm,采空区均处于稳定状态,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互印证。结果对矿山地下采空区治理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8年06期)

山河,李洋,余美芳,罗震[8](2018)在《叁层板铝合金电阻点焊搭接接头的弹塑性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1.5 mm等厚5052铝合金叁层板电阻点焊接头在拉剪载荷作用下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不同的接头设计形式导致不同的峰值载荷和断裂模式.熔核旋转对控制峰值载荷及断模式起重要作用,熔核旋转角度增加导致峰值载荷降低.断裂模式不仅与熔核旋转有关,也受接头应力分布影响.当点焊接头在拉伸过程中发生旋转时,熔核周围受到的剪切应力增大,断口形貌呈现拉长的椭圆形韧窝.当点焊接头在拉伸过程中不发生旋转时,熔核周围受到的较大拉应力,断口形貌呈等轴韧窝.(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黄毅[9](2018)在《基于弹塑性扩展有限元的铸铁断裂模拟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大多数工程材料的断裂过程,会在材料中原生和萌生裂纹的裂纹前缘出现一定的塑性屈服区,采用弹塑性断裂分析方法才能更为合理准确地揭示材料的断裂机制和描述裂纹的扩展过程。本文以铸铁为例,采用试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含裂纹试件的小范围塑性屈服和裂纹扩展行为。基于ABAQUS分析平台,采用Matlab和Fortran编制了弹塑性扩展有限元(XFEM)的UEL分析程序,对含裂缝灰口铸铁的拉伸断裂过程进行了模拟。基于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断裂参数的敏感性模拟分析,研究了含单边和双边共线裂缝铸铁板条试件的拉伸断裂行为。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进行了无裂纹和含不同长度的单边和双边裂纹的铸铁板条试件单调拉伸试验,试验发现铸铁试件在单向拉伸作用下的载荷位移曲线呈现出显着的非线性,这是因为试件内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通过对断口进行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确定了铸铁的断裂机制是解理断裂为主韧性断裂为辅。随着试件中裂纹长度的增大,断裂应变和极限强度逐渐减小,其中无裂纹试件的断裂应变为1.4%,分别基于载荷位移曲线初始刚度、抗拉强度、起裂应变定义了叁种损伤变量,对比分析表明以抗拉强度定义的损伤变量对裂纹长度的敏感性较好,建议作为含裂纹铸铁试件的损伤特性评价指标。2、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平台,在线弹性扩展有限元用户自定义单元子程序(UEL)基础上把弹性材料本构关系改写为弹塑性本构关系,结合UEL输入的位移变量和试验得到的等效应力一等效塑性应变曲线,采用牛顿-拉斐逊迭代方法计算得到每个加载时刻下的应力和塑性应变分量,采用MATLAB和FORTRAN语言自行编写了弹塑性扩展有限元的UEL子程序。通过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程序能够准确计算每个高斯积分点上的应力应变曲线,验证了本文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3.通过读取ABAQUS任务的计算结果文件,区分扩展有限元的富集节点和有限元的非富集节点,获得当前增量步积分区域内节点的位移、应力和应变,采用等效积分区域法计算每一个增量步的J积分值。若J积分计算值超过临界值JC,则利用ABAQUS中URDFIL子程序的LSTOP功能终止计算任务,计算裂纹扩展角,启动下一个裂纹扩展后的计算任务,实现裂纹的扩展模拟。4.分别以应力强度因子K1和J积分值对弹性扩展有限元和弹塑性扩展有限元的计算精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将扩展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理论值和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在相同网格尺寸、富集单元区域范围和积分点数量下,扩展有限元的计算精度明显高于有限元的模拟结果,尤其是在网格较大时扩展有限元精度降低很小。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给出了含裂纹板条试件计算模型主要参数的建议值:网格大小为0.25-0.5mm,富集单元区域半径取0.5-0.75mm,裂尖单元叁角形子积分区域积分点个数为4-7个。5.由于试验获取铸铁断裂韧度JC的困难较大,本文采用单轴拉伸试验的断裂应力和裂纹长度曲线来拟合断裂韧度,从而大致确定铸铁试件的断裂韧度Jc。再将临界值Jc作为起裂准则,模拟了含不同裂纹长度试件的断裂。通过起裂临界值Jc画出分界线,可以通过分界线来预测含不同裂纹长度铸铁试件的起裂载荷和起裂位移。(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阚明先,王刚华,肖波,段书超,杨龙[10](2018)在《二维弹塑性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物质弹塑性对磁驱动实验运动过程、不稳定性发展等的影响,在MDSC2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弹塑性模块,研制了包括弹塑性的磁流体力学程序,并进行了弹塑性项影响的数值模拟和分析。数值模拟表明:没有初始扰动时,弹塑性项几乎不影响套筒内外半径的运动轨迹;有初始扰动时,弹塑性项对磁驱动固体套筒的Rayleigh-Tayor不稳定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8年06期)

弹塑性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输介质的多样化和运输环境的复杂化对管道的强度、耐蚀性和耐高温性等相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金属复合管采用液压成形制造,管件胀形压力均匀并可通过基管和衬管的几何参数和力学性能参数精确计算。而且液压成形生产的双金属复合管有着内表面无擦伤和破坏现象,壁厚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或耐磨损性能,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等长处,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机械和管道领域。但是复合管液压成形影响因素众多,如果工艺参数选用不当,在工程实践中常常会造成结合强度不够、鼓包失稳和胀裂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液压成形的精确实现和复合管产品质量的提升。传统的通过多次试制复合管的方法会增长改进周期,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导致生产成本增多。本文结合理论研究方法与有限元模拟方法,以X70/316L双金属复合管为研究对象,对其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改进了当量屈服强度的图解方法,基于位移协调条件和平面应变假设,对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进行弹塑性力学分析,获得了胀形压力和残余接触应力之间的理论解析式,确定了基管仅发生弹性变形和基管发生微量塑性变形两种情况下的胀形压力的选择区间,并进行了验证。建立了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并揭示了成形参数对液压双金属复合管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胀形压力的增大,衬管内壁周向回弹量稍有下降,而基管周向的回弹量则逐渐上升,基管内壁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前的回弹量上升速率大于发生塑性变形后的上升速率;基管内壁和衬管外壁之间的残余接触压力呈线性增大趋势。随着初始间隙的增大,基管内壁和衬管外壁的回弹量之差逐渐减小,管壁之间的残余接触应力逐渐下降。随着衬管壁厚的增大,基管内壁和衬管外壁的回弹量之差稍有减小,管壁之间的残余接触应力略有增加。而基管和衬管之间的摩擦条件对复合管的变形、回弹和残余接触应力影响较小。残余接触应力和回弹作为试验指标,对胀形压力、初始间隙、衬管壁厚叁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可知残余接触应力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胀形压力、衬管壁厚、初始间隙;回弹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是胀形压力、初始间隙、衬管壁厚。最后综合考虑残余接触应力和回弹两个评价指标,确定胀形压力为170MPa、初始间隙为2mm、衬管壁厚为3mm为最优工艺参数组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塑性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钱海敏,宗周红,谢冠宇,廖聿宸,杜孟林.1860级钢绞线静力弹塑性精细化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张阁.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弹塑性力学分析及有限元模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3].张晓艳,胡忠安,薛宁鑫,张玉涛.基于线性数值模拟及Neuber理论修正的弹塑性结构强度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9

[4].宋家庆,陆勇,顾欢达,沈峰.弹性、弹塑性材料显式模拟计算中的准静态加载速度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9

[5].杨青涛,罗佳润.基于ABAQUS的多功能组合型支撑装置的静力弹塑性数值模拟[J].广东建材.2019

[6].李兆华,胡杰,冯吉利,龚文俊.基于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泥石流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8

[7].王磊,于振.基于弹塑性理论和数值模拟的采空区稳定性分析[J].现代矿业.2018

[8].山河,李洋,余美芳,罗震.叁层板铝合金电阻点焊搭接接头的弹塑性模拟[J].焊接学报.2018

[9].黄毅.基于弹塑性扩展有限元的铸铁断裂模拟与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8

[10].阚明先,王刚华,肖波,段书超,杨龙.二维弹塑性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8

论文知识图

计算模型示意图数值模拟模型描述叁种加载方式一2FLAC,D中带拉伸截止限的的莫尔一库仑...叁种增强相的“头”和“尾”的定义(a...=4Mpa,3=1Mpa理论与实验对比

标签:;  ;  ;  ;  ;  ;  ;  

弹塑性模拟论文_钱海敏,宗周红,谢冠宇,廖聿宸,杜孟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