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

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

孙发锋[1]2004年在《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民政治参与是“叁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制约着“叁农”问题能否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要关注“叁农”问题,不能不关注中国农民政治参与。本文就是为中国“叁农”问题建言献策的一个尝试。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为指导,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各种政治参与定义的合理成份的基础上,本文对政治参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政治参与的四种模式。 本文认为转型期我国农民出现了以职业为基础的分化,这对农民政治参与有着重要影响;农民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公平、政治发展紧密相关。本文还详细考察了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包括制度化政治参与和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并探讨了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扩大的原因。 在借鉴经验数据的基础上,本文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社会流动等因素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比较,农民政治参与的动机等方面描述了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并指出农民政治参与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政治参与渠道单一,宗族组织干扰农民政治参与,农民政治参与具有被动性,部分官员随意侵犯农民参政的权利等。 最后,为促进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积极健康发展,针对农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振兴教育事业,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尊重和保护好农民利益,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弘扬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培育有益于农民政治参与的公民文化;借鉴国外农民政治参与的有益经验。

蔡静静[2]2006年在《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政治参与历来是政治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我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社会构成的主体,农村的民主建设,农民的政治参与,是关系我国政治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我国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就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只能是畸形的发展。因此,本文选择转型期农民的政治参与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对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所面临的问题的剖析,找到一条更适合我国国情、更有效的农民参与政治的途径。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界定了本文所用的几个主要概念,包括转型期、政治参与、农民,构建了本文的概念框架。 第二章分析了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实状况。包括现阶段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和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叁章深入地分析了造成农民政治参与困境的原因。治病需要对症下药,同理,只有清楚了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的产生根源,才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所以,本章从七个方面对我国转型期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做了深入细致的挖掘。 第四章提出了推进农民政治参与的对策。不仅要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论文提出了推进农民政治参与的对策,希望从多方面地更好地解决农民政治与中遇到的问题。 农民政治参与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扎扎实实作好每一项工作。

吉青[3]2005年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成为研究的宏观背景。社会转型和政治参与是相互影响的,伴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政治参与不断增多,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亦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本文以社会转型和政治参与的理论为支撑,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在乡村的随机访谈、调查,结合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知识,围绕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一概念,对转型期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的突出表现、成因、发展趋势、影响作了系统、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如何把农民的政治参与纳入制度框架体系内、完善农民的政治参与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完善政治参与体制和制度,也需要进行制度环境的建设,更需要有基层政府和农民自身的提升。

何周华[4]2008年在《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规定并影响着中国政治的发展,是衡量基层民主发展状况的尺度。可以说没有我国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就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只能是畸形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下,研究农民的政治参与,发掘其己有的和潜在的价值,并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试图找到一条更适合我国国情、更有效的农民参与政治的途径。第一部分,对农民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第二部分,从价值功能的角度,论述农民政治参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积极作用。第叁部分,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和特点。第四部分,从现实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政治参与面临的挑战。第五部分,针对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推进农民政治参与的对策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王芳[5]2014年在《转型期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治参与反映了公民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状况及发展不仅影响国家稳定与社会和谐,而且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以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目标的实现。因此,新时期要求我们在中国转型期这一特定背景下研究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转型过程中把握其概念及方式等基本问题。本文根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对转型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发现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制约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进行深入解剖,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本文主体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其中包括对政治参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概念界定,西方政治参与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参与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我国转型期的特点及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首先对转型期进行概念界定;其次指出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四个维度的特点;然后明确转型期给公民政治参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强调了转型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利器,追求正义、平等的有效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第叁部分论述了转型期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其中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有: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不平衡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不畅通;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低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功利性突出。在对问题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找出五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及地区发展失衡的制约,二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的影响,叁是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失范的影响,四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局限性,五是政治参与主体素质不高的限制。第四部分提出了构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理想模式。该理想模式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渐进性发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维护政治系统合法性原则的指导下以期达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合法化、程序化、理性化、适度化的目标。第五部分针对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出现的具体问题,结合转型期的相关特点,提出了完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二是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叁是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法律法规,四是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文化建设,五是拓展非传统的政治参与渠道,最后是培育成熟的政治参与主体。政治参与问题是目前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攻坚阶段,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理想参与模式,是目前我国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利益诉求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学界和政界普遍认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模式是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践行民主理念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所以,本文研究转型期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符合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尹淑艳[6]2003年在《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动因》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现阶段的农民政治参与是指农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在改革中经济利益受到了冲击 ,积极参与到政治中来 ,以试图影响政府决策 ,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处于转型期的农民政治参与表现出手段性的特点。经济发展为农民参与政治提供了原动力。只有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保障农民经济利益 ,才能促进农民的政治参与。

雷霞[7]2013年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问题探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水平有了相应地提高。但受经济﹑文化等诸因素制约,目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还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方式、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力求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吴铭[8]2007年在《转型期中国农民政治权利缺失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叁大建设之一,而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村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农村实施了多项改革,农村的政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民政治权利缺失现象依然存在。农民政治权利的公平实现是关系我国政治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可以说没有广大农民政治权利的公平实现,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就会不平衡,和谐社会的建成就会落空。因此,本文选择转型期农民的政治权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建国以来农民政治权利发展轨迹的梳理和当今农民政治权利缺失状况的分析,探究了农民政治权利缺失的根源,即农村相对的物质贫困、二元社会结构、传统定势因素,农民自身文化和政治素质低下、利益表达机制不畅以及参与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追求民主政治、畅通利益表达、变革二元结构、增强主体意识等对策。为决策者提供一条适合我国国情、有效的公平实现农民政治权利的途径。公平实现农民的政治权利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五个统筹”方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陈宏权[9]2011年在《社会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进入转型期以来,农村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社会转型期湖南省湘西凤凰老田冲村的农民政治参与为研究对象,运用政治社会学方法、访谈法和参与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对村庄村民政治参与状况进行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对策。本文认为,研究农民政治参与,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尤其是对农村单个村庄的剖析,要立足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求契合地区乃至全国的政治参与发展道路,扩大农民有序并且有效的政治参与,从而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论文从经济、制度、文化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村庄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制约因素,从建立健全政治参与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培养参与型文化、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树立有序、理性的参与意识及依法规制基层政府的具体行为等五个方面,立体地构建了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对策体系,为当代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和可操作性方法。

翟波[10]2006年在《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是指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历史时期,主要由于社会的、制度的以及政策等外在原因而产生的社会弱势群体通过某种参与方式和途径,表达自身愿望、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事务的行为。文章认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和改善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势在必行。文章从制度、政策和弱势群体自身因素等叁个方面分析了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转型期我国政府完善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具体途径。

参考文献:

[1]. 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D]. 孙发锋. 郑州大学. 2004

[2]. 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蔡静静. 河北大学. 2006

[3]. 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D]. 吉青.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4].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研究[D]. 何周华. 广西民族大学. 2008

[5]. 转型期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 王芳.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6]. 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动因[J]. 尹淑艳.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7]. 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问题探究[J]. 雷霞.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3

[8]. 转型期中国农民政治权利缺失及对策研究[D]. 吴铭.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9]. 社会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研究[D]. 陈宏权. 中南大学. 2011

[10]. 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 翟波. 吉林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转型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