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移植论文_董漫玉,汤宝林,朱小玉,刘会兰,孙自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脐血移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中海,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细胞,胚胎,强龙,综合征。

脐血移植论文文献综述

董漫玉,汤宝林,朱小玉,刘会兰,孙自敏[1](2019)在《单份非血缘脐血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的DNA负荷对免疫重建及移植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巨细胞病毒(CMV)的DNA负荷对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后免疫重建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8色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41例患者UCBT后1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同时纳入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人对照。根据CMV的DNA负荷水平(DNA拷贝<1 000/ml和DNA拷贝≥1 000/ml)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分析移植后CMV的DNA负荷对淋巴细胞亚群重建及移植结局的影响。结果:CMV的DNA高负荷组呈现较快的T细胞重建,且移植后1年内的T细胞数均高于DNA低负荷组,2组间T细胞数在移植后1和9个月分别为0. 38×10~9/L vs 0. 25×10~9/L(P=0. 015)和2. 53×10~9/L vs 1. 36×10~9/L(P=0. 006)。进一步分析T细胞亚群提示,CD8~+T细胞在DNA高负荷组细胞数较高且恢复较快,2组间CD8~+细胞数在移植后1和9个月分别为0. 20×10~9/L vs 0. 10×10~9/L(P=0. 038)和1. 62×10~9/L vs 0. 68×10~9/L(P=0. 003)。另外,2组的B细胞、调节性B细胞和NK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半的移植结局提示,DNA高负荷组和DNA低负荷组的复发率、非复发死亡率和总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 7%vs 7. 5%(P=0. 900)、15. 4%vs 21. 4%(P=0. 686)和76. 9%vs78. 6%(P=0. 889)。结论:UCBT后CMV的DNA高负荷促进T细胞的扩增,主要表现为CD8~+T细胞的扩增。在目前的CMV的抢先治疗下,UCBT后CMV的高DNA负荷不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早期生存。(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宁柳心,马立元,郝思国[2](2019)在《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靶向药物发展突飞猛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仍然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根本措施。Allo-HSCT的广泛开展主要受制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相合供者。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的老龄化,可找到相合供者的患者数量不断减少。脐血是造血干细胞来源之一,脐血移植(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儿童和成人恶性/非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本文针对脐血移植的历史、特点、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和如何选择脐血等问题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9期)

任佳荣,朱小玉,汤宝林,皖湘,童娟[3](2019)在《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高危难治AML1-ETO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生存等临床结果。方法:2010年7月-2018年4月,单中心进行单份UCBT治疗高危难治性AML1-ETO+AML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应用环孢素A(CSA)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预防GVHD。结果:输注脐血总有核细胞(TNC)中位值为5.21(1.96-12.68)×10~7/kg受者体重,CD34+细胞数为5.61(0.56-15.4)×10~5/kg受者体重。42 d中性粒细胞及120 d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5.6%及86.7%,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6(12-18)d和37(17-140) d。移植后100 dⅠ-Ⅳ度急性GVHD(aGVHD)的累积发生率为48.9%(95%CI 33.5%-62.6%),Ⅱ-Ⅳ度aGVHD 12例(33.3%)(95%CI 20%-47.2%),Ⅲ-Ⅳ度aGVHD 8例(20%)(95%CI9.8%-32.8%)。40例患者中5例于移植后100 d出现慢性GVHD(c GVHD),其中4例为局限性,1例为广泛性。3例复发,2年累积复发率为9.5%(95%CI 2.4%-22.8%)。中位随访时间23.5 (0.9-89.67)个月,死亡10例,2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72.7%和7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Ⅲ-Ⅳ度急性GVHD影响总生存。结论:UCBT是高危难治性AML1-ETO+AML的一种有效解救治疗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晓东,刘四喜,张小玲,文飞球[4](2019)在《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同胞脐带血移植治疗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移植病房2012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19例接受同胞脐血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为单份同胞脐血移植,HLA配型6/6相合4例,10/10相合15例。0天回输脐血,回输的总有核细胞中位数11.2*107/kg,CD34+细胞中位数6.5*105/kg。移植预处理均采用清髓性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预处理方案,有6例为环磷酰胺+白消安+氟达拉滨+噻替派,其余13例为环磷酰胺+白消安+氟达拉滨;预防GVHD均采用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其中1例出现皮肤Ⅲ度GVHD的患儿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后好转。结果:19例患儿中,男10例,女9例,中位年龄53月;均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需要长期依赖输血的患儿。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22天,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30天,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植入率均为100%。患儿血小板植入时间与有核细胞数和CD34+细胞数均有关(p=0.003、0.007)。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19例均植入成功,均脱离输血依赖,无植入失败,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出现皮肤Ⅲ度GVHD,急性GVHD的发生率为5.23%,未发生慢性GVHD。18例患儿植入证据检测为供者型完全嵌合,1例为供受者混合嵌合。移植过程中有14例患儿口腔溃疡,8例发生了脓毒血症,2例CMV感染,3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均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根治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唯一方法,而同胞脐血移植具有GVHD发生率低等优点,可作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新的移植供者来源。(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19-08-16)

王晓东,刘四喜,张小玲,文飞球[5](2019)在《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BMF)是一组遗传异质性疾病,以先天性躯体畸形、骨髓造血衰竭及肿瘤易感为主要特点,如Fanconi贫血(FA)、先天性角化不良(DKC)、Diamond-Blackfan贫血、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该类造血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主要探讨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4例接受非血缘脐血移植的IBMF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FA 3例,DKC 1例。4例病人均有明显输血依赖,均无同胞HLA配型全相合供者,予行非血缘脐血移植。3例FA供受者HLA配型均为8/10相合,DKC为双份脐血移植,供受者HLA配型分别为9/10、10/10相合。FA的预处理方案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氟达拉滨,DKC预处理方案采用ATG+环磷酰胺+白消安。GVHD预防方案均采用环孢素+短程MTX。结果:4例病人均成功造血重建,获得完全供者嵌合,均脱离输血依赖。3例FA均出现Ⅲ–Ⅳ期皮肤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及Ⅳ级出血性膀胱炎(HC),1例FA出现Ⅳ期肠道a GVHD。DKC病例出现Ⅱ期皮肤a GVHD。1例FA因重度肠道a GVHD死亡。余3例病人无慢性GVHD,分别随访39月,25月,14月,均已停用免疫抑制剂。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的有效方法,非血缘脐血具有易获取、GVHD发生率低且配型要求不高等优点,可作为该类疾病新的良好的供者来源。(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19-08-16)

张倩,王晓东,张小玲,王春静,刘四喜[6](2019)在《无关脐血移植治疗儿童难治复发白血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关脐血移植(UCBT)治疗儿童难治复发白血病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05月至2019年05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应用单份无关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两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第1例为7岁男性患儿,2017年11月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起病,后经MICM分型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系高危),伴BCR/ABL1(210+),SIL/TAL1(+),经过第一轮巩固完全缓解(CR1)后进行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G-CSF+Cy+FLU+BU+Ara-C+AT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采用环孢素A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第2例为4岁男性患儿,2018年8月因发热伴颈部肿块起病,经MICM分型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b),伴TP53、ETV6、ASXL1基因突变。2次复发后进行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G-CSF+Cy+TT+BU+Ara-C,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采用环孢素A联合吗替麦考酚酯。结果:第1例患儿经脐血复温后,输注有活性总有核细胞数5.2*107/kg,CD34+细胞数2.76*105/kg,供者细胞完全嵌合(99.98%),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6天,血小板植活时间49天。随访12个月,+18天出现II度急性GVHD(皮肤3级),予甲泼尼龙抗炎缓解,无白血病复发,融合基因持续阴性。第2例患儿经脐血复温后,输注有活性总有核细胞数1*108/kg,CD34+细胞数5.3*105/kg,供者细胞完全嵌合(99.74%),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23天,血小板植活时间34天。随访2个月,+29天出现II度急性GVHD(皮肤3级),予甲泼尼龙抗炎缓解,无白血病复发,突变基因阴性。结论:无关脐血移植可用于治疗难治复发白血病,特别对有移植适应证而又缺少最佳合适供者配型患儿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从而提高长期生存率。(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19-08-16)

何锦霞,赵琰,伍琼芳,苏琼[7](2019)在《β地中海贫血HLA配型PGD试管婴儿分娩及脐血移植成功首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简称β地贫)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单基因慢性溶血性疾病。最新研究报道[1],地中海贫血占贫血患者的20%。我国地中海贫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各省(区),如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等。其中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及海南等是高发区。β地中海贫血患病率为0.66%[2]规范性长期输血和去铁治(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唐湘凤,卢伟,井远方,黄友章,吴南海[8](2019)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第叁方脐血移植治疗慢性肉芽肿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haplo-HSC)联合第叁方脐血(tpCB)移植治疗X连锁慢性肉芽肿(X-CG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26例男性X-CGD患儿,采用haploHSC联合tpCB移植治疗,移植中位年龄3.5岁,供者25例为父亲,1例为姑姑。HLA配型5/6相合9例,4/6相合12例,3/6相合5例。清髓性预处理方案选用白消安/环磷酰胺/氟达拉滨/抗胸腺球蛋白;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采用环孢素A和吗替麦考酚酯。于移植第1天分别输注单倍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和tpCB,移植第2天输注单倍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回输单倍体总有核细胞中位数为14.6×10~8/kg体重,CD34~+细胞中位数为5.9×10~6/kg体重,CD3~+细胞中位数为2.1×10~8/kg体重。结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天数分别是移植后12 d和23 d。移植后30 d为供者型完全嵌合,其中25例为单倍体,1例为脐血。无1例发生原发性植入失败和植入功能不良,1例发生继发性植入失败。NADPH氧化酶活力于移植后1个月均恢复正常。Ⅰ~Ⅱ度a GVHD发生率达35%,Ⅲ~Ⅳ度达15%,1例出现慢性GVHD(cGVHD,皮肤局限性),予激素未进展。随访6~52个月,存活25例,其中24例为无病存活(23例不伴cGVHD,1例伴慢性局限型皮肤排异),NADPH氧化酶活性均恢复正常,1例发生继发性植入失败但仍存活;1例于移植后16个月死于病毒性间质性肺炎。5年的EFS率和OS率分别为81%±12%和89%±10%。结论 haplo-HSC联合tpCB是治疗儿童X-CGD的有效方法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6):552-557](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董漫玉[9](2019)在《单份非血缘脐血移植术后T细胞亚群及其受体重建规律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非血缘脐血移植(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有较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1,2])和独特的抗白血病作用~([3,4])。然而,UCBT也被报道与植入延迟和T淋巴细胞重建不良所导致的感染风险增加有关~([5-7])。T淋巴细胞与移植后感染、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GVHD发生等密切相关,实现移植后快速且完全的T淋巴细胞重建是移植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旨在观察UCBT后T淋巴细胞及其受体重建情况。方法选择非去T细胞清髓性预处理的UCBT患者进行移植后T淋巴细胞监测。本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流式细胞术监测UCBT后1年内不同时间点的T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和CD4~+CD25~+CD127~(low))重建,时间点设为移植后1、3、6、9和12个月,同时纳入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第二部分,高通量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监测3例成人UCBT后TCR库多样性重建,时间点设为移植后3、6、9和12个月,同时选择4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本实验揭示了非T淋巴细胞去除的清髓性单份UCBT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重建特点,并首次在此移植模型中对移植后TCR重建进行探索,实验结论如下:第一部分:UCBT后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重建(1)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UCBT后第3个月T淋巴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其中CD8~+T细胞在移植后3个月恢复至正常范围,而CD4~+T细胞在移植后6个月恢复至正常。UCBT后CD8~+T细胞较CD4~+T细胞恢复快。(2)Treg淋巴细胞的变化:UCBT后Treg细胞重建较慢,至移植后12个月仍未恢复至正常范围。(3)年龄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未成年组(<18Y)Treg细胞较成年组(≧18Y)恢复快,然而未成年组T淋巴细胞较成年组T淋巴细胞呈现较慢的恢复趋势。UCBT后两个年龄组不同时间点的CD8~+T细胞和CD4~+T细胞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TCR多样性重建:UCBT后TCR重建慢,CD4~+TCR和CD8~+TCR的每百万细胞唯一CDR3总数在移植后3至6个月达到正常参考范围,并且都出现明显的优势克隆表达。CD4~+TCR多样性恢复明显较CD8~+TCR多样性恢复快。结论1,非去T淋巴细胞(不含ATG)清髓性UCBT后T淋巴细胞在移植后3个月可达正常,其中CD8~+T淋巴细胞较CD4~+T淋巴细胞恢复快,分别在移植后3个月和6个月达到正常;2,UCBT后Treg恢复较慢,至移植后1年仍未达到正常。年龄小于18岁有利于Treg细胞的恢复。3,CD4~+TCR多样性明显较CD8~+TCR多样性恢复快,CD4~+TCR库多样性在移植后3至9个月开始达到正常参考值,而CD8~+TCR多样性恢复较慢,至移植后12个月仍未达正常参考值。CD4~+TCR和CD8~+TCR的CDR3序列均出现优势克隆表达。(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5)

朱江[10](2019)在《非血缘脐血移植后植入前综合征危险度评分及分层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后发生植入前综合征(PES)患者组和未发生植入前综合征(No-PES)患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组之间的差异和影响UCBT后180天非复发死亡(NRM)率的高危因素,根据高危因素建立危险度评分系统?再根据危险度评分系统对PES患者进行危险度评分诊断,采用甲强(m ethylprednisolone,MP)不同剂量对PES不同危险度患者进行分层治疗,观察干预后PES患者的临床疗效与PES危险度评分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UCBT术后PES高危因素寻找及危险度评分系统的建立,该部分分两个方面,第一方面:通过对2000年4月到2012年2月采用UCB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PES组92例,No-PES组44例,对比研究两组之间的临床特点?第二方面:对92例发生PES患者移植后180天非复发死亡(NRM)率的可能影响因素(发生PES时间、发生PES时体温、患者年龄、发生PES时临床症状、发生PES时环孢素浓度、输入脐血总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数、疾病类型、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和MP治疗无效)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得出PES患者180天NRM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采用积分的方法对PES患者建立危险度评分系统,将每项独立危险因素计为1分,叁项分数相加得总分,分为PES-0(发生PES无危险因素0分),PES-1(有1个危险因素1分),PES-2(有2个危险因素2分),PES-3(有3个危险因素3分),按照PES危险度评分对92例发生PES患者进行危险程度评分,对比研究不同危险度患者180d非复发死亡率和3年总生存情况。第二部分:UCBT术后PES危险度评分系统的验证和干预治疗的研究,分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纳入2013年1月到2016年8月行UCB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PES患者221例,根据PES危险度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对PES发生情况和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第二方面:按照不同危险度采用MP分层治疗,PES-0分患者给予MP0.5mg/kg/d,PES-1分患者给予MP 1mg/kg/d,PES-2分患者给予MP 2mg/kg/d,对比研究分层治疗后不同危险度评分患者180d非复发死亡率和3年总生存情况。对比研究采用PES危险度评分及分层治疗前后PES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第一部分1.1 PES患者组UCBT后60天中性粒细胞植入率明显高于No-PES患者组,为97.8%(95%CI 89.9-99.5%)vs.70.5%(95%CI 54.2-81.9%),P<0.001;PES患者组UCB T后120天血小板植入率高于No-PES患者组,为75.0%(95%CI 64.6-82.7%)vs.54.5%(95%CI 38.5-68.0%),P=0.05;PES患者组使用CSA/MMF/ATG方案预防aG VHD的比例明显低于No-PES患者组,为7.6%vs 38.6%,P<0.001;PES患者组中双份脐血和ALL患者的比例低于No-PES患者组,分别为20.7%vs 31.8%,P=0.155;36.9%vs 43.2%,P=0.843?PES患者组100dⅢ~Ⅳ度aGVHD的累积发生率高于No-PES患者组[22.2%(95%CI 14.3-31.3%)vs 9.4%(95%CI 2.3-22.7%)],但统计学无差异(P=0.099);PES组与No-PES组在患者年龄、移植前疾病状态、HLA配型、ABO血型、预处理方案和输注脐血中细胞数(TNC,CD34~+)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ES组与No-PES组在UCBT后180天NRM率、3年OS率、DFS率、复发率和GRFS率方面也无统计学差异?1.2 PES高危因素的寻找:对影响PES患者移植后180天NRM率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显示:MP治疗无效(P<0.001)、临床症状多(多于两项,P=0.035)和发生时间早(<7d,P=0.038)叁者是影响PES患者移植后180天NRM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3根据PES危险度评分系统对PES患者进行危险度评分,92例PES患者中,P ES-0 41(44.6%)例?PES-1 32(34.8%)例?PES-2 16(17.4%)例和PES-3 3(3.2%)。PES危险程度评分下降,患者180d非复发死亡率显着下降(100%vs 62.5%vs 21.9%vs 17.7%,P<0.001)。PES危险程度评分上升,3年累积总体生存率显着下降(68.3%vs 56.2%vs 25.0%vs 0%,P<0.001)。2.第二部分2.1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UCBT后发生PES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21例,根据PES危险度评分系统对PES患者进行危险度评分,221例PES患者中,PES-0 105(47.5%)例?PES-1 82(37.1%)例?PES-2 34(15.4%)例。2.2对比研究分层治疗后不同危险度PES患者UCBT后180d非复发死亡率和3年总生存情况,180d非复发死亡率情况:PES危险程度评分下降,患者180d非复发死亡率显着下降(38.2%vs 15.2%vs 11.0%,P<0.001)。3年累积总体生存率:PE S危险程度增加3年累积总体生存率下降,PES-0、PES-1和PES-2患者3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7%vs 68.3%vs 43.1%,P=0.013。2.3按照不同危险程度采用甲强龙分层干预治疗。不同危险度PES患者分层治疗前后比较,对于PES-0患者:分层治疗前后生存预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ES-1患者,分层治疗后患者180d NRM明显低于分层治疗前,OS、DFS和GRFS率高于分层治疗前,但统计学无差异;PES-2患者分层治疗后3年累积OS率、DFS率和GRFS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43.1%(95%CI 26.0-59.0%)vs 21.1%(95%CI6.6-41.0%),P=0.036]?[40.1%(95%CI 23.5-56.1%)vs 21.1%(95%CI 6.6-41.0%),P=0.072]和[26.5%(95%CI 13.2-41.8%)vs 5.26%(95%CI 0.3-21.4%),P=0.001],180d累积非复发死亡率明显低于分层治疗前PES-1患者[38.2%(95%CI 22.0-54.3%)vs68.4%(95%CI 41.1-85.0%),P=0.034],180d NRM和3年OS累积发生率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与之一致。结论:1.PES发生在UCBT后中性粒细胞植入前,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免疫反应,本移植中心采用强化清髓不含ATG的预处理方案,PES发生率高达76.9%。另外PES患者粒细胞的植入率明显提高,达到97.8%,说明UCBT后PES的发生对植入是有益的。2.分析影响PES患者180天NRM率的可能高危因素,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叁个独立危险因素;采用积分方法,建立UCBT后PES危险度评分系统,并进行前瞻性验证。3.采用MP对不同危险度评分的PES患者给予分层干预治疗,可明显提高PES-1和PES-2患者的OS、DFS和GRFS,降低移植后180天NRM率。(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脐血移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尽管靶向药物发展突飞猛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仍然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根本措施。Allo-HSCT的广泛开展主要受制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相合供者。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的老龄化,可找到相合供者的患者数量不断减少。脐血是造血干细胞来源之一,脐血移植(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儿童和成人恶性/非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本文针对脐血移植的历史、特点、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和如何选择脐血等问题做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脐血移植论文参考文献

[1].董漫玉,汤宝林,朱小玉,刘会兰,孙自敏.单份非血缘脐血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的DNA负荷对免疫重建及移植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2].宁柳心,马立元,郝思国.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进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3].任佳荣,朱小玉,汤宝林,皖湘,童娟.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高危难治AML1-ETO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4].王晓东,刘四喜,张小玲,文飞球.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C].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9

[5].王晓东,刘四喜,张小玲,文飞球.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C].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9

[6].张倩,王晓东,张小玲,王春静,刘四喜.无关脐血移植治疗儿童难治复发白血病的临床研究[C].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9

[7].何锦霞,赵琰,伍琼芳,苏琼.β地中海贫血HLA配型PGD试管婴儿分娩及脐血移植成功首例报道[J].江西医药.2019

[8].唐湘凤,卢伟,井远方,黄友章,吴南海.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第叁方脐血移植治疗慢性肉芽肿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9].董漫玉.单份非血缘脐血移植术后T细胞亚群及其受体重建规律的初探[D].安徽医科大学.2019

[10].朱江.非血缘脐血移植后植入前综合征危险度评分及分层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脐血移植后小剂量化疗下荷瘤S...小鼠异基因脐血移植后骨髓病理组...胸腺和脐血移植后裸鼠脾脏人源...脐血移植后皮肤无明显GVHD表现脐血移植后裸鼠小肠无明显GVHD表...PCR方法检测小鼠体内人特异性基因

标签:;  ;  ;  ;  ;  ;  ;  

脐血移植论文_董漫玉,汤宝林,朱小玉,刘会兰,孙自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