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保温EVA防水涂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屋面保温EVA防水涂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一、屋面隔热EVA防水涂料的制备及使用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孙潜[1](2021)在《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光温室是满足冬季作物生产的重要农业设施,不仅能够解决我国北方冬季新鲜蔬菜水果供应少而难的问题,同时能够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温室生产的能量来源,降低能耗甚至是零能耗,为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带来了巨大效益。内蒙古地处我国北疆,光照充足,是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理想区域之一。但是,往往也要面临冬季高寒风冽的气候问题。传统日光温室常采用保温被外覆盖方式进行温室保温,但是外保温被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保温被老化破损都会导致温室保温性下降,甚至受潮吸水而增大自重,对温室结构安全产生威胁。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不仅是温室设计理论的研究重点,也是生产实践的重要保障。基于内蒙古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日光温室设计理论,内蒙古农业大学设施农业课题组在传统日光温室的基础上,优化了温室结构,针对性地设计出保温被内置式的内保日光温室,为日光温室结构创新提供了依据,也驱使日光温室向着更加保温蓄热的方向发展优化,同时也能够缓解了内蒙古高寒地区日光温室生产所面临的燃眉之急。但是,基于传统日光温室基础上优化改进的内保温日光温室在实践中也存在大量不足,主要体现在与内保温日光温室相配套的一些理论及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为此,本研究首先对比分析了普通日光温室(NG)和内保温日光温室(IG)室内光照的时空变化规律,明确了内保温日光温室的采光特性。其次在前人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影响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后通过对比四种不同覆盖类型的内保温日光温室,即单膜单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1)、双膜单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2)、双膜双保温被覆盖厚型墙体温室(G3)、双膜双保温被覆盖薄型墙体温室(G4),明确了不同内保温日光温室的热环境特性,以期为内蒙古高寒地区温室结构设计优化、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比于普通日光温室,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在不同天气条件及时空分布均有提高。晴天时(2015年1月10日),内保温日光温室平均太阳辐射较普通日光温室可提高9.7%~16.8%,平均采光率可提高11.11%~16.89%,太阳能截获累积量可提高9.82%~17.06%;而阴天时(2015年1月6日),平均太阳辐射可提高14.4%~17.7%,平均采光率可提高15.22%~19.64%,太阳能截获累积量可提高17.28%~17.51%。2)建立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模型R2在0.89~0.96之间,模拟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的精准度较高。通过模型计算可知,冬至日时,上午偏东方位温室透光率高于偏西方位,而下午则相反;不同方位温室内地面太阳辐射差异较小,主要是温室墙体获得最大太阳辐射的时间节点,正南方位出现于中午,偏西方位中午延后,偏东方位中午提前。全天地面和墙体太阳辐射累积总量正南方向最多,随方位角增大而减少,且相同方位温室之间的差异较小。3)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保温被位置对室内光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被水平投影长度增加时,保温被越来越多地阻止了进入温室的太阳辐射,尤其是墙体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与保温被水平投影长度为0时(L=0m)相比,不同水平投影长度降低了墙体和地面太阳辐射日累积量11%~78.53%,不利于温室采光以及墙体蓄热。4)相比于其他三座温室,G3对于温室热环境的营造要更突出。连续一个月(2016年12月15日~2017年1月15日)测试结果表明:夜间温度G1下降最快,G3下降最慢;连续晴好天气时(2017年1月11日9:00~1月14日9:00),G1,G2、G3、G4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10.5℃、12.4℃、13.1℃、11.9℃。连续不良天气时(2016年12月22日9:00~12月26日9:00),G1,G2、G3、G4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8.5℃、10.4℃、11.1℃、9.3℃。G1表现最差,G4表现次之,G2表现较好,G3表现最佳。5)连续一周(2017年1月1日~1月7日)的温室运行中,4座温室夜间相对湿度均可达90%以上。土壤20 cm处平均温度G1、G2、G3、G4分别为13.7℃、16.8℃、17.5℃、14.2℃。6)4座温室墙体20 cm处温度变化最剧烈,晴天时(2017年1月2日9:00~1月3日9:00),G1、G2、G3、G4平均温度分别为13.4℃、16.3℃、17.4℃、11.9℃;阴天时,(2017年1月6日9:00~1月7日9:00),分别为10.9℃、12.9℃、14.2℃、10.8℃。晴天时G1、G2、G3墙体40 cm、80 cm深温度变化趋于稳定;阴天时G1、G2、G3墙体80 cm深温度变化趋于稳定,40 cm处仍然释放热量。7)G1、G2、G3、G4每平方米建造成本分别为284.7元、293.4元、317.7元、236.9元。G3热环境营造最好,但成本也最高;G4成本最低,热环境略好于G1,但墙体蓄热效果较差。

刘昕宇[2](2021)在《关中民居不同朝向围护界面的气候适应性营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中传统民居极具地域气候适应性与文化生命力,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营建技术。然而随着城镇化的整体发展过程中,这些丰富的营建技术伴随着民居空间形制、现代建筑材料的普及、结构体系的转变而逐渐被忽视,处于极为被动的状态。关中普遍存在的既有民居,愈加追求“风格现代化”、空间“高而大”,忽视了生态性的考量,因此出现了不合理、不生态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在围护界面上,与传统民居相比,既有民居的围护界面几乎无地域气候适应性可言,随之并存的,还有地域形式语言的缺失。从建构角度出发,基于对关中既有民居六个朝向围护界面的不生态、不地域的问题思考,通过模型还原及典型实测的方法进行大量样本的分析总结后,提出一条民居向地域绿色转型的发展路径:挖掘地域优秀传统建筑技术现代化,通行绿色技术地域化,并有机整合。传统民居经过千百年气候的“调试作用”,内涵丰富。笔者从中挖掘智慧,营建技术及生态理念,按照不同朝向归纳总结出回应气候的要点,厘清并权衡终而确定六个界面现代绿色营建的至关重要策略为南得热、北保温、东西遮阳防潮、屋顶得热隔热、地面种植防潮,并结合气候软件验证及民居特定对象界面热过程分析后与朝向对位,从而切中要害。借鉴沿用上述思路,为通行技术地域化提供策略方针,选择现代建造体系下的适宜技术进行现代化营建,分别叠加至南向、北向、东西向、屋面、地面围护界面,并进行本土化改造及经济性建造适应性等的分析,针对六个朝向的每一项适宜技术,都阐述了技术要点以及本土化时适宜材料的特性及具体的构造做法。最后顺应时代发展下民居形制变化的趋势,选取过渡型民居,将营建技术付诸应用,实现营建技术的地域性表达。

李泽宇[3](2021)在《关中地区当代乡村公共建筑营建技术研究 ——以蒲城党定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乡村公共建筑是乡村公共生活的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等政策的重要实施内容。目前乡村公共建筑在经济、适用与文化传承方面多存在难以平衡的问题,使得乡村公共建筑难以发挥其实际使用与乡村振兴示范的作用,客观上造成了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其根源在于,在改革开放后城乡二元制发展的经济模式下,受制于经济因素,乡村营建方式与理念对于建造体系工业化仍处于适应阶段。因此,在乡村经济短时间内不可改变的情况下,寻找适宜当代乡村公共建筑的营建技术显得至关重要。乡村公共建筑的建造活动多具有政府主导、专业参与的特征,且与乡村公共生活连接紧密,具有研究乡村营建方法的基础。本文依托的案例党定村社区服务中心,是此类典型项目,具有代表性。论文首先阐述了关中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结合对蒲城县苏坊镇各村公共建筑的调研走访,从营建主体、建材选用、构造处理于空间形式四个方面梳理了当前乡村公共建筑的营建现状,提出当代乡村公共建筑体现出基于传统建筑美学形式、实用理性与盲从心理的营建特征,发现当代乡村公共建筑存在围护结构缺乏基本构造处理、营建技术经济性差、建筑形式呆板等问题,提出结合传统经验与当代乡村营建体系的观点。其此,从营建材料的选型出发,对比传统营建材料的使用特征与当代不适宜因素,基于案例分析其当代的适用性。其次通过传统构造处理方式的回顾与梳理,分析关中乡村地区材料使用的基本特征,明晰其营建理念下的营建技术选用依据,为后文营建技术选型与探索做基础依托。最后,从营建技术的选用依据出发,从空间形式、构造技术两方面,提出适宜当代营建体系的营建技术选型。结合党定村设计实践,分析其营建技术的适宜特征,结合具体方案给出优化设计,完成研究闭环。本文全文约74000字,图、表150余幅。

刘青青[4](2021)在《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体系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建筑渗漏一直以来是困扰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主要由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简称JS防水涂料)解决建筑渗漏问题。传统的JS防水涂料核心是聚合物乳液改性水泥混凝土结构,虽然防水效果明显,但是对混凝土强度损伤较大。防水涂料的性能基本由聚合物性能决定,存在耐水性能差、易泛碱、抗紫外线性差、成本较高等缺点。本文针对传统JS防水涂料的问题,创造性的使用价格低廉的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并探讨了防水涂料体系中乳化沥青,聚合物类型、水泥、填料、骨料、助剂等变量对涂料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比例;研究了不同的方法抑制漆膜泛碱,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增强漆膜抗紫外线的能力;进一步分析其机理;提高了涂料的防水耐水性能、降低涂料成本。为进一步改善JS防水涂料性能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基础,有望实际应用。具体工作内容如下:首先,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通过分析和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添加量的乳化沥青和聚合物对涂料防水、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筛选确定采用非离子型乳化沥青(20-30 wt%);苯丙乳液且掺量在60-70 wt%性能最佳,并使其液剂体系粘度在700-1200 m Pa.s范围内,有效改善乳化沥青和聚合物相容稳定性差的问题,即可抑制聚合物与乳化沥青的分层,提高体系力学性能,改善漆膜长期泡水防水性能,且容易施工。第二部分,研究了涂料体系中骨料、填料的目数与种类,消泡剂、密实剂等助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适量的骨料、填料可调整漆膜浆料的流动度、粘接强度;消泡剂、密实剂能提高漆膜的抗渗性和拉伸强度;添加0.2%疏水剂能有效地降低漆膜的吸水率;0.5%成膜助剂可提高漆膜在低温环境中的成膜性,且提高漆膜的柔韧性、致密性;减水剂可增加浆料的流动性,减少水的用量,同样能提高漆膜的致密性。通过扫描电镜对漆膜微观结构、形貌观察,对漆膜进行分析。制备了防水效果强、结构致密且能在5℃低温正常成膜的防水涂料,并分析各组分作用机理。最后,研究漆膜抗泛碱和抗紫外线的机理和措施。通过分析抑碱剂对涂料初期泛碱和后期成膜泛碱的影响,采用抑碱剂配合疏水剂更加有效抑制漆膜泛碱,阐明适当的配比可使涂膜更加致密,抑制水分在涂膜中迁移,且漆膜呈现低的吸水率,从而抑制水分对漆膜的侵入与迁移降低后期泛碱;运用紫外线吸收剂提高漆膜耐紫外线性,通过扫描电镜和力学测试,说明0.3%含量的紫外线吸收剂即可有效抑制紫外线对漆膜的破坏。

石楚琪,苏建华[5](2020)在《功能型建筑涂料在装配式钢结构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着重介绍了涂料在防火防腐、隔热保温、防水以及抗污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示例,并探讨了建筑涂料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而推动钢结构建筑的推广与应用。

宋中南[6](2020)在《基于绿色建筑宜居性的新型建材研发与工程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遵循“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根本理念,在概括总结当代建筑三个基本特征,深刻分析绿色建筑发展中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与建筑功能和居住环境宜居性密切相关的新型建材与应用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研发;提出了具有企业特色的绿色建筑宜居性提升解决方案,并在中国建筑技术中心林河三期重要工程中进行了综合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环境效益,达成了既定的技术创新目标。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论文深入研究了轻质微孔混凝土制备及其墙材制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了装饰、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微孔混凝土复合外墙大板。其中对微孔混凝土水化硬化过程中托贝莫来石形成条件的阐明属业内首次,多功能复合外墙大板工业化生产及其成功应用为业内首例,为绿色建筑的宜居性围护结构提供了范例。(2)试验研究了透水混凝土、植生混凝土的制备与铺装技术以及试验方法,研发了适合各类工程条件下的多孔混凝土铺装技术。实施的透水性铺装达到高透水率、高强和高耐久性的技术要求,在环境降噪,热岛效应消减,水资源保护和提升环境的宜居性方面效果显着。(3)针对绿色建筑对高效节能屋面的要求,论文深入研究了白色太阳热反射隔热降温涂料和玻璃基透明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与性能,将反射降温、辐射制冷、相变吸热和真空隔热四种机理集成为一体,并揭示透明隔热涂料在近红外范围内高吸收和在远红外区域低发射的隔热机理。开发成功了生态环保型高效降温隔热涂料,对降低室内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的能耗有显着效果。(4)论文不仅对光触媒涂料的空气净化机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探索了C掺杂锐钛型TiO2提高了TiO2触媒剂的光催化活性的新途径,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发成功了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该涂料对甲醛的去除率可达95%,对NO的去除率可达93%,对细菌的杀灭率可达98%,可显着改善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5)通过系统研发和各项成果集成,形成了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屋面和墙面热工、空气净化和生态铺装技术为一体的宜居性提升一揽子解决方案,并成功应用于多项重点工程,表明论文的研究成果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孟玉娟[7](2020)在《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防水卷材的阻燃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PO)防水卷材是一种呈薄片状的热塑性的建筑防水材料,采用先进的化学合成材料技术和特定的化学配方工艺制成的,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较为盛行的一种新型建筑防水材料。TPO防水卷材虽然是聚丙烯与聚乙烯的共聚物,但其并不是简单的两者混合共聚,而是均匀紧密分布的一种共聚物连续相,兼具两者的优良性能。这使得不但TPO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能,而且优异的防水性能是TPO最为重要的性能。但是TPO防水卷材非常容易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可能会对社会公共安全生活带来严重的生命和经济影响,制约着目前TPO防水卷材的广泛应用。因此,阻燃剂对于TPO防水卷材来说显得非常重要。阻燃剂的种类是由很多的,在选择阻燃剂时首先考虑了无卤阻燃剂和对环境友好的阻燃剂。磷系阻燃剂和膨胀阻燃剂是目前常用的阻燃效率较高的两种无卤阻燃剂。但是TPO材料是一种比较难做到阻燃的聚烯烃类的复合材料,因此这些阻燃剂的添加用量会比较大,这使得添加的阻燃剂与TPO基体的相容性会变得很差,导致阻燃后的TPO材料的力学性能也会变差。同时因为阻燃剂的亲水性较强,对TPO原有的优异防水性能也带了很大的影响。本文章首先探究了不同阻燃剂对TPO的阻燃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阻燃TPO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选取阻燃效率较好的阻燃剂对其进行改性期望来改善阻燃TPO的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选择了红磷(RP)、季戊四醇磷酸脂(PEPA)/三聚氰胺聚磷酸铵(MPP)、聚磷酸铵(APP)/三嗪类成炭剂(CFA)和磷氮阻燃剂FP2200S这四种阻燃体系分别对TPO材料进行阻燃处理,研究四种这阻燃体系对于TPO材料的阻燃影响,结果表明,这四种阻燃体系对TPO材料都有较好的防火阻燃效果,在需要使得TPO材料达到同一阻燃标准时,四种阻燃体系的添加用量分别为15wt%、20wt%、10wt%和20wt%,阻燃后TPO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所添加阻燃体系的质量份数密切相关,添加的质量份数越多,力学性能下降比例越大。2.在阻燃剂PEPA的结构上接枝上硅烷偶联剂KH550,将反应得到的改性产物Si-PEPA与成炭剂MPP以在质量上的比例4:1复配后加入TPO基体中对其进行阻燃研究。结果显示,改性后的TPO/Si-PEPA/MPP材料相比于改性前的TPO/PEPA/MPP材料的垂直燃烧级别从没有级别(NR)提高至V0级别,氧指数LOI值由29.6%提高至32.2%,在锥形量热测试中改性后材料的pHRR和THR分别由改性前的343 kW/m2和113 MJ/m2降低至246 kW/m2和95 MJ/m2,阻燃TPO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大大提高,同时改性后的TPO/Si-PEPA/MPP材料的力学性能也得到改善。并且加入20份阻燃剂的TPO复合材料在70℃热水中浸泡168h后的吸水率由9.6%降低至7.4%。3.使用四种不同的聚硅氧烷合成了分子结构较大的有机硅树脂来对APP和CFA以质量比例3:1同时进行微胶囊包覆来降低这两种阻燃剂的亲水性,得到产物Si-IFR后直接阻燃TPO材料。结果显示,Si-IFR的水接触角由IFR的0°提高至140°,改性后的TPO/Si-IFR材料在70℃热水中浸泡168h后的吸水率由TPO/IFR材料的9.21%降低至7.02%,并且TPO/Si-IFR材料在耐水测试前后的阻燃性能都能够达到垂直燃烧测试的V0级别,在锥形量热测试中其pHRR和THR分别由改性前的426 kW/m2和108 MJ/m2降低至 313 kW/m2 和 106 MJ/m2,并且改性后的 TPO/Si-IFR材料有了更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由10.3MPa提高至11.3MPa。

李文政[8](2020)在《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料的研究》文中认为利用磨细矿渣粉(GGBS)与水玻璃的碱激发反应,且使用成膜后高弹性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作为原材料制备聚合物水玻璃基新型防水涂料,参照JS防水涂料配方的设计理念(采用A、B双组份进行配料)。通过考察选择涂料的原材料,包括乳液的选取、水玻璃种类及模数的选定、矿渣粉的选取以及优化各物质的具体比例,之后根据GB/T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要求,对成膜后的防水涂膜进行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不透水性)测试,在满足国标要求的前提下,寻求该新型防水涂料的几组较优配方。主要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涂料配方:实验过程中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乳液,两种不同活性的矿渣粉,不同模数的水玻璃制备的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料。在满足成膜条件下,得到A组分中乳液与水玻璃的两组合适比例,即乳液与水玻璃的质量比应该选7∶3和4∶1。后期通过对成膜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得到满足GB/T 23445-2009中关于涂膜力学性能要求的配方,即选用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水玻璃A,乳液与水玻璃的质量比为4∶1配方下,当水玻璃模数为1.75时,B组分采用与A组分等质量的S95矿粉,涂膜力学性能满足GB/T 23445-2009中要求的Ⅱ型技术指标。(2)水玻璃模数:水玻璃在该新型聚合物水玻璃基防水涂料体系中作为激发剂,水玻璃溶液的浓度、模数以及掺量对涂膜力学性能至关重要。通过对水玻璃模数为1.75的涂膜进行FT-IR测试,结果发现防水涂料中形成的C-S-H凝胶具有较高的聚合度;通过TG-DTG测试发现,这种新型防水涂料中C-S-H凝胶和CaCO3晶体的含量较高,乳液与水玻璃激发活化矿粉的反应程度较高;FE-SEM测试结果表明,新型防水涂料中存在纳米级的CaCO3晶体和CaCO3颗粒间的机械结合。(3)乳液选取:主要对比分析三种共聚物乳液对涂膜物理性能的影响,并从反应过程、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等方面探究影响其物理性能的内在原因。主要结论如下:与其他两种乳液制备的防水涂膜对比,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更适用于该新型防水涂膜,且涂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这是由于其反应程度最大,生成更多的C-S-H凝胶。

郑晓芳[9](2019)在《高固废含量超轻发泡水泥保温板的制备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超轻发泡水泥保温板属于无机多孔绿色节能建材,具有优异的保温、防火、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作为建筑外墙的保温层,不仅能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同时防火等级达到A级且价格相对便宜而受到市场欢迎。虽然超轻发泡水泥作为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具有很多优点,但性能上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对其优化。针对目前超轻发泡水泥保温板导热系数较高、强度较低、吸水率较大和固废掺量较低等问题,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部分的研究:首先,在已有基本配合比的基础上,在保证干密度小于160kg/m3的前提下,研究了搅拌机转速、搅拌时间、养护工艺对超轻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聚合物改性超轻发泡水泥的最佳制备工艺:搅拌机转速1200r/min,搅拌时间210s,成型后先置于标准养护室养护7d,再置于成型室(春夏温度:20±5℃,相对湿度:30-60%RH;秋冬温度:15±5℃,湿度45%-65%RH)养护至规定龄期。在该制备工艺下成型的超轻发泡水泥主要性能指标为:干表观密度159.4kg/m3、28d抗压强度0.43MPa、导热系数0.051W·m-1K-1、吸水率22.4%。其次,提高超轻发泡水泥固废掺量试验,在基本配合比中粉煤灰含量占胶凝材料30%的基础上提高粉煤灰掺量至50%,并通过加入炉底渣、废旧发泡水泥粉、利用废旧发泡水泥粉制备早强剂等提高固废的掺量,同时增加加入固废的种类。当粉煤灰掺量增至50%时,得到超轻发泡水泥主要性能指标:干表观密度156.5kg/m3、28d抗压强度0.31MPa、导热系数0.050W·m-1K-1、吸水率22.6%。并且通过掺入自制复合型早强剂能显着提高超轻发泡水泥的强度,复合早强剂最优掺量时制得的发泡水泥保温板主要性能指标为:干密度157.9kg/m3,抗压强度0.39MPa,导热系数0.050W·m-1K-1,吸水率22.7%。并且运用X-ray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断层扫描仪(XCT)等方法对水化产物、孔隙率、孔径分布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增强机理。接着,利用山东大学制备的硫铝酸系高活性粉体替代试验所用的硅酸盐水泥制备超轻发泡水泥,并且通过改变早强剂种类对其性能进行优化。利用硫铝酸系高活性粉体制备发泡水泥可以发泡成型,硫铝酸系粉体替代硅酸盐水泥制备得到的发泡水泥干密度、抗压强度均较低,分别为:140.1 kg/m3,0.09MPa,但由于制品的孔径较大,导致其导热系数偏大,为0.057 W·m-1·K-1。通过加入自制复合型早强剂对硫铝酸系发泡水泥制品性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制得的发泡水泥孔结构得以改善,气孔细小,且分布均匀,导热系数显着降低,抗压强度增至0.15MPa。使用纯硫铝酸系粉体制得的发泡水泥主要性能指标为:干密度143.2kg/m3,抗压强度0.15MPa,导热系数0.044 W·m-1·K-1,吸水率为35.1%。最后,在粉煤灰掺量为50%(占胶凝材料质量)的试验配合比基础上,通过对发泡水泥表面进行防水处理,研究防水涂料对超轻发泡水泥吸水率的影响,当发泡水泥试件表面涂覆一层LSD防水涂料固化14d后吸水率可降至0.51%,但所需固化时间较长;当发泡水泥试件表面涂覆一层HY聚氨酯防水涂料固化1d后吸水率可降至0.1%,满足吸水率1%以下的要求。涂刷一层LSD防水涂料或一层HY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作为产业化的优先选择。

贺中泽[10](2019)在《泡沫混凝土/真空绝热板复合屋面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严峻,我国作为一个建筑资源消耗大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40%左右,其中屋面传热损失所占的比重较大,为了降低建筑屋面结构的热损失,国家将屋面系统节能性能提升技术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阶段我国使用的屋面保温层传热系数一般在0.6w/m2·k左右,目标通过改善屋面保温材料、提升屋面保温技术,降低传热系数至0.2w/m2·k以下。本论文选用尚未广泛应用于建筑屋面的真空绝热板作为主要屋面保温材料,充分利用真空绝热板突出的保温性能,提升屋面保温系统保温性能。真空绝热板(VIP板)是由填充芯材与真空保护表层复合而成,它有效地避免空气对流引起的热传递,且具有环保和高效节能的特性。但由于其单独作为屋面保温层易受到其他附着物的破坏,受力穿刺失去真空环境,影响其传热系数从而降低保温性能。本论文旨在通过模拟设计泡沫混凝土与真空绝热板复合保温屋面结构,保护真空绝热板不受破坏,测试改善泡沫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以达到提升屋面保温性能的目的。本论文首先设计了复合屋面保温结构,并通过计算复合屋面板的传热系数得出了真空绝热板的缝隙与传热系数之间的规律,其次通过正版Comsol Multiphysics 5.0对复合保温屋面进行三维热传导模拟,然后通过化学以及物理发泡的方式制备泡沫混凝土,并探究影响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因素,最后将性能较好的泡沫混凝土与真空绝热板复合,制成1.4×1.4×0.3m的复合板,并测定复合板传热系数的值。复合屋面结构设计和计算结果表明:真空绝热板与泡沫混凝土复合制成复合保温屋面其传热主要发生在泡沫混凝土区域,泡沫混凝土与真空绝热板复合结构设计中,真空绝热板之间的缝隙越大,复合板传热系数随之增大,经计算设计真空绝热板间缝隙为5cm,理论上可降低传热系数至0.11 W/(m2·k)。泡沫混凝土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化学发泡法制备泡沫混凝土时,当纤维掺量达到2%时,折压比为0.33,此时泡沫混凝土的韧性达到最好的效果。且随着聚丙烯纤维含量的增多,当pp纤维掺量在2.5%时,吸水率能明显改善,且收缩率较小。当胶粉掺量为1%时,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较好。同时泡沫混凝土的吸水率的变化是趋于平稳的。当龄期为28d时,0.5%和1%掺量的胶粉收缩率接近,综合考虑,1%的胶粉掺量能使泡沫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更好的配置。当聚苯颗粒:浆体体积为3:1时,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较好,且此时吸水率达到最小。使用物理发泡法制备泡沫混凝土时,水灰比为0.55时,泡沫混凝土强度最佳,且此时泡沫混凝土的收缩率达到最小。选择每1000g水泥掺入2L聚苯颗粒颗粒时使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改善。随着干密度的提高,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随之提高,吸水率不断减小。收缩率也随之减小。试制屋面板的测试结果表明:测得屋面板的传热系数为0.15w/(m2.k),达到本课题研究的目标0.2w/(m2·k)。

二、屋面隔热EVA防水涂料的制备及使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屋面隔热EVA防水涂料的制备及使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日光温室发展状况
        1.1.2 日光温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新要求
    1.2 研究状况
        1.2.1 日光温室结构合理性及优化研究
        1.2.2 日光温室环境调控及理论研究
    1.3 研究意义、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方法
2 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温室及其参数
        2.1.2 试验项目
    2.2 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
        2.2.1 模型概述与简化
        2.2.2 模型建立
    2.3 评价指标与数据处理
        2.3.1 评价指标
        2.3.2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内保温日光温室室内太阳辐射照度分布规律分析
        2.4.2 内保温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验证
        2.4.3 内保温日光温室光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2.5 讨论与小结
        2.5.1 讨论
        2.5.2 小结
3 内保温日光温室保温蓄热性能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温室及其参数
        3.1.2 试验方法及项目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温室太阳辐射对比
        3.2.2 不同温室气温对比
        3.2.3 不同温室空气相对湿度对比
        3.2.4 不同温室土壤温度对比
        3.2.5 不同温室墙体温度对比
        3.2.6 不同温室建造成本对比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4.2 建议
    4.3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关中民居不同朝向围护界面的气候适应性营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适应气候是民居向地域绿色转型的物质要素
        1.1.2 农村住宅建筑能耗量大
        1.1.3 优化围护界面是民居体现地域绿色的关键
    1.2 概念界定
        1.2.1 关中地区
        1.2.2 民居类型
        1.2.3 不同朝向
        1.2.4 围护界面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非平衡保温技术理念的借鉴引用
        1.3.2 民居气候适应性理论的发展综述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关中民居围护界面营建调研及问题总结
    2.1 关中地区民居建筑营建背景
        2.1.1 关中地区自然气候特征
        2.1.2 关中地区民居建筑的营造概况
    2.2 关中既有民居不同朝向围护界面营建现状调研
        2.2.1 关中既有民居南北向围护界面营建现状调研
        2.2.2 关中既有民居东西向围护界面营建现状调研
        2.2.3 关中既有民居屋顶围护界面营建现状调研
        2.2.4 关中既有民居地面营建现状调研
    2.3 关中既有民居典型选取及热环境测试调研
        2.3.1 典型选取
        2.3.2 热环境测试
    2.4 关中既有民居围护界面现状问题总结
        2.4.1 关中既有民居南北向围护界面现状问题
        2.4.2 关中既有民居东西向围护界面现状问题
        2.4.3 关中既有民居屋顶向围护界面现状问题
        2.4.4 关中既有民居地面营建现状问题
    2.5 关中民居围护界面营建策略
        2.5.1 传统做法现代化
        2.5.2 通行技术地域化
    2.6 本章小结
3 关中传统民居不同朝向围护界面的生态智慧梳理
    3.1 围护界面生态性
        3.1.1 材料生态性
        3.1.2 构造生态性
    3.2 南北向围护界面生态智慧
        3.2.1 南向门房——巽位门避风
        3.2.2 南向门房——挑檐遮阳
        3.2.3 南向正房——通透隔扇门窗得热
        3.2.4 北向正房——仅设置通气孔保温
    3.3 东西向围护界面生态智慧
        3.3.1 界墙——“公墙合脊”自遮阳
        3.3.2 厦房——“三分界面”防潮
        3.3.3 厦房——“复合式双层窗”保温
    3.4 屋面围护界面生态智慧梳理
        3.4.1 闷顶保温隔热
        3.4.2 仰瓦“压七露三”保温隔热
        3.4.3 坡度坡向利于得热
    3.5 地面围护界面生态智慧梳理
        3.5.1 台基防潮
        3.5.2 渗水铺装
        3.5.3 院落种植
    3.6 生态智慧的现代转译策略及与朝向的对位
        3.6.1 不同朝向生态智慧的现代转译策略
        3.6.2 基于软件模拟对策略的验证
        3.6.3 基于热过程分析对策略与朝向对位
        3.6.4 小结
4 南北东西向围护界面气候适应性的现代营建技术研究
    4.1 南向得热的适宜营建技术
        4.1.1 控制窗墙比为0.45
        4.1.2 直接受益双层窗
        4.1.3 集热蓄热墙
        4.1.4 太阳墙
        4.1.5 附加阳光间
    4.2 北向保温的适宜营建技术
        4.2.1 控制窗墙比为0.15
        4.2.2 门窗材料及构造
        4.2.3 墙体保温构造
    4.3 东西向遮阳防水的适宜营建技术
        4.3.1 墙体增厚自遮阳
        4.3.2 垂直绿化遮阳
        4.3.3 勒脚防水构造
    4.4 本章小结
5 屋面与地面围护界面气候适应性的现代营建技术研究
    5.1 屋面保温隔热的适宜营建技术
        5.1.1 保温构造
        5.1.2 通风屋面
    5.2 屋面得热的适宜营建技术
        5.2.1 太阳能热水利用技术
        5.2.2 太阳能光伏采暖技术
        5.2.3 太阳能空气采暖技术
    5.3 地面种植及防水的适宜营建技术
        5.3.1 院落地面多层级种植
        5.3.2 散水构造
6 关中新民居建筑不同朝向围护界面的设计实践探索
    6.1 问题总结及整体营建思路
        6.1.1 问题总结
        6.1.2 整体营建思路
    6.2 南向围护界面营建分析
        6.2.1 直接受益式双层窗
        6.2.2 附加阳光间
    6.3 东西向界面营建分析
        6.3.1 公墙合脊自遮阳
        6.3.2 院墙生态文化
    6.4 屋面围护界面营建分析
        6.4.1 通风屋面
        6.4.2 吊顶保温
    6.5 地面围护界面营建分析
        6.5.1 通风井
        6.5.2 院落种植
        6.5.3 渗水铺装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3)关中地区当代乡村公共建筑营建技术研究 ——以蒲城党定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传统乡村营建体系的消失
        1.1.2 当代乡村营建体系存在困境
        1.1.3 当代乡村营建体系仍有较强生命力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关中地区乡村社区服务中心营建现状
    2.1 关中地区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区位概述
        2.1.2 自然环境特征
        2.1.3 社会文化基础
        2.1.4 经济基础条件
    2.2 关中地区社区服务中心的营建现状
        2.2.1营建主体梳理
        2.2.2 空间布局形式
        2.2.3 材料选用梳理
        2.2.4 构造处理现状
    2.3 关中地区社区服务中心现状特征归纳
        2.3.1 现状特征归纳
        2.3.2 现状问题的具体体现
3.关中地区乡村营建技术的挖掘
    3.1 关中地区乡村营建材料的挖掘
        3.1.1 传统营建材料的挖掘
        3.1.2 现代营建材料的挖掘
        3.1.3 新型营建材料的挖掘
    3.2 关中地区乡村构造技术的挖掘
        3.2.1 传统构造技术的挖掘
        3.2.2 当代构造技术的探索
    3.3 关中地区乡村公共建筑空间形式挖掘
        3.3.1 传统公共建筑布局形式特征
        3.3.2 传统建筑单体空间形式特征
    3.4 关中地区乡村适宜营建技术汇总
        3.4.1 结构体系的选型因素
        3.4.2 结构体系的选用趋势
        3.4.3 营建理念的适宜性原理浅析
4.关中地区当代乡村公共建筑营建技术选型
    4.1 当代公共建筑营建技术选型依据
        4.1.1 复合功能下的空间形式需求
        4.1.2 经济技术限制下的构造处理需求
        4.1.3 乡村地域文化的回应需求
    4.2 空间形式选型
        4.2.1 院落布局形式选型
        4.2.2 建筑形态选型
    4.3 营建技术选型
        4.3.1 屋顶营建技术研究
        4.3.2 墙体营建技术研究
5.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社区服务中心设计实践探索
    5.1 项目概述
        5.1.1 项目背景
        5.1.2 党定村基本信息
        5.1.3 原党定村公共建筑现状及问题
    5.2 设计实践概况
        5.2.1 地域文化的回应
        5.2.2 营建技术
        5.2.3 方案的不足与优化
    5.3 总结与反思
6.总结与结语
    6.1 论文创新点及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研究生期间所做工作及成果
致谢

(4)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体系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建筑防水的重要性
    1.2 防水的定义
    1.3 防水涂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4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发展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1.5 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简介与防水机理
        1.5.1 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简介
        1.5.2 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防水机理与成膜机理
    1.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原材料、仪器与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表征方法
    2.4 沥青的乳化原理
    2.5 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配制工艺
    2.6 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基本配方
第三章 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
    3.1 前言
    3.2 沥青的乳化原理及不同种类乳化沥青的选择
    3.3 乳化沥青改性苯丙水泥基防水涂料
    3.4 乳化沥青改性EVA水泥基防水涂料
    3.5 乳化沥青改性纯丙水泥基防水涂料
    3.6 乳化沥青与聚合物混合稳定性
    3.7 小结
第四章 涂料组成成分对漆膜的影响
    4.1 水泥体系对漆膜的影响
    4.2 骨料对漆膜的影响
    4.3 填料对漆膜的影响
    4.4 防水密实剂
        4.4.1 防水密实剂对漆膜的影响
        4.4.2 防水密实剂对漆膜形貌的影响
    4.5 疏水剂对漆膜的影响
    4.6 成膜助剂对漆膜的影响
    4.7 减水剂对漆膜的影响
    4.8 消泡剂对漆膜的影响
第五章 漆膜耐久性及有害物质限量
    5.1 漆膜抗泛碱性
        5.1.1 泛碱机理
        5.1.2 漆膜泛碱的影响因素
        5.1.3 漆膜抑碱方法
        5.1.4 漆膜抗初期泛碱研究与结论
        5.1.5 漆膜抗后期泛碱研究与结论
    5.2 漆膜抗紫外线性能
        5.2.1 紫外线对漆膜耐候性影响
        5.2.2 紫外线吸收剂吸收紫外线机理
        5.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 涂料有害物质含量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功能型建筑涂料在装配式钢结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装配式钢结构
2 防火防腐涂料
    2.1 防火
    2.2 防腐
3 隔热保温涂料
4 防水涂料
5 抗污涂料
6 结语

(6)基于绿色建筑宜居性的新型建材研发与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宜居性与当代建筑发展的基本特征
        1.1.2 当代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基本发展特点
        1.1.3 绿色建材对建筑内外环境及宜居性的影响
    1.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
第2章 轻质微孔混凝土及其墙材制备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CFC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2.2.1 胶凝材料
        2.2.2 骨料
        2.2.3 其他原材料
    2.3 CFC的配合比
    2.4 CFC水化硬化与基本物理力学性能
        2.4.1 CFC水化硬化的特点
        2.4.2 浇筑块体的不同部位与水化硬化
        2.4.3 矿物掺合料和细骨料的影响
        2.4.4 CFC的物理性能
        2.4.5 CFC的力学性能
    2.5 微孔混凝土的热工性能试验研究
        2.5.1 CFC导热系数与干密度
        2.5.2 CFC孔隙率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
        2.5.3 CFC抗压强度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
        2.5.4 CFC蓄热系数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
    2.6 微孔混凝土复合大板生产技术研究
        2.6.1 微孔混凝土复合大板的基本构造
        2.6.2 微孔混凝土复合大板的基本性能
        2.6.3 微孔混凝土复合大板生产的工艺流程与技术要点
    2.7 微孔混凝土复合大板的应用示范
        2.7.1 中建科技成都绿色建筑产业园工程
        2.7.2 中建海峡(闽清)绿色建筑科技产业园
        2.7.3 武汉同心花苑幼儿园工程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用水性节能降温涂料研究
    3.1 引言
    3.2 降温材料概述
        3.2.1 降温材料定义、分类、降温机理及测试方法
        3.2.2 降温材料热平衡方程
        3.2.3 降温材料的分类
        3.2.4 降温材料性能参数测试方法
    3.3 白色降温涂料的研究
        3.3.1 原材料的选择
        3.3.2 配方及生产工艺
        3.3.3 性能测试
        3.3.4 结果与讨论
    3.4 玻璃基材透明隔热涂料的研发
        3.4.1 原材料及涂料制备工艺
        3.4.2 性能测试
        3.4.3 结果与讨论
    3.5 水性节能降温涂料的应用示范
        3.5.1 工信部综合办公业务楼屋顶涂料项目
        3.5.2 玻璃基材透明隔热涂料工程应用实例
        3.5.3 应用效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孔混凝土生态地坪及铺装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及其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4.2.1 原材料的基本性能
        4.2.2 材料的配合比
        4.2.3 透水混凝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能
    4.3 透水混凝土试验和检测方法研究
        4.3.1 透水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试验方法
        4.3.2 测试设备
        4.3.3 测试方法
        4.3.4 强度试验
        4.3.5 透水性试验方法
    4.4 植生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4.1 试验用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能
        4.4.2 制备工艺
        4.4.3 物理力学基本性能
    4.5 透水混凝土地坪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
        4.5.1 透水混凝土路面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
        4.5.2 植生混凝土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研究
    5.1 引言
    5.2 超亲水自洁涂层的研发
        5.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5.2.2 超亲水自清洁涂料的制备
        5.2.3 混凝土表面超亲水自清洁涂料的性能
        5.2.4 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产品性能检测
    5.3 光催化气体降解检测系统技术研究
    5.4 C掺杂TIO2的研制
        5.4.1 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5.4.2 制备工艺
        5.4.3 物相分析
        5.4.4 物质化学环境分析
        5.4.5 可见光响应测试
    5.5 负载型光触媒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5.1 TiO_2溶胶及粉体制备
        5.5.2 混晶TiO_2粉体的制备
        5.5.3 基于TiO_2溶胶的光触媒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5.5.4 光催化性能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5.6 基于TIO2粉体的光触媒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5.6.1 TiO_2-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检测
        5.6.2 有机硅粘合剂-TiO_2分散液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5.7 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制备及中试研究
        5.7.1 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5.7.2 涂料制备工艺
        5.7.3 检测方法
        5.7.4 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性能
    5.8 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的应用示范
        5.8.1 北京西四南大街会议中心
        5.8.2 北京橡树湾二期某住宅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节能环保型材料在工程中的集成应用
    6.1 引言
    6.2 应用项目简介
        6.2.1 工程概况
        6.2.2 工程建设目标及主要措施
        6.2.3 工程难点
    6.3 新材料及技术的集成应用
        6.3.1 微孔混凝土墙材的应用
        6.3.2 透水混凝土和植生混凝土铺装技术
        6.3.3 热反射和隔热涂料
        6.3.4 光触媒空气净化涂料
        6.3.5 立体绿化技术
        6.3.6 建筑遮阳技术
        6.3.7 光电技术
    6.4 实施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防水卷材的阻燃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防水卷材概述
    1.2 防水卷材的发展
    1.3 TPO防水卷材的性质
    1.4 聚合物的燃烧过程
    1.5 聚合物的阻燃机理
        1.5.1 卤系阻燃剂
        1.5.2 磷系阻燃剂
        1.5.3 氮系阻燃剂
        1.5.4 硼系阻燃剂
        1.5.5 硅系阻燃剂
        1.5.6 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
        1.5.7 膨胀型阻燃剂
    1.6 聚烯烃的无卤阻燃
    1.7 聚烯烃的耐水性研究
    1.8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3 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2.3.1 建筑材料可燃性测试
        2.3.2 极限氧指数测试(LOI)
        2.3.3 垂直燃烧等级测试(UL-94)
        2.3.4 锥形置热测试(CONE)
        2.3.5 热失重分析测试(TGA)
        2.3.6 力学性能测试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2.3.8 X射线能谱分析(EDS)
        2.3.9 耐水性测试
        2.3.10 溶解度测试
        2.3.11 水接触角测试
第三章 探究阻燃剂对TPO防水卷材的阻燃效果
    3.1 TPO/IFR的制备
    3.2 TPO/IFR的阻燃性能
    3.3 TPO/IFR的力学性能测试
    3.4 TPO/IFR的耐水性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H550表面改性PEPA对TPO/IFR阻燃性能的影响
    4.1 Si-PEPA的制备及表征
        4.1.1 Si-PEPA的制备
        4.1.2 Si-PEPA的FTIR分析
        4.1.3 Si-PEPA的SEM结果分析
        4.1.4 Si-PEPA的EDS结果分析
        4.1.5 Si-PEPA的热稳定性测试
    4.2 TPO/IFR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4.2.1 TPO/IFR材料的加工制备
        4.2.2 TPO/IFR材料的LOI和UL-94分析
        4.2.3 TPO/IFR材料的CONE测试
        4.2.4 TPO/IFR的热稳定性测试
        4.2.5 TPO/IFR的耐水测试
        4.2.6 TPO/IFR的力学性能测试
        4.2.7 机理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硅树脂包覆APP/CFA阻燃体系在TPO中的应用
    5.1 硅树脂的制备及包覆APP/CFA
        5.1.1 有机硅树脂包覆APP/CFA
        5.1.2 IFR和Si-IFR的FTIR分析
        5.1.3 IFR和Si-IFR的SEM分析
        5.1.4 IFR和Si-IFR的亲/疏水性测试
        5.1.5 IFR和Si-IFR的热稳定性分析
    5.2 阻燃TPO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5.2.1 阻燃TPO的制备
        5.2.2 阻燃TPO的LOI和UL-94测试结果
        5.2.3 阻燃TPO的CONE测试结果
        5.2.4 阻燃TPO的残炭分析
        5.2.5 阻燃TPO的热稳定性分析
        5.2.6 阻燃TPO的力学性能分析
        5.2.7 阻燃TPO的耐水性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导师及作者简介
附件

(8)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建筑物渗漏原因及其危害
    1.2. 建筑工程解决渗漏问题的主要措施
    1.3. 防水涂料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研究历程
        1.3.1. 防水涂料国内发展现状及研究历程
        1.3.2. 防水涂料国外发展现状及研究历程
    1.4.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概述
        1.4.1.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4.2.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分类[52]
        1.4.3.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配方组成
        1.4.4.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成膜机理
        1.4.5.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优点及存在的不足
    1.5. 一种新型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料概述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
        1.6.2. 技术路线示意图
2. 防水涂膜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2.2. 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膜的制备
    2.3.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料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
        2.3.1. 乳液含水率的测试
        2.3.2. 涂料固含量的测试
        2.3.3. 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膜的性能测试
        2.3.4. 不透水性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测试
        2.3.6. 红外光谱测试
        2.3.7. 微量热议测试
        2.3.8. 差热分析仪测试
        2.3.9. XRD分析测试
3. 防水涂膜表观及力学性能的测试
    3.1. 引言
    3.2. A组分的初步选取
        3.2.1. 实验
        3.2.2. 结果与讨论
        3.2.3. 本节小结
    3.3. 探究A组分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力学性能
        3.3.1. 实验
        3.3.2. 结果与讨论
        3.3.3. 本节小结
    3.4. 探究A组分丙烯酸Ⅰ型乳液的力学性能
        3.4.1. 实验
        3.4.2. 结果与讨论
        3.4.3. 本节小结
    3.5. 探究A组分丙烯酸Ⅱ型乳液的力学性能
        3.5.1. 实验
        3.5.2. 结果与讨论
        3.5.3. 本节小结
    3.6. 本章小结
4. 水玻璃模数对防水涂膜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原材料制备
        4.2.2 防水涂料的组成
        4.2.3. 试件的制备
        4.2.4 防水涂膜在不同条件下的拉伸试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防水涂膜的拉伸性能
        4.3.2. 防水涂膜的不透水性
        4.3.3. 微观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不同乳液对防水涂膜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原材料
        5.2.2. 涂膜的制备
        5.2.3. 微观测试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乳液对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5.3.2. 反应放热分析
        5.3.3. FT-IR分析
        5.3.4. XRD分析
        5.3.5. TG-DTG分析
        5.3.6. FE-SEM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高固废含量超轻发泡水泥保温板的制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发泡水泥保温板的发展
    1.3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课题来源
    1.4 本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2 试验所用主要试验设备
    2.3 试验模具
    2.4 试验方法
第三章 超轻发泡水泥制备工艺研究
    3.1 搅拌速率对超轻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3.2 搅拌时间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3.3 养护工艺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高固废掺量的试验研究
    4.1 粉煤灰掺量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4.2 炉底渣掺量对超轻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4.3 发泡水泥废料的再利用
    4.4 高固废掺量超轻发泡水泥制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硫铝酸系高活性粉体制备超轻发泡水泥保温板
    5.1 单掺A-3制备硫铝酸系高活性粉体发泡水泥试验
    5.2 复合早强剂制备硫铝酸系高活性粉体发泡水泥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降低吸水率试验
    6.1 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
    6.2 JS防水涂料
    6.3 聚氨酯防水涂料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10)泡沫混凝土/真空绝热板复合屋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屋面保温结构以及保温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屋面保温结构的研究现状
        1.2.2 屋面保温材料研究现状概述
    1.3 真空绝热板的概述
    1.4 泡沫混凝土的概述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胶凝材料
        2.1.2 聚丙烯纤维
        2.1.3 聚苯颗粒
        2.1.4 胶粉
        2.1.5 固体发泡剂
        2.1.6 外加剂
        2.1.7 液体发泡剂
        2.1.8 防水涂料
    2.2 制备方法
        2.2.1 利用化学发泡法制备泡沫混凝土
        2.2.2 利用物理发泡制备法泡沫混凝土
        2.2.3 复合屋面板的制备
    2.3 测试方法及试验仪器
        2.3.1 干密度测定
        2.3.2 吸水率的测定
        2.3.3 导热系数测定
        2.3.4 传热系数的测定
        2.3.5 收缩率的测定
        2.3.6 拉伸试验
3 复合屋面系统结构的设计
    3.1 复合保温屋面的传热计算
    3.2 复合保温屋面的传热模拟
    3.3 屋面系统的构造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泡沫混凝土性能研究
    4.1 利用化学发泡制备泡沫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4.1.1 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2 胶粉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3 聚苯颗粒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2 利用物理发泡法制备泡沫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4.2.1 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2.2 泡沫混凝土的吸水率
        4.2.3 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
        4.2.4 泡沫混凝土的收缩率
    4.3 物理与化学发泡法的比较
    4.4 本章总结
        4.4.1 化学法制备泡沫混凝土小结
        4.4.2 物理法制备泡沫混凝土小结
        4.4.3 物理与化学发泡法的比较
5 复合保温屋面的试制以及性能的研究
    5.1 复合保温板与屋面板的粘结性能
    5.2 泡沫混凝土/真空绝热板复合保温屋面的试制
    5.3 复合保温屋面板的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屋面隔热EVA防水涂料的制备及使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内保温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研究[D]. 孙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关中民居不同朝向围护界面的气候适应性营建技术研究[D]. 刘昕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关中地区当代乡村公共建筑营建技术研究 ——以蒲城党定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例[D]. 李泽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乳化沥青改性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体系及性能研究[D]. 刘青青. 河北大学, 2021(11)
  • [5]功能型建筑涂料在装配式钢结构中的应用[J]. 石楚琪,苏建华. 中国涂料, 2020(08)
  • [6]基于绿色建筑宜居性的新型建材研发与工程应用研究[D]. 宋中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7]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防水卷材的阻燃性能研究[D]. 孟玉娟.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8]聚合物矿渣粉防水涂料的研究[D]. 李文政.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9]高固废含量超轻发泡水泥保温板的制备技术研究[D]. 郑晓芳. 东南大学, 2019(01)
  • [10]泡沫混凝土/真空绝热板复合屋面性能研究[D]. 贺中泽.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屋面保温EVA防水涂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