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浸金精矿论文_刘家弟,刘凤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难浸金精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精矿,生物,反应器,亚铁,硫脲,海因,单质。

难浸金精矿论文文献综述

刘家弟,刘凤春[1](2017)在《难浸金精矿硫脲浸金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某难浸金精矿的相关性质,分析了硫脲浸出剂的浸金机理,明确了硫脲浸金工艺流程。通过试验,分析了焙烧工艺、磨矿细度、硫脲用量、矿浆pH值、矿浆温度和浸出时间等影响因素,确定了硫脲浸金最佳工艺参数。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获得了金浸出率超过93%、银浸出率超过94%的工艺指标。(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7年09期)

李超,张祉倩,李宏煦[2](2014)在《难浸金精矿生物浸出体系的电位-pH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位-pH图是一种重要的热力学分析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浸出体系中的各种热力学平衡,有助于推断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趋势,在难处理金精矿生物浸出体系中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热力学计算,针对生物浸出环境绘制并分析了313 K温度下,pH=0~7.0,E=-1.2~1.2 V范围内适宜生物氧化黄铁矿—水系、毒砂—水系的电位-pH图。结果表明:在酸性体系下黄铁矿的稳定区域存在于0.336 V以下,毒砂则为0.133 V以下,毒砂的稳定性比黄铁矿的稳定性低,在较低的电位条件下便会被氧化溶解。(本文来源于《黄金科学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余润兰,吴发登,陈安,刘晶,彭志俊[3](2012)在《在气升式反应器中用中度嗜热混合菌浸出含砷难浸金精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批浸出基础上,以15%矿浆浓度在气升式反应器中用中度嗜热混合菌采用半连续方式补加无铁9 K溶液浸出含砷难浸金精矿,降低体系中铁和砷离子浓度,提高含砷难浸金精矿铁砷脱除率。结果表明,在补加流量为每次333 mL时,金的氰化回收率达到90%以上,比直接氰化提高了2倍。(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2年11期)

李泽茂,刘国伟,夏星,陈坚,肖松文[4](2012)在《高硫难浸金精矿氧化渣中单质硫的深入氧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铁矿包裹型难浸金精矿-软锰矿氧化处理过程中,生成单质硫,影响了后续氰化浸金效果,为此进行了含单质硫氧化渣的深入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环境下,用过氧化钠作氧化剂实现了单质硫的高效氧化;当渣中单质硫含量低于1.5%时,氰化浸出时金的浸出率达到90%以上。(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2年04期)

寇文胜,陈国民[5](2012)在《提高难浸金精矿两段焙烧工艺金氰化浸出率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对两段焙烧工艺处理高砷高硫金精矿的研究,提出了控制一段焙烧焙砂中硫质量分数在8%以上,强化二段炉内的硫酸化焙烧,保证燃烧室的供风控制及在焙砂酸浸工序后增加碱浸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金氰化浸出率,降低氰化尾渣的金品位。(本文来源于《黄金》期刊2012年05期)

吴发登[6](2012)在《在气升式反应器中用中度嗜热混合菌浸出含砷难浸金精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金国,以及金矿资源日趋贫杂化,难处理、低品位金矿资源将成为我国生产黄金的主要原料。我国难处理含砷金矿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广泛。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加剧,传统的冶金技术面临巨大挑战。生物氧化预处理—氰化浸金法由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金回收率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由于生物氧化预处理周期长,使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以含砷难浸金精矿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度嗜热混合菌在气升式反应器中开展了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的生物氧化预处理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实验选取叁种中度嗜热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 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xidans, Leptospirillums ferriphilum)按数量比1:1:1混合,在实验室规模的气升式反应器中以含砷金精矿为能源,逐渐提高矿浆浓度(5%-20%)对其进行驯化。结果表明,该混合菌对含砷金精矿的适应能力较强,在20%矿浆浓度条件下仍然生长良好,对砷的耐受浓度达到15g/L以上。但是,在高的矿浆浓度条件下,反应器中铁、砷离子浓度不断积累,严重抑制了细菌的活性,同时铁、砷沉淀加剧,阻碍矿物的进一步氧化,导致铁、砷脱除率低。在驯化过程中,通过提取混合菌的总基因组,PCR扩增16SrRNA基因,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并测序比对,对15%矿浆浓度条件下经过长期适应难处理含砷金精矿的中度嗜热混合菌进行群落分析,结果显示Acidithiobacillus caldus, Sulfobacillus sp., 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优势种,At. caldus其中为硫氧化细菌,Sulfobacillus sp.既能氧化铁也能氧化硫,P. aeruginosa在生物冶金中的报道很少,叁者对砷都有较强的抗性。在驯化的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在气升式反应器中研究矿浆浓度、接种量、初始pH、浸出温度对浸出的影响,结果得出矿浆浓度10%、接种量5×l07cell·-mL-1、初始pH=1.6、浸出温度45℃为最优浸出参数组合,浸出温度对浸出过程影响最为显着,在该条件下,浸出7天,砷的脱除率为61.7%。考虑到浸出体系中不断积累的铁、砷离子对细菌的毒害,以及伴随的铁、砷沉淀加剧,严重影响金精矿的氧化预处理效果,实验设计在浸出开始后第四天,分批往反应器中补加pH=2的无铁9K溶液,带走体系中过剩的铁离子和有毒的砷离子,控制不同的流量分别为w=0.5、1、1.5、2g/L。结果表明,w=1g/L的砷脱除率最好,金的浸出率达到了90%以上,是金精矿原矿金回收率的3倍。(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5-01)

梅艳巧,张旭,谭文松,刘瑞强,李春强[7](2011)在《环境及有机添加剂对难浸金精矿细菌氧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菌体的生长和生物氧化活性为指标,对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难浸金精矿过程中pH值和温度及有机添加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1.1~2.0,温度为41℃左右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最大;当pH值为1.1~1.4,温度为41~44℃时,菌体比氧化速率最大。少量添加蛋白胨可使矿物氧化速率从0.41±0.02g/(L.d)提高为0.92±0.05 g/(L.d);少量半胱氨酸的加入可使矿物氧化速率从0.41±0.02 g/(L.d)提高为0.57±0.03 g/(L.d);两者的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10-3g/mL和6.4×10-5mol/L,最佳添加时间均为细菌生长进入指数生长期之前。(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1年05期)

高国龙,李登新[8](2011)在《叁相流化床中预处理难浸金精矿冷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流化床中预处理难浸金精矿之前,需要进行冷模研究,为热态实验提供关键参数。以空气-水-高硫高砷金精矿为物系,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开展流化床中难浸金精矿最小流化速度、气含率、固含率、轴向压降等随操作条件的变化研究。研究发现:①平均气含率随气速的增大呈指数增加。②在初始阶段,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加,两点间压降下降。上部压降最大,下部次之,中部最小。随着气体流速进一步增加,压降下降幅度略微降低。③在实验范围内,叁相流化床内的平均气含率与气速的模型关联结果为εg=0.12Ug0.99。(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1年04期)

李宗站[9](2011)在《难浸金精矿常温常压强碱预处理及溴化浸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样取自招金集团金翅岭选矿厂,其金银品位分别为84.37g/t、723.21 g/t,硫和砷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1.86%、2.53%。金的物相分析和粒度分布特征分析显示金以致密的极细粒浸染状存在于硫化矿物中,将试样酸浸后用Br2+NaBr过量浸出,金银浸出率都不到10%,属典型高砷高硫型难处理金矿石。试验中,将试样细磨后,在单槽浮选机内进行碱式预处理,整个预处理过程完全实现自吸气,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预处理后的溴化浸出试验中引入了一种新型溴化浸出氧化剂载体-二溴海因,测试其溴化浸出性能。主要进行以下研究:(1)常温常压强碱预处理试验:确定常温常压强碱预处理试验的影响因素,包括预处理矿浆pH值、预处理时间、液固比、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趋势,得出优化条件。(2)预处理槽中矿浆运动状态:XDF-63型浮选机作为预处理主体装置,通过转子的旋转和定子的径向控制作用,使得预处理槽内的矿浆上下循环运动,并防止“跑槽”现象的发生。(3)二溴海因溴化浸出试验:确定二溴海因溴化浸出的影响因素,包括pH值、液固比、二溴海因浓度、溴化钠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趋势,得出优化条件。(4)二溴海因溴化浸出机理分析:二溴海因与水反应释放HBrO,再根据HBrO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氧化还原半反应,并结合298.15K下的能斯特方程算得各pH值下的电极电势,电极电势同溴化浸出要求的最低电极电势相比较得出最佳pH值选择。试验表明:金翅岭选矿厂难浸金精矿完全可用XDF-63型浮选机来进行碱式预处理。常温常压强碱预处理优化条件为:矿浆pH值14,预处理时间48h,液固比2:1,木质素磺酸钠用量1.2kg/t。在这一优化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90%,银浸出率达99%以上。二溴海因溴化浸出时,只要矿浆pH值<13就可浸出金银,但中性和碱性环境下效率低。二溴海因溴化浸出优化条件为:pH值≈5;液固比4:1;二溴海因浓度2g/L;溴化钠浓度6g/L;浸出时间6h;常温浸出。优化条件下多次浸出试验证明:金总浸出率在90%-91%之间,银总浸出率稳定在99%以上。(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1-04-15)

屈战龙[10](2010)在《微波焙烧预处理难浸金精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1章 绪论 11.1 前言 11.2 常见预处理方法 31.2.1 焙烧氧化法 31.2.2 加压氧化法 51.2.3 化学氧化法 71.2.4 微生物氧化法 101.3 微波原理(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0-12-27)

难浸金精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位-pH图是一种重要的热力学分析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浸出体系中的各种热力学平衡,有助于推断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趋势,在难处理金精矿生物浸出体系中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热力学计算,针对生物浸出环境绘制并分析了313 K温度下,pH=0~7.0,E=-1.2~1.2 V范围内适宜生物氧化黄铁矿—水系、毒砂—水系的电位-pH图。结果表明:在酸性体系下黄铁矿的稳定区域存在于0.336 V以下,毒砂则为0.133 V以下,毒砂的稳定性比黄铁矿的稳定性低,在较低的电位条件下便会被氧化溶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难浸金精矿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家弟,刘凤春.难浸金精矿硫脲浸金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7

[2].李超,张祉倩,李宏煦.难浸金精矿生物浸出体系的电位-pH图分析[J].黄金科学技术.2014

[3].余润兰,吴发登,陈安,刘晶,彭志俊.在气升式反应器中用中度嗜热混合菌浸出含砷难浸金精矿[J].当代化工.2012

[4].李泽茂,刘国伟,夏星,陈坚,肖松文.高硫难浸金精矿氧化渣中单质硫的深入氧化研究[J].矿冶工程.2012

[5].寇文胜,陈国民.提高难浸金精矿两段焙烧工艺金氰化浸出率的研究与实践[J].黄金.2012

[6].吴发登.在气升式反应器中用中度嗜热混合菌浸出含砷难浸金精矿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

[7].梅艳巧,张旭,谭文松,刘瑞强,李春强.环境及有机添加剂对难浸金精矿细菌氧化的影响[J].金属矿山.2011

[8].高国龙,李登新.叁相流化床中预处理难浸金精矿冷模研究[J].中国矿业.2011

[9].李宗站.难浸金精矿常温常压强碱预处理及溴化浸出试验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

[10].屈战龙.微波焙烧预处理难浸金精矿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

论文知识图

有机添加剂对细菌氧化难浸金精矿某提金厂含砷难浸金精矿的细菌...某细菌氧化提金厂含砷难浸金精矿难浸金精矿或金矿的细菌预氧化...矿物氧化速率和巯基添加时间之间的关

标签:;  ;  ;  ;  ;  ;  ;  

难浸金精矿论文_刘家弟,刘凤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