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氯苄论文_熊佳丽,孟洪,陆颖舟,李春喜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二氯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稻田,水稻田,交联,苯酚,昆明,云南,杂草。

对二氯苄论文文献综述

熊佳丽,孟洪,陆颖舟,李春喜[1](2014)在《对二氯苄-聚乙烯咪唑型聚合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对煤焦油中苯酚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乙烯咪唑和1,4-对二氯苄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和季铵化交联反应,制得了一种新型聚合离子液体吸附剂——聚乙烯基苄基咪唑氯(P[VBnim]Cl),并用元素分析、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分析仪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组成、结构、颗粒形貌、比表面积、孔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VBnim]Cl结构中对二氯苄与乙烯咪唑的摩尔比约为1∶3;产物为米黄色蓬松粉末,易吸水,其初始颗粒直径为50~80 nm,比表面积为13.86 m2/g,平均孔径9.94 nm,属于介孔结构材料,初始热分解温度为274℃,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同时,P[VBnim]Cl对中低温煤焦油模型油中的苯酚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其吸附能力是活性炭的2~10倍,该吸附剂用乙酸乙酯再生后,吸附效果仍然较好,可以循环使用.(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李沛元,张青,沈国清,吴竟仑[2](1999)在《SDP对二氯·苄防除轻型栽培稻田杂草增效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二氯苄+增效剂SDP不同配比防除抛秧田杂草,药后15天、30天、50天总体株数防效分别为86.7%~96.0%、83.7%~94.0%、80.6%~93.0%。防除直播稻田杂草药后20天,株防效为81.0%~96.2%;药后40天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75.5%~99.2%、82.5%~97.9%,且安全性好,增产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面向21世纪中国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第六次全国杂草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1999-03-01)

盛玉升[3](1984)在《对二氯苄合成新工艺技术鉴定会在昆明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酚村脂工艺改进的研究——对二氯苄合成新工艺技术鉴定会,由云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厅主持,于1984年3月2日——4日在昆明举行。省内外16个单位共23位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代表听取了云南省化工研究所代表在会上作的对二甲苯液相浅度侧链连续氯(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技术》期刊1984年01期)

对二氯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二氯苄+增效剂SDP不同配比防除抛秧田杂草,药后15天、30天、50天总体株数防效分别为86.7%~96.0%、83.7%~94.0%、80.6%~93.0%。防除直播稻田杂草药后20天,株防效为81.0%~96.2%;药后40天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75.5%~99.2%、82.5%~97.9%,且安全性好,增产效果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二氯苄论文参考文献

[1].熊佳丽,孟洪,陆颖舟,李春喜.对二氯苄-聚乙烯咪唑型聚合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对煤焦油中苯酚的吸附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

[2].李沛元,张青,沈国清,吴竟仑.SDP对二氯·苄防除轻型栽培稻田杂草增效作用研究[C].面向21世纪中国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第六次全国杂草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

[3].盛玉升.对二氯苄合成新工艺技术鉴定会在昆明举行[J].云南化工技术.1984

论文知识图

和IPDI的红外光谱图氯化混合物中各组份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催化剂用量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水的用...水用量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邻、对氯苄...进料流率的影响水解反应流程图

标签:;  ;  ;  ;  ;  ;  ;  

对二氯苄论文_熊佳丽,孟洪,陆颖舟,李春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