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区绿化水平的初步研究

提高小区绿化水平的初步研究

一、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朱怀真,杨凡,包志毅,南歆格[1](2022)在《居住区冬夏绿视率与绿视因子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居住区景观影响居民身心健康,而绿视率对评价景观的健康功能以及指导其改造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杭州市内23个小区,共607个视点获取全景绿视率。首次使用冬夏绿视率和绿视率年差值的概念,并纳入绿视因子组间差异性比较以探究绿视率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高层住宅具有更高水平绿视率;绿化投入影响的房价差异能够衡量居住区绿视率水平;2)游憩视点绿视率水平最高,但道路绿视率更能代表居住区绿视率水平,而以硬质景观为主体的场景则更应注重绿化投入质量和个性化特征;3)杭州市绿视率年差值达到15%,完整植物结构能够提升居住区绿视率水平并增强季相变化。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应避免绿地破碎,应以10年作为绿视率水平评估单位。详尽解析冬夏绿视率与绿视因子的影响机制,对居住区景观在绿量的规划、应用和评价层面具有指导意义。

古维迎,汤子雄,陈义勇,戴牧野[2](2021)在《深圳市城市居住单元绿化水平与空间差异研究》文中指出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居民使用最多的城市绿地类型之一。鉴于既有绿化指标无法准确衡量城市居住区绿化水平的空间差异,本文提出居住单元绿化覆盖率、绿视率、500m范围内的公园绿地率三项居住单元绿化指标,旨在探讨城市绿地服务的公平性问题。研究以2017年的深圳市建成区居住单元为例,利用土地覆被图、街景图片等建立了包含14196个居住单元的绿化数据库,并测算了每个居住单元的三项绿化指标值,衡量了居住单元绿化水平及其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三项指标均可独立反映居住单元内部或周边绿化水平;2)居住单元的绿化覆盖率、500m范围内的公园绿地率均较低,绿视率较高;3)不同居住单元内部、500m范围内的公园绿地,以及不同房屋产权类型的居住单元的绿化水平存在较大空间差异,绿地服务的公平性不足;4)居住单元绿化水平受开发强度、房屋产权类型、海拔和区位等地理空间因素影响。研究建议城市绿地布局应考虑与居住单元的空间关系,关注弱势群体的绿地服务质量,并重视居住区绿化指标的多维化,尤其可将500m范围内的公园绿地率作为现有居住区绿化指标体系的补充指标。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3](2021)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海政发[2021]15号各镇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区内各市属公园、林场: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特此通知。2021年6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前言森林城市建设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创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方向。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2019年,森林城市建设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要求全市具备条件的区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要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为首都更好履行"四个服务"职责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杨雨婷[4](2021)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经适房社区消极空间活化设计研究 ——以北京回龙观龙跃苑社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存量更新阶段,城市发展更加关注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注重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大量分布在社区中的消极空间降低了生活品质,影响社区活力,同时消极空间作为存量空间,也是提升社区生活品质增加城市多样性的“潜力股”,因而激活并利用社区消极空间的活力成为当下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北京市的经适房社区存在规模过大、配建设施不足的问题,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区位与居民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区外部空间逐步消极化,生活气息缺乏、功能设施单调,已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亟待更新。本文基于文献阅读,梳理了城市更新概念的发展与微更新的特征,并对北京市经适房社区发展概述和国内外社区更新案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北京市5个经适房的调研比对后发现问题具有共性,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龙跃苑社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走访,分析社区中的空间现状和居民需求,以空间消极性为界定原则,以正规性和空间功能为属性对龙跃苑社区消极空间进行分类,进而总结归纳了经适房社区消极空间的类型和特征。依据总结的现状问题与活化原则,以城市微更新的方法,从消极正规性空间活化和消极非正规性空间活化两个方面对各类型的社区消极空间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改造策略。最后对龙跃苑社区的消极空间进行活化设计实证研究,以期探究经适房社区消极空间的活化更新改造方法,为将来经适房社区的改造研究提供可复制性经验。

黄程[5](2021)在《居住区公共空间活力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吴森森[6](2021)在《基于SBE法和SD法的温州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研究》文中提出

孙方圆[7](2021)在《深圳市南山区典型居住区品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吴政龙[8](2021)在《老龄化背景下居住区公共空间安全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以上海共和新路街道辖区为例》文中认为

张心伦[9](2021)在《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环境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徐州市沛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宗懋[10](2021)在《大连市街区典型空间热环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筑所营造的空间,在舒适程度与健康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今的城市中,建筑高度的参差不齐,建筑体量的大小不一,建筑形态也因功能属性不同变得丰富多样,使得近地层的粗糙度增大,增强了对低层流的摩擦效应,影响了城市的散热。而目前广大建筑、城市规划以及工程设计师对于微气候环境的变化尚未足够重视。因此,对不同属性用地的空间形态与室外热环境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采用地表温度反演、局地气候分区与现场实测调研,从大连市1426个地块当中筛选出8个街区典型空间,通过数值模拟以及相关性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街区尺度下的室外热环境和热舒适情况。首先通过实测数据结合反演研究区域的地表温度(LST)与利用局地气候分区(LCZ)的结果,探讨大连市主城区的室外热环境情况。其次挑选出4种用地属性共8个典型点位,利用ENVI-met软件完成点位建模工作。并完成模型精度验证。最后将相同属性用地中的不同测点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典型点位中热环境影响因素与室外热舒适指标UTCI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各点位影响室外热舒适的关键因子。依据相关性分析和各属性用地的特征,提出相适宜的优化改造策略,并进行优化验证。研究结果发现:(1)从分类统计数量上来看,LCZ4成为了大连市商业用地、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典型形态特征;LCZ10为大连市工业用地的典型形态特征;LCZ9为大连市绿化用地的典型形态特征。(2)各属性用地的地表温度表现为工业用地(33.1℃)>教育用地(32.8℃)>居住用地(32.7℃)>商业用地(32.4℃)>其他用地(32.1℃)>绿化用地(29.9℃)。(3)为营造舒适街区室外热环境,通过软件模拟对比多种优化策略,发现将沥青材质的反照率优化为0.3、0.4、0.5,能分别实现22.3%,24.14%和23.85%的网格数量由极端热应力等级降为非常强热应力等级;密集种植乔木能够形成有效的“热缓冲”空间。(4)“热缓冲”空间能有效降低上风向空气温度,为下风向区域提供更为舒适的室外热环境;当街道高宽比变小时,街道内部热舒适则呈现为一个负优化状况,且高宽比每减小0.25,UTCI值则会上升1℃。本研究通过对大连市不同属性用地的地表温度反演与实测调研,分析了不同属性用地之间的地表温度差异,评价了不同属性用地的室外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为大连市不同属性用地的室外热环境科学合理规划提供了理论参考。通过微气候模拟软件分析探讨了多种优化策略对室外热舒适的影响程度,为今后大连市室外热环境改善提供了现实的技术指导。以正射影像图作为ENVI-met建模基础,用定性定量的方法从不同属性用地的视角进行街区空间形态的划分和针对影响各点位室外热舒适程度大的因素提出改善措施,均是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居住区冬夏绿视率与绿视因子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范围与方法
    1.1视点选取与拍摄
    1.2数据计算与分析
2居住区绿视因子影响因素模型
3绿视率与居住区绿视因子外部因素
    3.1住宅类型与房价
    3.2视点类型
    3.3硬质比例
4绿视率与居住区绿视因子内部因素
    4.1季节变化
    4.2植物结构层数
    4.3植物种类数
    4.4绿化生长时长
    4.5绿地完整度(GSI)
5讨论与结论

(2)深圳市城市居住单元绿化水平与空间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样本选择
    2.2 三项绿化指标测算
    2.3 数据库建立及统计学分析
3 居住单元绿化水平与空间差异分析
    3.1 绿化水平与空间差异分析
    3.2 不同房屋产权类型居住单元的绿化水平比较
    3.3 绿化水平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4.1 居住单元的绿化水平与空间差异原因分析
    4.2 不同房屋产权类型居住单元的绿化水平差异原因分析
    4.3 居住单元周边公园绿地供给水平指标创新与建议
    4.4 研究不足
5 结论
1 Introduction
2 Data Source and Research Method
    2.1 Study Object and Sample Selection
    2.2 Calculation of Greening Indicators
    2.3 Database Establishmen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3 Analysis on Greening Rate and Spatial Difference of Residential Units
    3.1 Analysis on Greening Rate and Spatial Difference
    3.2 Comparison on the Greening Rate of Different Housing Property Rights in the Residential Units
    3.3 The Impact Factors of Greening Rate
4 Discussions
    4.1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reening Rate and Spatial Difference of Residential Units
    4.2 Causalities of Greening Rate Differences of Residential Units Among Varied Housing Property Rights
    4.3 Innovation on the Supply Level Index of Parks Around Residential Units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4.4 Research Limitation
5 Conclusions

(3)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1.1 海淀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背景
        1.1.1 国家层面
        1.1.2 京津冀区域层面
        1.1.3 北京市层面
        1.1.4 海淀区层面
    1.2 海淀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意义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河流水系
        2.1.5 土壤条件
    2.2 社会经济条件
        2.2.1 历史沿革
        2.2.2 行政区划和人口
        2.2.3 经济发展概况
        2.2.4 交通条件
    2.3 自然资源
        2.3.1 土地资源
        2.3.2 水资源
        2.3.3 湿地资源
        2.3.4 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
        (2)动物资源
        2.3.5 旅游资源
    2.4 生态环境状况
        2.4.1 空气环境质量
        2.4.2 水环境
        2.4.3 土壤环境
        2.4.4 声环境
        2.4.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2.5 特色文化
        2.5.1 皇家园林文化
        2.5.2 古树名木文化
        2.5.3 大运河文化
        2.5.4 红色文化
        2.5.5 高等教育文化
        2.5.6 中关村科创文化
3. 森林城市建设基础分析
    3.1 森林资源特征分析
        3.1.1 林地资源
        (1)总体情况
        (2)空间分布
        3.1.2 林种结构
        3.1.3 乔木林特征
        (1)林龄组成
        (2)林分起源
        (3)优势树种
        3.1.4 林木蓄积
        3.1.5 森林覆盖率
    3.2 城区绿地特征分析
    3.3 生态科普载体分析
    3.4 资源管护情况分析
        3.4.1 森林防火
        3.4.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3.4.3 林业信息化建设
        3.4.4 公益林管护
        3.4.5 绿地管护
        3.4.6 野生动植物保护
        3.4.7 林业队伍
    3.5 指标达标情况分析
        3.5.1 森林网络
        (1)林木覆盖率
        (2)城区绿化覆盖率
        (3)城区树冠覆盖率
        (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5)城区林荫道路率
        (6)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
        (7)乡村绿化
        (8)道路绿化
        (9)水岸绿化
        (10)农田林网
        (11)重要水源地绿化
        (12)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
        3.5.2 森林健康
        (1)树种多样性
        (2)乡土树种使用率
        (3)苗木使用
        (4)生态养护
        (5)森林质量提升
        (6)动物生境营造
        (7)森林灾害防控
        (8)资源保护
        3.5.3 生态福利
        (1)城区公园绿地服务
        (2)生态休闲场所服务
        (3)公园免费开放
        (4)乡村公园
        (5)绿道网络
        (6)生态产业
        3.5.4 生态文化
        (1)生态科普教育
        (2)生态宣传活动
        (3)古树名木
        (4)市树市花
        (5)公众态度
        3.5.5 组织管理
        (1)建设备案
        (2)规划编制
        (3)科技支撑
        (4)示范活动
        (5)档案管理
        3.5.6 总体情况
    3.6 森林城市建设潜力分析
        3.6.1 国土增绿潜力分析
        (1)林业用地
        (2)村庄驻地、四旁用地
        (3)城区绿地
        3.6.2 森林健康提升潜力
        3.6.3 森林服务提升潜力
        3.6.4 森林文化提升潜力
    3.7 优势与问题
        3.7.1 优势
        (1)生态区位重要,规划站位较高
        (2)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支持有力
        (3)生态格局完整,建设基础扎实
        (4)群众基础较好,爱绿氛围浓厚
        3.7.2 面临的问题
        (1)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与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
        (2)乡村绿化特色和乡愁生态景观还需进一步挖掘强化
        (3)生态场所服务和生态活动传播还需进一步发动扩散
4. 森林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4.1 指导思想
    4.2 建设原则
        4.2.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4.2.2 坚持服务首都核心功能
        4.2.3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绿化
        4.2.4 坚持近自然化理念
        4.2.5 坚持科学节俭绿化
        4.2.6 坚持人文生态融合
        4.2.7 坚持全民共建共享
    4.3 规划愿景
    4.4 规划依据
        4.4.1 法律法规
        4.4.2 标准规范
        4.4.3 国家、地方文件与规划
    4.5 规划范围
    4.6 规划期限
    4.7 规划目标
        4.7.1 总体目标
        4.7.2 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2021年—2023年)
        (2)中期目标(2024年—2025年)
        (3)远期目标(2026年—2035年)
        4.7.3 指标目标
5. 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
    5.1 上位规划衔接
        5.1.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1)规划分析
        (2)对本规划的指导
        5.1.2《北京市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
        (1)规划分析
        (2)对本规划的指导
        5.1.3《海淀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
        (1)规划分析
        (2)对本规划的指导
    5.2 总体布局
        (1)一屏四心
        (2)多廊多点
6. 森林网络体系建设
    6.1 城区绿地完善工程
        6.1.1 建设范围、人口数量
        6.1.2 建设目标
        6.1.3 建设内容
        (1)公园绿地建设
        (2)小微绿地建设
        (3)老旧公园升级
        (4)环境友好型社区改造
        (5)森林城市建设示范活动
        (6)森林城市科技主题公园建设
    6.2 两道绿隔扩展工程
        6.2.1 建设现状
        6.2.2 建设目标
        6.2.3 建设内容
        (1)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提质增绿
        (2)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优化扩绿
    6.3 道路景观提升工程
        6.3.1 建设现状
        6.3.2 建设目标
        6.3.3 建设内容
        (1)新建道路高标准绿化
        (2)已建道路绿化景观提升
        (3)林荫停车场建设
    6.4 生态水系打造工程
        6.4.1 建设现状
        6.4.2 建设目标
        6.4.3 建设内容
        (1)“水清岸绿”生态河渠建设
        (2)小月河生态廊道建设
        (3)北部生态湿地群营建
    6.5 绿色村镇建设工程
        6.5.1 建设现状
        6.5.2 建设目标
        6.5.3 建设内容
        (1)休闲场所建设
        (2)村庄绿化提升
        (3)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
    6.6 近自然片林营建工程
        6.6.1 建设现状
        6.6.2 建设目标
        6.6.3 建设内容
    6.7 自然保护地优化工程
        6.7.1 建设现状
        6.7.2 建设内容
    6.8 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6.8.1 保护现状
        6.8.2 建设目标
        6.8.3 建设内容
7. 森林健康体系建设
    7.1 高质量森林经营
        7.1.1 林分抚育提质
        (1)建设现状
        (2)建设目标
        (3)建设内容
        7.1.2 生态公益林管护
        (1)建设现状
        (2)建设内容
    7.2 生境营建
        7.2.1 建设目标
        7.2.2 建设内容
        (1)完善生态廊道
        (2)划建自然保留区
        (3)营造鸟类栖息地
        (4)改善河道水生态系统
        (5)建设城市水鸟保护区域
        (6)海淀区城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建设
    7.3 绿地养护
        7.3.1 建设目标
        7.3.2 建设内容
        (1)绿地有机覆盖
        (2)城市林木近自然管理
    7.4 森林火灾防控
        7.4.1 建设目标
        7.4.2 建设内容
        (1)完善防火预警预测体系
        (2)提升防火调度水平
        (3)提升扑救火能力
        (4)开展常态化防火宣传
    7.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7.5.1 建设目标
        7.5.2 建设内容
        (1)完善有害生物监测体系
        (2)提升有害生物防治能力
        (3)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宣传
    7.6 林业信息化建设
        7.6.1 建设现状
        7.6.2 建设目标
        7.6.3 建设内容
        (1)完善园林绿化资源管理体系
        (2)建设智慧林业信息系统
8. 生态福利体系建设
    8.1 绿道网络建设
        8.1.1 建设现状
        8.1.2 建设目标
        8.1.3 建设内容
        (1)三级绿道体系建设
        (2)绿道服务点建设
        (3)绿道管理养护
    8.2 生态休闲空间发展
        8.2.1 建设现状
        8.2.2 建设目标
        8.2.3 建设内容
        (1)郊野公园休闲空间建设
        (2)清河滨水休闲空间建设
        (3)生态田园休闲空间建设
        (4)森林康养休闲空间建设
    8.3 农林产业发展带建设
        8.3.1 建设现状
        8.3.2 建设目标
        8.3.3 建设内容
9.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9.1 生态文化体验基地建设
        9.1.1 建设目标
        9.1.2 建设内容
        (1)森林文化体验基地
        (2)湿地文化体验基地
        (3)古树文化体验基地
        (4)园林文化体验基地
        (5)义务植树基地
    9.2 全民自然教育网络构建
        9.2.1 建设目标
        9.2.2 建设内容
        (1)成立海淀区自然教育网络
        (2)成立海淀区自然教育中心
        (3)自然教育基地建设
        (4)自然教育驿站建设
    9.3 生态标识系统建设
        9.3.1 建设目标
        9.3.2 建设类别
        9.3.3 建设内容
        (1)海淀区生态标识系统设计
        (2)生态科普标识标牌布设
    9.4 生态文化传播
        9.4.1 建设目标
        9.4.2 建设内容
        (1)制作森林城市建设宣传物料,服务百姓生活
        (2)拍摄图文视频素材全方位展示森林海淀风貌
        (3)开展多种形式的森林城市建设宣传活动
        (4)持续推动森林城市建设惠民活动
1 0. 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价
    1 0.1 估算依据
    1 0.2 工程总投资
        1 0.2.1 按照建设项目与费用构成分
        1 0.2.2 按照建设期限分
    1 0.3 资金筹措
        1 0.3.1 上级生态建设类项目资金
        1 0.3.2 地方财政投入
        1 0.3.3 社会性投入
    1 0.4 效益评价
        1 0.4.1 生态效益分析
        (1)涵养水源
        (2)保育土壤
        (3)净化大气环境
        (4)调节小气候
        (5)固碳释氧
        (6)保护生物多样性
        1 0.4.2 社会效益分析
        (1)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
        (2)传播森林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4)增加就业机会
        1 0.4.3 经济效益分析
        (1)直接经济效益
        (2)间接经济效益
1 1.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 1.1 全面建立林长制
        1 1.1.1 分级设立林长
        1 1.1.2 建立工作机制
    1 1.2 严格考核反馈
    1 1.3 全面统筹,保障资金
    1 1.4 人才强林,科技兴林
        1 1.4.1 加强人才培养
        1 1.4.2 凸显科技创新特色
        1 1.4.3 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
    1 1.5 林政资源管理
        1 1.5.1 制定合理的林木采伐限额
        1 1.5.2 划定林地保护红线,统筹国土空间
        1 1.5.3 建立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体系
    1 1.6 森林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4)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经适房社区消极空间活化设计研究 ——以北京回龙观龙跃苑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关于经适房社区的相关研究综述
        1.4.2 国内外关于消极空间的研究综述
        1.4.3 小结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城市更新背景
        2.1.1 城市更新概念内涵及种类
        2.1.2 国内外城市更新思想发展
    2.2 北京市经适房社区发展概述
        2.2.1 北京市经适房政策的发展历程
        2.2.2 北京市经适房建设的发展历程
        2.2.3 北京市经适房社区的特征与类型
        2.2.4 经适房社区与商品房社区比较
    2.3 理论基础研究
        2.3.1 城市多样性
        2.3.2 城市触媒
    2.4 国内外社区更新案例研究
        2.4.1 德国柏林Prinzessinnen社区微更新
        2.4.2 北京劲松社区更新
        2.4.3 北京龙跃苑一区社区更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京市经适房社区概况及消极空间现状
    3.1 北京市经适房社区调研对象选择
    3.2 回龙观龙跃苑社区调研
        3.2.1 龙跃苑社区现状概况
        3.2.2 外部空间特征
        3.2.3 社区配套设施
        3.2.4 居民使用情况和需求
        3.2.5 现状问题研究分析结果
    3.3 龙跃苑社区消极空间的成因、分类与界定
        3.3.1 形成原因
        3.3.2 分类与界定
    3.4 消极正规性空间的分类及特征
        3.4.1 消极道路空间及特征
        3.4.2 消极边界空间及特征
        3.4.3 消极公共空间及特征
    3.5 消极非正规性空间的分类及特征
        3.5.1 消极非正规院落空间
        3.5.2 消极非正规晾晒空间
        3.5.3 消极非正规堆积空间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龙跃苑社区消极空间活化策略研究
    4.1 活化设计原则
    4.2 龙跃苑社区消极正规性空间活化策略
        4.2.1 基于步行友好的道路空间活化策略
        4.2.2 基于多样性的边界空间活化策略
        4.2.3 基于公共交往的公共空间活化策略
    4.3 龙跃苑社区消极非正规空间活化策略
        4.3.1 基于居民参与的非正规院落空间活化策略
        4.3.2 基于居民需求的非正规晾晒空间活化策略
        4.3.3 基于环境保护的非正规堆积空间活化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龙跃苑社区消极空间实证活化设计
    5.1 龙跃苑社区更新活化背景与活化目标
        5.1.1 更新活化背景
        5.1.2 现状问题
        5.1.3 活化目标
        5.1.4 活化模式
    5.2 龙跃苑社区消极空间微更新活化设计方案
        5.2.1 现状消极空间分布
        5.2.2 空间功能定位
    5.3 龙跃苑社区消极正规性空间活化更新设计
        5.3.1 利用步行活力改善道路空间消极
        5.3.2 多元利用边界空间丰富空间功能
        5.3.3 促进公共交往提升公共空间活力
    5.4 龙跃苑社区消极非正规空间活化更新设计
        5.4.1 打造参与空间置换非正规院落空间
        5.4.2 置入便民空间塑造正规晾晒空间
        5.4.3 加强社区管理制止非正规堆积空间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录
附录B 表录
附录C 调研问卷
附录D 访谈记录(部分)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10)大连市街区典型空间热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内容与趋势
        1.2.1 室外热环境及风环境研究
        1.2.2 计算机模拟研究
        1.2.3 用地属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及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数据采集及处理
        2.2.1 气象数据采集
        2.2.2 监测程序与结果处理
        2.2.3 正射影像图采集
    2.3 微气候环境模拟方法
        2.3.1 软件选择
        2.3.2 软件特点
        2.3.3 软件模拟方法
    2.4 微气候环境评价指标
        2.4.1 模拟精度评价
        2.4.2 热环境相关评价指标
    2.5 室外热舒适影响因素
3 大连市街区典型空间热环境分析
    3.1 城市热环境问题
        3.1.1 城市热岛效应
        3.1.2 城市风场效应
        3.1.3 影响因素
    3.2 街区典型空间热岛效应分析
        3.2.1 研究范围
        3.2.2 数据获取及基本原理
        3.2.3 反演结果与分析
    3.3 典型空间街区尺度形态特征
        3.3.1 局地气候区分类
        3.3.2 局地气候区地表温度反演结果
    3.4 街区尺度热环境物理因素实测调研及典型点位选取
        3.4.1 街区尺度热环境物理因素实测调研
        3.4.2 商业用地热环境分析
        3.4.3 居住用地热环境分析
        3.4.4 广场用地热环境分析
        3.4.5 教育用地热环境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街区典型空间点位的模拟与验证
    4.1 典型空间模拟点位确认
        4.1.1 基于地块现存数量评价
        4.1.2 基于温度数据评价
        4.1.3 确定典型点位
    4.2 广场用地典型点位
        4.2.1 典型点位模拟
        4.2.2 典型点位验证
        4.2.3 典型点位室外热环境分析
    4.3 教育用地典型点位
        4.3.1 典型点位模拟
        4.3.2 典型点位验证
        4.3.3 典型点位室外热环境分析
    4.4 商业用地典型点位
        4.4.1 典型点位模拟
        4.4.2 典型点位验证
        4.4.3 典型点位室外热环境分析
    4.5 居住用地典型点位
        4.5.1 典型点位模拟
        4.5.2 典型点位验证
        4.5.3 典型点位室外热环境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大连市街区典型空间健康舒适热环境营造
    5.1 室外热环境影响因素探究
        5.1.1 广场用地室外热舒适度评价
        5.1.2 教育用地室外热舒适度评价
        5.1.3 商业用地室外热舒适度评价
        5.1.4 居住用地室外热舒适度评价
    5.2 室外物理要素与热舒适度的相关性分析
        5.2.1 广场用地相关性分析
        5.2.2 教育用地相关性分析
        5.2.3 商业用地相关性分析
        5.2.4 居住用地相关性分析
    5.3 舒适街区室外热环境营造策略
    5.4 优化策略应用
        5.4.1 广场用地A
        5.4.2 教育用地C
        5.4.3 商业用地F
        5.4.4 居住用地H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居住区冬夏绿视率与绿视因子相关性研究[J]. 朱怀真,杨凡,包志毅,南歆格. 风景园林, 2022(01)
  • [2]深圳市城市居住单元绿化水平与空间差异研究[J]. 古维迎,汤子雄,陈义勇,戴牧野.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2021(05)
  • [3]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J].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4]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经适房社区消极空间活化设计研究 ——以北京回龙观龙跃苑社区为例[D]. 杨雨婷.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5]居住区公共空间活力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例[D]. 黄程. 新疆大学, 2021
  • [6]基于SBE法和SD法的温州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研究[D]. 吴森森.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7]深圳市南山区典型居住区品质评价研究[D]. 孙方圆.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8]老龄化背景下居住区公共空间安全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以上海共和新路街道辖区为例[D]. 吴政龙.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1
  • [9]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环境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徐州市沛县为例[D]. 张心伦.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10]大连市街区典型空间热环境研究[D]. 李宗懋.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提高小区绿化水平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