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见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见

梁健婷(广西岑溪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梧州543200)

摘要:《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让学生学好《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特别是熟练掌握核心知识和重点内容?本文拟对本门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有益探索,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现代课堂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各种单元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良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能为后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专业实训、实习提供知识和技能准备,是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重要知识与技能保障,因此学习本门课程具有重要的专业意义。

二、当前本门课程教学中的普遍情况

《电子技术基础》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对学习者在理论知识理解、专业基本技能、知识实践应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通过调查,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很难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有些内容较为抽象;其次是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元器件种类越来越多,电路灵活多变,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培养综合运用这些基础理论、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是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被动,加上教学模式较传统僵化,学生大多难以适应,影响了教学质量。

因此,探索《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课堂教学改革尝试的主要方面

要彻底改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就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与设施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笔者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1.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根据中职学校对电子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着理论知识够用、重在实际能力培养的原则,应对原课程内容进行大胆整合,对偏深的理论内容和陈旧知识进行删减,对于各种单元电路,只要求掌握其工作过程及功能作用,而对于繁琐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则删去不讲,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这些电路上。为此,笔者认为可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整合为2个模块9个子模块(如下表),每个模块都定出知识点及操作技能要求,让学生在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使用方法的前提下,能借助电子仪器仪表分析判断各种电路发生故障的原因和部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组装各种电路的工艺水平,为把学生培养成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整合一览表: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笔者认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和符合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才能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笔者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种探索: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握时代的命脉,多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信息,以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以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结合当代电子产品的精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并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其次,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的电子新产品,如液晶彩色电视机、家庭影院、汽车音响、数码相机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此时,教师着重介绍电子技术基础在电子类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重视,积极转变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

再者,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常用稳压器、充电器、电子学习机等,先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从中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种联结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

最后,每一届新生入学开课后,在适当的时间里组织学兄学姐们带上自己的优秀电子制作,到各个新生班级巡回演讲,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讲解电子制作流程。在这种以老促新的分享交流中,能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新生学好电子技术学科的信心。

(2)实施任务引领方式的一体化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想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将本门课程的教学全部尝试放在实训室进行,教学模式也由过去的“理论+实验论证”转换为“知识+操作技能”的全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在教室上理论课,讲授的是诸如各种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各种参数的推导与计算等抽象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由于目前的中职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欠缺,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成了实验的旁观者,而所做的实验也是“照葫芦画瓢”,甚至于做完实验后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扭转这种局面,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实施了任务引领方式的一体化教学。

如在模块一中的“电子仪表万用表的使用”教学中,笔者尝试先确立学习目标——学会正确使用万用表,再分解学习任务为:①观察万用表,了解其结构;②阅读使用说明书,摘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③使用演练,学会正确使用。教师在实训室边讲解边示范,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实训后,以讨论、提问、总结的形式达到学习目标。

3.采用现代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尝试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积极,从而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调动起来了。如在“基本放大电路”教学中,分析电路状态的前提是要会画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为让学生动起来,笔者设计课堂教学时进行了一个角色大转换,由以前的“学生做,教师改”变为“教师做,学生改”。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通过生生间及师生间的分析、讨论、归纳及总结,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成为课堂的主人,比预期更好地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当然,《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长期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许多方面,其中教学内容是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关键。要提高《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及相互交流,群策群力是最好的教学改革源泉。

参考文献

[1]佛山市技工学校汪高法《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2]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职业技术学校陈振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标签:;  ;  ;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