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弹性度论文_王文婕,葛大兵,周双,黄静虹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弹性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性,生态,绿洲,于田,指标体系,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弹性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婕,葛大兵,周双,黄静虹[1](2015)在《平江县生态弹性度定量分析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生态弹性力的概念,体会其深刻内涵及意义,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构建平江县生态系统弹性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计算分析平江县生态系统弹性力,结果显示从2008年至2013年间,平江县生态系统弹性力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总量下降,并对之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5年03期)

孙意菲,孙意翔[2](2011)在《基于模糊物元的叁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弹性度空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江平原沼泽湿地存在的生态不稳定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数据,在GIS支持下,通过模糊物元模型对湿地生态环境弹性度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湿地生态稳定度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湿地存在的生态不稳定问题,为后续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同抚地区的生态弹性度最大,说明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程度较高、植被情况良好,沼泽湿地保护措施得当,生态系统在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比较强,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但对于安邦河和倭肯4河两个地区,弹性度比较低,虽处于较稳定状态,但已接近不稳定状态,尤其是安邦河地区生态弹性度最低。说明如再对安邦河地区进行盲目开发,那么生态系统将遭到进一步破坏,其后果将很难挽回,故应注重湿地生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1年04期)

张宝秀,熊黑钢,徐长春[3](2008)在《新疆于田绿洲生态弹性度与景观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遥感资料和模型定量估算了新疆于田绿洲生态弹性度和生态景观的变化。结果表明:1976-1999年荒漠不断减少,草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以及水体的适量扩大,该绿洲生态系统的生态弹性度逐年提高,生态系统对扰动和压力的缓冲与调节能力不断增强。这一方面有效地防止土地沙漠化,减少了风沙危害,同时促进了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08年06期)

徐长春[4](2004)在《于田绿洲景观格局及生态弹性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遥感影像及其它相关资料为本底数据,结合GIS的数据输入、输出、管理和空间分析的强大功能,采用定性与定量、现状与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克里雅河流域于田绿洲的景观时空分布及演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对生态弹性度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自1976年以来的20多年,本研究区以荒漠为基质、以克里雅河为廊道、以农田和草地为主体斑块的宏观分布格局基本未变。虽然荒漠呈缩小趋势,且其它各类景观也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但从大的背景来看,该区极端干旱气候及其所引起的水分变化决定了这种格局存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要使其发生可观变化需要一定的外在干扰力度和足够长的时期。(2)1976-1999年,共有4类景观面积增加,分别是:水体、高草、中草和低草。其中低草和中草变化值较大。它们的变化可能与近年来降水量的增加、蒸发量的减少以及灌溉农业的发展而导致地下水位升高有较大联系,而水体的扩大可能还与当地水利设施的修建有关,例如:河道的修缮或是水库、池塘的增多。除去上述4类剩余的景观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荒漠减少幅度最大,其中有较大部分转化为草地,还有部分转化为农田;盐碱地相对自身减少较多,且转化剧烈,与其它各类景观之间都可以建立转化关系;湿地近一半萎缩,人类破坏程度较大;耕地变化和缓,基本维持原有水平。(3)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各景观总体多样性、均匀度逐年增大,优势度逐年减少,景观趋于多样化,景观异质性程度增大。对本研究区而言,在足够长的时间段之后,以荒漠为绝对优势的生态景观将逐渐减小,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以农田、草地和荒漠相对均衡的准平衡发展。(4)景观破碎化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盐碱地破碎度、分离度增大,嵌块个<WP=4>数时增时减;水体由断流、散乱趋于集中和相连;农田分离度发生较大变化,由原来的集中片区扩散到更大范围;湿地破碎度前期维持同一水平,后期陡增,且分离度不断增大,总体表现分散,说明受外界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在增大;叁类草地中,高草地的破碎度、分离度最大,中草和低草相对要小,而且低草破碎度逐年减少,愈来愈趋于整体化;荒漠是基质,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因此破碎度和分离度都最小。(5)景观形状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荒漠分维数和伸长数总体最高,低草次之,高中草和农田居中,水体、湿地以及盐碱地最小。这个顺序恰恰反向说明了景观受人类干扰程度的大小。(6)从景观转移变化过程来看,70-80年代,农田、水体、湿地、高草和低草的转移都十分剧烈,中草次之,荒漠最差;到了80-90年代,水体和湿地转移仍很剧烈,但其他类型的景观转移相对趋缓。前后相互联系,可以看到水体和湿地始终受到较大程度的人为干扰,这与“水是干旱区绿洲的命脉”、“没有水便没有绿洲的存在”是相照应的。干旱区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不断地以消耗和牺牲仅有的水资源得以生存和发展。(7)景观动态演化结果表明:20世纪70-80年代,景观相互之间转化剧烈;其中水体、湿地相互之间以及向农田和中、低草转化较多;高草转化最为剧烈。草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且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荒漠也大面积减少。总之,这一时期有利于生态环境趋好的景观类型面积是增加的,大环境有所改善。20世纪80-90年代,各个景观类型之间转化趋缓,荒漠缩小减幅,草地、水体增加,湿地继续萎缩。但从整体看,整个大环境仍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8)运用马尔珂夫链模型进行景观变化趋势预测,农田、水体、湿地、高草和中草持续增加,而低草、盐碱地和荒漠进一步减少。整个区域呈现荒漠、草地和农田叁足鼎立之势。(9)总体上,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生态保护,封沙育草取得了较<WP=5>大的成绩。草地面积的扩大和荒漠面积的缩小意味着绿洲稳定性增强,一方面阻止了沙漠化进程,另一方面减少了绿洲遭受风沙危害的侵袭。(10)景观生态弹性度逐年提高,生态系统对扰动和压力的缓冲与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荒漠大幅度减少,草地面积迅速增加以及农田、水体的适量扩大。总之,从研究区的生态景观格局特征、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化和生态弹性度的研究都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区生态环境逐渐趋向好的方向发展。虽然目前总体状况处于较低水平,但是趋好的发展方向有益于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04-06-08)

生态弹性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叁江平原沼泽湿地存在的生态不稳定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数据,在GIS支持下,通过模糊物元模型对湿地生态环境弹性度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湿地生态稳定度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湿地存在的生态不稳定问题,为后续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同抚地区的生态弹性度最大,说明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程度较高、植被情况良好,沼泽湿地保护措施得当,生态系统在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比较强,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但对于安邦河和倭肯4河两个地区,弹性度比较低,虽处于较稳定状态,但已接近不稳定状态,尤其是安邦河地区生态弹性度最低。说明如再对安邦河地区进行盲目开发,那么生态系统将遭到进一步破坏,其后果将很难挽回,故应注重湿地生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弹性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婕,葛大兵,周双,黄静虹.平江县生态弹性度定量分析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

[2].孙意菲,孙意翔.基于模糊物元的叁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弹性度空间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

[3].张宝秀,熊黑钢,徐长春.新疆于田绿洲生态弹性度与景观环境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

[4].徐长春.于田绿洲景观格局及生态弹性度研究[D].新疆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广西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弹性度评价...一1都阳湖区n个县区生态弹性度差...~2015a成都平原地区植被覆盖度...一1生态弹性度相对接近度变化趋势一14贵阳市生态弹性度空间分布图西藏生态弹性度状况

标签:;  ;  ;  ;  ;  ;  ;  

生态弹性度论文_王文婕,葛大兵,周双,黄静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