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分析及对策研究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军[1]2003年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金融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扩张,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加大了企业风险的形成,现代企业必须重视风险管理,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本文从整体上对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管理决策、风险管理后评价四阶段,并对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对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首先,本文在探讨企业风险本质及其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对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指明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并完成了对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模式和组织及机构人员设置的研究。 其次,对现代企业风险识别、计量过程分别进行了分析。针对企业风险识别的目的和特点,完成了风险识别用表的设计、识别方法的分析;研讨了企业损失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建立了企业风险计量指标,重点进行了风险损失概率与损失程度的估测方法的研究。 再次,提出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决策和后评价的概念。在分析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特点和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原则与方法;初步研究了企业风险管理后评价的程序、主要内容和评价亢法。 最后,对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将企业风险处理对策分为叁类,即:风险控制对策、风险财务处理对策、风险保险转移对策。

尤家香[2]2017年在《东莞S公司经营风险的AHP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其作用与意义十分重大。任何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别,正是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经营风险的无处不在。对于企业而言,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采取有针对性地对策对其进行有效管控。本文以东莞S公司为例,就如何更为精准地管理和控制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于影响S公司经营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认为其风险来自于产品、管理、投资、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行业环境等方面;然后,运用AHP方法,构建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对于S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S公司的总体经营风险等级处于中高风险,S公司的内部风险远大于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之中,又以投资决策风险最大,管理风险次之,产品风险最小等;最后,为了有效管控S公司的经营风险,本文提出了化解S公司经营风险的总体思路,并针对S公司风险等级值较高的经营风险,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概而言之,本文研究从事食用菌业务的S上市公司存在的经营风险问题,视角具备一定新颖性。文中运用AHP方法等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对该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出S公司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类经营风险及其风险等级,并提出了相应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文相关研究成果亦可为同类型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评价和管控提供一定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胡昌红[3]2007年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多样化与复杂化,能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在不断加强完善企业外部大环境的同时,更应当建立、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及实务操作规范,使得企业能够保持自身的健康生存发展能力。基于此,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研究成为摆在学术界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本文关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系统研究,正是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方向,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框架体系,从而更好地认识风险,管理风险。本文认为,在我国目前还未出台一部像美国COSO—ERM框架这样被广泛接受与认可的权威理论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可以以其作为理论指导,吸取其中的先进理念,抓住其中的关键因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风险管理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即论文第二章)在对企业风险管理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首先从战略管理理论、系统论、委托代理理论、破产成本学说的角度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相互交叉融合的,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与升华,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与本质要求,不过随着市场条件的日益成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部控制必将走向风险管理。第二部分(即论文第叁章)主要对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基本内容进行研究,介绍了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通过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比较阐述了它的理论突破,在此基础上阐述了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对我国的几点启示。第叁部分(即论文第四章)从引入中航油风险管理失败的案例入手,运用COSO—ERM框架对中航油事件进行解读,接着阐述了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成因分析。第四部分(即论文第五章)首先提出企业构建风险管理框架应遵循有效性、全面性、系统性、以人为本、成本效益原则,并认为我国企业可借鉴美国新COSO报告,从健全组织结构、明确权责分派体系,确立董事会的核心地位,培育企业风险管理文化,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七个方面构建风险管理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和运行风险管理框架的策略。本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在于,从战略管理理论的角度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了较详尽的理论分析,从而将风险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加以认识。此外,在借鉴COSO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两方面对我国风险管理框架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我国构建风险管理框架理论体系的几点设想,并在分析了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之后,提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思路及运行策略。

黄珊珊[4]2007年在《风险管理审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风险”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名词,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基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安全需求,基于风险所带来的巨大成本,人类自远古就开始了风险管理的历程。能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实现企业预期目标的关键,而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因此,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做出全新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IIA实务公告2110-1指出,内部审计师应该通过检查、评价、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意见,对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提供帮助。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也强调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更是强调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进行审查和评价的职责。风险管理审计是从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出发,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为审计对象的审计,将内部审计业务嵌入到企业实施的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中,对机构的种种风险管理程序和结果进行鉴定、评价,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审计活动。如此,内部审计将自身的职能和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其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总之,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是我国当前既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又可加强风险管理的良策,研究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动机、研究现状及代表人物、主体结构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风险管理审计概述。回顾了内部审计方法的演进及风险管理审计的产生,讨论了风险管理审计的相关定义,并将其与风险基础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比较。第叁部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的关系。首先阐述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互动交融的关系,如内容上的包含性、目标上的一致性,然后对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定位、职责以及作用进行论述,最后分析了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意义。第四部分:风险管理审计的基本程序。本部分是全文的核心,构建了风险管理审计的框架,内部审计人员在全面考虑风险的前提下,通过识别企业风险、评价企业风险控制、确定并管理剩余风险来进行风险管理审计。第五部分:我国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本部分紧密联系我国实际,在分析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韩师光[5]2014年在《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以实现资源全球最佳配置为目标的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活动迅猛发展,带动着资本等各生产要素跨越国界的转移。境外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创造财富和社会效益是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资本输出国的经济发展,摆脱资源、人口的限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如今,境外直接投资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配置资源和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中国不仅仅是一个资源大国,还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国。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巨大,利用率不高,资源日益成为限制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人口老龄化的状态,比较优势也不会成为与其他国家竞争的法宝;又因为中国一大批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积极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开展了境外工程承包、收购资源、企业并购、境外上市等国际投资与经营活动,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广泛参与了国际国内两种市场的竞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都决定了为了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走出国门,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由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区域和投资行业范围也相继扩大。境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对外开放度提高及经济结构转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形象也得到了显着提升。然而,伴随着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投资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并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抑制因素。加强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控制已经成为不得不尽快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分析国内外的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状态,提出相应的针对我国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机制构建的建议。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现状以及构建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量化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级别,在借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验的基础上,从国家宏观层面和企业内部风险治理机制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的建议。本文包括七个部分的内容,先论证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再对国内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相关理论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然后对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理论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之后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进行分析;最后从国家宏观层面和企业内部风险治理机制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的建议。通过相关的论述和实证分析,得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形式多样、来源复杂、总体风险规模较大。相较于国内投资,境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2.宏观层面的风险控制机制建设是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控制的基础环境。中国企业应对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能力不强,因此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对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支持。3.强化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是有效控制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根本措施。应对风险的主体是企业,只有强化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才能有效提升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绩效,降低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只有从制度层面和企业文化层面构建全员风险防控的体系,才能有效控制境外直接投资风险。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梳理,提出一个全面并具体的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定义,认为境外直接投资风险可以界定为:能引起企业在国境以外与预期结果偏差的直接投资利润的可能性,是指会引起海外企业投资运营变动或者减少企业的盈利率的可能性。2、本文对境外投资风险评估体系进行了完善。国内外学者和学术机构对外投资风险的指标选择和测度具有不同的构建方法。本文在综合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以及Robock、Bennett和Green、Bradley、Rummel和Heenan等投资风险防控专家观点的基础上,将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总体归纳为国家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并最终构建了一个具有不同赋权的风险评估体系。3、本文建立了一个模糊综合风险评价模型(F-AHP)。利用模型,将风险量化,从而指导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行为,达到能够预期风险、认知风险、评估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效果。4、本文从内部微观层面和外部宏观层面建立动态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实现企业投资风险评价和控制相连接和相促进。

王戡[6]2013年在《X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急速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因内部控制失效而发生的财务舞弊,都对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众多财务造假事件揭示了公司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重大隐患和缺陷,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重庆市X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X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重庆市的几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日益壮大,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要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愈加紧迫。但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和缺陷。基于此,本文在有关内部控制理论与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X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期完善X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与实施。本文的主要特点和贡献是:运用内部控制最新研究成果“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采用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文献收集法等方法,研究X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探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

刘海[7]2010年在《ERP项目实施中沟通风险辨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只有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ERP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技术的结合,成功地实施ERP对企业的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但是,ERP在带来全新信息技术架构和集成企业流程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实施风险。虽然人们对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主要还依赖于管理者的主观决策。在对我国实施ERP项目存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导致ERP项目失败率这么高的原因之一是ERP项目实施中沟通风险防范还不尽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风险防范体系。研究ERP项目实施中的沟通风险,对企业ERP项目实施中沟通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企业沟通风险防范决策提供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企业实施ERP项目进行沟通风险辨识、沟通风险分析、沟通风险评价、沟通风险防范、沟通风险应对对策的研究,完善企业实施ERP项目的沟通风险管理,为企业实施ERP项目的沟通风险防范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国内企业实施ERP项目的成功率。本文在参考国内外专家的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和分析企业ERP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ERP项目实施中沟通过程分析模型,从ERP项目全生命周期入手,分析了ERP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沟通过程,利用ERP项目实施中沟通过程分析模型,运用风险辨识矩阵法辨识出ERP项目中的沟通风险因素。针对ERP项目实施高风险的特点,首先,运用因果关系图识别法和图表形式对ERP项目中各个阶段的沟通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对沟通风险的原因和内容进行阐述。接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ERP项目中沟通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ERP项目中沟通风险评价框架。然后,以此框架为基础,结合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设计了沟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指标分级评价标准,构建了测度ERP项目实施中沟通风险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F—AHP)模型,并以某企业的ERP项目为例进行沟通风险评价,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最后,给出了ERP项目中应对沟通风险的建议和对策。

杨金廷[8]2008年在《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集成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煤矿安全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效的煤矿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面对日益严峻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运用系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集成化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体系,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霍尔的叁维集成管理理念,构建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时间域、对象域和功能域叁维集成的风险管理模型,提出了从整体和单个模块视角分析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的管理思想。其中,时间域包括煤矿生产开拓过程、掘进过程、采煤过程、和运输过程;对象域包括装置设备风险、地质环境风险、和人及其行为风险;功能域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2)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集成化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决策者提供模糊信息状态下的生产系统的风险状态识别。该模型设计两级风险分析目标,以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整体水平为总目标,以装置设备风险、地质环境风险、人及其行为风险为分目标,以风险概率、风险损失、风险暴露叁因素估计单个风险水平,对煤矿生产过程与风险对象进行集成化分析。(3)构建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集成管理的保障机制体系,以保证风险集成管理的效度。该保障机制体系包括企业外部监管机制再造、内部监控机制再造、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再造、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系统业务流程再造、安全战略决策运行机制再造和人文制度养育践行机制。(4)本文将支持向量机理论引入到机制评价中,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河北省某国有煤矿的调研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证明风险集成管理机制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机制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王元明[9]2009年在《项目型供应链风险传递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项目的快速灵活反应能力,资源的优化组合能力,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等等,都是新经济环境中的关键的成功因素。但传统的项目管理问题,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工程索赔等依然很严重。主要原因是,以项目为合作核心、一次性的定制化生产方式使得项目多方参与者之间以对抗性的短期合作关系出现。因此,供应链环境下的项目集成管理应运而生。但是这种生产组织模式下使得项目风险的发生增加了联动性,存在严重风险的传递问题。一个环节的风险可能随着项目的交付成果沿着供应链的渠道而传递到相关企业中,扩大风险的波及范围,增加风险控制的难度,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绩效。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揭示这种风险传递的动态规律,同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结合供应链管理和项目特性提出了项目型供应链的概念及其风险管理要素特征。包括风险源的变化、风险渠道、风险阀值的变化、企业抗风险能力、抗风险努力程度等。在形式上对项目供应链的风险传递过程做了定性的描述。考虑项目供应链中的风险传递方式,将其分为单向传递和反馈式传递两种。分别考虑以项目管理中的两大目标,项目工期和项目质量为代表说明了这两类风险传递的动态过程。发现,在项目单向传递的过程中,主要的可控参数在于环节的风险阀值。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风险储备思想的优化分配。结果表明,将风险储备较多的分配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可以有效的降低整个项目的风险。在项目供应链反馈式风险传递中,主要的问题在于使这种反馈有效化。因此本文提出了模块化的管理思想,将项目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内部高度关联、存在有效反馈,而外部相对独立的模块,以降低整个项目中的无效迭代,将不确定性更多的限制在模块内部,并通过统计知识证明了模块化的价值所在。通过将监控机制引入到项目的一次性合作过程中来,使一次性合作成为多阶段的激励过程,明确了项目管理者对于各合作方的抗风险努力程度的控制方向。最后还证明了,应当将激励的重点放在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环节,这样有利于项目整体利益的改善。

李文佳[10]2010年在《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变幻莫测,导致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重视风险、管理风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迫切需求。风险管理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的出台不仅标志着我国自己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的诞生,也说明我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正在向全面风险管理阶段迈进。为了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众多优秀企业开展了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风险管理过程为对缘,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为目标的审计。实施风险管理审计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从而使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其内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更有利于改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作用。但是,目前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的实施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并未真正实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比如,2008年,我国爆发了叁鹿奶粉事件,经营了52年的叁鹿集团濒临倒闭,同时这一事件的爆发使得我国的乳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叁鹿奶粉事件后,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不道德行为及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责与抨击,也对企业的经营风险、战略风险、企业的价值观与质量问题等方面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所以本文选取风险管理审计作为研究对象,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相当的现实价值。本文从风险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的相关概念入手,在阐述风险、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风险管理审计理论做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同时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对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审计进行研究总结出各国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特点,为我国实施风险管理审计提供经验借鉴;试图提出完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相关对策。具体而言,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首先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列举相关重要国内外研究文献并进行综合的述评,阐述写作的主要思路及研究方法,并列示出论文的基本写作框架。第二部分是对风险管理审计的相关概述。首先阐述了风险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风险的含义与特征,风险管理的含义及程序;其次阐述了风险管理审计的含义、特征、内容和程序。在此基础上,了解了相关风险管理审计的概念,为本文的后续写作奠定了基础。第叁部分主要是分析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当局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到位、风险管理评估体系的建立尚不完善、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权责不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尚不完善、缺乏适合本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企业组织机构及其配套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第四部分是论述国外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经验借鉴,主要借鉴美国与德国的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经验。主要从美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关规定、审计人员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总结美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优点;从德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关规定、审计人员在监督公司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等方面总结德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优点。从而,得出适合应用于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措施,主要包括: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审计制度;完善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进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联系等方面。第五部分是对改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进行探讨。该部分主要针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借鉴美国、德国先进的风险管理审计经验,提出改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公司的组织机构及配套制度、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等。

参考文献:

[1].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分析及对策研究[D]. 高军. 西南石油学院. 2003

[2]. 东莞S公司经营风险的AHP分析及对策研究[D]. 尤家香. 广东财经大学. 2017

[3].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研究[D]. 胡昌红. 安徽大学. 2007

[4]. 风险管理审计问题研究[D]. 黄珊珊.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5]. 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问题研究[D]. 韩师光. 吉林大学. 2014

[6]. X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戡. 重庆理工大学. 2013

[7]. ERP项目实施中沟通风险辨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D]. 刘海. 西安理工大学. 2010

[8].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集成管理研究[D]. 杨金廷. 天津大学. 2008

[9]. 项目型供应链风险传递及其对策研究[D]. 王元明. 天津大学. 2009

[10].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 李文佳. 江西财经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