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多址论文_潘一苇,彭华,李天昀,王文雅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分多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分多址,载波,路由协议,因子,传感器,卷积,辐射源。

时分多址论文文献综述

潘一苇,彭华,李天昀,王文雅[1](2019)在《一种新的时分多址信号射频特征及其在特定辐射源识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时分多址(TDMA)信号特定辐射源识别(SEI)的性能主要受限于突发数据的长度。为此,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射频特征,从载波相位上揭示了相邻时隙的用户是否相同,为相同用户的数据累积提供了依据。该文首先分析了特征的产生机理,并给出了提取方法;根据特征的统计特性,推导了自适应的判决门限,实现了相邻时隙用户身份的检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SEI处理流程,通过数据累积打破了每个时隙单独识别的传统思维。实验结果表明:该特征对噪声具备良好的鲁棒性,能够实现相邻时隙用户身份的准确检测;与传统做法相比,新的处理流程能够有效改善TDMA信号SEI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赵颖,李学峰[2](2018)在《基于集中式时分多址的MAC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节点的高速移动、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设计车联网(VANETs)的媒介接入控制(MAC)协议仍存在挑战。为此,提出基于集中式时分多址(TDMA)的MAC协议(C-TDMA-MAC)。C-TDMA-MAC协议选择路边设备(RSUs)作为中心协调者,并由它们向覆盖范围内的车辆分配、协调时隙。C-TDMA-MAC利用时隙复用概念确保两个RSUs覆盖的相邻区域的车辆具有无碰撞的时隙分配。信道时间划分不同帧,每个帧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时隙集,这些时隙集分配给两个相邻RSUs的移动车辆,降低了RSUs间的干扰。实验数据表明,与VeMAC和Ad Hoc MAC协议相比,提出的C-TDMA-MAC协议能有效地降低传输碰撞和开销。(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21期)

王梦雪,徐哲鑫,吴怡,林潇[3](2018)在《改进的VANET分布式自适应时分多址分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车载自组织网(Vehicular Ad-hoc Network,VANET)环境下,针对多节点同时接入信道时的竞争冲突问题,将分布式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和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思想相结合,提出改进的分布式自适应时分多址分配机制(Modified Decentralized Adaptive TDMA Scheduling mechanism,MDATS).MDATS协议的节点通过帧信息(Frame Information,FI)的交互,获取两跳范围内其他节点时隙使用情况,从而筛选出空闲时隙集.竞争区域将根据空闲时隙数在空间上均分成多个逻辑区段,节点则根据所处的逻辑区段与空闲时隙的对应关系确定竞争使用的时隙.该协议通过对空闲时隙在空间上的分散化,降低同时接入节点之间的竞争冲突.仿真结果表明,MDATS协议与其他类似MAC协议相比,能够达到更高的信道接入成功率、更低的接入时延性能以及更高的时隙利用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崔永旭,田羽,孟伟[4](2018)在《一种基于时分多址原理的新型无线采集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时分多址原理设计了一个用于小范围、大容量、低成本、低功耗等应用场景的无线采集网络。该网络通过主节点的广播信号进行全网校时,并由该广播信号触发数据的采集流程。每个节点设备在各自的通信时段内进行数据传输,互不干扰。节点设备通过自身的RX8025T实时时钟芯片在全温区进行时钟校正,保证节点设备时钟在不同温度下的时钟精度。(本文来源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王磊,梁燕,孙尚勇,王光宇[5](2018)在《多载波时分多址及其快速卷积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峰均功率比(Peak Average Power Ratio,PAPR)过高以及对频率偏移敏感的问题,提出了多载波时分多址(Multicarrier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MC-TDMA),其采用交织映射和改进离散傅里叶变换(Modified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MDFT)滤波器组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峰均功率比,增强系统的抗频率偏移的性能,并且可以同时用于上行和下行通信中。文中分别从交织映射和MDFT滤波器组两个方面研究了MC-TDMA系统的实现。为了增强系统的灵活性,采用快速卷积方案实现MC-TDMA,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5G复杂的应用场景。分别从系统结构、频域采样滤波器等方面对系统进行设计,并且对快速卷积MC-TDMA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并与MC-TDMA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使用快速卷积方案实现的MC-TDMA系统,通过灵活地调整重迭因子、抽取因子和滚降因子等参数,可以使其性能优于MCTDMA。(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王浩[6](2018)在《基于时分多址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自适应路由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中所有节点的地位是对等的,它不依赖固定的通信基础设施,每个节点都可以提供路由转发的功能。由于MANET所具有的特点,它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无线信道的特性,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提供多速率的传输能力,以最小跳数为依据的路由算法会严重限制网络吞吐量的提高。同时,在无线自组织网MAC协议的选择上,竞争型协议,如CSMA/CA,不能在网络负荷较重时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QoS)保障,相较而言,TDMA多址接入协议能更容易地实现对QoS的支持。在TDMA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利用链路的多速率传输能力,为实时业务提供QoS支持,成为MANET路由协议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在TDMA协议的基础上,以提高链路带宽利用率和降低时延为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跨层多路径路由协议CLMP及其实现方案。针对TDMA和多速率传输的特点,CLMP协议引入了一个路径评价参数,RA,它通过在路径排队时延和链路带宽之间进行折中,在降低端到端时延的同时尽可能选择传输速率高的路径。为了充分利用多路径信息,CLMP协议将到每个目的节点的多条路径分为最优路径与多条备选路径。之后,通过跨层交互的方式,网络层将权衡后的多路径信息向下通知给MAC层,MAC层在队列调度时可以结合多路径信息,在必要时改变数据包的路由从而增大帧聚合的成功概率,通过充分利用链路传输能力,提高网络吞吐量。最后,在OPNET仿真平台上对CLMP协议进行了仿真。首先通过仿真比较获得路径评价参数的最优解,然后在不同的网络拓扑和输入流量的场景下进行仿真实验。从网络时延、网络吞吐量和路由开销叁个性能指标,对比分析了CLMP路由协议和DSDV路由协议。从仿真对比图可以看出,CLMP协议通过对到目的节点的多条路径进行权衡和选择,达到了对服务质量的保障,降低了网络时延,同时又提高了链路利用率与网络吞吐量。(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唐尧,李波,闫中江,杨懋,左晓亚[7](2017)在《一种基于簇首协调的时分多址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无线移动网络中采用竞争广播交互路由、控制信息,造成路由控制信息碰撞丢包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簇首协调的时分多址路由协议。该协议复合设计多址接入协议与路由协议,通过保障路由、控制信息的可靠传输,降低了传输延时,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帧结构的多址接入协议,在超帧的控制信息交互阶段以时分多址的方式交互路由、控制信息,在数据信息交互阶段,以载波侦听碰撞避免的方式交互用户数据信息。为了控制节点之间的路由控制信息交互开销,簇首节点只为成功入网的节点分配时隙,并保证入网节点稳定地占有该时隙。成员节点通过交互两跳邻节点信息建立不超过3跳的簇内路由表,簇首节点通过控制信息交互获取全簇路由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在群组移动模式下,与AODV、OLSR等现有路由协议相比,所提出的协议在平均时延方面降低了23%,在传输效率方面提升了30%.(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朱超军[8](2017)在《采用时分多址的主动式高动态传感器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MWSN)的主动式高动态传感器路由(AHDSR)协议.通过简单的跳数度量,使数据朝移动环境中的汇聚节点路由时保持动态和鲁棒.AHDSR协议使用时分多址(TDMA)MAC层保持移动环境中梯度指标,同时,使用盲转发技术将信息以多途径的方式在网络中传递.运用OPNET建模模块进行仿真,并提供一种离散时间仿真器.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同类方法相比,提出的协议在数据包投递率、平均数据包时延、吞吐量和开销方面的表现更加适合多种移动网络场景.(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刘硕,刘芸江,白翔,高鹏[9](2017)在《基于邻居时隙切换的时分多址接入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TDMA网络节点间业务量不均匀的情况下,会造成信道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邻居时隙切换的动态TDMA协议(TDMA protocol based on adjacent timeslot transfer,ATT-TDMA),切换邻居空闲时隙,更改节点业务时隙长度但不影响整个网络循环周期的结构,实现时隙的动态利用。利用OPNET平台搭建仿真模型,并与HFTP协议和TDMA协议作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ATT-TDMA相比HFTP协议和TDMA协议,在消息投递率、平均时延和吞吐量方面具有更优异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7年07期)

毛佳[10](2017)在《面向移动接入小规模水声传感器网的时分多址MAC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声传感器网络因其传播时延大,误码率高,多径现象严重,多普勒效应明显,可用带宽窄等的特点,无法使用陆地上成熟的MAC协议,而MAC协议主要负责分配共享的信道资源,减少节点传输的数据包的碰撞,对于网络的正常通信至关重要。本文在充分考虑到水声传感器网络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移动节点接入小规模固定传感器网络这一特殊应用,设计出能保证移动节点及时无碰撞接入的水下MAC协议。针对移动节点接入小规模单跳传感器网络,本文设计了 LTM-MAC协议。在有移动节点接入时,给予移动节点足够高的优先级,让其及时、无碰撞地接入静态网络发送数据;而在无移动节点接入时固定节点就按照使得空闲等待时延最小的发送顺序来发送数据。仿真和实验表明LTM-MAC协议在吞吐率,能量有效性尤其是移动节点的接入时延等方面均体现出了优越性。针对移动节点接入小规模多跳传感器网络,本文设计了 TMM-MAC协议。为应对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研究设计高效的时隙分配算法,制定移动节点接入机制,并利用多跳特性,允许与移动节点互不干扰的固定节点并行发送数据,从而提高信道的利用效率。另外,考虑到水下传播时延大的问题,根据数据包的长短设计出不同的发送机制,从而充分利用信道,提高网络吞吐率。仿真和实验表明TMM-MAC达到了设计要求,除了更高的吞吐率和能量使用效率之外,能保证移动节点更快接入。(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01)

时分多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节点的高速移动、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设计车联网(VANETs)的媒介接入控制(MAC)协议仍存在挑战。为此,提出基于集中式时分多址(TDMA)的MAC协议(C-TDMA-MAC)。C-TDMA-MAC协议选择路边设备(RSUs)作为中心协调者,并由它们向覆盖范围内的车辆分配、协调时隙。C-TDMA-MAC利用时隙复用概念确保两个RSUs覆盖的相邻区域的车辆具有无碰撞的时隙分配。信道时间划分不同帧,每个帧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时隙集,这些时隙集分配给两个相邻RSUs的移动车辆,降低了RSUs间的干扰。实验数据表明,与VeMAC和Ad Hoc MAC协议相比,提出的C-TDMA-MAC协议能有效地降低传输碰撞和开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分多址论文参考文献

[1].潘一苇,彭华,李天昀,王文雅.一种新的时分多址信号射频特征及其在特定辐射源识别中的应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2].赵颖,李学峰.基于集中式时分多址的MAC协议[J].现代电子技术.2018

[3].王梦雪,徐哲鑫,吴怡,林潇.改进的VANET分布式自适应时分多址分配机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8

[4].崔永旭,田羽,孟伟.一种基于时分多址原理的新型无线采集网络[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8

[5].王磊,梁燕,孙尚勇,王光宇.多载波时分多址及其快速卷积实现[J].计算机科学.2018

[6].王浩.基于时分多址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自适应路由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7].唐尧,李波,闫中江,杨懋,左晓亚.一种基于簇首协调的时分多址路由协议[J].兵工学报.2017

[8].朱超军.采用时分多址的主动式高动态传感器路由协议[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刘硕,刘芸江,白翔,高鹏.基于邻居时隙切换的时分多址接入协议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7

[10].毛佳.面向移动接入小规模水声传感器网的时分多址MAC协议研究[D].浙江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的体系结构[84]空时协作的时分多址方案主子移位寄存器结构时分多址实现示意图时分多址的“随机延时”原理时分多址

标签:;  ;  ;  ;  ;  ;  ;  

时分多址论文_潘一苇,彭华,李天昀,王文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