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对策研究毛志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对策研究毛志

毛志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化市城郊供电公司吉林省通化市134001

摘要:我国地质环境特殊,人文因素复杂,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路安全也受环境、气候等条件干扰。这就导致用电工程线路中出现安全运行隐患,影响电力的正常输送。所以在对电力运行方式进行确立时,就需要研究正确的配电管理方式,更为合理的实现线路安全管理方针。本文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对策研究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保障电力稳定输送上起着关键作用。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保证各个防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从多方面入手,做到措施与先进技术的完美结合。另外,电力企业应将各种防护技术进行创新,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工作中,以此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1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基本概述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主要是将电力由变电站输送到电力系统输配电变压器中,然后经由输配电变压器最终将电能传输到电力用户终端的载体。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主要负载传输高压及低压电,不论输送哪种电能形式,都要以保证输送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为前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构成元件主要有导线、绝缘子、杆塔、避雷线及金具等,导线以耐腐蚀、耐磨损及导电性好的材料为主。绝缘子用于维持导线及杆塔,使两者互不导电。杆塔主要起到连接及支撑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并使线路之间形成安全长度和距离;避雷线用于雷电等强电量及电流的引电。

2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影响因素

2.1气候环境因素

在气候方面,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性给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维护和架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例如,一些极端天气,暴雨、暴雪以及暴雨等,均会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安全性带来一定影响,从而造成供电达不到工程设计要求。在环境方面,经勘查分析结果表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大多处在环境较为复杂的山区或是森林中,一旦出现火灾或是风灾,便会使线路受损或是出现风偏闪络现象。这种情况下,供电线路终端就难以保证区域大面积的用电安全可靠性。

2.2线路自身材料质量方面的问题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材料元件是输配电工程线路电力输送能否保持稳定安全的首要前提,也是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重要隐患要素。在生产输配电工程线路材料时,出于成本节约等因素考虑,一些输配电线路生产企业往往会使用质量较次的材料,以次充好,由此也致使电力输配电线路生产在低劣的材料、质量控制不严的生产流程下,产生了较多材料规格尺寸不符安全性能的线路材料。而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施工建设方角度看,其如果选择质量次,规格不符技术标准的材料,在线路施工质量检验中又没有及时加以剔除,会导致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在材料的耐用程度及安全性上表现不佳,增大线路出现损坏、老化、接地故障及短路问题的几率。

2.3线路的维护与管理

为了满足社会各行业的用电需求,需要在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维修管理工作进行关注,了解施工地点的地质状况,提高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送电效率。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了电力维修管理力度,更多新技术和管理模式被应用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当中。但是在在实际工作期间,也存在一些维修养护漏洞,这就严重影响电力供应质量。

2.4后期维护因素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建设区域和作用逐渐被扩大。这也意味着工程强度、工程密集性的不断增长。此时想要保证线路不受到雷击、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必须对后期维护工作进行加强。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维护人员并未将维护工作提高重视,无法在维护技术上实现创新,降低了维护工作的可预见性。例如,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工作人员并未做好提前准备,尤其是在夏季连续降雨天气中,很容易出现雷击和地面塌陷等事故,如果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将会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运行过程造成严重影响。

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技术应用

3.1缘子防污技术

绝缘子是输配线电路中最为重要的设施,然而其因长期处在室外环境下,易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而在表面附着大量的沙土和污渍。当遭遇雷雨天气,绝缘子设施就会出现电导以及电流泄露等现象,最终导致自身功能价值下降。为此,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技术人员就应通过安装防泄露的监视设施,来建立起警示作用的预警装置系统。对于绝缘子设备的清洁,相关人员可将地蜡、硅油等物料涂抹到绝缘子表面上。这样一来,当雨水来临时,绝缘子表面就可以对其进行水分分流处理,以防治绝缘子表面多余潮湿,从而大幅度避免了电流泄露问题的出现。

3.2信息管理技术

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维护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信息管理技术对线路运行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和了解。例如,电力工作人员可将维护工作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区域用电数据的具体分析,最终实现线路维护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另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线路中的各项实施数据进行监控,将线路中的故障点及时发现,以此来提升维护工作的效率。在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对线路整体运行进行仿真模拟,从而将线路检修工作变得更加专业化,同时将维修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合理提升,以此来增加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的稳定程度。例如,在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中,为了将信息技术加入到线路维护工作中,从刚开始招投标工作中便开始注重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并将各项指标融入到线路建设中,在后期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化,来确定维护工作如何开展,提高了线路维护工作效率和线路运行可靠性及稳定性。

3.3防风防雷技术

应用防风防雷技术可以提高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抗雷击能力,降低跳闸事故出现的概率,稳定电源电压。在架设线路杆塔时,使用耦合线路,这样就能起到分压的作用,降低经过绝缘子部位的电压。为了保证绝缘技术的平衡性,提升线路的供电稳定性,也可以利用不平衡绝缘技术,进而避免断电问题出现。在分析供电方式时,也需要合理设置杆塔距离和数量,应用防风措施,稳固杆塔。

结束语:

综上所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是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的关键,研究人员应在明确其线路安全运行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找出安全控制技术应用的节点。具体来说,就是采用缘子防污技术、电路防风技术、防雷技术来控制气候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通过建立信息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系统来降低质量、人为以及后期维护因素造成的影响。事实证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系统在采用上述技术措施后,不仅使其具备一定的安全运行能力,还提高了抵抗外界因素影响的能力。为此,研究人员应将其作用于实践,从而满足经济建设对地区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建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197.

[2]陈义波,李媛.关于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节能降耗技术的探讨[J].硅谷,2014(22):154-155.

[3]林颢.输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4).

[4]王小会,马子淑.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5:198-199.

标签:;  ;  ;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对策研究毛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