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综合论文_张刚,闫玉茹,葛松,蒋仁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貌综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形,分水线,河口,湘西。

地貌综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刚,闫玉茹,葛松,蒋仁[1](2018)在《陆海统筹地形地貌综合编图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陆海地形数据在调查程度和精度上存在较大差距,地形图件陆海联编较为困难。系统梳理了海岸带地形地貌陆海统筹的复杂程度,总结了陆海联编地形图的基本原则,探讨不同情况下陆海地形数据的无缝拼接方法和图件编制的主要要素。以南通陆海统筹地形地貌综合图为例,按照成果类型综合归类,进行地形、地貌、坡度、冲淤变化等信息的综合集成,绘制陆海统筹的地形地貌综合成果图,通过1张图即可查询。陆海统筹地形地貌综合成果新的展现形式,有利于成果的查询和实际应用,供后期开展相应的陆海图件联编参考。(本文来源于《地质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江涛,应艺[2](2016)在《湖南省湘西喀斯特石林地貌综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相关调查发现,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是我国喀斯特石林地貌发育区域之一,现阶段已发现了十多处的喀斯特石林分布区,而石林作为我国重要的园林景观,必须高度重视其养护措施,这就要求对其地貌进行一定的研究,本文在此背景下,对湖南省湘西喀斯特石林地貌进行了综合研究,进而为保护该区域的喀斯特石林景观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6年03期)

周国军,刘凤娇,吴志科,米红波,吴岚[3](2015)在《喀斯特地貌综合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以矮寨大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特点为地质条件差,土壤电阻率高,基本在1 000~10 000Ω·m之间,使得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存在很多难题。本文以创造"四个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桥为例,通过分析大桥所在地的雷电活动情况和地质特性,对跨峡谷特大悬索桥的综合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对大桥的接地电阻进行了理论估算。研究表明:喀斯特地貌条件下,防雷接地系统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并根据地形特点进行人工地网的补充设计与施工,同时考虑采用降阻剂、接地模块、离子接地极等材料以降低接地电阻值,才能达到有效泄放雷电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5年02期)

陈维崧,李少梅,吴刚[4](2012)在《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小比例尺晕渲图地貌综合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高精度DEM数据的晕渲图中,破碎的地形细节破坏了晕渲法的立体塑造能力,但是采用传统的均值滤波法进行地貌综合时,在消除地形细节的同时,模糊了地貌特征。为了克服消除地形细节和保持地貌特征这一矛盾,利用偏微分方程各向异性的特点,采用基于经典总变分模型的偏微分方程法对地貌进行综合。实验结果证明偏微分方程法在综合地貌时能较好地保持地貌结构特征。(本文来源于《测绘工程》期刊2012年03期)

陈维崧[5](2012)在《基于地貌综合方法的数字晕渲图优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貌晕渲图以不同的色调浓淡描绘光影变化,在二维的介质上产生叁维的地貌效果,表示的地貌,形态立体、直观生动,与其它方法相比,能更深刻的反映制图区域的整体面貌和内涵特征,具有极高的美观性和实用性。但是,基于高精度、高分辨率DEM数据生产的数字晕渲图,在忠实还原真实世界的同时,密集、破碎的地形细节削弱了晕渲图的可读性,抑制了晕渲图在显示地貌规律性方面的优势。因此,通过地貌综合,优化数字晕渲图效果已经成为数字晕渲图制图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手工晕渲制图经验为指导,深入分析晕渲图地貌综合的特点,研究并实现了基于地貌综合方法的数字晕渲图优化技术,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了基于DEM的多种地貌综合方法,并以手工晕渲中地貌综合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分析不同地貌综合方法应用于数字晕渲图制作的优缺点。以此为基础,对地貌综合方法进行改进与组合,提出了利用基于结构特征的地貌综合模型和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地貌综合方法来优化晕渲图效果。2.针对地形特征完整的制图区域,以基于结构特征的地貌综合方法为基础,结合滤波地貌综合方法的优点,构建了基于结构特征的地貌综合模型。利用该类制图区域地形特征线提取较为完整的优点,在滤波综合后消除地形细节的地貌底板上,使用地形特征线增强地貌形态,有效的解决了地形细节消除和地貌特征增强的矛盾。为了确保地形特征线提取的完整性,模型中对相关的特征点识别和特征线追踪算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3.针对地形特征破碎的制图区域,研究了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地貌综合方法。利用偏微分方程各向异性的特点,在不使用地形特征线的情况下,同时实现地形细节的消除和地貌特征的保持。实现了基于TV(总变分)模型和CDD(曲率驱动扩散)模型的地貌综合算法,研究了两种模型在晕渲图优化方面的有效性。4.编程实现了数字地貌晕渲系统,该系统可以绘制和编辑晕渲图,提供了多种地貌综合方法对晕渲图进行优化,并实现了批处理功能。通过系统制作实验样图,展示了应用不同地貌综合方法对不同形态的地貌进行综合后,晕渲图的优化效果,研究了各种地貌综合方法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晕渲图像后处理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晕渲图效果。(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2-04-30)

贺文慧,汤国安,杨昕,祝士杰[6](2011)在《面向DEM地貌综合的山脊线等级划分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脊与沟谷一样具有明显的等级层次结构,但目前对山脊线的层次等级特征描述存在缺失。该文结合现有的沟谷等级划分方案,综合考虑山脊线与沟谷线的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山脊线等级划分的方法。通过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实验显示,该方法简单易行,分级结果合理。该研究可望完善现有对地貌形态特征描述的方法,也为等高线及DEM的自动简化与综合提供重要的条件。(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11年02期)

徐道柱[7](2007)在《基于TIN和RGD的地貌综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貌综合是制图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貌的自动综合是地图内容分要素综合的最重要、最复杂的内容之一,对于其它要素的综合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地貌综合的相关理论和算法的研究,针对等高线和规则格网数字高程模型(Regular Grid Digital ElevationModel,简称RGD)这两种重要的地貌表示形式,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不规则叁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简称TIN)的地貌综合方法和基于RGD的地貌综合方法,采用了1:250000地形图数据进行了综合实验,对各种算法针对各种不同类型地貌的综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算法的改进措施。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等高线形式的地貌数据,设计了基于TIN的地貌综合方法,即利用等高线数据构建TIN模型,通过对TIN模型的化简实现地貌的综合。为了确保模型简化的精度,在TIN模型建立时需要加入地形控制信息,如叁角点、高程点和地性线等。本文对基于TIN的地貌综合相关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和实现,包括等高线数据质量检查、地性线的提取、TIN模型的建立,TIN模型的更新算法和化简方法以及基于TIN模型追踪生成等高线的算法。2、针对RGD形式的地貌数据,设计了基于RGD的地貌综合方法,主要研究了小波分析和基于小波分析的滤波法对RGD数据进行化简,从而达到对地貌的化简,然后从RGD上追踪生成等高线数据。3、算法的效果分析。针对两种综合方法,采用1:250000地形图数据进行实验,对算法采用不同的参数时综合的效果以及不同参数、不同算法对不同类型的地貌的适用性情况进行分析评价。4、算法的改进方法。分别对基于TIN的地貌综合方法和基于RGD的地貌综合方法在综合效果和执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7-04-20)

秦艳斌[8](2006)在《地貌综合检测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地理教育》期刊2006年05期)

[9](2000)在《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东师范大学,于1991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5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该实验室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科30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创建的,着名的河口海岸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窦国仁教授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教授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沈焕庭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教授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平兴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1人,其中研究人员25人(教授14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技术人员5人,管理人员1人。(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2000年06期)

朱诚[10](1992)在《全球冰缘地貌综合区划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全球冰缘地貌综合区划在反映全球冰缘环境和冰缘过程整体特征中的意义。据5个年度冰缘地貌定位观测资料,并结合国外同行近年研究的最新结果,吸收前人冰缘气候分类原则的可取之处,划分出4大类型和11个亚型的全球冰缘综合区划。(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1992年02期)

地貌综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是我国喀斯特石林地貌发育区域之一,现阶段已发现了十多处的喀斯特石林分布区,而石林作为我国重要的园林景观,必须高度重视其养护措施,这就要求对其地貌进行一定的研究,本文在此背景下,对湖南省湘西喀斯特石林地貌进行了综合研究,进而为保护该区域的喀斯特石林景观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貌综合论文参考文献

[1].张刚,闫玉茹,葛松,蒋仁.陆海统筹地形地貌综合编图方法研究[J].地质学刊.2018

[2].江涛,应艺.湖南省湘西喀斯特石林地貌综合研究[J].低碳世界.2016

[3].周国军,刘凤娇,吴志科,米红波,吴岚.喀斯特地貌综合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以矮寨大桥为例[J].电瓷避雷器.2015

[4].陈维崧,李少梅,吴刚.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小比例尺晕渲图地貌综合方法研究[J].测绘工程.2012

[5].陈维崧.基于地貌综合方法的数字晕渲图优化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

[6].贺文慧,汤国安,杨昕,祝士杰.面向DEM地貌综合的山脊线等级划分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

[7].徐道柱.基于TIN和RGD的地貌综合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

[8].秦艳斌.地貌综合检测题[J].地理教育.2006

[9]..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J].自然科学进展.2000

[10].朱诚.全球冰缘地貌综合区划初探[J].冰川冻土.1992

论文知识图

研究的技术路线台湾海峡西侧近岸底质类型分布图冕宁附近跨安宁河河谷构造地貌剖图(...2- 4 基准面概念演化关系(据 Cross,...区古地貌连井元坝4井雷口坡四段岩性特征图

标签:;  ;  ;  ;  ;  ;  ;  

地貌综合论文_张刚,闫玉茹,葛松,蒋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