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饰剂论文_洪爱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涂饰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氨酯,水性,丙烯酸,石墨,性能,固化剂,硅油。

涂饰剂论文文献综述

洪爱军[1](2019)在《PVC人造革用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涂饰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PVC(聚氯乙烯)人造革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较为普遍的使用,目前PVC人造革印刷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将自制的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与普通水性聚氨酯做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经过有机硅改性后,可降低水性聚氨酯的表面张力使其与PVC人造革能够较好的结合,改善流平性、粘附力、耐酒精擦拭等性能。(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4期)

叶梦醒[2](2019)在《高固含量慢反应聚脲涂饰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脲(PUA)是近年来顺应环保要求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绿色环保高分子材料,由异氰酸酯(A)组分与氨基化合物(R)组分反应制得。A、R组分接触时反应活性极高,导致混合液体极速变黏,聚脲涂层固化迅速,必须使用专业的喷涂设备,而在某些施工场合,由于受到空间或环境的限制(如狭窄的隧洞防渗等)造成了喷涂设备的使用不便。同时涂层固化速度过快也导致聚脲与基材之间的润湿时间不足,造成涂层的开裂或脱落问题。因此调节聚脲固化速度的课题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潜固化剂是一种利用封闭剂将氨基封闭起来,在特定条件下又能够解封的潜伏性固化剂。目前,国内外将潜固化剂运用到聚脲中与仲胺化合物共同调节聚脲反应速度的研究较少,并且潜固化剂与异氰酸酯组分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还鲜有报道。本课题利用酮或醛封闭氨基制备潜固化剂,并对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讨论,为慢反应聚脲的反应机理研究提供学术参考;最后潜固化剂与未封端的仲胺化合物共同作为R组分,考察潜固化剂含量对反应速度、涂层性能的影响,并取得以下结论:1)本论文以异丁醛为封闭剂封闭N-乙基乙醇胺、N-苯基乙醇胺;以甲基异丁基酮为封闭剂分别封闭乙二胺(EDA)、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和端氨基聚醚(D2000),制备了两种恶唑烷类潜固化剂与叁种酮亚胺类潜固化剂,并考察影响胺转化率的因素,得到转化率较高的合成条件。2)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依次研究了恶唑烷类与酮亚胺类潜固化剂固化聚脲的反应动力学,经计算得到:恶唑烷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为95.763 kJ·mol~(-1),指前因子为3.4×10~111 s~(-1),反应级数1.08,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α/dt=3.4×10~(11)exp(-11.52/T)(1-α)~(1.08);酮亚胺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为57.68 kJ·mol~(-1),指前因子为2.6×10~6 s~(-1),反应级数为0.90,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α/dt=2.6×10~6exp(-6.94/T)(1-α)~(0.90);由上述可知:两体系反应级数均接近1,可将其视为表观一级反应,对潜固化剂固化机理进行推断并证实得到,在一定温度下潜固化剂的解封闭反应为固化过程的控制步骤,且解封闭反应速率主要与LCA浓度相关。3)恶唑烷固化聚脲涂层性能测试结果显示:2-异丙基-3-苯基-1,3-恶唑烷(LCA-2)占R组分含量为80%,仲胺扩链剂含量20%时,室温凝胶时间为10 h,满足室温下刷涂或普通设备喷涂的施工时间要求,且涂层附着力1级、柔韧性1 mm、耐冲击50kg·cm、硬度0.78,耐硫酸、耐碱性能保持良好。4)酮亚胺固化聚脲涂层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与未封端的氨基相比,酮亚胺制备聚脲的反应速度明显减慢、凝胶时间延长,固化温度也影响着反应的凝胶时间,涂层的综合性能与解封后的胺类物质分子结构有关。使用同种类的潜固化剂固化树脂,当R组分中酮亚胺的质量百分比增加时,漆膜的凝胶时间逐渐增长,与基材之间的润湿时间充足附着力也有所改善,同时酮亚胺分解后产生的惰性物质残留在涂层中起到了内增塑的作用,降低了涂层硬度和拉伸强度。筛选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酮亚胺所制备的聚脲涂层中PUA8、PUA13、PUA15的综合性能表现较优(见表1)。综上所述,恶唑烷、酮亚胺固化聚脲材料的反应速度可控可调,在保留涂层优异性能的基础上既满足了手工刷涂所需要的较长时间,又满足了在工业化生产线上高温快速固化的施工要求,使聚脲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专业的喷涂设备,并为潜固化剂在聚脲领域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5)

柴雍[3](2019)在《聚氨酯改性海藻酸钠涂饰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因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可持续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改性已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海藻酸钠(SA)是一种来源广泛且含量丰富的生物质多糖原料,不仅具有可生物降解、凝胶性、絮凝性和增稠性等优点,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膜性,在食品包装、重金属离子吸附和生物组织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海藻酸钠薄膜存在耐水性差、薄膜硬脆的缺点,大大限制了海藻酸钠材料的应用。为了克服海藻酸钠薄膜存在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本课题采用环氧封端聚氨酯(GPU)对海藻酸钠进行接枝改性,利用环氧开环反应将聚氨酯接枝到海藻酸钠长链上,改善薄膜的硬脆问题。同时,利用海藻酸钠和阴离子型聚氨酯含有大量羧基的特性,采用钙离子对接枝产物进行交联改性,使得改性薄膜的耐水性大大提高。本课题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1000(PPG1000)、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通过逐步聚合法制得聚氨酯预聚体,然后以1,4-丁二醇(BDO)为小分子扩链剂、环氧丙醇为封端剂,合成了环氧封端聚氨酯改性剂,红外表征证明了环氧基对聚氨酯进行了封端;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对海藻酸钠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环氧封端聚氨酯改性海藻酸钠(SA-g-GPU)。重点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及改性剂加入量对改性海藻酸钠乳液和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pH为9,改性剂GPU加入量为50%时,所得的改性海藻酸钠乳液有很好的储存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乳液黏度为465.0 mPa?s。改性产物的接枝率随着改性剂GPU加入量的增多先增大后略有降低,接枝率最高可达到18.01%。当GPU加入量从10%~50%变化时,乳液粒径从300.5nm下降到127.0 nm,薄膜的拉伸强度从88.44 MPa下降到12.51 MPa,断裂伸长率从6.87%上升到41.82%,水接触角从55.0°上升到77.1°,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从2450.28 g?m~(-2)?24h~(-1)下降到1078.74 g?m~(-2)?24h~(-1),柔软度从5.3提高到6.2,薄膜的可见光透过性略有提升。因此可通过控制GPU加入量达到上述指标的高效可控。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凝胶渗透色谱(GPC)、扫描电镜(SEM)和热重(TG)等仪器研究了GPU改性海藻酸钠结构以及薄膜的性能。~1H-NMR和FT-IR证明了GPU接枝到SA上;XRD测试结果表明SA以弥散状的无定型宽峰为主,结晶度低,当GPU引入后,改性薄膜的晶型结构发生改变,结晶度下降;GPC分析结果表明GPU的引入使得SA的分子量变大;SEM结果表明SA薄膜断面光滑致密,SA-g-GPU薄膜断面粗糙且出现孔状结构;TG结果表明GPU的引入提高了SA薄膜在低温段(30~300℃)的热稳定性,降低了其在高温段(300~600℃)的稳定性。同时,将SA-g-GPU薄膜用氯化钙进行交联改性制得交联改性薄膜(CaA-g-GPU),并将其用于皮革涂饰,探究了CaA-g-GPU薄膜的性能及其涂饰性能。研究发现,当氯化钙浓度为3%,交联时间为3 min时,CaA-g-GPU薄膜的拉伸强度为33.48 MPa,断裂伸长率为40.51%,溶胀度为16%,膜损失率为6.31%,薄膜的耐水性大大提高。涂层的光泽度为8.0 Gu,耐干擦级为4级,耐湿擦级为3级,耐磨性为2级,改性交联涂层具有很好的耐干擦性和耐磨性。FT-IR测试表明钙离子与海藻酸钠上的羧酸根发生交联反应;XRD测试表明钙交联使得薄膜的结晶度下降;SEM结果表明钙离子交联后薄膜断层断面紧密;TG分析结果表明钙离子交联后薄膜的热稳定性提高,热损失率从81.52%下降到77.97%。(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陈坤,冯裕智,唐旭东[4](2019)在《含氟聚丙烯酸酯皮革涂饰剂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甲基丙烯酸十叁氟辛酯为含氟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聚丙烯酸酯,并研究了其涂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氟单体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0%,在反应后期一次性加入含氟单体,所制含氟聚丙烯酸酯于150℃固化20 min,其涂膜表面与水和油(正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14.1°,63.5°;将其涂在皮革表面可使皮革表面的防水等级从1级提升至8级,防油等级从0级提升至5级,且涂膜在25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9年01期)

刘海腾,张伟,陈杰,孙芳朵[5](2019)在《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改性皮革涂饰剂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和超声分散制备氧化石墨烯,溶胶-凝胶法制备功能化氧化石墨烯,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表征分析,并将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用于原位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测试涂饰后革样的力学性能、卫生性能与耐摩擦色牢度。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片层厚度约为1.0 nm的氧化石墨烯与功能化氧化石墨烯;与丙烯酸树脂涂饰剂涂饰革样相比,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树脂涂饰剂革样的抗张强度增加了5.2%,规定负荷伸长率增加了3.9%,透气性增加了3.8%,透水汽性增加了19.3%,耐干、湿擦牢度分别达到4~5级、4级。(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9年01期)

何亚洲,孙哲,范浩军,但卫华,刘博文[6](2018)在《石墨烯对聚氨酯和丙烯酸树脂涂饰剂性能影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聚氨酯(GPU)及氧化石墨烯/丙烯酸树脂(GPA)复合涂饰剂,并对其胶膜的断面形貌、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及涂层的耐磨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氧化石墨烯(GO)在水基聚氨酯及丙烯酸树脂涂饰剂中均能分散,但其均匀性聚氨酯优于丙烯酸树脂。当氧化石墨烯良好地分散在聚氨酯及丙烯酸树脂乳液中时,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涂层耐磨性均有较大提升。当GO添加量为0. 1%时,聚氨酯复合材料性能整体提升最为明显;对丙烯酸树脂,GO添加量为0. 075%时,其性能效果最优。氧化石墨烯对聚氨酯涂饰剂的增强效果明显高于丙烯酸树脂。(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8年09期)

王姗,刘方方,刘欣伟,王超[7](2018)在《有机硅改性聚脲涂饰剂的性能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羟基硅油用合成异氰酸酯预聚体和直接添加到胺组分两种方法引入到聚脲反应体系中成膜,通过测试不同涂层的水接触角发现,有机硅可提高涂层的水接触角,且直接添加到胺组分效果更佳。直接添加方法转移涂层与织物复合,测试了其折皱回复性、耐洗性、耐磨性等,发现涂层对织物的柔韧性影响不大,但手感、耐磨性有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8年17期)

伞景龙,隋智慧,陈坤,陈杰[8](2018)在《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皮革涂饰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乙烯基叁甲氧基硅烷(A-171)、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为主要原料,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含氟硅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涂饰剂,并将其应用于皮革的涂饰。通过FT-IR、XPS、SEM、接触角、耐磨耗等测试方法对乳液及其胶膜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氟、有机硅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发生了反应,成功制备出含氟硅聚丙烯酸酯乳液。经含氟硅聚丙烯酸酯乳液涂饰后,革样的拒水性及耐磨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本文来源于《皮革与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王姗,叶梦醒,王镠旸,刘方方,刘欣伟[9](2018)在《聚天冬氨酸酯聚脲涂饰剂动态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HDI叁聚体和聚天冬氨酸酯树脂F524和6200等为原料制备了聚天冬氨酸酯聚脲涂饰剂,并应用DMA技术对聚脲的热性能和阻尼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储能模量减少、损耗模量先增加再减少。增加频率,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玻璃化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15~50℃下聚脲的损耗因子均在0.3以上,阻尼性能良好。0℃及较高频率下,聚脲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分别在1 800 MPa和50 MPa以上,弹性仍较好。35℃下角频率为10~(-2)~10~3时聚脲具有有良好的阻尼性能。(本文来源于《热固性树脂》期刊2018年03期)

邹滔[10](2018)在《结构型抗菌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在皮革涂饰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更好生活的追求,环保、绿色、安全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环保涂料在各个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水性聚氨酯在符合严苛环保要求的同时还具有优良的力学及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器械、家居家装、皮革涂饰等公共领域,水性聚氨酯合成工业的发展方兴未艾。除了力学及机械特性外,发展具有特殊功能的水性聚氨酯无疑能扩大其使用范围,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致病性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从中世纪的鼠疫到近现代的伤寒、流感,病菌极大危害着人类的安全。因此,研究开发具有抗菌特性的水性聚氨酯有着重大的科研意义及实用价值。点击化学以其高效、快速、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受到了科研人员的重点关注。本论文合成了一种含点击官能团的小分子二元醇扩链剂DAz D,将其引入聚氨酯的合成中,采用点击化学作为连接策略合成了一种侧链含五取代胍TMG-Al的结构型抗菌水性聚氨酯。抗菌测试表明,当TMG-Al的质量分数wt=5%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能达到99.9%,抑菌圈测试表明共混型抗菌膜有抗菌剂渗出,而结构型抗菌膜具有非浸出性能。DSC及TG表明聚合物膜的热学性能得到一定的提升。通过内乳化法合成水性聚氨酯,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预聚体反应的影响,探究了预聚体R值、亲水扩链剂用量、中和度等对乳液粒径、贮存稳定性相关性能的影响。当反应温度设置在80℃,反应时间为6 h,DMPA质量分数占WPU树脂的6%,中和度设计为95%,R值设定为1.2可得到性能较为均衡的革用水性聚氨酯乳液。六氢-1,3,5-叁(羟乙基)-均叁嗪(TNO)作为一种广谱型抗菌剂,通过物理掺混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业、皂化液及润滑油的防腐防霉、抗菌,本论文以革用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因素探讨为基础,以TNO为交联剂将其引入至水性聚氨酯合成中。抗菌测试表明,当TNO质量分数wt=3.30%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均具有显着的杀灭能力,在耐水性、耐溶剂及热学性能上有显着提升,附着力及抗粘连测试与对照样品相比变化不大,在皮革涂饰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4)

涂饰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脲(PUA)是近年来顺应环保要求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绿色环保高分子材料,由异氰酸酯(A)组分与氨基化合物(R)组分反应制得。A、R组分接触时反应活性极高,导致混合液体极速变黏,聚脲涂层固化迅速,必须使用专业的喷涂设备,而在某些施工场合,由于受到空间或环境的限制(如狭窄的隧洞防渗等)造成了喷涂设备的使用不便。同时涂层固化速度过快也导致聚脲与基材之间的润湿时间不足,造成涂层的开裂或脱落问题。因此调节聚脲固化速度的课题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潜固化剂是一种利用封闭剂将氨基封闭起来,在特定条件下又能够解封的潜伏性固化剂。目前,国内外将潜固化剂运用到聚脲中与仲胺化合物共同调节聚脲反应速度的研究较少,并且潜固化剂与异氰酸酯组分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还鲜有报道。本课题利用酮或醛封闭氨基制备潜固化剂,并对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讨论,为慢反应聚脲的反应机理研究提供学术参考;最后潜固化剂与未封端的仲胺化合物共同作为R组分,考察潜固化剂含量对反应速度、涂层性能的影响,并取得以下结论:1)本论文以异丁醛为封闭剂封闭N-乙基乙醇胺、N-苯基乙醇胺;以甲基异丁基酮为封闭剂分别封闭乙二胺(EDA)、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和端氨基聚醚(D2000),制备了两种恶唑烷类潜固化剂与叁种酮亚胺类潜固化剂,并考察影响胺转化率的因素,得到转化率较高的合成条件。2)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依次研究了恶唑烷类与酮亚胺类潜固化剂固化聚脲的反应动力学,经计算得到:恶唑烷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为95.763 kJ·mol~(-1),指前因子为3.4×10~111 s~(-1),反应级数1.08,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α/dt=3.4×10~(11)exp(-11.52/T)(1-α)~(1.08);酮亚胺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为57.68 kJ·mol~(-1),指前因子为2.6×10~6 s~(-1),反应级数为0.90,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α/dt=2.6×10~6exp(-6.94/T)(1-α)~(0.90);由上述可知:两体系反应级数均接近1,可将其视为表观一级反应,对潜固化剂固化机理进行推断并证实得到,在一定温度下潜固化剂的解封闭反应为固化过程的控制步骤,且解封闭反应速率主要与LCA浓度相关。3)恶唑烷固化聚脲涂层性能测试结果显示:2-异丙基-3-苯基-1,3-恶唑烷(LCA-2)占R组分含量为80%,仲胺扩链剂含量20%时,室温凝胶时间为10 h,满足室温下刷涂或普通设备喷涂的施工时间要求,且涂层附着力1级、柔韧性1 mm、耐冲击50kg·cm、硬度0.78,耐硫酸、耐碱性能保持良好。4)酮亚胺固化聚脲涂层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与未封端的氨基相比,酮亚胺制备聚脲的反应速度明显减慢、凝胶时间延长,固化温度也影响着反应的凝胶时间,涂层的综合性能与解封后的胺类物质分子结构有关。使用同种类的潜固化剂固化树脂,当R组分中酮亚胺的质量百分比增加时,漆膜的凝胶时间逐渐增长,与基材之间的润湿时间充足附着力也有所改善,同时酮亚胺分解后产生的惰性物质残留在涂层中起到了内增塑的作用,降低了涂层硬度和拉伸强度。筛选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酮亚胺所制备的聚脲涂层中PUA8、PUA13、PUA15的综合性能表现较优(见表1)。综上所述,恶唑烷、酮亚胺固化聚脲材料的反应速度可控可调,在保留涂层优异性能的基础上既满足了手工刷涂所需要的较长时间,又满足了在工业化生产线上高温快速固化的施工要求,使聚脲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专业的喷涂设备,并为潜固化剂在聚脲领域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涂饰剂论文参考文献

[1].洪爱军.PVC人造革用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涂饰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J].科技风.2019

[2].叶梦醒.高固含量慢反应聚脲涂饰剂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

[3].柴雍.聚氨酯改性海藻酸钠涂饰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4].陈坤,冯裕智,唐旭东.含氟聚丙烯酸酯皮革涂饰剂的制备及性能[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9

[5].刘海腾,张伟,陈杰,孙芳朵.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改性皮革涂饰剂的应用研究[J].中国皮革.2019

[6].何亚洲,孙哲,范浩军,但卫华,刘博文.石墨烯对聚氨酯和丙烯酸树脂涂饰剂性能影响比较[J].中国皮革.2018

[7].王姗,刘方方,刘欣伟,王超.有机硅改性聚脲涂饰剂的性能及其应用[J].印染.2018

[8].伞景龙,隋智慧,陈坤,陈杰.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皮革涂饰剂的研究[J].皮革与化工.2018

[9].王姗,叶梦醒,王镠旸,刘方方,刘欣伟.聚天冬氨酸酯聚脲涂饰剂动态热力学分析[J].热固性树脂.2018

[10].邹滔.结构型抗菌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在皮革涂饰剂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纳米复合涂饰剂的DSC图纳米复合涂饰剂的TEM检测结果单纯丙烯酸树脂涂饰剂试样的DS...涂层的一般结构-图2-4 坯革品质好与坏与涂...砂光与整饰-(b)砂光与整饰-(a)

标签:;  ;  ;  ;  ;  ;  ;  

涂饰剂论文_洪爱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