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杨富坤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杨富坤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苏北地区为例

肖智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02488)

摘要:省内区域经济对省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有着其自身特点。本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苏北地区2000年至2009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针对苏北地区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主成份分析;苏北地区

1、绪论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发展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它可以反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

江苏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已经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江苏省内也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发展差异,特别是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苏北地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逐步明确了“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的发展苏北地区的战略思想,并出台了支持苏北地区大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支持苏北地区发展的力度。

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借鉴了国内外相关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取了五大类10几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2.1.1、经济总量指标:年末总人口(X01)、从业人员(X02)、国内总产值GDP(X03)、地方财政总收入(X0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05)、第三产业总产值(X0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07)。

2.1.2、经济效能指标:人均GDP(X08)、单位GDP电耗(X09)。

2.1.3、人民生活水平指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X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3)

2.1.4、对外经济指标:旅游外汇收入(X14)、进出口总额(X15)、

2.1.5、基础设施指标:公路里程数(X16)、学校总数(X17)、

3、对苏北地区经济主要因子的分析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意见,促进经济的发展,并发展该区域的经济特色。

本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从10几个评价指标中选取了2个主成分Z1和Z2,利用各主成分的因子得分计算出苏北地区2000年至2009年间每年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作为评价依据。计算结果如下:

表1主成分的特征根、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主成分

特征根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Z1

17.084

89.916

89.916

Z2

1.131

5.952

95.867

图1主成分的碎石图

根据表1主成分的特征根、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图1主成分的碎石图,以及特征根的选取>1的原则,选取前2个主成分作为新的评价指标,这2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始指标中95.867%的信息。表2旋转成分矩阵

Z1

Z2

X01

.971

.215

X02

.898

.351

X03

.910

.414

X04

.819

.562

X05

.852

.498

X06

.902

.430

X07

.921

.353

X08

.904

.426

X09

-.084

-.948

X10

.901

.424

X11

.918

.393

X12

.983

.117

X13

.908

.412

X14

.968

.236

X15

.947

.259

X16

.956

.141

X17

-.838

.086

如表2旋转成分矩阵,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对成分矩阵进行3次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了旋转成分矩阵,以此来更加明确地表示主成分与原始指标间的关系,选取旋转成分矩各个阵主成分与原始指标载荷系数较大的指标,构成各个主成分的因子。从表可以看出:

第一主成分Z1在年末总人口(X01)、从业人员(X02)、国内总产值GDP(X03)、地方财政总收入(X0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05)、第三产业总产值(X0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07)、人均GDP(X08)、在岗职工工资总额(X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3)、旅游外汇收入(X14)、进出口总额(X15)、公路里程数(X16)、上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表明了第一主成分Z1是苏北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能力的反映,第二主成分Z2在学校总数(X17)上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表明了第二主成分Z2是苏北地区总容量能力的反映。

4、对苏地区北经济的阶段性评价以及科学发展建议

4.1、对苏北地区经济的阶段性评价

通过读图2苏北地区各年份的综合因子得分折线图,我们可以把2000年至2009年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至2002年,在这期间内,从经济总量指标来看,苏北地区年末总人口和从业人员基本稳定,分别维持在0.32亿人和0.14亿左右,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及第三产业总值都略有增长;从人民生活水平指标来看,苏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缓慢,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约19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约33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约70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690亿元;从宏观上来看,2000年至2002年,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第二阶段:2002年至2007年,在这期间内,从经济总量指标来看,苏北地区年末总人口也是基本稳定的,从人民生活水平指标来看,苏北地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达到了原来的2倍,由此也看出苏北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从宏观上来看,2002年至2007年,苏北地区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2007年至2009年,从经济总量指标来看,苏北地区年末总人口和从业人员也基本稳定,分别维持在0.33亿人和0.17亿左右,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及第三产业总值仍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从人民生活水平指标来看,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仍然较快;从宏观上来看,2007年至2009年,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再次变缓,但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图2苏北地区各年份的综合因子得分折线图

图3苏北地区各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折线图

4.2、对苏北地区经济的科学发展建议

4.2.1、扩大政策优惠,政府应该给予苏北地区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提升苏北地区的投资吸引力。

4.2.2、优化产业结构,苏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中,仍以第一产业为主,因此,应以市场为向导,充分发挥农业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并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4.2.3、发挥区位优势,苏北地区土地辽阔、矿产丰富,海港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这些对于苏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4.2.4、发展乡镇经济,在徐州等大城市周边建立卫星城,着重发展乡镇经济。

参考文献

[1]张超,杨秉赓.计量地理学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2]王丽伟,徐尚文,刘大莲.主成分分析在中国各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的应用[A].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

[3]杜宜文,刘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A].经济研究导刊,2012,10.

[4]李娇,曹益瑰.长株潭地区产业园区综合实力评价——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A].长沙大学学报,2012,9.

标签:;  ;  ;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杨富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