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抗洪抢险卫勤保障之药材品量研究

部队抗洪抢险卫勤保障之药材品量研究

王庆[1]2003年在《部队抗洪抢险卫勤保障之药材品量研究》文中认为和平时期,抢险救灾是各国政府和军队重要的紧急任务之一。我国是个洪涝灾害多发国家,军队参加抗洪抢险频繁。因此做好抗洪抢险部队的卫勤保障工作十分重要,而及时、充足、恰当的药材供应是完成保障任务的必备条件。但是目前关于抗洪救灾疾病发生、药材需求与消耗等问题的研究明显滞后,部队缺乏可供参考的药材需求信息,药材保障套用战时模式,问题突出。 本课题是军队“十五”面上课题“灾害救援卫勤保障模式和药材品量研究”的分题。旨在通过对既往军队抗洪抢险卫勤保障、发病情况、药材消耗等相关数据和’98抗洪官兵回顾调查资料的分析,揭示抗洪抢险官兵疾病发生、药材消耗的特点与规律;科学选择药材品种,探索科学合理的方法,推算各类药材需求数量,制定抗洪抢险药材品量目录;为我军抗洪抢险药材准备与保障提供参考依据,使药材供应标准化、有序化,以进一步提高我军灾害救援卫勤综合保障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抗洪抢险威胁较大的传染病以水源传播疾病为主;抗洪多发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病、非感染性腹泻和外伤,南方地区中暑和红眼病发病率也较高;发病时间分布南方和北方相似,呈陡升缓降趋势;抗洪头10天是发病高峰期,5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这段时间;消耗量较大的药材有防疫药品、抗洪多发病防治药品和易耗材料,其他药材品种多、消耗量小;药品以口服和外用为主,针剂和输液使用少。我们以’98抗洪抢险药材消耗数据为基础,结合疾病发生规律,分类分析药材需求品种并确定相应数量的计算方法,参考相关药材标准制定了抗洪抢险药材品量目录。 针对研究结果,论文就抗洪部队卫生防病、药材保障、卫勤统计等工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敬建军[2]2000年在《陆军师参加洪涝灾害救援时的卫勤保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8年夏,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奉命紧急开赴上述地区抗洪抢险,军队卫生系统共计派出卫生人员8000多人,实施伴随保障,圆满完成了抗洪抢险部队的卫勤保障任务。 本研究是总后卫生部灾害救援卫勤保障研究的一个分题,旨在通过对军队参加洪涝灾害救援时卫勤保障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为部队提供实用的卫勤保障措施。作者先后调查了参加抗洪的某陆军师及所属团卫勤机构、1061名官兵、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湖北省洪湖市血防医院等单位,对获得的资料作了统计学处理,对抗洪期间官兵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显着性意义的因素。 本文经过分析认为,抗洪官兵的疾病谱既不同于平时,也不同于战时;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不同地域有所不同;抗洪条件下的药材保障有其特殊要求,不能机械套用战时保障模式;卫生防疫的重点是饮水卫生、防暑降温、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在部队与后方医院距离过远时,可配置具有独立保障能力的中间医疗救治机构。 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结合部队实际,对抗洪部队的药材保障、卫生防疫、卫勤力量预计、医疗救治阶梯配置及平时发生的伤病员概念界定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徐立[3]2012年在《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系统分析、内容分析、专家咨询、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借鉴国家应急卫生队伍、外军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经验,研究其概念、性质、任务功能、建设背景、建设特点、能力要素构成,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建设理论为指导,以建设需求为牵引,对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并提出建设的策略措施。论文分为七部分,包括前言和六章正文。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正文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国内外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情况与经验借鉴。主要梳理了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和美国、加拿大、法国、俄国、日本、以色列、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军队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的情况,总结其建设特点和模式,借鉴其建设经验。第二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基础研究。主要对应急医疗救援、应急医疗救援队、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性质、组织形式,建设的形势背景、基本特点、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叁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问题分析。介绍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筛选的92篇与军队机动医疗分队建设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建立了8个一级分析类目,用人工方法分析每篇文献的内容并按既定的类目归类,形成16个二级类目,通过统计分析,指出军队机动医疗分队既往遂行应急医疗救援存在的问题大小依次为装备保障、组织指挥、药材保障、卫勤训练、组织建设和卫勤预案等6个主要方面,并通过二级类目详细介绍了各类问题的具体表现,为确定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需解决的问题提供依据。第四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及建设要求。分析了确定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的依据和原则,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应急医疗救援队的能力要素构成及各项能力要素的重要程度,形成了包括应急筹划能力、应急准备能力、机动部署能力、医疗后送能力、药材装备保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6个一级要素、17个二级要素、29个叁级要素的能力要素体系,分析了各个能力要素的内涵和建设要求。第五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总体设计。包括七个部分。一是明确了应急医疗救援队的建设任务、总体建设目标和具体建设目标。二是在职能分析基础上,进行工作岗位设计、组室设计、职责权限设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计,形成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织结构。叁是根据军队应急医疗救援的需求和野战医疗所的相关指标,参考国家有关规定,确定了应急医疗救援队的技术结构。四是对应急医疗救援队的药材装备配备进行设计,提出药材储备供应采取基本模块(战常材)+补充模块(水灾、地震、火灾、特殊人群)+药材单品种(缺乏消耗规律的品种)的模式;装备配备采用基本模块加补充模块的方式,以野战医疗所的基本卫生装备为基本模块,配备抗洪抢险(包括洪涝水灾、海难)、重大伤亡事故救援(包括地震、重大交通事故、矿山事故、航空事故等)和火灾救援(包括重大火灾火情等)3个补充子模块。五是设计应急医疗救援队的组室关系、标准制度、救援预案、运行机制和组织适应性。六是在应急医疗救援队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应接入国家卫生信息平台、改造野战医疗所信息系统、研发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伤病救治智能专家系统、研制或改造信息化卫生装备。七是采取合理安排岗位和人员、灵活编组、加强对任务和环境的预测、加强组织间合作、降低组织自身要素资源对环境的过度依赖性等措施,增强应急医疗救援队的适应性。第六章是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策略措施研究。提出了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团组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试点试验,确保建设质量;抓好综合集成,形成整体救援能力;开展基地化训练;加强检查评估6个方面的策略措施。本研究主要有以下4个创新点:一是运用组织理论,首次分析提出应急医疗救援队与医院在组织结构上构成矩阵式关系;二是首次运用内容分析法开展应急医疗救援问题研究;叁是首次运用组织设计方法,分析应急医疗救援队职能,并进行岗位设计、组室划分、职责权限划分,以及技术结构、物资配备、运行机制和组织适应性设计;四是突破传统预案模式,以救援行动程序为主线制订基本预案框架。本研究提出的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的特点、基本原则、各项能力要素的构成及建设要求,已经在总参谋部颁发的《医疗防疫救援队建设方案》、即将由总后勤部颁发的《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防疫救援队建设使用管理规定》中得到应用,在应急医疗救援队能力要素构成基础上撰写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卫勤分队能力建设》被收入《军队卫生发展研究报告》。

张磊[4]2015年在《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对国内外和军内外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专家咨询法建立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指标评估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检验,以判定其是否科学、合理及各指标间是否协调一致;以建立的能力指标评估体系为依据,运用计算机语言编制能力评估软件,以实现指标体系的数字化、信息化;根据研究成果,结合武警部队实际,为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与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方法:在系统复习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和军内外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建设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形成能力评估的基本思路,初步拟定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信函、E-mail、电话、当面呈送的方式向15位专家进行咨询,专家由应急管理、卫生勤务、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救援医学等几类人员组成,专家都具备副高以上职称,咨询的内容主要涉及指标设置是否恰当、指标名称是否准确、指标是否全面以及权重分配等。通过咨询,最终确定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相应权重。在充分分析多种综合检验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和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指标间的协调一致性。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为软件开发需求,运用计算机语言(Visual C)将其数字化、信息化,研制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估软件,使能力考核评估更加方便、快捷。结果:通过专家咨询,构建了一套由7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2个叁级指标构成的较为全面的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内容涉及组织指挥、应急机动、伤病救治、药材保障、分类后送、防疫防护和防卫生存等方面。通过咨询,还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对专家咨询特征的分析发现,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采用专家咨询法构建的指标体系是科学合理的。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检验,结果发现:各级指标均通过一致性检验,随机一致性比率(CR)均<0.10;指标整体的综合一致性检验CR也<0.10,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专家在判断一、二、叁级指标的重要性时,各判断之间协调一致。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的能力评估软件经安装调试,运行顺畅,方便快捷。结论:(1)在应急救援理论的指导下,对国内外、军内外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和探讨。(2)通过对国内外、军内外相关理论及文献的分析研究,结合武警部队实际情况,拟制了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估指标初稿,在此基础上经过专家咨询,构建了包括7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和42项叁级指标在内的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赋予了各指标相应权重。(3)在全面分析多种综合检验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综合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指标间具有良好的协调一致性,说明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合理的。(4)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为开发需求所编制的能力评估软件系统方便快捷,运行顺畅,基本实现软件开发目的。(5)通过全面分析,结合武警部队的职能使命,提出了加强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李帅锋[5]2016年在《军民融合疾控应急体系建设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实践证明,军地疾控应急力量采取统一指挥、军地协调、步调联动、信息共享等联防联控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军地合力,是成功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关键。为充分发挥和利用军队与地方的资源优势,推动军地疾控应急力量的同步协调统筹发展,提高国家疾控应急整体能力和水平,本研究拟在总结得出军队和地方疾控应急体系建设现状和军民融合疾控应急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推动军民融合疾控应急体系建设发展策略,启示我国应推动军民融合疾控应急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案例研究、对比研究、逻辑归纳等方法,开展军民融合基本理论研究、军民融合国外模式比较研究、军民联合救援实践案例研究、军民融合现状与问题研究、军民融合建设策略研究。研究表明:(1)疾控应急工作的突然性、风险性、组织协调复杂、后勤保障难、处置效果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要求推动军民融合疾控应急体系建设。军民融合疾控应急体系建设具备提高组织指挥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后勤保障能力、专业救援能力等优势。(2)“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常态运转、权威高效、法律保障、联储共济”是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应急体系发展建设的趋势。(3)汶川抗震救灾中军地密切协同,军队力量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军地协调、组织指挥、力量协同、后勤保障、信息共享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4)军地疾控应急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管理体系没有常态运转,权威性不高,针对疾控体系建设,缺乏长效性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和使用;其次,力量体系建设存在救援人员心理适应性有待提高、体能素质有待加强、专业技能不平衡、装备列装与维护更新不到位、军地人员相互交流了解缺乏、军地防疫队伍融合建设不够紧密等问题;其叁,在法规建设方面,法律法规原则性太强、法律体系不够完整、法律体系同步更新不足;其四,在预案建设方面,存在缺乏针对性、有机衔接不够、操作性不强、修订不及时、平时应用不足等问题;其五,在信息融合方面,存在思想观念落后、政策配套不全、技术标准缺位等问题。其六,在联合训练方面,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筹划、缺乏场地、经费、标准等训练保障、参训机构与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最后,在物资储备方面,存在药材联合储备标准体系有待建立、物资储备资金没有专项保障、物资储备应急调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借鉴国外做法,针对国内现实问题,研究提出军民融合疾控应急体系建设发展策略:(1)军民融合疾控应急管理体系整体化建设;(2)军民融合疾控应急力量体系模块化建设(3)军民融合疾控应急法规体系层次化建设;(4)军民融合疾控应急预案体系操作化建设;(5)军民融合疾控应急信息体系共享化建设;(6)军民融合疾控应急训练体系联合化建设;(7)军民融合疾控应急储备体系共济化建设。

王凤鸣, 杨晓荣, 王心, 郭华[6]2014年在《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药材保障模块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材模块化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伤病救治所需药材进行功能分析和分解,划分并设计一系列通用模块或标准模块,然后,从这些模块中选取相应的模块并补充新设计的专用模块和特殊模块一起进行组合,以构成满足各种不同任务需要的一种标准化的形式[1]。本研究应用模块化原理,在系统分析武警某部历次处置突发事件任务中药材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卫勤药材保障的基本模块和模块组装方法,以解决武警部队在处置突发事件时药材供应的适

参考文献:

[1]. 部队抗洪抢险卫勤保障之药材品量研究[D]. 王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2003

[2]. 陆军师参加洪涝灾害救援时的卫勤保障研究[D]. 敬建军. 第一军医大学. 2000

[3]. 军队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建设研究[D]. 徐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2

[4]. 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 张磊.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5

[5]. 军民融合疾控应急体系建设发展研究[D]. 李帅锋. 第四军医大学. 2016

[6]. 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药材保障模块化研究[J]. 王凤鸣, 杨晓荣, 王心, 郭华. 武警医学. 2014

标签:;  ;  ;  ;  ;  ;  

部队抗洪抢险卫勤保障之药材品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