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组织形式论文_杜玉英,李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通组织形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织,商社,睢宁,组织形式,流通企业,外贸,内贸。

流通组织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杜玉英,李涛[1](2019)在《我国流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模式——资源流动方向与创新组织形式整合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呈现出全局性、网络性的特征,服务业分工越来越明晰,而且覆盖的层面不断扩展,流通企业开放服务的模式应运而生。从有利于市场流通和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流通开放式服务有利于促进传统的流通行业破除封闭的旧有模式,组织形式也向集成化、平台化转变,两方面合力促使流通产业做强做优。本文首先从流通行业的定义和发展着手,介绍了流通行业开放式创新理念的形成基础,以及开放式服务的不同创新模型的特点,阐释了流通行业摒弃独立创新模式,构建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概述了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的条件,以期为我国流通行业构建创新型的开放式服务和国际化服务优势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陈志明[2](2018)在《我国流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模式——基于资源流动方向与创新组织形式整合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数字技术的发展,科学和创新活动呈现出开放式、网络化、全球化特征,服务业专业分工日益细化,服务业创新日益网络化,服务业跨界融合日益深化。流通企业创新模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开放式特征。从资源流动方向看,市场需求快速变动推动组织边界资源多向流动,促使流通企业传统封闭与单向引进资源的创新模式发生改变;从创新组织形式看,平台化、集成化特征日益明显,助力流通企业进一步做大市场,做强产业。基于组织边界资源流动方向与创新组织形式整合视角,可将流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模式细分为立体化服务、价值链整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跨界融合互通、双边市场耦合等五类。其中,立体化服务、价值链整合模式属于内向型开放式服务创新,产生范围经济效应;解决方案供应商、跨界融合互通模式属于外向型开放式服务创新,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双边市场耦合模式融合平台化与集成化组织形式,属于由外到外开放式服务创新,产生交易与创新的复合价值。为实现上述开放式服务创新模式,我国流通企业一定要奠定坚实的内部能力基础,构筑开放式服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立具有全球优势的服务价值链等。(本文来源于《中国流通经济》期刊2018年10期)

张帆顺,杨敏[3](2015)在《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的研究——基于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卖难买贵"的现象在最近几年频频发生,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是困扰大家的难题。本文从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出发,针对现今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行研究,并结合国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对解决我国出现的"卖难买贵"现象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品牌(下半月)》期刊2015年05期)

王永荣[4](2013)在《睢宁:创新组织形式促粮食流通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省睢宁县地处徐州东南部,2012年粮食总产量91.6万吨。其中夏粮小麦112万亩,总产43.8万吨;秋季水稻48.8万亩,总产26.4万吨;玉米41.7万亩,总产18.3万吨。2012年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总量29.1万吨,其中托市收购小麦16.6万吨。(本文来源于《粮油市场报》期刊2013-04-04)

郭昊[5](2011)在《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及治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单个农户逐渐成为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这种多样性是符合我国当前农户具有分散性且农产品种植规模小的实际情况的。但是,在农产品流通组织中流通环节多,流通效率低,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向规模化、制度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如何在保障组织中各交易主体利益的同时,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绩效是本文主要所研究的问题。首先,本文在对我国不同的农产品流通组织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交易成本的基本理论对农产品流通组织在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在农产品流通组织中,第叁方的介入和干预对交易的次数和交易的稳定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农户+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的组织形式相对于其他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而言,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上,农户权利的获得上以及契约关系的稳定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其次,由于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而造成组织中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导致交易成本过高,交易绩效下降。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组织中各交易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证实了在维护契约稳定性方面需要加大监督力度,提高对违约的惩罚力度,这样才能保障组织中的利益均衡。再次,对于降低不同农产品组织形式的交易成本所采取的治理机制进行分析。主要的治理机制包括市场机制,关系机制和契约机制。而关系机制在各个组织形式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我国农村社会中固有的人际关系,这对今后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本文在总结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符合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财经大学》期刊2011-11-01)

吕靖烨,文启湘[6](2006)在《流通产业组织创新的制约因素和主要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制约流通产业组织创新的因素,指明流通产业组织创新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流通产业组织创新的主要形式。(本文来源于《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09-01)

张一平[7](2005)在《流通组织形式整合的策略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这一环节的良性运转的组织保障,是由商品流通领域的流通链中的各成员形成的流通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予以实现。流通组织形式的整合策略应对.是指在市场经济发展与变化的各因素对商品流通的影响为基本前提的基础上.对流通组织结构的适时调整。其调整的关键在于现存的流通组织结构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即流通组织结构各成员利益分配机制的相互认可或(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05年35期)

郭冬乐[8](2004)在《内外贸一体化:国外流通组织形式的实证分析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综合商社、西方工业型跨国公司和从本土经营到国际化经营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等叁种内外贸一体化流通组织形式各具特色,通过对其的实证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发展内外贸一体化流通组织的目标及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广东商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郭冬乐[9](2004)在《中国内外贸一体化的实践、目标与政策建议(下)——对流通组织形式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客隆公司进军澳门市场的考虑是: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商品质量不断改善,澳门居民北上消费成风,对内地商品的消费需求及对内地商品的接受程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澳门将成为该公司海外配送中心,深圳、广州及珠海等沿海城市优质商品可以通过澳门扩展到其他海外市场,同时,澳门也可以成为引入其他国家和地区商品的渠道。公司澳门海外中心将成为南北方、国内外大物流的流转中心,为俄罗斯、匈牙利等海外市场统一供货,减少公司采购成本。 北京超市发天客隆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进军海外市场,是建立在自身发展和在国内市场发展的基础上。该公司是由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天客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04年06期)

陈文玲[10](2004)在《现代流通决定国家持续增长竞争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六大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要“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十六届(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04-06-04)

流通组织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数字技术的发展,科学和创新活动呈现出开放式、网络化、全球化特征,服务业专业分工日益细化,服务业创新日益网络化,服务业跨界融合日益深化。流通企业创新模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开放式特征。从资源流动方向看,市场需求快速变动推动组织边界资源多向流动,促使流通企业传统封闭与单向引进资源的创新模式发生改变;从创新组织形式看,平台化、集成化特征日益明显,助力流通企业进一步做大市场,做强产业。基于组织边界资源流动方向与创新组织形式整合视角,可将流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模式细分为立体化服务、价值链整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跨界融合互通、双边市场耦合等五类。其中,立体化服务、价值链整合模式属于内向型开放式服务创新,产生范围经济效应;解决方案供应商、跨界融合互通模式属于外向型开放式服务创新,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双边市场耦合模式融合平台化与集成化组织形式,属于由外到外开放式服务创新,产生交易与创新的复合价值。为实现上述开放式服务创新模式,我国流通企业一定要奠定坚实的内部能力基础,构筑开放式服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立具有全球优势的服务价值链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通组织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1].杜玉英,李涛.我国流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模式——资源流动方向与创新组织形式整合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9

[2].陈志明.我国流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模式——基于资源流动方向与创新组织形式整合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8

[3].张帆顺,杨敏.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的研究——基于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探讨[J].品牌(下半月).2015

[4].王永荣.睢宁:创新组织形式促粮食流通改革[N].粮油市场报.2013

[5].郭昊.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及治理机制[D].南京财经大学.2011

[6].吕靖烨,文启湘.流通产业组织创新的制约因素和主要形式[C].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6

[7].张一平.流通组织形式整合的策略应对[J].中国市场.2005

[8].郭冬乐.内外贸一体化:国外流通组织形式的实证分析与启示[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

[9].郭冬乐.中国内外贸一体化的实践、目标与政策建议(下)——对流通组织形式的考察[J].财贸经济.2004

[10].陈文玲.现代流通决定国家持续增长竞争力[N].中国商报.2004

论文知识图

外向流通国际化经营方式中国商业工业消费品市场繁荣,零售业改革成...中国商业工业消费品市场繁荣,零售业改革成...中国商业工业消费品市场繁荣,零售业改革成...商品流通企业构成要素第四篇 各地粮食工作广东省粮食工作(3)

标签:;  ;  ;  ;  ;  ;  ;  

流通组织形式论文_杜玉英,李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