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

乔佳佳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一改传统教法,由重“言”轻“文”改为“文言并重”,教学时应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抓好诵读,积累词句,教师适当做到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诵读;新课改;文言词句;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而现在有许多教师感觉到文言文教学特别难,许多学生也感觉到文言文特别难学,为什么呢?

从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时代距离古代较远,再加上平时生活中很少用到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缺乏语感基础,因此学起文言文来没兴趣;从教师来说,在文言文教学时,运用传统教法以“言”为重,无非是串讲,一句一字讲,然后进行点评、总结,这也难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样一来,形成恶性循环,势必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结合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充分落实课标精神,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文言文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不可少。课前预习课文时可以利用工具书把文中的生字的读音和生词的词义查出来,结合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把课余时间和课堂时间利用起来。

比如笔者在教班固的《苏武传》时,文章中有许多生字,同学们不认识,如栘(yí)、鞮(dī)、煴(yún)、啮(niè)等,笔者就让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把生字的读音查出来,又因为课文比较长,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笔者就让学生课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这样一来,在课堂上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抓好诵读

诵读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所关注的传统教学方法。诵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最直接、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孙犁先生学习文言文也坚持运用这种方法,全国语文教育名家韩军也说过,“诵到极致就是说。”但是诵读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带有很大个性释放空间的生命活动,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诵读,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去诵读(精读、略读、速读等),适当情况下教师可以示范读,播放录音,然后再让学生读,从诵读中读出意境,读出作者的情感,这样可以与古人拉近距离,走进古人的情感世界,与古人进行对话。

比如笔者在教苏轼的《赤壁赋》时,让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带着情感去品读苏轼与客夜游赤壁这一部分,这样学生就把主客感情变化读出来了,特别是学生诵读到“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时,笔者让学生闭上眼睛去诵读,这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就充分调动起来了,能够切身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

三、积累词句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层面的关注,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几乎是无可避免的。而传统教学中对文言文翻译“标准答案”的依赖和对教学参考的权威性崇拜,使师生都身心俱废,导致学习效率很低。落实字词句永不过时,但讲解时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只要充分关注常用词汇、句式的特殊用法和意义即可。

比如笔者在教贾谊的《过秦论》时,学生对文章主旨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而”的理解存在分歧。有的同学认为是表因果关系的,有的同学认为是表递进。笔者让同学们重新品味文章中秦王朝兴的部分,结果学生一致认为是表递进,翻译为“秦王朝不施行仁义并且攻守也就不同了”,这才符合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四、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的“教材只不过是一个例子”的说法一直在语文教育界被奉为真理,如果只把教学局限在语文教材中,确实与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特点不符。笔者以这种理论为支撑,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拓展学习材料,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当然最经常进行的就是拓展阅读。

比如笔者在教苏洵的《六国论》时,发现“三苏”都有以“六国论”为题的文章,但文章的着眼点、对同一段历史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于是把苏轼、苏辙的两篇《六国论》都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每篇文章的关键词或主要观点,也就是中心论点,结果学生浏览完后,很快明确了“三苏”对六国破灭的观点。

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应“言文”并重,能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既要让学生扎扎实实积累一定量的文言知识,同时又能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文本内涵,领会文本意蕴。这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内外多诵读,培养语感,使学生在诵读中体味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性情,增强文化底蕴,同时教师可以适当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巢宗祺.语文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郭世安,金钊.高中新课程怎样教•语文[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

邮政编码:718500

标签:;  ;  ;  

新课改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