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的病因研究进展

卵巢早衰的病因研究进展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人民医院537800

摘要:卵巢早衰的发病率近些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这种疾病朝着越来越年轻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该疾病的存在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因此,充分了解卵巢早衰的具体发病病因,可以更好地提升治疗工作的针对性,促进整体治疗水平的提高,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本文主要对卵巢早衰这种疾病的病因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此来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卵巢早衰;病因;研究进展

卵巢早衰这种疾病的发病阶段通常是在40岁之前,该疾病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女性身体当中的雌激素分泌减少[1]。从疾病的发病年龄阶段来说,在15岁到29岁的女性人群当中,疾病的发病率比较低,只有0.1%的比例,但是在30岁到39岁的妇女人群当中,发病率上升到了1%,并且近些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依然不断上升[2]。女性出现卵巢早衰的现象,不仅影响他们的生理功能,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3],因此在临床当中,了解卵巢早衰疾病的病因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一、遗传学因素

在临床医学界当中,还没有能够更好的清楚卵巢早衰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因此学者们也尝试从遗传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寻找人体当中的某些染色体部分基因,探讨其对卵巢早衰的影响[4]。目前,医学界研究者公认的是FMRI基因和FSH-R基因。女性的卵巢发育和具体的卵巢功能维持受到两条完整活性X染色体的影响,POF1区域和POF2区域对女性卵巢功能的维持十分关键[5]。FMRI基因会在里面定位,同时会在脑部、卵巢和睾丸中出现高度表达的现象。CGG三核苷酸的扩展会导致人体出现一些脆性的X综合征,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和POF有着比较大的关联性[6]。

二、免疫学因素

免疫系统异常对于卵巢早衰这种疾病的致病因已经得到了临床医学界的认可,如果女性的身体当中存在着系统亢进的现象,那么在对卵巢的识别抗体功能当中,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异常反应,同时也会对人体的满潮带来损害[7]。根据临床的医学研究,大约有60%的卵巢早衰患者身体的血液里面可以经

过医学检测的手段检测到游离的抗卵巢抗体,甚至会有一定的患者查到身体的血液里面存在着其他成分的抗体,例如抗透明带抗体等等[8]。在人体当中,抗卵巢抗体的存在,对于人体卵巢的发育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受到这种抑制作用的影响,卵巢里面各个乱套的数量会出现不断减少的现象,最终会导致卵泡存在着闭锁的情况[9]。通常情况下,免疫性卵巢早衰有可能会受到两种甚至两种以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10]。

三、半乳糖血症

半乳糖血症主要是由于人体中缺乏带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氨酶所导致一种半乳糖和代谢产物积聚的疾病[11]。对于半乳糖血症的患者来说,他们不仅存在着卵巢疾病,严重的时候,肝肾方面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有的患者会存在着眼睛和神经细胞的损伤[12]。如果患者本身属于长期高半乳糖血症的患者,那么他们就容易出现卵巢早衰以及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并且有大约80%到90%的患者会出现卵巢功能不足的情况。医学研究者在系列的实验研究当中,也验证了高半乳糖血症对人体的栏目细胞数量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卵巢闭锁加速的情况,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卵巢早衰的现象[13]。

四、酶缺乏

在女性的卵巢当中,通常情况下会存在着一些,从外观的角度来看是比较正常的始基卵泡,实际上这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在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之下,女性身体当中有可能会出现合成类固醇特殊酶缺乏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和影响,例如患者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促性腺激素不断升高的情况,最终他们也容易出现胆固醇裂解酶不断升高的现象[14]。有医学研究者对十名存在着17α羟化酶缺陷症的患者开展基础性的激素测定工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可以发现,卵巢早衰的患者,无论是睾酮还是雌二醇液,或者是身体当中的皮质醇,在具体的含量方面都比正常患者低[15]。除此之外,患者身体当中的促性腺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反馈性会出现十分明显的增高现象,甚至有的患者在上侧肾上腺上会有增生的情况[16]。

对于女性来说,如果她们身体当中的性激素合成情况并不是特别的令人满意,那么就会容易出现闭经的现象,如果在男性身体当中出现了这种状况,那么他们就容易出现生殖器官女性化的现象[17]。抗苗勒氏管激素在人体当中的存在,容易导致腹中管出现退化的现象,甚至会导致出现良性的畸形状态,简而言之,也就是身体当中没有子宫卵巢,在生殖器方面,依然是一种男性化的特征[18]。

五、促性腺激素传导障碍

对于继发性卵巢早衰的患者来说,他们身体当中的卵巢卵泡并非是完全衰竭的,甚至在部分患者的身体当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卵泡。促性腺激素的类型不仅涉及到促卵泡素,同时还有黄体生成素,这两种促性腺激素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因为受体基因的突变对其产生了影响[19]。人体当中的黄体生成素受体,以及生理浓度的黄体生成素或者HCG进行结合之后,会再次和一些机动型的G蛋白进行结合,这种蛋白的存在会对人体的腺苷酸环化酶进行激活,最终会使得细胞里面的AMP水平不断升高,从而出现生物效应[20]。LHR基因的突变也会导致本身的功能出现异常,因此没有办法更好的接受到身体当中所存在的刺激反应,在相关技术信号的传输方面,也会存在着障碍。在这类型患者的身体当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身体的卵泡成熟方面会面临着障碍的现象,甚至还会存在着闭经和不育等一些不良的症状[21]。

六、环境因素损失

如今社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复杂,这样的复杂环境因素容易给人们带来心理方面的压力,而这种压力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22]。一些因素的存在,容易在患者的卵巢早衰发生和发展过程当中带来严重的影响,作为典型的就是人体当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无论他处在兴奋的状态,还是抑制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因为受到了人类情志活动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良的刺激活动,在长期对人体的刺激之下,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功能不断的丧失,同时物质的表达也会受到影响,难以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当中[23]。在功能性失调的影响之下,有的患者身体里面会出现应激生殖器官功能损害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对于患者的卵巢早衰,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24]。为了能够更好的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学者们也制作了相关的大叔卵巢早衰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对卵巢早衰的疾病原因开展全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5]。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因素之外,对于一些慢性的应激长期压力以及不良的情绪来说,人体的海马区域神经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减少的现象,并且在人体的海马锥体神经元当中,萎缩损伤的现象会十分突出[26]。在大量研究之下,可以发现链接损害的发生和海马体中的一些成分有着密切的联系,身体中出现的各种变化都是一些典型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卵巢早衰病因的发现和探讨提供帮助,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27]。

七、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临床上对于卵巢早衰这种疾病的病因研究不断的推进,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不管是遗传方面的因素,还是环境方面的因素,亦或者是免疫学因素,可能导致女性出现卵巢早衰的现象。这些年来,在医学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的情况之下,卵巢早衰的疾病也越来越明细,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卵巢早衰治疗工作站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为女性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黄莉萍,陈建,何淑宁,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4-乙烯基环己烯与女性卵巢早衰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1):69-71.

[2]钟晓娇.卵巢早衰血流变化特点及临床超声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8,24(6):122-124.

[3]沈琳,张滢.还少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4):916-920.

[4]张碧云,孟钊,李秀媚,等.TLR4启动子遗传变异及环境交互与46XX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8,39(2):207-211.

[5]荆霞,许丽华,陈碧,等.特发性卵巢早衰患者AMH,AMHR-Ⅱ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2):7-10,

[6]文艳飞,蔡柳洪,等.卵巢早衰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系、鉴定及诱导分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6,32(1):140-145.

[7]王雪金,罗湘闽.TNF-a-1031,-238,-308基因多态性与卵巢早衰的关系[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6,50(3):167-171.

[8]何玲,刘慧萍,张国民,等.Th17/Treg细胞与卵巢早衰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5(4):897-899.

[9]杨桂金,赵明芝.T淋巴细胞亚群与MIF在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8,19(1):59-60.

[10]宋开静,何援利,蔡慧华,等.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早衰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8,43(4):294-298.

[11]赵明芝.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9):4678-4680.

[12]王佩娟,陈思,卢燕.基于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模型的建立研究卵巢早衰的免疫机制[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3):298-301.

[13]常会波,王立文,朱彦丽,等.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荧光定量测定及保存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6):18-20.

[14]刘晓丽,龚振兴,马雪婷,等.柔嫩艾美耳球虫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的基因表达及转录动态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7,48(11):2173-2180.

[15]相丽,马会明,何艳桃,等.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通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1和解耦联蛋白-2的表达提高卵巢功能[J].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8,38(2):101-108.

[16]张璐,李安迪,杨楠,等.卵巢颗粒细胞中胰岛素和雄激素对芳香化酶和5α-还原酶1影响的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2017,26(7):711-717.

[17]孙彩萍,宋扬,张珂,等.ATP合成酶在PCOS及PCOS伴2型糖尿病大鼠卵巢和子宫中的表达变化[J].广东医学,2017,38(11):1679-1683.

[18]赵超群,王晓黎,苗苗,等.高雄激素血症患者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鉴别[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9):1062-1065.

[19]聂玲,赵琰.早卵泡期长方案治疗中促性腺激素时长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结局的影响[J].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8,38(4):274-278.

[20]裴承斌,俞晓丽,马建军,等.小鼠卵巢异体不同部位无血管吻合移植后的血管重建及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6):616-620,626.

[21]李艳辉,耿育红,陈莉娟,等.联合促性腺激素/枸橼酸氯米芬的非降调节卵巢刺激方案在卵巢反应不良患者中的应用[J].生殖医学杂志,2017,26(8):777-480.

[22]玛依拉?买买提,祖力皮亚?依明.克罗米芬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促排卵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7):72-75.

[23]杨晓园.卵泡中期补充重组黄体生成激素或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行体外受精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的影响——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研究[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7,36(5):437.

[24]翟康路,卓嘎,兰珍,等.68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8,19(3):269-270.

[25]张碧云,孟钊,李秀媚,等.TLR4启动子遗传变异及环境交互与46XX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8,39(2):207-211.

[26]刘海霞,戴淑凤.青岛市120例卵巢早衰女性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0):4162-4164.

[27]文艳飞,蔡柳洪,何文,等.卵巢早衰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系、鉴定及诱导分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6,32(1):140-145.

标签:;  ;  ;  

卵巢早衰的病因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