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运动康复论文_李志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肢体运动康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肢体,功能,能力,脑卒中,脑梗塞,缺血性,颅脑。

肢体运动康复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茹[1](2019)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2组护理后的FMA评分与M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与自理能力。(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6期)

梁庆元[2](2019)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44例。A组单纯接受常规护理, B组在A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el-Meyer肢体功能评分表(FMA)、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Ashworth)、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评分。结果护理后, B组的物质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18.47±4.42)、(15.59±4.12)、(28.84±5.87)、(16.52±4.27)分, A组的物质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24.73±5.21)、(23.79±4.88)、(35.87±6.52)、(22.78±5.16)分, 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FMA评分、CNS评分、Ashworth评分、MMSE评分分别为(95.37±6.92)分、(14.32±4.15)分、(0.14±0.42)分、(26.17±5.67)分, A组的FMA评分、CNS评分、Ashworth评分、MMSE评分分别为(79.79±7.25)分、(17.85±4.56)分、(1.33±0.54)分、(22.72±4.01)分, B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得到十分良好且确定的护理效果,建议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徐敏[3](2019)在《早期康复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运动疗法,对比分析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运动疗法可改善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平衡能力。(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4期)

刘乔夫[4](2019)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试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Fugl-Meyer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效果显着,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23期)

包燕华,常银平,王立明[5](2019)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3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干预措施。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境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吞咽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改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 83%vs 69. 57%)(P<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心境状态、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以及肢体运动障碍,有利于患者营养状态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申晚玲,黄丽[6](2019)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护理中,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这一年间收治确诊的满足本次研究实验条件的10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观察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所起到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本次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首先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组94%的护理满意率比对照组80%的护理满意率要高且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再将两组患者的四肢感觉功能测评(Fugl-Meyer评测法)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评定)的指数进行对比,护理干预之前的两组数据差异不具有明显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的指数比对照组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可以结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种护理干预方式的结合使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恢复,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的得到了良好的改善,积极改善了疾病的预后状况,临床护理效果显着,值得应用与推广。(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33期)

吴新校,叶积美[7](2019)在《头穴透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卒中是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的临床常见疾病。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7 000万脑卒中患者,并且每年新发脑卒中超200万人,每年因脑卒中死亡165万余人~([1-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和抢救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存活者有8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以(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代莉莉[8](2019)在《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仅以常规方法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间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周柳燕,莫凤霞,高志媚[9](2019)在《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显着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孙金霞[10](2019)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脑梗塞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过程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展开探究。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均为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接诊的脑梗塞偏瘫患者,研究病例数量为84例,其中42例患者以常规措施进行护理为参照组,其余42例患者以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6期)

肢体运动康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44例。A组单纯接受常规护理, B组在A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el-Meyer肢体功能评分表(FMA)、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Ashworth)、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评分。结果护理后, B组的物质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18.47±4.42)、(15.59±4.12)、(28.84±5.87)、(16.52±4.27)分, A组的物质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24.73±5.21)、(23.79±4.88)、(35.87±6.52)、(22.78±5.16)分, 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FMA评分、CNS评分、Ashworth评分、MMSE评分分别为(95.37±6.92)分、(14.32±4.15)分、(0.14±0.42)分、(26.17±5.67)分, A组的FMA评分、CNS评分、Ashworth评分、MMSE评分分别为(79.79±7.25)分、(17.85±4.56)分、(1.33±0.54)分、(22.72±4.01)分, B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得到十分良好且确定的护理效果,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肢体运动康复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茹.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梁庆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3].徐敏.早期康复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9

[4].刘乔夫.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5].包燕华,常银平,王立明.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6].申晚玲,黄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

[7].吴新校,叶积美.头穴透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

[8].代莉莉.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9].周柳燕,莫凤霞,高志媚.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J].吉林医学.2019

[10].孙金霞.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猴子镜像神经元:神经元1在观察实验者...传统康复物理训练模式被动式气动下肢康复器被动式康复设备...1-5应用于上肢的矫形器典型实物图...食指在气动控制系统作用下的伸展/弯...手臂康复训练器械

标签:;  ;  ;  ;  ;  ;  ;  

肢体运动康复论文_李志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