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相变论文_宋逸思,李传维,陈益华,郑奇峰,郭正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续相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珠光体,速度,组织,硬度,奥氏体,弹簧钢,针状。

连续相变论文文献综述

宋逸思,李传维,陈益华,郑奇峰,郭正洪[1](2019)在《短时奥氏体化条件下25Cr2Ni4MoV钢的连续冷却相变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IL 805A/D/T多功能淬火膨胀仪,结合显微组织表征和硬度测试,研究了25Cr2Ni4MoV钢在短时奥氏体化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动力学和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850℃短时奥氏体化条件下,连续冷却相变发生在450~150℃区间;当冷速大于2℃/s时得到的室温组织为马氏体,随着冷速降低,试样中出现贝氏体;当冷速小于0.5℃/s时其显微组织主要为贝氏体组织;随着冷速的进一步降低,当冷速为0.02℃/s时,除了贝氏体以外还有少量的马氏体/奥氏体岛和残留奥氏体。冷速从2℃/s降低至0.5℃/s时硬度变化较明显,这与组织中形成的马氏体与贝氏体的比例有关。由于短时奥氏体化条件下存在未溶解的碳化物,基体碳浓度较低,其Ms温度较高;贝氏体转变速率也较快,这可能与奥氏体的晶粒尺寸小和存在未溶碳化物有关。(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11期)

朱阳阳,张红梅,王渐灵,李岩,李娜[2](2019)在《高强船板钢EH47的连续冷却相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热模拟试验对高强船板钢EH47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相变行为以及显微组织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增加,可以加快高强船板钢EH47铁素体和贝氏体转变,抑制珠光体转变。随着冷却速度增加,铁素体含量减少,贝氏体含量增加,几乎不存在珠光体组织;同时随着冷却速度增加,显微组织变得越来越细小均匀,EH47钢硬度增加。通过对比研究高强船板钢EH47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硬度值可以发现,变形提高了加工硬化程度,在冷却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变形EH47钢的硬度较未变形EH47钢的硬度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9期)

郭泽尧,彭碧辉,袁桥军[3](2019)在《SY740非调质钢连续冷却相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和C-Strain传感器研究了SY740非调质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确定了SY740非调质钢的临界温度为Ac_1=720℃,Ac_3=827℃,由此探讨了不同冷却速率下相变温度区间的显微组织,并对相应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硬度测量,分析了冷却速率对非调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参数,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特定要求。(本文来源于《金属制品》期刊2019年04期)

张可,叶晓瑜,李昭东,孙新军,黄贞益[4](2019)在《铁素体基Ti-Mo高强钢连续冷却相变及组织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了解铁素体基Ti-Mo高强钢在连续冷却相变过程中组织及硬度的变化及其原因,通过热膨胀法、金相及硬度等实验研究了Ti-Mo微合金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组织及性能的变化,探讨了冷却速率对组织、硬度及相变行为的影响机理,揭示了(Ti,Mo)C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Ti/Mo原子比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由0.06℃/s增加至17.9℃/s,组织依次为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硬度由144HV逐渐增大至228HV。当冷速由0.14℃/s增大至0.90℃/s时,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比例不断增大,珠光体比例不断降低,硬度的提高主要来自于铁素体晶粒尺寸的细化及纳米级(Ti,Mo)C粒子的增多;当冷速由1.79℃/s增大至17.9℃/s时,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比例不断降低,贝氏体比例不断提高,硬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贝氏体组织的细化及其比例的增加。(Ti,Mo)C粒子主要有2类:一类是奥氏体中析出的10~20 nm的粒子,Ti原子数分数约为88%,另一类是铁素体中析出的小于10 nm的粒子,Ti原子数分数约为68%,EDS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大致相当。(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涂煜,吴开明[5](2019)在《Al元素对高碳珠光体钢连续缓慢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试验与热力学、动力学计算,研究了在缓慢冷却条件下Al合金化对C-Si-Cr-Mn系高碳钢珠光体转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锻造后空冷条件下,不添加Al和添加1.5%Al的试验钢室温组织均为珠光体和少量马氏体,与Al-free钢相比,添加1.5%Al的试验钢的珠光体片层间距为130 nm,细化了约20 nm,维氏硬度HV_1降低了约56。结合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结果可知,Al元素的添加可以提高试验钢的珠光体转变温度及缩短珠光体转变时间,增大了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自由能,促进珠光体形成的同时也起到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小军,刘建[6](2019)在《38CrMoAl连续冷却相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MS-200热力模拟试验机测定了38CrMoAl不同冷速下(0.1~20℃/s)的相变温度区间,并利用Imager D1m金相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冷速后获得的金相组织。结果表明,冷速在≤0.2℃/s时,获得珠光体+铁素体高温相变组织;冷速达到1~2℃/s,组织为贝氏体+少量马氏体;冷速≥5℃/s,获得马氏体为主的组织。(本文来源于《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于建国[7](2019)在《工艺参数对高Nb X80管线钢连续冷却相变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得X80管线钢在不同变形工艺条件下的CCT曲线,并分析了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变形能促进AF组织形成,提高AF相变温度,使CCT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细化晶粒。(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胡小雪[8](2019)在《基于反分析的温变导热系数材料、连续相变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在生产生活,工程建设,节能环保等各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大多是为常导热系数开发的,而实际工程中导热系数随温度发生变化的材料随处可见,此类材料导热系数的测试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导热系数随温度发生变化的材料又可以分为温变导热系数材料和连续相变材料,二者的区别是前者不发生相变。首先,通过阅读整理文献,总结现有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及其局限性,了解温变导热系数材料和连续相变材料一维非稳态热传导问题的解析解,掌握matlab软件。然后,基于反分析提出了温变导热系数材料导热系数的两种测试方法。先学习半无限大温变导热系数材料的热传导问题的解析解,本文引用的是Tao解。再基于反分析提出两种测量温变导热系数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方法一,直接通过反分析得到的非线性方程组来获取每个常数单元的导热系数。应用方法一时需要测量材料内部温度和表面热通量度,方法一没有迭代过程,应用比较简单。方法二,将导热系数的计算问题转换为目标函数最小化问题。目标函数被定义为计算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平方差的总和。使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解决目标函数最小化问题。应用方法二时需要测量材料内部两点的温度变化。然后针对温变导热系数材料,分别考虑了五种类型的导热系数,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实例计算,分析两种方法的准确度。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测试温变导热系数材料的导热系数时误差在7%以内。实验过程中表面热流和温度的测量误差,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形式以及常单元近似时子区间划分个数等对测试结果均有影响。其次,基于反分析提出了连续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两种测试方法。先以土壤为研究对象,学习土壤在半无限区域中的热传导过程的解析解,本文引用的是周解。然后基于反分析提出两种测试连续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方法一,直接通过反分析得到的非线性方程组来获取每个常数单元的导热系数。应用方法一时需要测量材料内部温度和表面热通量度。方法二,将导热系数的计算问题转换为目标函数最小化问题。目标函数被定义为计算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平方差的总和。使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解决目标函数最小化问题。应用方法二时需要测量材料两点的温度变化。最后针对连续相变材料,分别考虑了五种类型的导热系数,并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实例计算,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准确度。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试连续相变材料导热系数均是可行的,且误差在8%以内。最后,进行徐州地区粉质黏土导热系数测试实验,得到了叁种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徐州地区粉质黏土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结果显示同一温度下,初始含水率越大的土样导热系数也越大。同一初始含水率的土样,导热系数在负温下比正温下要大,且随温度减小(负温)或增大(正温)而增大。该论文有图46幅,表12个,参考文献88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30)

王晓茜,王宝,周建安,刘青,卢新春[9](2019)在《硼对60Si2Mn弹簧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产的60Si2Mn含硼弹簧钢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和高温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临界相变温度和动态CCT曲线的测试,并进行不同冷却速率下弹簧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先共析铁素体生长过程的原位观察。结果表明,含硼26 ppm与不含硼弹簧钢发生完全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率分别为10℃/s和13℃/s。硼元素的加入,使临界冷却速率降低,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抑制了晶界处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阻碍了奥氏体的共析分解转变。另外,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晶界处的先共析铁素体明显减少。(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0期)

张铮,吴晓春[10](2019)在《SDP2新型贝氏体塑料模具钢连续冷却相变与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大截面塑料模具钢需求,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SDP2钢大模块锻后风冷条件下的冷速区间,以此为依据采用相变仪进行连续冷却试验,研究了冷速低至0.01℃/s时新型贝氏体塑料模具钢SDP2的相变特性与力学性能。结果显示,SDP2新型贝氏体钢的临界冷速为0.015℃/s。当冷速低于0.02℃/s、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升高至400℃左右,中温区相变产物以下贝氏体为主;560℃回火,SDP2钢硬度为31~34 HRC,抗拉强度为1081 MPa,冲击功达到33 J。因此,SDP2钢的力学性能满足大模块生产要求。(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0期)

连续相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热模拟试验对高强船板钢EH47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相变行为以及显微组织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增加,可以加快高强船板钢EH47铁素体和贝氏体转变,抑制珠光体转变。随着冷却速度增加,铁素体含量减少,贝氏体含量增加,几乎不存在珠光体组织;同时随着冷却速度增加,显微组织变得越来越细小均匀,EH47钢硬度增加。通过对比研究高强船板钢EH47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硬度值可以发现,变形提高了加工硬化程度,在冷却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变形EH47钢的硬度较未变形EH47钢的硬度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续相变论文参考文献

[1].宋逸思,李传维,陈益华,郑奇峰,郭正洪.短时奥氏体化条件下25Cr2Ni4MoV钢的连续冷却相变动力学[J].金属热处理.2019

[2].朱阳阳,张红梅,王渐灵,李岩,李娜.高强船板钢EH47的连续冷却相变[J].金属热处理.2019

[3].郭泽尧,彭碧辉,袁桥军.SY740非调质钢连续冷却相变研究[J].金属制品.2019

[4].张可,叶晓瑜,李昭东,孙新军,黄贞益.铁素体基Ti-Mo高强钢连续冷却相变及组织性能[J].钢铁研究学报.2019

[5].涂煜,吴开明.Al元素对高碳珠光体钢连续缓慢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9

[6].杨小军,刘建.38CrMoAl连续冷却相变研究[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9

[7].于建国.工艺参数对高NbX80管线钢连续冷却相变的影响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9

[8].胡小雪.基于反分析的温变导热系数材料、连续相变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王晓茜,王宝,周建安,刘青,卢新春.硼对60Si2Mn弹簧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10].张铮,吴晓春.SDP2新型贝氏体塑料模具钢连续冷却相变与力学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论文知识图

中M相中八面体网状结构图测得的晶态GeTe和Ge2Sb2Te5的静电...未变形条件下Q345B钢在不同冷却速度...正常导体-超导体相变比热容[71]升温连续相变过程组件温度曲线

标签:;  ;  ;  ;  ;  ;  ;  

连续相变论文_宋逸思,李传维,陈益华,郑奇峰,郭正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