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及防护方式研究

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及防护方式研究

(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江苏兴化225721)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及防护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实施标准预防、完善监控体系、重点人群管理、强化培训考核等监测及防护方式。总结分析其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和防护情况。结果: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为职业因素、睡眠因素、技术操作因素等。而通过实施针对性的监测及防护方式后,护士职业暴露情况明显减少,且护士职业安全性显著提高。结论: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相对较多,而通过采取针对性的监测与防护措施加以应对,既能有效预防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同时还能显著提升护士的职业安全性,因此医院管理者以及医务人员应当予以重视。

【关键词】护士;职业暴露;监测;防护方式

由于职业关系而在危险因素中暴露的情况即为职业暴露,其不仅会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危害,严重情况下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1】。已有调查数据显示,职业暴露指的是在职业活动中,一些特殊的工作人员如后勤人员、实验室人员、医务人员等,经胃肠外途径和眼、口、鼻及其他破损黏膜、皮肤等,在一些潜在传染病物质或者含病原体的血液中暴露,然后可能发生感染的状态【2】。临床上,医务人员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关键途径即为职业暴露。护理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护士是因职业暴露而致职业感染发生率最高群体,职业暴露会造成身体、心理、经济和社会伤害。而为了有效防护护士职业暴露,则需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密切监测【3】。因此本文选取我院发生职业暴露的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具体情况,从而对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及防护方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发生职业暴露的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具体情况,采用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详细登记,监测分析所有护士职业暴露部位、暴露相关关键操作、暴露源病种、所在科室、暴露后处理方法以及随访情况等。

2.2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实施标准预防、完善监控体系、重点人群管理、强化培训考核等监测及防护方式。具体防护方式为:(1)实施标准预防。即遵循WHO提出的“标准预防”原则,加强日常培训,特别是对高危人群以及高危科室实施多种形式的督导、演练、沟通、培训。要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传染性物质,在接触非完整皮肤、黏膜以及上述物质时,注意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且要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规范技术操作,加强风险评估,以防发生职业暴露。(2)完善监控体系。即采取科级、院级职业暴露风险防控负责制度,针对科室个人防护用品要结合实际情况配备清单,且账物和取用必须相符。针对账物与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相符情况,医院感染科需进行详细记录,并将其纳入科室绩效以及感染管理质量考核。(3)重点人群管理。即针对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重点人群,医院感染科室需加强管理,即针对年资较低、临床护理经验少、职业暴露意识较弱的护士,则需加强监督和管理,且指导其学会有效避免职业暴露,以提升其职业安全性。(4)强化培训考核。护士进入岗位之初,其对职业暴露的发生以及防护方式缺乏一定掌握,再加上其技术操作不规范或者不熟练,因而其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此针对急诊室、ICU病房、普通病房等护理人员,需加强基本功训练,使其熟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行为,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纳入培训计划,定期培训考核,且要制定出相应的个人防护制度,同时要针对低年资、进修生、实习护士等加强职业暴露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充分认识所从事工作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自觉执行防护措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降低职业损伤的发生率。

2.结果

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为职业因素、睡眠因素、技术操作因素等。而通过实施针对性的监测及防护方式后,护士职业暴露情况明显减少,且护士职业安全性显著提高。

3.讨论

作为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相对较多【4】。而本文的研究中,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为职业因素、睡眠因素、技术操作因素等。具体为(1)职业因素。一般发生职业暴露频率较高的科室为急诊室、ICU病房、普通病房等。原因在于这些科室时间紧、工作任务多、工作紧张度高、侵入性操作多等,且护士常常接触血液体液医疗锐器。而大多数发生职业暴露的为年轻护士,因其临床经验缺乏,所以思想上对职业暴露缺乏足够重视。(2)睡眠因素。即大多数护士工作为倒班制,缺乏充足睡眠。再加上一些护士轮班较多或者工作超时,使得其身心疲惫,因而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大大增加。(3)技术操作因素。如未按照护理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操作,或者操作不规范,如为病人集中静脉输液时,未及时进行垃圾分类,二次分拣、注射操作后双手复帽、未戴手套进行操作等。再加上防护不到位,导致皮肤暴露在体液、血液中或者体液溅入眼睛,从而发生职业暴露【5】。而通过实施针对性的监测及防护方式后,护士职业暴露情况明显减少,且护士职业安全性显著提高。因此可以看出,对护士职业暴露情况加强监测和防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6】。

综上所述,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相对较多,而通过采取针对性的监测与防护措施加以应对,既能有效预防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同时还能显著提升护士的职业安全性,因此医院管理者以及医务人员应当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朱晓栋,李琳,李学军,王桂明,姜梅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分析与防控对策?[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01):27-31.

[2]王文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1):101-103.

[3]卢仲武.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资料分析与防护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06):879-881.

[4]李平.某院2011~2013年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4):2228-2229.

[5]谈宜斌,孙代艳,宋世会,田佳,金学兰,李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及防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01):221-223.

[6]吕艳清,谢丽莉,王芳芳,张人华.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控干预[J].当代医学,2017,23(20):106-108.

标签:;  ;  ;  

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及防护方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