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侵入岩带论文_徐夕生,夏炎,赵凯,郑世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火山侵入岩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火山,成因,同位素,基底,岩浆,准噶尔,盆地。

火山侵入岩带论文文献综述

徐夕生,夏炎,赵凯,郑世帅[1](2019)在《花岗质火山-侵入岩岩浆演化与热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岗岩是陆壳的重要组分,也是地球区别于其他行星的重要标志,在研究大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至关重要,在内生金属矿床成因研究和勘查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活动大陆边缘陆壳的形成与演化涉及大陆的侧向增生和垂向增生/分异,其标志是伴随着大量花岗岩的形成。因此活动大陆边缘是通过花岗岩研究揭示陆壳的形成与演化的关键地(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张雅君[2](2018)在《火山侵入岩区圈闭描述与评价方法研究——以高邮凹陷北斜坡沙-花-瓦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邮凹陷北斜坡成藏条件优越,伴随多年勘探挖潜,勘探领域逐渐向火山侵入区推进,受火山侵入岩影响圈闭落实难度加大。在分析火山侵入岩测、录井特征、地震相类型划分基础上,利用正演模拟侵入岩与正常围岩地震响应关系,进行北斜坡弱反射目的层的层位解释;从侵入岩剖面特征出发,通过最大曲率、滤波相干处理等技术明确断层平面组合方式,有效提高圈闭识别精度;利用敏感属性刻画侵入岩发育边界;通过井-震层位标定定量预测侵入岩区的目标有效储层厚等技术手段,大大提升圈闭评价可靠性,较好地指导了北斜坡侵入岩区勘探生产,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复杂油气藏》期刊2018年03期)

李兴奎,李才,王明,刘金恒,罗安波[3](2018)在《藏北多龙矿集区地壳基底性质、演化及其对成矿的制约——来自波龙火山-侵入岩中继承锆石U-Pb年龄的信息》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壳基底性质及其演化对区域金属成矿类型和成矿潜力具有重要影响。藏北多龙矿集区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其地壳基底性质与演化缺少研究,制约了对区内铜多金属成矿构造背景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全面认识。多龙矿集区内波龙火山-侵入岩中继承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14颗继承锆石具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年龄(2581~1670Ma),这些锆石多为自形-半自形颗粒,具有原地来源的特征,表明多龙矿集区深部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结晶基底。该基底应该是南羌塘中心地区古老基底向南延伸的一部分。该基底在中元古代—早古生代遭受多次构造-岩浆热事件改造,尤以泛非期—早古生代最强烈。进入晚中生代后,由于年轻地幔物质的加入,多龙地壳发生明显的垂向生长,形成富含金属和成矿组分的新生下地壳,该新生下地壳在早白垩世发生活化,为多龙成矿体系提供大量的金属及其他幔源有用组分。多龙矿集区是一个"两期岩浆迭加成矿"的典型例子。(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8年08期)

颜丽丽[4](2018)在《浙闽沿海白垩纪破火山杂岩中火山岩与侵入岩的成因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酸性岩浆岩作为大陆地壳的重要和特征组成部分,记录了大陆地壳形成、分异、再造以及壳-幔相互作用的信息。酸性岩浆可能由地壳部分熔融或者幔源基性岩浆分异等多种方式产生。此外,它可以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或侵入地壳内部形成侵入岩。其中,酸性火山岩与侵入岩的成因联系是理解酸性岩浆起源与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破火山口通常保存有具成因联系的火山岩和浅成侵入岩,为研究酸性岩浆系统的演化以及火山岩与侵入岩之间的成因联系提供了独特的研究对象。中国东南沿海白垩纪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一条北东向巨型破火山口火山-侵入杂岩(破火山杂岩)带,是研究火山岩与侵入岩的成因联系及岩浆作用过程的理想对象。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积累的基础上,选择浙江雁荡山和福建永泰云山这两处典型的破火山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火山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O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等研究,详细阐明和探讨了这两处破火山杂岩的岩浆起源,以及火山岩与侵入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和演化过程。雁荡山破火山杂岩由多阶段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岩和空间上与其密切共生的侵入相石英正长斑岩组成。系统的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火山岩和侵入岩具有一致的结晶年龄,为104–98 Ma。雁荡山火山岩显示出高的Rb/Sr和Rb/Ba比值,亏损Ba、Sr、P、Ti和Eu。中央侵入相石英正长斑岩具有高的K、Ba、Al、Fe和低的Rb/Sr和Rb/Ba,无Eu异常。雁荡山各火山岩性段火山岩和侵入岩具有一致的全岩Sr-Nd同位素[(~(87)Sr/~(86)Sr)_i=0.7084–0.7090;ε_(Nd)(t)=-7.8--6.5]和锆石Hf-O同位素组成[ε_(Hf)(t)=-10.0-+1.5;T_(DMC)=2.10-1.23 Ga;δ~(18)O_(VSMOW)=4.5-6.0‰]。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岩浆起源,即起源自东华夏地块古元古代下地壳的再造。云山破火山杂岩由高硅过铝质流纹岩和过碱性流纹岩,以及中央侵入相石英二长斑岩组成。系统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火山岩和侵入岩具有一致的结晶年龄,为95.6–93.1 Ma。过铝质流纹岩和过碱性流纹岩都显示出Sr、P、Ti、Ba、Eu负异常,Rb正异常,以及具强烈Eu负异常的“海鸥型”稀土配分曲线和低的(La/Yb)_N。石英二长斑岩显示Ba正异常,以及较小的Rb、Nb、Ta、Sr、P、Ti负异常,相对较高的(La/Yb)_N,无Eu异常。过铝质流纹岩、过碱性流纹岩以及石英二长斑岩具有一致的Nd同位素[εNd(t)=-3.7--2.2]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2.1-+3.7]。此外,它们的锆石O同位素接近地幔值[δ18OVSMOW=4.63-5.76‰]。这反映了它们的母岩浆起源于软流圈地幔来源熔体与受俯冲影响的富集地幔楔的相互作用。过碱性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经历了很高程度的演化,以及流体-岩浆相互作用。雁荡山和云山破火山杂岩中火山岩均显示了高的分异演化的地球化学特征,而共生的侵入岩显示了与火山岩互补的地球化学特征。因此,我们认为火山岩和侵入岩来自同一岩浆,但是火山岩岩浆可能是岩浆房内晶体之间的熔体提取、聚集形成的,而侵入岩可能代表了流纹质熔体提取后残余的富集晶体的晶粥,显示了堆晶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此外,云山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符合典型的“热的-干的-还原的”流纹岩,表明在晚白垩世中国东南部的构造环境从挤压转变为伸展,即从弧环境转变为弧后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程培起,高永钊,石林,吴子杰,陈佩佩[5](2015)在《火山—侵入岩型热液金矿床—二道沟金矿床的成矿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凌源—北票金成矿带,其围岩主要岩性英安流纹质火山岩、英安流纹质熔结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似斑状中粗粒花岗岩,块状硫化物脉的产出严格受北西向及东西向2组断裂构造的控制,从火山—侵入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图看出各类岩石具有过渡性地壳同熔型岩石特点,从地质演化历史看,本区金成矿作用可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火山喷发阶段、次火山—浅成侵入活动阶段、矿化阶段。(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5年06期)

毛建仁,叶海敏,Yutaka,Takahashi,厉子龙,Weon-Seo,KEE[6](2014)在《中国东南沿海与西南日本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的地球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日本两条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的地球动力学特征。两条火山-侵入岩带的下火山岩系岩石经受了左旋走滑的韧性剪切变形而形成片理或片麻理构造。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侵入活动的起始时间、动力变形和结束时间都早于日本约30Ma。西南日本高镁安山岩和埃达克岩(120~105Ma)是在大面积白垩纪岩浆作用的起始阶段由大洋俯冲板片在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侵入活动的结束标志中国东南沿海岩浆岩带是板内环境的晶洞A型花岗岩和以流纹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在西南日本岩浆岩带是年轻地壳挤压重熔的S型过铝质石榴石/白云母细粒花岗岩和流纹岩,不存在类似华南的壳源S型花岗岩,中国东南沿海没有代表洋壳俯冲的弧岩浆岩。两条火山-侵入岩带的源区都以幔源为主并有前寒武纪再旋回地壳物质加入,它们的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随时间推移,中国东南沿海火山-侵入岩中幔源组分增加,而西南日本则相反。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开始(170±5Ma)是在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背景下,大陆岩石圈减薄,陆内深断裂再活化的结果。东亚大陆边缘在晚中生代(120Ma)进入古太平洋板块正向俯冲构造体系,但不同地段的表现不同。(本文来源于《资源调查与环境》期刊2014年03期)

王丽娟,王汝成,于津海,杨颍鹤,黄建平[7](2014)在《宁芜盆地火山-侵入岩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选取了宁芜盆地四个火山旋回的典型火山岩以及与铁铜矿成矿有关的岩体进行了精确的锆石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测试,研究结果显示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134~127Ma,娘娘山组火山岩形成时代稍晚,为118.8±1.6Ma,一个中基性闪长玢岩样品形成时代为130.6±1.3Ma。叁个中酸性斑岩样品的形成时代为124~128Ma。龙王山、大王山、姑山旋回火山岩及同期潜火山岩-侵入岩的Hf同位素特征相似,εHf(t)值范围大多在-2~-5之间,暗示其源区性质相似,娘娘山旋回εHf(t)值稍高,反映源区可能有更多幔源物质。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浆的源区为一个富集地幔,而造成中生代火山岩源区地幔交代的流体/熔体可能与更早期的俯冲事件有关,而陆源物质是深海沉积物被俯冲的大洋板片带入地幔深部的。侵入岩与同期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是同源异相体。宁芜盆地广泛的岩浆活动为中国东部岩石圈强烈的减薄作用下的一个均一富集地幔熔融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张峰,徐涛,郭晓东,范俊杰,张栋[8](2014)在《东准噶尔晚古生代次火山侵入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准噶尔地区石炭纪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次火山侵入岩发育。本文以卡拉麦里构造带东南部松喀尔苏地区次火山侵入岩——花岗闪长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SHRIMP锆石U-Pb和Sr-Nd同位素方面的研究发现,所有锆石都具岩浆成因,锆石U-Pb年龄可分为多组,其中最小的一组年龄为305.5~316.3 Ma,代表岩体的形成时间,其他年龄多与准噶尔地区产出的具洋壳和岛弧性质的岩浆岩时代一致。岩石具正的εNd(t)(3.0~15.1),中等的87Sr/86Sr初始值(0.703 861~0.713 151),较小的T2DM(412~839)。反映了东准噶尔地区基底可能由底侵幔源物质和奠基于有限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的古生代残余洋壳、岛弧体系组成,花岗闪长斑岩是新生地壳物质和少量幔源岩浆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持续的向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俯冲消减诱发卡拉麦里地区弧后扩张有关。(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14年01期)

陈志洪,郭坤一,赵玲[9](2013)在《宁芜盆地火山基底侵入岩的锆石U-Pb定年和铪同位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重要的火山岩盆地之一。本文选取该盆地内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火山基底侵入岩类(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的研究,获得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1.0±2.3Ma和128.5±1.7Ma,相对应的锆石εHf(t)分别为-8.26~-0.95和-8.31~-0.53。研究确定的火山基底花岗质侵入岩类的形成时代为131~128Ma,与宁芜盆地内其它火山-侵入岩浆活动的时间(135~127Ma)大致相当,均为早白垩世。同时,也暗示它们可能形成于相同的地球动力学条件下,即区域岩石圈伸展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3年06期)

苏慧敏[10](2013)在《北武夷天华山盆地火山—侵入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武夷火山岩带是受北武夷山东西向基底隆起控制的一条重要的火山岩带,该带中发育天华山、黄岗山、铜锣山(梨子坑)、仙霞岭等一系列北北东向的火山盆地。在这些盆地中,发育众多与晚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中型、大型甚至超大型金属矿床,如冷水坑银铅锌矿、生米坑铅锌矿、焦塘铅锌矿、金竹坪钼多金属矿等,构成了北武夷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天华山盆地中的冷水坑矿田是一个超大型银、铅、锌矿田,成矿作用与晚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其中花岗斑岩是重要的含矿斑岩,火山岩地层是主要的赋矿地层。前人对冷水坑的矿床类型、成因等做了很多研究,然而对其所在盆地的岩浆岩,特别是火山岩的研究程度较低。据此本论文选取了武夷山地区天华山盆地火山-侵入岩及相关的矿床为研究对象,厘定整个北武夷天华山盆地的岩浆岩形成时限,探讨本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火山-侵入岩的岩浆属性及岩石成因,并通过总结前人的资料,对冷水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根据野外接触关系和精确的锆石定年工作,北武夷地区天华山盆地的火山侵入活动是幕式的,主要分为两期:157~158Ma的花岗斑岩和144~137Ma的火山岩及相关的侵入岩。(2)天华山盆地火山-侵入岩最有可能是由元古代地层经部分熔融而成,其中有不同比例地幔物质的加入以及上地壳的混染。这些岩石可能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折返有关的大陆伸展环境。赣杭带北西部的大陆伸展在晚侏罗世相对较弱,随着古太平洋板块进一步的折返,在早白垩世岩石圈发生了更加强烈的伸展,诱发了更广泛的地幔上涌,进一步促进了壳-幔相互作用和广泛的地壳熔融。(4)冷水坑矿床主要硫化物的特征如下:本区闪锌矿为富铁闪锌矿,可划分为叁个世代,从Ⅰ世代到Ⅲ世代Fe含量逐渐减少,Zn含量逐渐增高,二者呈现出很好的反消长关系;方铅矿分为中粗粒和细粒两种,以前者为主;而黄铁矿根据矿物组合和产出状态分为叁个阶段。(5)冷水坑矿田成矿时间应为早白垩世,成岩成矿相差10~25Ma。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的特点。早阶段流体以岩浆水为主,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越来越多大气水加入。成矿流体主要是来自于火山热液。(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3-05-01)

火山侵入岩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邮凹陷北斜坡成藏条件优越,伴随多年勘探挖潜,勘探领域逐渐向火山侵入区推进,受火山侵入岩影响圈闭落实难度加大。在分析火山侵入岩测、录井特征、地震相类型划分基础上,利用正演模拟侵入岩与正常围岩地震响应关系,进行北斜坡弱反射目的层的层位解释;从侵入岩剖面特征出发,通过最大曲率、滤波相干处理等技术明确断层平面组合方式,有效提高圈闭识别精度;利用敏感属性刻画侵入岩发育边界;通过井-震层位标定定量预测侵入岩区的目标有效储层厚等技术手段,大大提升圈闭评价可靠性,较好地指导了北斜坡侵入岩区勘探生产,效果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火山侵入岩带论文参考文献

[1].徐夕生,夏炎,赵凯,郑世帅.花岗质火山-侵入岩岩浆演化与热力学模拟[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张雅君.火山侵入岩区圈闭描述与评价方法研究——以高邮凹陷北斜坡沙-花-瓦地区为例[J].复杂油气藏.2018

[3].李兴奎,李才,王明,刘金恒,罗安波.藏北多龙矿集区地壳基底性质、演化及其对成矿的制约——来自波龙火山-侵入岩中继承锆石U-Pb年龄的信息[J].地质通报.2018

[4].颜丽丽.浙闽沿海白垩纪破火山杂岩中火山岩与侵入岩的成因联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5].程培起,高永钊,石林,吴子杰,陈佩佩.火山—侵入岩型热液金矿床—二道沟金矿床的成矿模式[J].西部探矿工程.2015

[6].毛建仁,叶海敏,Yutaka,Takahashi,厉子龙,Weon-Seo,KEE.中国东南沿海与西南日本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的地球动力学特征[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4

[7].王丽娟,王汝成,于津海,杨颍鹤,黄建平.宁芜盆地火山-侵入岩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14

[8].张峰,徐涛,郭晓东,范俊杰,张栋.东准噶尔晚古生代次火山侵入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J].新疆地质.2014

[9].陈志洪,郭坤一,赵玲.宁芜盆地火山基底侵入岩的锆石U-Pb定年和铪同位素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3

[10].苏慧敏.北武夷天华山盆地火山—侵入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论文知识图

华南大地构造格架及火山-侵入岩带分布...华南大地构造格架及火山-侵入岩带分布...研究区地质及样品分布简图(据文献[1]修...扬子古大陆东南地壳横向增生的fSm/N...一1东昆仑地区构造单元图中哈萨克斯坦斑岩铜矿硫化物S、Pb同位...

标签:;  ;  ;  ;  ;  ;  ;  

火山侵入岩带论文_徐夕生,夏炎,赵凯,郑世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