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网损论文_赵长乐,刘天羽,杨永标

导读:本文包含了配电网网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配电网,分布式,输电线,光伏,方差,储能,谐波。

配电网网损论文文献综述

赵长乐,刘天羽,杨永标[1](2019)在《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多源配电网网损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源配电网有较强的随机性特征和时变特性,需要研究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多源配电网动态潮流网损分析方法,用于深入揭示电网运行的复杂内在特性。该方法需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随机注入功率和场景变化,同时有效支撑分布式电源对非可控能源与负荷的调节作用,以获得系统在所研究的连续时间段内的确定性网损分析和运行轨迹。建立连续变量和离散状态相融合的可控分布式能源混合逻辑动态模型及配电网动态潮流模型,揭示在不确定性背景和信息与物理交互作用下电网运行的复杂内在特性,实现基于配电网动态潮流模型的多源异构配电网网络损耗计算。(本文来源于《节能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邓威,刘俐,李勇,谭益,朱亮[2](2019)在《基于GCA和LSTM神经网络的配电网网损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配电网馈线和节点较多且负荷多变,使得配电网中损耗分析预测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GCA)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的配电网网损预测方法。首先采用GCA法定量分析输入变量与网损的关联度,确定最佳特征指标;然后基于LSTM网络提取多时间尺度下网损的时间序列特征,并对配电网网损进行预测,以增强预测模型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提高预测精度。算例测试结果表明:该网损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可应用于配电网网损预测,为电网降损节能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9年09期)

杜鹏,米增强,贾雨龙,林立乾[3](2019)在《基于网损灵敏度方差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位置与容量优化配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典型日负荷曲线,提出基于网损灵敏度方差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位置和容量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分布式储能的充放电运行状态,基于网损灵敏度方差确定配电网中各节点接入分布式储能的优先顺序。以配电网网损和节点电压波动为目标函数,运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分布式储能的充放电功率进行优化,并确定分布式储能的最优配置容量。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确定分布式储能在配电网中的位置和容量可最大化实现功率就地平衡、降低配电网网损和降低配电网节点电压波动,实现分布式储能在配电网中的优化配置。(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06期)

张靠社,吴尘,张刚[4](2019)在《基于叁相边际网损系数法的配电网网损分摊》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边际网损系数法在实际网损分摊中未考虑配电网结构的不对称性及叁相负荷不平衡对分摊结果的影响,难以保证分摊结果对各节点不同相上所连用户公平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叁相边际网损系数的有功损耗分摊及叁相分解方法。首先在灵敏度分析和叁相牛顿法潮流计算的基础上,利用潮流解和转置雅克比矩阵求得配电网各节点的叁相边际网损系数,再结合负荷参数得出各节点叁相有功网损分摊量。最后利用IEEE33节点算例,对比平衡及不平衡条件下各节点的网损分摊结果,再以无源配电网络各节点的叁相边际网损系数作为接入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判据,将所提方法与Z-Bus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在指导分布式电源选址上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杜洪燕[5](2018)在《分布式光伏并网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外光伏产业获得了重大进步,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环境友好、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地域局限性小等优点,发展快速,同时,为消化由于欧洲和美国双反及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导致的产能过剩,国内出现大量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分布式光伏并网后,有利于实现能量的就地平衡,对提高偏远地区配电网电压质量也有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分布式光伏并网,使电网由单一电源结构变为多电源结构,容易出现潮流逆向流动的情况,使变电站变压器负荷大幅波动,对配电网的经济运行,特别是网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分布式光伏并网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及对策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分别针对分布式光伏通过10kV、220V配网线路并网两种典型接入方式下,分布式光伏对各个组成部分损耗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分布式光伏并网对这些主要因素的影响,分析这些因素随分布式光伏接入的变化规律,从而总结出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规律。其次,结合网损影响分析的研究结论,分析确定降低分布式光伏并网配电网网损的方法,从技术手段、经济手段两方面对上述因素进行调节,实现配电网网损的降低,并给出分布式光伏并网及运行的优化方案。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探讨10kV、220V分布式光伏并网引起的网损变化,并对网损变化进行剖析,论证接入方案的经济性,同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优化分布式光伏并网及运行。(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10-31)

唐越,向小民,危杰,李子君[6](2018)在《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确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对配电网网络损耗的影响,可以更积极的推进降损节能的实现。研究首先以辐射式配电网为例,理论计算了光伏电源并网前后的配电网网络损耗,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结合IEEE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定量分析了光伏电源在不同接入容量、不同并网位置和不同接入方式时配电网网络损耗的变化趋势,并设置叁种不同位置特性的光伏并网组合,研究了多个光伏电源并网时对配电网网络损耗的影响规律,得出了相应结论,为实际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力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泽群[7](2018)在《基于动态检测技术的配电网输电线网损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直接估计输电线路电阻实现配电网电线网损评估功能,存在难以精准把握的问题,因而提出了将配电网输电线最高允许温度转化为有功功率损耗的限制,从而确立输电线短期热定值的方法。以输电线路热平衡方程中环境参量作为状态变量,根据输电线有功功率损耗与电阻、温度的耦合关系,推导出输电线有功功率损耗变化的微分方程,以此建立系统的量测方程;同时,考虑热平衡方程式参数变化的迟缓性,建立状态变量空间表达式;继而,依据输电线有功功率损耗变化率,采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实现对状态变量的估计。由此,完成了配电网电线网损评估的功能,为配电网输电线短期最大电流运行方式是否可行提供了解决依据。以贵州省凯里某地区220 k V电网输电线的实测数据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大数据》期刊2018年07期)

程亮,陈红坤,白帆,吴斌,夏渝昆[8](2018)在《考虑谐波电流的配电网网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电力系统中包含大量电力电子设备,造成了电力系统的谐波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于谐波电流造成的配电网网损增加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配电网电能损耗常用的计算方法,基于电流总畸变率对配电网中的谐波损耗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考虑谐波的配电网等值电阻法模型,建立简单配电网仿真模型并加入谐波电源,最后利用IEEE14节点系统进行网损计算。(本文来源于《第九届电能质量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6-28)

黄斐,刘若愚,龙雪涛,欧明秀[9](2018)在《考虑DG的配电网网损分摊方法及其经济效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的网损分摊方法难以应用到结构复杂的含分布式电源(DG)的配电网的情况,对网损分摊的对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改进平均网损系数法,该网损分摊方法可应用于结构复杂的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分析了某市配电网及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现状,说明该市电网的分布式电源主要接入于中低压配电网。利用该方法对该市分布式电源应分摊的网损电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合理评估,结果表明该市分布式电源应分摊的网损电量较大,分布式电源理应承担一定的网损。(本文来源于《电工电气》期刊2018年06期)

杜鹏,藏二彬[10](2018)在《用户侧分布式储能接入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户侧分布式储能接入将对配电网网损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文中研究了用户侧分布式储能接入配电网后的网损变化。针对开式配电网,运用前推回代法进行配电网网损计算,提出量化配电网网损变化程度的指标。将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分为充电和放电两种运行状态,分别对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的接入位置、接入功率容量进行仿真研究,并分析了用户侧分布式储能接入对变压器损耗的影响,全面总结了用户侧分布式储能接入对配电网网损影响的规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电力》期刊2018年03期)

配电网网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配电网馈线和节点较多且负荷多变,使得配电网中损耗分析预测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GCA)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的配电网网损预测方法。首先采用GCA法定量分析输入变量与网损的关联度,确定最佳特征指标;然后基于LSTM网络提取多时间尺度下网损的时间序列特征,并对配电网网损进行预测,以增强预测模型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提高预测精度。算例测试结果表明:该网损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可应用于配电网网损预测,为电网降损节能提供决策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电网网损论文参考文献

[1].赵长乐,刘天羽,杨永标.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多源配电网网损分析研究[J].节能技术.2019

[2].邓威,刘俐,李勇,谭益,朱亮.基于GCA和LSTM神经网络的配电网网损预测[J].广东电力.2019

[3].杜鹏,米增强,贾雨龙,林立乾.基于网损灵敏度方差的配电网分布式储能位置与容量优化配置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4].张靠社,吴尘,张刚.基于叁相边际网损系数法的配电网网损分摊[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9

[5].杜洪燕.分布式光伏并网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及对策[D].山东大学.2018

[6].唐越,向小民,危杰,李子君.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研究[J].电力学报.2018

[7].李泽群.基于动态检测技术的配电网输电线网损评估[J].电力大数据.2018

[8].程亮,陈红坤,白帆,吴斌,夏渝昆.考虑谐波电流的配电网网损计算[C].第九届电能质量研讨会论文集.2018

[9].黄斐,刘若愚,龙雪涛,欧明秀.考虑DG的配电网网损分摊方法及其经济效益研究[J].电工电气.2018

[10].杜鹏,藏二彬.用户侧分布式储能接入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J].黑龙江电力.2018

论文知识图

—3配电网网损理论计算原始数据输...一10配电网网损最小为目标的优化...一8配电网网损最小为目标的优化结...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网损影响的研...配电网网损统计窗口.47数据采...一9配电网网损最小为目标的优化结...

标签:;  ;  ;  ;  ;  ;  ;  

配电网网损论文_赵长乐,刘天羽,杨永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