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低年级学生识字障碍及应对策略

浅析农村低年级学生识字障碍及应对策略

陕西省清涧县老舍窠乡中心小学718300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基石。因此,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现在农村低年级学生在识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应对策略,让学生快快乐乐识汉字、轻轻松松学语文,迈好语文学习的第一步。

一、识字障碍的原因

1.家庭原因

我在低年级教育教学中发现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通过家庭生活对孩子进行识字教育的重要性,而且现在农村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儿童,一般是单亲或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居住在一起,他们没有能力、知识或手段开展孩子的识字教育。我们发现,在很多贫困家庭中,父母因为忙于日常劳作没有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识字教育活动。他们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他们就尽到了教育责任,因为学校里有教师教育孩子。在农村学校中,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无法阅读和理解该年龄段相应难度的阅读材料。同时家长也很少给孩子买书,所以家里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

2.其他原因

(1)农村孩子受生活环境的限制接触汉字的渠道少,只能通过学校的教学从而认识生字。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爱玩耍的天性很强,加上学校识字教育时间有限,使得每天的识字教学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

(2)农村小学生接触汉字的范围小,就学校周边活动,他们看到的文字有限,不能像城里的孩子在广告牌、其他标识等方面都可以学到文字。

二、应对策略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学生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了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学习认识汉字。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激发兴趣、多形式、多方法、多渠道等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

兴趣是调动小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若有了兴趣,学习汉字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在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生字宝宝”,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认识新朋友的过程,这样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有趣的识字情境,能使学生很有兴趣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

2.多形式和方法

以往的汉字教学,老师都是逐字挨个教的形式,使得识字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毫无乐趣。部编版语文新教材特别强调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在教材的编排上做了很大的改进,严格按照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形式和方法,来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

(1)学会利用图片识字。在低年级教学中有很多象形字和表意字。我们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基本规律。如一年级上册第四课,在教“日、月、水、火、石、田”等汉字时,课本中将古代的象形字附在旁边,同时也有相应的代表图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汉字与图片,在对比中发现字与图的相似特点,让学生以图画的形式记在大脑中,从中学到识记象形字的方法。在教学汉字“休”和“泪”时,我先画一棵大树,再画一个人靠在树干旁,表示人在“休息”;而“泪”则是在人的眼睛“目”下面画上几滴眼泪,表示“泪水”,这样字的形和义就一目了然。这种形象直观的识字方法,学生看得清,记得准。

(2)学会在课堂活动中识字。农村的低年级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好动,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特征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识字,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建构起认识汉字的一些规律。如:“古对今,方对圆,上对下”等“对对子”游戏识字法;“一口咬了个牛尾巴(告),一月一日非今天(明)”等“猜谜语”识字法;“四和十,妞妞赶牛”等“绕口令”识字法……通过这些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多渠道

(1)课外阅读,识字的天堂。学校安排每周的星期一都是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们可以在图书馆静览群书;还有每个班级内都有图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放着适合自己学段的书籍,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认识很多生字,增加他们的识字量。

(2)文化校园,识字的温床。学生一走进校门,汉字就会以各种鲜活的形式跳跃到他们的面前:校名、校歌、校训和校园文化墙,教室走廊都贴有名人名言,教室里贴有宣传标语、课程表、班级栏等。学生在校园玩耍中不知不觉识字,既走近了校园,同时又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了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汉字。

总之,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要以激发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为主体,多种形式和方法为主线,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学生的识字障碍。

标签:;  ;  ;  

浅析农村低年级学生识字障碍及应对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